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元史(修訂版)
- 孫欽柱
- 1948字
- 2019-11-29 20:01:18
拜把兄弟札木合竟反目相攻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魏·曹植《七步詩》
其實鐵木真和札木合從小就認識。鐵木真一家被拋棄時,在斡難河邊,鐵木真認識了札只剌惕部的札木合,兩人那時很合得來。鐵木真十一歲時,他們結拜為安答(蒙語,即義兄弟),按傳統互贈了禮物,第二年又以成年人的方式歃血為盟,互贈了信物——箭頭。擊敗蔑兒乞惕部后兩人都已經真正成年,這時他們又進行了第三次盟誓,在見證人的跟隨下,他倆走到懸崖邊的大樹下,交換了衣服和黃金的腰帶,互贈了健壯的馬匹,發誓永不拋棄對方。
淳熙八年(1181年),札木合決定遷徙到夏季牧場,他要求鐵木真帶著不重要的綿羊和山羊,到靠近河的地方安營扎寨,自己卻帶著重要的馬匹在山坡建立營地。鐵木真接到命令后愣了一下,隨后找到母親訶額侖征求意見,母親聽說札木合如此安排,憤怒地說:“結盟已經破裂了,你們應該各自走各自的路了。”鐵木真意識到母親說的是正確的,鐵木真一家當晚就帶領一小部分隨從潛逃了,還有另一部分人自發地選擇和鐵木真一起逃走,札木合知道這件事后并沒有追趕鐵木真,他仿佛已經預料到了會有這一結局。
離開札木合以后,鐵木真獨立扎寨放牧,淳熙十三年(1186年),鐵木真得到了二十多個草原小部落的追隨,勢力漸漸擴大。同時,一些乞顏部貴族甚至親王看中了鐵木真的實力,認為他肯定能飛黃騰達,他們希望借助鐵木真的力量攫取更多的財富和資源。
淳熙十六年(1189年),鐵木真重振家業走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他要成為一名大汗,成為真正的蒙古部落領導者,所以他召集自己的追隨者,舉行了一個名為忽里勒臺(蒙語,議事會)的大會,會議上支持鐵木真的蒙古貴族推舉其成為可汗。實際上這次大會的參與人數并不是很多,因為大部分蒙古氏族還是札木合的支持者,鐵木真只是希望他得到蒙古大汗的稱謂后,可以吸引更多札木合的追隨者轉而來支持他。王罕聽說后很高興,承認了鐵木真的大汗地位。
▲蒙古騎兵
鐵木真登上汗位后,積極著手建立能鞏固其統治的制度,確立了怯薛兵制,也就是近衛軍制。其首要的任命便是選定可信賴的人充當廚師,其職責包括大量宰殺牲畜、切割肉食和搬移煮肉的大鍋,鐵木真認為這是他的第一防線,因為他擔心發生像他父親那樣被人下毒的情況。其他的追隨者則要成為弓箭手,并要由數人來掌管護衛牧群,因為它們常常被帶到遠離主營的地方放牧。
他任命魁梧而又強壯的弟弟哈撒兒為勇士,護衛營地;任命異母兄弟別勒古臺掌管大量后備的被閹割的牲畜,它們是供騎用的動物,待在靠近主營的地方。他還建立了一支由一百五十名勇士所組成的精英護衛隊:七十人白天當值,八十人夜晚當值,環衛在他的營帳周圍,全天守衛。這些人都是鐵木真的那可兒(親信隨從)。博爾術和哲勒篾,作為他的左膀右臂,他給了這兩位最早的追隨者以最高的地位——那可兒之長。在鐵木真的控制下,這種制度成為最早的蒙古部落行政機構,成了鐵木真自己家族勢力的延伸,也為造就一支橫掃世界的隊伍打下了基礎。
這一切都使鐵木真與札木合的關系更加緊張了,鐵木真的老仇敵泰赤烏部也對鐵木真的勢大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雙方爆發沖突的導火索。
果然,雙方的爭斗很快就爆發了,紹熙元年(1190年)的一天,札木合的弟弟給察兒劫走了鐵木真的追隨部落札剌亦兒部的馬群,而札剌亦兒部不甘失去馬群,追擊給察兒,并在夜里將他射殺,奪回了馬群。事后,札木合聽聞此事憤怒不已,他早就對鐵木真不滿了,現在他知道,和鐵木真必須進行一場真正的戰爭,來角逐出誰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
于是札木合聯合泰赤烏部以及其他部落,一共十三個部落,組成三萬兵馬,征討鐵木真。鐵木真提前接到情報,也將部眾組成十三翼軍隊。第一翼是他母親訶額侖統領的部眾,第二翼就是他的那可兒和怯薛軍,剩下的是他的追隨部落。大約有一萬五千人。
戰爭正式打響,雙方在平原激戰,由于鐵木真的軍隊人數和作戰經驗都不及札木合的聯軍,戰斗剛進行到一半,鐵木真就損失了一半人馬。為了保存實力,鐵木真趕緊撤退到斡難河之南的哲列捏山峽,據天險防御。札木合見鐵木真逃跑,并且有所防范,知道窮寇莫追,只抓了一些俘虜就班師而回,這場戰斗以札木合的勝利而告終。此戰史稱十三翼之戰。
不過札木合接下來使了一個昏招,他將俘虜中歸順鐵木真的部族首領砍掉頭顱,系在馬尾之上游行示眾,又將剩下的俘虜用大鍋煮熟,足足有七十大鍋。這種殘暴之舉震驚了追隨他的部落,他們認為札木合以后沒準也會這樣對付自己人,所以非常害怕。這件事極大地損害了札木合的形象,于是陸續有追隨札木合的部落前來投靠鐵木真,因為鐵木真更寬容,更善待下屬。
這是札木合萬萬沒有想到的結局,鐵木真雖然敗了,但是卻享受了勝利者的成果,力量反而增強了不少。這時雙方的爭斗暫時停歇了,鐵木真也將矛頭轉向了別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