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一看就懂的大元史(修訂版)作者名: 孫欽柱本章字數: 2091字更新時間: 2019-11-29 20:01:21
鐵蹄踐踏大金痛失半壁江山
清明時節過邊城,遠客臨風幾許情。
野鳥間關難解語,山花爛漫不知名。
葡萄酒熟愁腸亂,瑪瑙杯寒醉眼明。
遙想故園今好在,梨花深院鷓鴣聲。
——元·耶律楚材《庚辰西域清明》
蒙古大軍撤回草原以后,成吉思汗派人出使南宋,希望蒙宋可以聯合,一起消滅金朝,不料使者被金國逮捕,扣在了中都。金宣宗知道成吉思汗的意圖后,慌張不已,害怕哪一天蒙古再次來襲,遂決定放棄中都,南遷汴京(河南開封)。眾大臣苦苦相勸,宣宗不聽,執意遷都。
嘉定七年(1214年)五月,金宣宗倉皇南撤,讓太子留守中都,大臣完顏承暉作為主帥、抹捻盡忠作為副帥進行輔佐。這個時候南遷,顯然是一種膽怯行為,金廷威嚴蕩然無存,從中可以看出金朝國運確實不久矣。六月,成吉思汗聽說金主南遷,派使者對其進行指責:“和而南遷,是懷疑蒙古有異心,那么議和就是幌子罷了。”隨后,成吉思汗決定第三次興兵討金。
▲金宣宗完顏珣
再說宣宗南遷。途中,金宣宗命令降金的契丹人將派發的裝備馬匹還給金人,契丹人一聽頓覺受到歧視,在良鄉(今北京房山東北)一帶嘩變,殺金人主帥,推舉契丹人斫答為帥,反過頭來攻打中都,還派使者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知道此時金主遷都,人心浮動,正是攻打的大好時機,于是命部將三木合拔都、金降將石抹明安等率軍,從古北口入金,會合契丹人圍攻中都。又命木華黎率軍進攻遼西、遼東以作策應。其間,成吉思汗采納部將的建議,吸取中原技術,組建了蒙古炮軍。
聽說蒙古軍重新南下,中都即將被圍,金宣宗擔心留守太子身有不測,急令太子逃亡汴京。太子一走,中都守城將士更加恐慌,六神無主。中都的完顏承暉向汴京告急,金宣宗立刻決定派兵救援,以烏古論慶壽、永錫掌兵,李英護送糧草,趕往中都。
三木合拔都采取圍城打援之策,在霸州大敗李英,將其殺掉,慶壽、永錫軍聽說后,全都潰散逃跑。救援中都的糧草,全都被蒙軍得到。這時,中都糧盡援絕,內外不通。主帥完顏承暉眼看中都大勢已去,遂服毒自殺,副帥抹捻等人出城南逃。金朝大臣耶律楚材看透了朝廷的腐敗無能,遂決定輔佐成吉思汗。一來可以成就大業,二來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識,熏陶蒙古人不要濫殺無辜,拯救人民于水火。
知識鏈接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出生于契丹貴族家庭,他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且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佛、道、醫、卜之說,曾擔任金朝燕京行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因此,窩闊臺一當上大汗就非常器重他。
在窩闊臺執政期間,耶律楚材幫助他制定了君臣之禮,逐漸確立了禮制及法制,并且還建立和完善了賦稅制度,設置了燕京等處十路征收課稅所。不僅如此,窩闊臺還允許耶律楚材恢復文治等計劃,推行了10項改革措施。
正是由于窩闊臺和耶律楚材聯手治理蒙古,使蒙古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卓越的成效,并且強化了國家機器,擴大了汗國的權威,為以后忽必烈建元稱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城無主將,金兵乃降。石抹明安率兵進入中都,向成吉思汗告捷。成吉思汗又派人前往中都,清點所獲物資。同時,遣使勸降宣宗,想讓宣宗放棄帝號,獻出河北、山東等地,改封為河南王。宣宗覺得金朝還有希望,當然不想做亡國之君,更不會接受這等屈辱性協議。當年金朝欺負宋朝的時候,可沒管什么屈辱與否,沒想到報應不爽,金國也落得如此下場。
“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正值金國生死存亡之際,金國大將蒲鮮萬奴逃到東京,叛金自立,不久后自立為王,國號大真,改元天泰。嘉定九年(1216年)投降蒙古,不久之后又叛蒙自立,自稱東夏國,割據遼東。
成吉思汗占領中都后,蒙軍的士氣進一步上升,擴張的胃口也再次變大。此時的蒙古已經不滿足于僅僅搶奪人口和財物,所以成吉思汗將接下來的計劃定為攻城略地,攻占中原。
成吉思汗為了試一試金朝的實力究竟如何,命三木合拔都繼續南征,經西夏入潼關,經略河南,兵臨汴京城下,探明金國此時在這還留有重兵把守,旋即北歸。成吉思汗明白短時間內難以消滅金國,于是率領主力軍回到克魯倫河,留下一部分兵力繼續在金境作戰。這一時期,蒙古騎兵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持續消耗著金國的精銳人馬,掠奪了大量人口和財物資源。因主要以劫掠為主,對許多地方只侵不守。
至此,蒙古對金的第一階段作戰結束,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嘉定十年(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封大將木華黎為“太師、國王”。他對木華黎說“太行以北,我自己去經略,太行以南,就由你去征服吧”,隨后將象征大汗的九斿大纛賜給木華黎,授予他全面主持征金的權力。此后,成吉思汗把蒙古兵主力轉向西方。
這時木華黎手下有石抹也先、耶律禿花,漢人降將劉伯林、史天倪等人。主要兵力大概在兩萬人左右,總兵力十余萬人。木華黎改變了蒙古軍以往燒殺劫掠,攻城而不守城的傳統做法,采取金朝制度,在中都燕京和云中分別設立行省,并置官治理城池。
木華黎深知自己兵力不足,無法與還有數十萬大軍的金國正面抗衡,但他明白大金對河北、山東等地控制力空虛。所以他因勢利導,利用矛盾,招撫各地地主武裝,沿用金朝官職,授予他們官銜,利用他們攻地守城。如此一來,此后經常可以看見分別投靠蒙金的漢族地主武裝間的對抗。
蒙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金朝亦決定抗爭到底。接下來蒙金戰事進入了混戰不休的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