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元史(修訂版)
- 孫欽柱
- 1963字
- 2019-11-29 20:01:21
鐵蹄南下誓師伐金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
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唐·高適《塞下曲》
西夏位于西北地區,疆域大概在寧夏、甘肅地區,與蒙古汗國接壤,《蒙古秘史》中稱其為“唐兀惕”。西夏皇族的祖先是黨項人,拓跋氏,唐初時有功,皇帝賜姓為李,因參與鎮壓黃巢起義,受封定難軍節度使。宋初,李氏政權傳位至李繼捧,他率族人投附宋朝,獻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李繼捧之弟李繼遷不滿受到削弱,乃叛而附遼,遼封李繼遷為“夏國王”。其孫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后遼被金滅,西夏只得又轉向金朝,俯首稱臣。
1205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接收王罕之子桑昆為名,出兵西夏,當時西夏由桓宗李純祐掌權,此時西夏政治日益腐敗,國勢衰落,根本無力抵抗蒙古大軍。三月,蒙古軍攻破西夏力吉里寨,四月,在落思城掠奪大量人口、物資,李純祐被迫向蒙古求和納貢。蒙古軍退后,李純祐將國都興慶府改名中興府,以期西夏中興。
▲西夏文字書法
1206年,堂兄弟李安全因為世襲不成,被李純祐從王爵降為郡王,心生怨恨,在太后的支持下,篡位奪權,廢桓宗,自立為帝,是為襄宗。李安全即位后就斷絕了與蒙古的朝貢關系。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不納貢”為由,第二次出兵西夏,破西夏重鎮兀剌海城。由于李安全頑抗到底,蒙古軍糧草不夠,不敢貿然深入,遂引兵而還。
1209年,蒙古汗國已經建立三年,養精蓄銳,兵強馬壯,“氈帳百姓”與“林中百姓”悉數歸于麾下,于是成吉思汗將擴張的目標瞄向了金朝。此前蒙古還接受金朝的封職,但現在的蒙古遠非昔日弱小的部落,成吉思汗再也不想向任何人朝貢稱臣。他認為現在的蒙古可以和任何人一戰,而且成吉思汗并沒有忘記金朝以木驢處死俺巴孩汗的舊仇。
這一年,金章宗駕崩,完顏永濟即位金朝皇帝,他是個文弱書生,成吉思汗以前曾經見過他。第二年,完顏永濟派使者來到蒙古,宣布新君即位,要求成吉思汗按照禮節跪拜接詔。成吉思汗問大金使者:“新君是誰?”使者說是衛紹王完顏永濟。成吉思汗知道完顏永濟是無能之人,面朝南面吐了一口唾沫,說道:“我以為中原皇帝都是天上人才能做,完顏永濟這樣的懦弱之人,有什么好拜的!”說完后,丟下金國使者,策馬向北而去。
金國使者見到此等情況自然目瞪口呆,無奈之下,回到金廷轉述了成吉思汗的話。完顏永濟聽后非常生氣,加強了邊境防線,修繕烏沙堡,企圖在成吉思汗接近邊境時,將其捕殺。成吉思汗得到消息后,立刻與金朝斷絕關系,誓師伐金。但要攻打金朝,必須先剪除側翼西夏這個威脅,以防兩者聯合夾擊。因此成吉思汗決定首先攻打西夏,一來可以保障后方安全,二來當作伐金之前的軍事演習。
于是在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攻打西夏。蒙古軍自黑水城出兵,自河西地區入西夏。李安全派其子以五萬兵力御敵,遭遇慘敗,副元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蒙古軍一鼓作氣,拿下兀剌海城。七月,包圍了西夏國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市)。九月,時逢大雨,河水暴漲,成吉思汗下令將黃河堤壩弄開一個口子,打算引水淹掉中興府。這時李安全急忙向金國求救,金國大臣以唇亡齒寒勸完顏永濟出兵,但完顏永濟竟說:“敵人相攻,吾國之福。”拒絕出兵救援。
十二月,河水久淹,中興府城墻有的地方已經坍塌,城外一片汪洋,成吉思汗沒承想大水連蒙古大營也淹了,于是撤掉了對中興府的圍困。這時李安全首先撐不住了,成吉思汗派遣兀剌海城被俘守將前往勸降,李安全走投無路,立馬答應下來,將自己的女兒獻給成吉思汗求和。為了報復金國見死不救,西夏后來轉而配合蒙古攻打金國。
成吉思汗解除了伐金的后顧之憂,同時還通過與金國貿易的商人,摸清了大金的經濟、軍事和交通地理等情況,為攻打金國做了充足的準備。
1211年,成吉思汗登上克魯倫山,向蒼天祈禱保佑,祭旗誓師伐金,以為俺巴孩汗報仇的名義,正式討伐金國。當時,雙方實力差距懸殊,金國經過上百年的發展,人口超過四千萬,兵力達上百萬,而蒙古總人口在一百萬左右,兵力在十萬左右。所以成吉思汗此戰主要目的不是消滅金國,而是掠奪資源,削弱金國,壯大自己。
烏沙堡位于撫州西北,一直是金人防御蒙古的重要戍堡。它用周近的烏黑沙石建成,故取名為烏沙堡,扼守著蒙古南下的咽喉地段,有著特殊的軍事地位。不僅如此,它還是西京(山西大同)的屏障,蒙古軍只要突破烏沙堡,就可向南越過長城,直臨西京。
蒙金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就在這里爆發了。成吉思汗命哲別揮師南下,七月,哲別開始攻打烏沙堡。烏沙堡堅固異常,并修有暗道與后方烏月營相連。蒙古軍強攻烏沙堡,烏月營的金軍從暗道不斷支援,使蒙古軍久攻不下。后來哲別發現了這一秘密,就率軍繞過烏沙堡襲擊烏月營,切斷烏沙堡的后援。烏沙堡一失去后援,金兵立馬潰散,被蒙古軍輕易拿下堡壘,幸存的金兵生怕遭殺,急忙撤退逃走。這次戰爭中,成吉思汗認識到了金國的實力平平,更加放心地征討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