- 一看就懂的大宋史(修訂版)
- 程曉南
- 2124字
- 2019-11-29 20:19:45
勵精圖治整頓內政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王禹偁《點絳唇·感興》
雍熙北伐失敗后,宋太宗重新部署北邊戍守兵將,阻止遼國騎兵的南攻。此后,他不再打算對遼興兵,由攻勢轉為守勢。隨后,他將主要精力放在整頓內政上來。
988年,宋太宗改元“端拱”。改元后,宋太宗調整高層人事,再度起用趙普為宰相,與呂蒙正并列相位。趙普之所以再次得到重用,緣自“雍熙北伐”期間,他曾上書《班師疏》,力陳北伐弊端,批評宋太宗“樂禍求功”。北伐失敗后,宋太宗深感趙普見識過人,便決定再次起用。
此后的幾年,遼軍不斷進犯。但是,面對遼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宋太宗的態度從積極進取轉向了消極保守,只是詔令守軍堅壁清野,不得與戰,表現得軟弱可欺。然而,在內政上,宋太宗絲毫沒有放松。
宋太宗是一位勵精圖治、勤于政務的皇帝,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他不飲酒,不好游玩娛樂,而是熱愛讀書,每天退朝“不廢觀書”,完全沒有尚武習氣。此外,他還喜好寫詩作文。據記載,990年,朝廷曾收集宋太宗的詩文編成御制詩文十一卷,并收藏。
因為宋太宗喜好讀書,自然也就將宋太祖“重文抑武”的國策發揚光大。在他的鼓舞和帶動下,宋朝上下讀書風氣日盛。宋太宗甚至還勸武將讀書。988年,宋太宗下令擴大科舉規模,以培育更多的文官人選。隨著科舉規模的擴大,到992年,諸路貢士達到了1.7萬余人。為了加強考場紀律,防止舞弊現象,宋朝采用“糊名考校”的方法。這種方法之后成為科舉考試的固定方法之一被沿用下來。
糊名考校
知識鏈接 糊名考校制
糊名考校制又稱“彌封”制,即在各級考試結束后,由專人將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及考官判定的等第部分用紙糊起來或者裁去,再交給考官評判。直到最后統計成績時,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則即視為作弊。糊名法創立于武則天即位初年,但沒有在科舉考試中普遍使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糊名制開始實行于殿試。
宋太宗推崇老子的思想,并將其作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他曾說:“清凈致治,黃老之深旨也。夫萬務自有為以至于無為,無為之道,朕當力行之。”
因為酷愛讀書,宋太宗十分重視文化機構的設置。端拱元年(988年),宋太宗在崇文館的中堂設置了秘閣,收藏三館圖書及書畫等精品;并設置直閣、校理等官職,分別由朝官、京官擔任,并以諸司三品、兩省五品以上非兼職者一人通掌閣事,掌繕寫秘閣圖書。
為了加強對財政的監督,八月,宋太宗設置了都轉運使,執掌財賦,審理賬目,檢查儲積,同時,監察各州官吏,并將官吏違法以及民生疾苦情況上報朝廷。
宋太宗整頓內政期間,一批能臣也脫穎而出。989年初,遼軍再犯宋邊,宋太宗下詔征求群臣關于“備邊御戎”的方略。右正言直史館王禹偁和知制誥田錫提出了“守內虛外”的政策,深得宋太宗的賞識。七月,右正言直史館寇準也因極言北邊利害,被提拔為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九月,趙普察覺到宋太宗有重用呂蒙正的意圖,便稱病乞休,呂蒙正都坐相位。呂蒙正為人質厚寬簡,素有眾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然而,他的相位也沒有坐多久。
這一時期,在立儲問題上又發生了一些風波。當年,宋太宗為了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便將皇弟趙廷美貶出朝,封長子趙德崇為楚王,并改名為趙元佐。但是,趙元佐不滿父親迫害叔叔趙廷美,多次勸說未果,后來趙廷美抑郁而終,趙元佐深受刺激,精神失常。985年,宋太宗不得不將他貶為庶人,提拔次子趙元僖出任開封府尹。度支判官諫官宋沆等人聯名上疏,請求宋太宗立趙元僖為皇太子。宋太宗共有9個兒子,除了一個早年夭折,趙元佐精神失常,趙元僖還有6個皇位競爭者。此時的宋太宗春秋鼎盛,還沒有立太子的打算,大臣們上疏請立太子,讓他感到皇權受到了威脅。這讓他很生氣。由于帶頭上疏的宋沆是呂蒙正的妻族,并且是呂蒙正提拔上來的,于是,一些別有用心的朝臣就借機攻擊呂蒙正,并言其結黨營私。呂蒙正因此被罷相。接替相位的是曾經兩任宰相的李昉和張齊賢。
淳化二年(991年)十二月,女真首領野里雉遣使從海路入宋,請求宋太宗發兵夾擊阻隔女真族朝宋道路的契丹。宋太宗堅持“欲理外,先理內”的守內政策,拒絕了女真首領的請求。女真族從此歸附于契丹。但宋太宗并沒有太在意,對于他來說,整頓內政才是當務之急。
淳化三年(992年)六月,京師地區糧食豐收,糧價驟降。為了避免“谷賤傷農”,保障農民的收益,宋太宗下令朝廷高價收購糧食,貯存于京師,以備荒年。為了掌握錢糧百物,宋太宗還設置了三司都勾院,吏屬三司;分戶部勾院、度支勾院和鹽鐵勾院。各院設一名判官,其下設一名勾覆官。
由于機構擴張,官員增多,清濁混淆,為了加強對官員的管理,宋太宗設立磨勘京朝官院和磨勘幕職州縣官院,總稱磨勘院,主要負責考核官員的政績。為了監視文武官員的言行,宋太宗還專門設置了皇城司等機構作為監察機構,充當皇帝的耳目。
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一管理,宋朝將全國州縣分為十道:河南、河東、關西、劍南、淮南、江南東、江南西、浙東、浙西和廣南;設左右計使,以京東為左計,以京西為右計;各道設判官。
宋太宗勵精圖治,將內政治理得井井有條。然而,在立儲問題上,仍然懸而未決。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年僅27歲的趙元僖暴死。宋太宗十分傷心,罷朝五日。皇儲問題成為宋太宗的心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