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上古史(修訂版)
- 班惠英
- 2507字
- 2019-11-29 20:29:22
神農氏遍嘗百草
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為耒耜,遵民播谷。
正為雅琴,以暢風俗。
——曹植《神農贊》
神農嘗百草
神農是“五氏”里最后出現的一個神,據說自從他出現后,人們便擺脫了忍受饑荒的日子。為什么呢?從他的名字我們便可以猜到,“農”嘛,而且還“神”,自然是很會種莊稼。他為什么會種莊稼呢?因為他一生下來,肚皮就是透明的,其內的五臟六腑全能看見。
這和種莊稼有什么關系?神話里是這么解釋的:因為肚皮透明,所以神農氏在遍嘗百草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到各種植物在肚子里的反應。于是乎,他便可以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可以入藥。所以在創造出農業的同時,神農氏還發明了醫藥業,據說還撰寫出了人類最早的藥物著作《神農本草經》。
知識鏈接 《神農本草經》
作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的《本草經》,被看作是中藥學著作的起源,大約是從神農氏開始而代代口耳相傳的。為什么口耳相傳?當然是因為沒有書。只是到后來的秦漢時期,經過眾多醫學家收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才最終于東漢集結整理成書。所以這本書,非一時成書,也非一人之作,而且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此書,即《神農本草經》,全書共分為三卷,載藥凡365種,以“天地人”三才之相,而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無毒。多屬滋補強壯之品,如人參、甘草、地黃、大棗等,可以久服。中品120種,無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補虛扶弱,如百合、當歸、龍眼、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黃連、麻黃、白芷、黃芩等。下品125種,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積,如大黃、烏頭、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這是中國藥物學最早的分類法,并為歷代所沿用。
而且據傳說,神農所嘗草木,只要有毒,他的內臟便會變黑,所以他輕易便可以知曉什么藥草對于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只是有一個問題,即吃了有毒的草,神農氏怎么解毒呢?《神農本草經》言:“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边@便是我國茶文化起源的一種普遍說法。那神農氏是怎么發現茶的呢?
神農氏在野外考察,在煮水的時候,恰巧有幾片葉子飄進鍋里,神農氏也不在意。但是煮好水后,神農氏發現其色微黃,喝入口中后還甘甜止渴、提神醒腦。神農氏以嘗百草的經驗,便判斷這種樹葉是一種藥。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所以唐代的茶圣陸羽在其《茶經》中便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p>
醫藥之源、茶之以始,都是神農氏所有功勛里的一方面。既然身為“神農”,我們還是細細講講他在農業方面的成果。
神農氏在農業方面的成就,最主要的便是發現了五谷。可是,發現了五谷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據《白虎通義》所載:“古之人民皆食獸禽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笔裁匆馑??神農氏所處的這個時代,因為過去肉食的豐盈而人口繁育增多(大概是因為原始畜牧業的發展),于是維持生計的獵物肉體和植物果實等已很難滿足所有人對食物的需求。食物短缺,正是當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于是神農氏白天苦苦思索,夜里輾轉反側??墒窃趺匆蚕氩怀鼋鉀Q的辦法。
茶祖神農
根據《拾遺記》的說法,這天神農氏外出,站在屋子外面的空地上發呆。這時,一只通身火紅的鳥從天上飛來,而且在經過神農氏的頭頂時,將口中銜著的一棵五彩九穗谷掉落在地。神農氏本在發愣,突然被這一下拽回了神兒。撿起地上的五彩九穗谷,神農氏也沒多想,便埋在了土里。誰知日曬雨淋,那片土地竟長出一片谷穗。神農氏將谷穗揉搓后,嘗了一下里面的種子,不僅無毒,而且還能解餓,味道也不錯。于是他便砍倒周圍的樹木,割掉附近的野草,在這里種起了谷子。
只有這么一種谷子,神農氏覺得不太保險。于是神農氏又去嘗百草,以便將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分別出來。經過長期的篩選,最后神農氏選定了稻、黍、稷、麥、菽,也就是后來所謂的“五谷”。也正因為此,神農氏被后人稱為“五谷爺”或“農皇爺”。
谷種是有了,還要教人們怎么種植?!吨芤住氛f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睹献印芬灿小皵郏▃hu5)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的記載??梢婑珩晔钱敃r最主要的農耕工具。除了耒耜,神農氏又教人們打井汲水,以便對農作物進行灌溉。
除了這些,神農氏發現農業的發展使得人們有了富余物資,于是他便設立集市,讓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物品,拿到集市上去交換。同時,他還發明了陶器,以便裝盛、儲存這些農作物和商品。
這些功勛都要歸功于神農氏,再加上他在醫藥上的貢獻,于是后人們便尊其為“藥王”以及“神農大帝”,認為他是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只要有了他,就能保佑農業豐收、人民健康。
耒耜
但是這個說法……農業或許可以有個好收成,人民卻不一定就一直健康。因為神農氏本人有一個十分不安全的習慣,即見了什么草木都要嘗一嘗,后來果然因為食用了斷腸草而不治身亡(也有人說是因為吃了百足蟲,不能解毒而死)。
不管怎么說,這些傳說都幫助我們了解了中國原始時代從采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階段的情況。但是真要弄清楚這個時段,甚至更加靠前的人類歷史,便不能單單依靠神話了,而是要依據考古發現。那么,從考古學來看人類歷史,尤其是中國境內的人類歷史,又是個怎么樣的情形呢?請看下篇:由猿而人的轉變。
知識點思考 神農氏的功勞是一個人的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后人給他設定了哪些功勞:一是始作耒耜,以利民耕;二是始種五谷,以為民食;三是嘗遍百草,發明醫藥;四是日中為市,首倡交易;五是治麻為布,遮體避寒;六是制弧剡矢,以抵侵凌;七是作陶為器,以儲民用;八是首作琴瑟,娛樂民眾;九是首創煮鹽,強健體魄;十是創立天文,設立歷法。
這么一看,真是功勞不少,而且件件影響深遠。真的會有這么一個人,在其短短的一生中便完成這么多的事情嗎?
我們就以農業來舉例說明。想要大量種植農作物,那么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使之成為作物品種,比如稻、黍、稷、麥、菽五谷;其次還要有農具,比如耒耜;最后要掌握農時,也就是天文歷法。這些是說有便有,而且要有便一下全有的嗎?這三樣,不論哪一個,都需要長期的技術進步和知識積累,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即使一個人終其一生也絕難做到。所以說“神農氏”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時代。而歸于神農氏的這些功勞,自然也不僅僅是某一個人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