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案例指導(第10輯)
-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編
- 14497字
- 2019-11-29 20:32:28
二、商標案件審判
(一)商標民事案件審判
17.注冊商標的保護與被訴侵權商品商標知名度的關系
【裁判要旨】
注冊商標作為一項標識性民事權利,商標權人不僅有權禁止他人在相同類似商品上使用該注冊商標標識,更有權使用其注冊商標標識,在相關公眾中建立該商標標識與其商品來源的聯系。相關公眾是否會混淆誤認,既包括將使用被訴侵權標識的商品誤認為商標權人的商品或者與商標權人有某種聯系,也包括將商標權人的商品誤認為被訴侵權人的商品或者誤認商標權人與被訴侵權人有某種聯系。
【關鍵詞】
商標 侵權 知名度 商品來源 混淆誤認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再273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曹曉冬與被申請人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下關沱茶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18]中,曹曉冬起訴下關沱茶公司,稱該公司生產的茶產品侵犯了曹曉冬注冊取得的第5492697號“金戈鐵馬”注冊商標專用權(即涉案商標)。下關沱茶公司在其生產的金印系列產品包裝上使用了“甲午金戈鐵馬鐵餅”字樣,字體為簡體字,其中“甲午”及“鐵餅”字體較小,而“金戈鐵馬”四字字體較大,在“金戈鐵馬”四字旁邊還配有一匹呈現奔跑狀態馬的圖案。同時,下關沱茶公司在其生產的上述茶餅的內、外包裝上均標注有“松鶴延年”注冊商標和“下關沱茶”字樣,并在內、外包裝上標注有下關沱茶公司名稱。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下關沱茶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下關沱茶公司不服,提起上訴。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從商標的知名度和顯著性來看,下關沱茶公司提交的一份“中華老字號”認定書可以證實,該公司在被訴侵權商品上使用的“下關沱茶”商標,已經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而曹曉冬沒有提交任何證據證明涉案商標獲得過能表示其知名度的國家權威機構的認證。二審法院由此推斷,被訴侵權商品上所使用的“下關沱茶”商標的知名度,遠遠高于涉案商標的知名度,被訴侵權商品沒有必要攀附涉案商標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且涉案商標所使用的“金戈鐵馬”四字,在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相關公眾即使注意到被訴侵權商品上的這四個字,也不會將被訴侵權商品當然地與涉案商標的商品聯系在一起,更不會當然地誤認為二者都是曹曉冬或者曹曉冬所授權的公司生產的商品。遂判決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曹曉冬的全部訴訟請求。曹曉冬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審,并于2017年9月20日判決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提審認為:首先,商標作為一種區分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標識,其基本屬性是其標識性。金戈鐵馬雖然是文學作品中的常見詞匯,但其注冊使用在第30類茶、蜂蜜、糖、咖啡等商品上具有顯著性,能夠發揮識別商品來源的作用。其次,人民法院認定事實應當是在審查當事人提供證據的基礎上進行審查判定,而非進行簡單推斷。即使根據案件優勢證據需要對當事人的相關意圖進行推斷時,也須結合相關證據認定的事實進行。根據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曹曉冬第5492697號“金戈鐵馬”商標注冊時間早于下關沱茶公司的“松鶴延年”(第6209882號)和“下關沱茶”商標(第12201774號)注冊時間;曹曉冬于2009年8月16日許可云南金戈鐵馬茶業有限公司使用其注冊商標,而下關沱茶公司生產被訴侵權商品系2014年,也晚于曹曉冬注冊商標的使用時間;第5492697號“金戈鐵馬”注冊商標在多款茶葉上使用,并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具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在沒有證據證明“下關沱茶”商標具有更高知名度的情況下,原審此推斷并無事實依據。最后,即使下關沱茶商標較本案訴爭商標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原審法院認定被訴侵權商品沒有必要攀附涉案商標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雖有一定的可能性,但該推斷忽視了注冊商標作為一項標識性民事權利的權能和作用,其不僅有權禁止他人在相同類似商品上使用該注冊商標標識,更有權使用其注冊商標標識其商品或者服務,在相關公眾中建立該商標標識與其商品來源的聯系。相關公眾是否會混淆誤認,既包括將使用被訴侵權標識的商品誤認為商標權人的商品或者與商標權人有某種聯系,也包括將商標權人的商品誤認為被訴侵權人的商品或者誤認商標權人與被訴侵權人有某種聯系,妨礙商標權人行使其注冊商標專用權,進而實質性妨礙該注冊商標發揮識別作用。因此,如果認為被訴侵權人享有的注冊商標更有知名度即可以任意在其商品上使用他人享有注冊商標的標識,將實質性損害該注冊商標發揮識別商品來源的基本功能,對該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基本性損害。二審法院以被訴侵權商品自有商標知名度高為由認定不構成侵犯涉案商標專用權,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均有不當,予以糾正。
18.特殊歷史背景下商標與字號共存的考量因素
【裁判要旨】
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對于使用與他人商標相同的字號是否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應當從歷史傳承、現實情況、法律適用和社會效果等方面綜合考量。
【關鍵詞】
商標 不正當競爭 字號 共存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提字第46號
【基本案情】
在申訴人太原大寧堂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寧堂藥業)與被申訴人山西省藥材公司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19]中,2000年10月7日,山西省藥材公司在國家工商管理局商標局注冊了第1455748號“大寧堂”文字及圖商標(即涉案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第35類,即推銷(替他人),注冊有效期限為“自2000年10月7日至2010年10月6日止”。《山西通志》第四十一卷記載,太原中藥廠前身為大寧堂藥鋪,建于明末清初,1956年經過公私合營,隸屬太原藥材公司中藥總店領導,之后中藥店廠分設,在大寧堂制藥生產的基礎上建立了太原中藥廠。1999年4月9日經太原中藥廠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專題會議通過,成立“太原大寧堂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為股份合作制公司,注冊資金50萬元,經營方式為制造、銷售中西成藥,公司租用太原中藥廠廠房、設備、有償使用或受讓太原中藥廠的生產技術。山西省藥材公司主張大寧堂藥業將與其注冊商標完全相同的“大寧堂”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該行為構成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并構成不正當競爭。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早在山西省藥材公司申請注冊商標之前大寧堂藥業已經合法登記并使用了現在繼承使用的企業名稱,因此,其完全有權利在自己的企業名稱中使用“大寧堂”字號。遂判決駁回山西省藥材公司的訴訟請求。山西省藥材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大寧堂藥業稱其由太原中藥廠改制而來,但二者之間并無法律上的承繼關系。大寧堂藥業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文字登記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屬于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時也是不正當競爭行為。遂判決撤銷一審判決,大寧堂藥業立即停止侵權。大寧堂藥業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駁回再審申請。最高人民檢察院就本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抗訴,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審,并與2017年9月20日判決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認為:大寧堂藥業與太原中藥廠之間存在歷史承繼關系,對“大寧堂”字號享有在先權利。第一,從歷史傳承看,太原中藥廠的前身大寧堂藥鋪采“前店后廠”模式,其于1956年公私合營后店廠分設,前店(包括匾牌)歸山西藥材公司,后廠(包括生產批件和大寧堂秘制藥方)歸太原中藥廠,太原中藥廠后來又歷經分立、破產并改制成大寧堂藥業,因此,大寧堂藥業與太原中藥廠乃至山西藥材公司之間存在歷史傳承關系。大寧堂藥業是因歷史原因而使用大寧堂字號,與通常那種惡意搭車攀附而做大做強的情形不同。在太原中藥廠破產前對其所承載的大寧堂商譽如何處置沒有明確約定情況下,可以認定大寧堂藥業承繼了相應的商譽。第二,從現實情況看,山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復、山西省中藥廠和山西太原中藥廠工會委員會共同做出的“關于設立太原大寧堂藥業有限公司的決議”以及糾紛出現后山西省經貿委多次協調等事實均表明,該企業分立是主管部門批準的企業自救行為,原廠的領導班子和絕大多數職工均進入大寧堂藥業。這種自救行為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常見,一方面通過分立或破產來解決外部債務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設立新的股份制企業來解決職工安置和企業轉型問題。現實情況是,大寧堂藥業擁有大寧堂藥鋪傳統配方秘制中藥的生產批件并一直在生產,而山西省省藥材公司只擁有“大寧堂”商標和牌匾,因此為了承繼和弘揚大寧堂藥鋪商譽,兩者善意共存較為合理。第三,從法律適用看,太原中藥廠在分立改制時并沒有現在企業的知識產權觀念和意識,該企業及其上級主管部門最關心的不是商譽問題,而是企業如何生存、職工如何安置的問題。因此,若以現行商標法的規則和理念去認定和解決20多年前的問題,實質是適用市場經濟時代的法律去解決計劃經濟下形成的法律關系,不僅違反“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也有悖公平合理之精神。四是從社會效果看,如果不認可大寧堂藥業享有在先權利,就會導致大寧堂藥鋪秘方藥和商譽得不到傳承,因為大寧堂傳統秘制中藥藥方的實際傳承人大寧堂藥業將不得不停止使用大寧堂字號,其已經注冊的商標亦將被撤銷;而山西省藥材公司只有“大寧堂”商標和牌匾,卻一直沒有生產和銷售大寧堂藥鋪的傳統秘方藥。綜上,比較公平合理的解決方式應當是允許兩者善意共存,大寧堂公司繼續使用大寧堂字號并生產大寧堂傳統秘方藥品,山西省藥材公司可銷售大寧堂藥業生產的藥品。如此,前店后廠的歷史傳承關系能夠被繼續維系,大寧堂的商譽亦可以由兩家共同弘揚。
19.法定通用名稱的認定
【裁判要旨】
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的通用名稱與商標法意義上的通用名稱含義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僅以審定公告的品種名稱為依據,認定該名稱屬于商標法意義上的法定通用名稱。
【關鍵詞】
商標 侵權 法定 通用名稱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374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福州米廠與被申請人五常市金福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常公司)、福建新華都綜合百貨有限公司福州金山大景城分店(以下簡稱大景城分店)、福建新華都綜合百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都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以下簡稱“稻花香”侵害商標權糾紛案)[20]中,福州米廠為第1298859號“稻花香DAOHUAXIANG”注冊商標(即涉案商標)專用權人,涉案商標于1998年3月提出申請,于1999年7月28日獲準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為第30類大米。2009年3月18日,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出具的《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證書》記載:品種名稱為“五優稻4號”,原代號為“稻花香2號”,推廣區域為黑龍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區插秧栽培,該品種經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符合推廣優良品種條件,決定從2009年起定為推廣品種。2014年2月18日,福州米廠經過公證程序,在大景城分店購買了一袋由五常公司生產、銷售的“喬家大院稻花香米”。大米實物包裝袋正面中間位置以大字體標注有“稻花香(字體中空,底色黑色)DAOHUAXIANG”。福州米廠以五常公司生產、銷售、大景城分店、新華都公司銷售的被訴侵權產品侵害其商標權為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五常公司停止生產、銷售行為,賠償損失30萬;大景城分店、新華都公司停止銷售行為,賠償損失3萬。一審中,五常公司主張“稻花香”構成通用名稱,并提供了五常市農業局、五常市龍鳳山鎮人民政府、育種人出具的證明材料和媒體的相關報道等證據。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五常公司未經許可,在產品包裝袋上使用與涉案商標非常近似的標志,容易誤導消費者,侵害了涉案商標權。“稻花香”不構成通用名稱。遂判決五常公司停止生產、銷售行為,賠償經濟損失97000元;大景城分店、新華都公司停止銷售行為,支付合理費用3000元等。五常公司不服,提起上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所審定的“五優稻4號”,原代號為“稻花香2號”的水稻品種可以認定為法定的通用名稱。五常這一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相關種植農戶、大米加工企業和消費者均普遍認為“稻花香”指代的是一類稻米品種。可以認定,基于五常市這一特定的地理種植環境所產生的“稻花香”大米屬于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五常公司在其生產、銷售的大米產品包裝上使用“稻花香”文字及拼音以表明大米品種來源的行為,主觀上出于善意,客觀上也未造成混淆誤認,應屬于正當使用,并未構成商標侵權。遂改判撤銷一審判決,駁回福州米廠全部訴訟請求。福州米廠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審本案,并于2017年12月22日判決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提審認為:首先,法律規定為通用名稱的,或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將其作為商品通用名稱使用的,應當認定為通用名稱。本案中,五常公司并無證據證明“稻花香”依據法律規定或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應認定為法定的通用名稱。其次,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的通用名稱與商標法意義上的通用名稱含義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僅以審定公告的名稱為依據,認定該名稱屬于商標法意義上的通用名稱。《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21]第三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審定公告公布的品種名稱為該品種的通用名稱。禁止在生產、經營、推廣過程中擅自更改該品種的通用名稱。”此處規定的通用名稱是指根據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審定公告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名稱,用以指代該特定品種。該名稱在生產、經營、推廣過程中禁止擅自更改。商標法中的通用名稱指代某一類商品,因該名稱不能用于指代特定的商品來源,故相關公眾都可以正當使用。再次,根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審定公告的通用名稱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不得擅自更改。審定公告的原代號為“稻花香2號”,并非“稻花香”,在在先存在涉案商標權的情況下,不能直接證明“稻花香”為法定的通用名稱。綜上,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稻花香”為法定的通用名稱。
20.約定俗成通用名稱的認定
【裁判要旨】
產品的相關市場并不限于特定區域而是涉及全國范圍的,應以全國范圍內相關公眾的通常認識為標準判斷是否屬于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
【關鍵詞】
商標 侵權 約定俗成 通用名稱
【裁判意見】
在前述“稻花香”侵害商標權糾紛案[22]中,最高人民法院還對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的判斷標準進行了明確。最高人民法院提審認為: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一般以全國范圍內相關公眾的通常認識為判斷標準。當然,基于歷史傳統、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原因,某些商品所對應的相關市場相對固定,如果不加區分地仍以全國范圍相關公眾的認知為標準,判斷與此類商品有關的稱謂是否已經通用化,有違公平原則。但是,適用不同評判標準的前提是,當事人應首先舉證證明此類商品屬于相關市場較為固定的商品。否則,是否構成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仍應當以全國范圍內相關公眾的通常認知作為判斷依據。本案中,被訴侵權產品銷售范圍并不局限于五常地區,而是銷往全國各地,在福州米廠的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的超市內就有被訴侵權產品銷售。在這種情況下,被訴侵權產品相關市場并非較為固定在五常市地域范圍內,應以全國范圍內相關公眾的通常認識為標準判斷“稻花香”是否屬于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為證明“稻花香”屬于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五常公司先后提交了五常市農業局出具的《關于稻花香大米名稱的使用證明》、五常市龍鳳山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五常市稻米商業商會提供的《關于五常市稻花香大米品牌維權的綜合材料》、“稻花香2號”主要育種人田永太出具的證明材料、媒體的相關報道等證據,并申請證人出庭作證。上述證據多為五常市當地有關部門、稻農或育種人出具的證明材料,媒體報道數量有限,以全國范圍內相關公眾的通常認識為標準,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稻花香”屬于約定俗成的通用名稱。
21.農作物品種名稱的正當使用
【裁判要旨】
在存在他人在先注冊商標權的情況下,經審定公告的農作物品種名稱可以規范使用于該品種的種植收獲物加工出來的商品上,但該種使用方式僅限于表明農作物品種來源且不得突出使用。
【關鍵詞】
商標 侵權 審定公告 品種來源
【裁判意見】
在前述“稻花香”侵害商標權糾紛案[23]中,最高人民法院還對在存在他人在先注冊商標權的情況下,經審定公告的品種名稱如何使用的問題進行了明確。最高人民法院提審認為:本案的特殊之處在于,福州米廠申請注冊涉案商標主觀上并無惡意,注冊商標專用權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效力,應得到有效保護。根據現有證據,“稻花香2號”作為審定公告的品種,對于五常這一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相關種植農戶、大米加工企業和消費者而言,在以“稻花香2號”種植加工出的大米上使用“稻花香”主觀上也并無攀附涉案商標的惡意。基于公平原則,考慮到雙方的利益平衡,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對于五常這一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相關種植農戶、大米加工企業和消費者而言,可以在以“稻花香2號”種植加工出的大米上規范標注“稻花香2號”,以表明品種來源。但需要在此特別強調,該種標注方式僅限于表明品種來源且不得突出使用。
22.商標侵權案件中正當使用的認定
【裁判要旨】
被訴侵權人在其企業名稱中及其他商業活動中使用相關符號的主要目的在于客觀描述并指示其服務的特點,并且在其實際使用過程中,從未完整使用與涉案商標相同的圖文組合形式,亦無證據顯示被訴侵權人對相關符號文字的使用旨在攀附涉案商標的商業信譽,可以認定被訴侵權行為并不具有使相關公眾混淆誤認的可能性,進而不構成侵害涉案商標權。
【關鍵詞】
商標 侵權 正當使用 客觀描述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申4920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馮印與被申請人西安曲江閱江樓餐飲娛樂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閱江樓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24]中,馮印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準,于2011年3月27日從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桓公路小三峽川菜館受讓了2002年10月21日即被核準注冊的第1962118號注冊商標(即涉案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第42類的“餐館;餐廳;飯店;快餐館;旅館預訂;提供食宿旅館;自助餐館(截止)。” 閱江樓公司于2010年8月16日經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該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的經營范圍為餐飲服務。馮印起訴主張閱江樓公司在其經營場所正門懸掛有“閱江樓”三字的牌匾,且菜單、餐具等服務用具上均有“閱江樓”字樣,閱江樓公司在網絡上也對“閱江樓”進行宣傳,相關行為構成了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首先,“閱江樓”作為中國名樓(位于南京市獅子山巔)及水邊樓閣的常見稱謂,弱化了其作為餐飲商標的顯著性,且馮印未提供證據證明因其大量宣傳和使用“閱江樓”與其餐飲服務和商品建立更為特定的聯系,故其商標中的“閱江樓”文字保護強度很弱。其次,閱江樓公司雖將“閱江樓”文字作為企業字號在餐飲服務上突出使用,但其經營場所在陜西省西安市曲江,而馮印的經營場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馮印未提交證據證明兩者的經營地域產生交叉,也未證明閱江樓公司的使用使一般消費者認為二者的商品或服務是同一主體提供,或認為二者存在特定聯系,閱江樓公司的使用行為并未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誤認,故,判決認定閱江樓公司使用“閱江樓”字號的行為不構成對涉案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馮印不服,提起上訴。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馮印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13日裁定駁回馮印的再審申請。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并容易導致混淆的,構成侵害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時,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或名稱、圖形、型號,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或者含有地名,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具體到本案而言,涉案商標由“閱江樓”文字及其上方的圖形部分組合而成,馮印指稱閱江樓公司實施的被訴侵權行為包括:將“閱江樓”文字作為其企業字號從事餐飲服務、在經營場所正門懸掛“閱江樓”巨幅招牌并在餐具、菜單等處突出使用“閱江樓”文字。對于上述主張,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注冊商標專用權人有權制止他人未經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標并可能導致公眾混淆的行為,但同時,商標權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依法正當行使自身的權利。當注冊商標中含有具有描述性質的文字,而他人使用的目的在于指示或描述客觀事實時,權利人無權禁止該種使用行為。具體到本案被訴侵權行為而言,根據原審法院已經查明的事實,西安閱江樓為座落于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內的一處景觀。根據閱江樓公司與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的協議,閱江樓公司獲得了在閱江樓經營餐飲項目的權利。閱江樓公司的企業名稱完整使用了“曲江閱江樓”字樣,且根據閱江樓租賃合作協議,閱江樓及其相關場地、設備、設施、裝飾、裝修等附屬資產,亦全部來自于原有的閱江樓景觀。因此,無論是閱江樓公司在其企業名稱中選用“閱江樓”文字,還是在其經營場所及菜單、餐具上使用“閱江樓”文字的行為,主要目的仍在于客觀描述并指示其經營場所所在地西安閱江樓。在其使用過程中,閱江樓公司從未完整使用與涉案商標相同的圖文組合形式,亦無證據顯示閱江樓公司對“閱江樓”文字的使用旨在攀附涉案商標的商業信譽。據此,一審、二審法院認定被訴侵權行為并不具有使相關公眾混淆誤認的可能性,進而不構成侵害涉案商標權的結論,具備事實與法律依據,予以支持。當然,也需要指出的是,市場經營者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秉持誠實信用原則,盡量保持有關商業標識之間的足夠距離。因此,閱江樓公司在今后的經營活動中,亦應合理、審慎地使用有關商業標識,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二)商標行政案件審判
23.商標近似性判斷的考量因素
【裁判要旨】
判斷被異議商標與引證商標是否構成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應當綜合考慮被異議商標和引證商標的構成要素、被異議商標的在先使用狀況及知名度等因素,若不會導致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則應認定被異議商標與引證商標不構成近似。
【關鍵詞】
商標 異議程序 商標近似 混淆誤認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4)知行字第37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糧液公司)與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甘肅濱河食品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濱河公司)商標異議復審行政糾紛案[25]中,濱河公司于2005年5月9日申請在第33類“酒(飲料)、燒酒”等商品上注冊“濱河九糧液”商標(即被異議商標),五糧液公司以被異議商標與其在第33類商品上合法注冊的“WULIANGYE五糧液及圖”商標(即引證商標)構成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為由,對被異議商標提出異議申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裁定被異議商標不予核準注冊。濱河公司不服,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異議復審,商標評審委員會于2012年7月30日作出商評字[2012]第32222號《關于第4646265號“濱河九糧液”商標異議復審裁定》(以下簡稱第32222號裁定),裁定被異議商標予以核準注冊。五糧液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撤銷被訴裁定,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作出裁定。商標評審委員會及濱河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維持第32222號裁定。五糧液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6月30日裁定駁回五糧液公司的再審申請。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本案的引證商標為“五糧液及圖”,被異議商標為“濱河九糧液”文字,二者相比對,標志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區別。雖然考慮到“五糧液”商標的知名度較高,相關公眾容易將“五糧液”視作引證商標的主要識別部分,但是,根據二審法院查明的事實,濱河公司于1987年7月21日就申請注冊了“濱河及圖”商標,并于1988年2月20日被核準注冊,該商標經過使用已經具有較高知名度,“濱河”作為該商標的主要識別部分,已經在相關公眾中與濱河公司形成對應聯系。在這種情況下,被異議商標在整體上與引證商標形成較大差異,白酒類商品的相關公眾施以一般注意力可以將二者進行區分,不會造成混淆誤認。此外,濱河公司主張其在被異議商標中使用“九糧”二字,源于其自主研發的“九糧九輪釀制工藝”,濱河公司已經將該釀制工藝向主管部門申報備案了“九糧香型白酒”生產企業標準;而且,根據現有證據,在被異議商標申請日前,濱河公司就于1996年將“濱河九糧液”項目在“第八屆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上展出,并獲得該博覽會頒發的金牌。綜合考慮引證商標和被異議商標的構成要素、被異議商標的使用狀況及知名度等情況,兩商標共同使用在相同商品上不會導致相關公眾混淆誤認,不構成商標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近似商標。二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并無不當,應當予以維持。
24.主張在先著作權適格主體的證明
【裁判要旨】
著作權人、著作權的利害關系人均可依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主張在先著作權。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后的著作權登記證書不能單獨作為在先著作權的權屬證據。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前的商標注冊證雖不能作為著作權權屬證據,但可以作為確定商標權人為有權主張商標標志著作權的利害關系人的初步證據。
【關鍵詞】
商標 無效程序 在先著作權 利害關系人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行申7174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溫州市伊久亮光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久亮公司)與被申請人達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馬公司)及二審被上訴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商標權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案[26]中,第1316126號鯊魚圖形商標(即訴爭商標),于1998年5月4日申請注冊,于2008年3月26日被核準注冊,注冊人為伊久亮公司,核定使用的商品為第9類眼鏡。第250160號“PAUL&SHARK YACHTING及圖”商標(即引證商標),于1985年7月27日申請注冊,1986年5月15日被核準注冊,注冊人為達馬公司,核定使用的商品為第25類服裝。達馬公司申請撤銷伊久亮公司注冊的訴爭商標,其主要理由之一為訴爭商標構成對達馬公司在先著作權的侵害。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達馬公司提交的經過公證的作品登記證書的登記日期晚于訴爭商標的申請注冊日,在達馬公司未能提交其他證據證明其在訴爭商標申請注冊前已創作完成或公開發表其美術作品的情況下,不能認定達馬公司對鯊魚圖形作品享有著作權。達馬公司主張撤銷訴爭商標的各項理由均不能成立。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商評字[2015]第66491號《關于第1316126號圖形商標無效宣告請求裁定書》(以下簡稱被訴裁定),維持了訴爭商標。達馬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認為,在沒有在先署名的情況下,僅憑在后作品上的署名及在先商標的申請注冊,尚不具備推定其為在先著作權人的前提條件,更不能以此推定其為在先著作權人,故達馬公司主張訴爭商標的注冊損害了其在先著作權依據不足。據此,判決駁回達馬公司的訴訟請求。達馬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依據達馬公司所提交的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后的著作權登記證書,認定其享有“鯊魚”圖形的著作權。該著作權登記證書所載創作完成時間與達馬公司提交的意大利共和國商標注冊證的登記時間互相印證,故可認定該作品創作完成的時間早于訴爭商標申請日。綜合考慮達馬公司在訴爭商標申請日前即在中國大陸申請注冊含“鯊魚”圖形的引證商標的事實,以及訴爭商標中“鯊魚”圖形與達馬公司主張著作權的“鯊魚”圖形完全相同的事實,可以認定伊久亮公司申請注冊訴爭商標侵害了達馬公司對該“鯊魚”圖形享有的在先著作權。據此,判決撤銷了一審判決及被訴裁定,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作出裁定。伊久亮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0月27日裁定駁回伊久亮公司的再審申請。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因我國實行作品自愿登記制度,著作權登記機關在制作、頒發著作權登記證書時不對所登記內容進行實質審查,故當著作權登記時間晚于訴爭商標申請日時,僅憑著作權登記證書尚不足以認定登記的著作權人在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前即享有著作權。但除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后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外,達馬公司還提交了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前的意大利商標注冊證和引證商標注冊證,參照商標授權確權司法解釋第十九條第三款之規定,商標注冊證可以作為確定商標申請人為有權主張商標標志著作權的利害關系人的初步證據。本案中,鑒于伊久亮公司、商標評審委員會均未提交相反證據,故應認定達馬公司有權主張涉案“鯊魚”圖形的著作權。伊久亮公司關于達馬公司無權主張該圖形著作權的主張,缺乏依據,不能成立。
25.對他人是否享有在先著作權的審查認定
【裁判要旨】
對于當事人是否享有在先著作權,需要綜合考量相關證據予以認定。在著作權登記證明晚于訴爭商標申請日時,可以結合商標注冊證、包含商標標志的網站頁面、記載作品創作過程的報刊內容、產品實物、著作權轉讓證明等證據,在確認相關證據相互印證,已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時,可以認定當事人對該商標標志享有在先著作權。
【關鍵詞】
商標 異議程序 在先著作權 證據審查認定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行再35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杰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杰公司)與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第三人金華市百姿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姿公司)商標異議復審行政糾紛案[27]中,百姿公司于2006年2月20日申請注冊第5165219號“TOOFACED及圖”商標(即被異議商標),指定使用在第3類化妝品、清潔制劑、指甲油、香皂、香水成套化妝用具等商品上。經初步審定公告后,杰杰公司在法定異議期內對被異議商標提出異議,認為其在中國大陸地區對“”(ENVYDOTLOGO,以下簡稱羨慕標志)作品享有在先著作權,被異議商標侵犯了其在先著作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以下簡稱商標局)裁定對被異議商標予以核準注冊。杰杰公司不服,提出異議復審申請。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商評字(2013)第19020號《關于第5165219號“TOOFACED及圖”商標異議復審裁定書》(以下簡稱被訴裁定),裁定被異議商標予以核準注冊。杰杰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杰杰公司提供的作品登記證書、登記證明、作品存檔證明、著作權轉讓證明等證據均晚于被異議商標申請注冊日,羨慕標志的美國商標注冊證明等證據對于著作權而言證明力不足等理由,認定杰杰公司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在被異議商標申請日之前,其在中國大陸地區對羨慕標志作品享有著作權。據此判決駁回杰杰公司的訴訟請求。杰杰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杰杰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在再審審查及審理程序中,杰杰公司補充提交了羨慕標志作品前身“ENVY”系列作品的《美國著作權登記證書》、包含有杰杰公司網站(toofaced.com)過去特定時間頁面的公證書、2004年12月6日美國《橘子郡商業報》、杰杰公司2005年部分產品實物及照片等證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審本案,并于2017年12月21日判決撤銷一審、二審判決及被訴裁定,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作出復審裁定。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雖然杰杰公司在一審期間提交的作品登記證書、登記證明、作品存檔證明、著作權轉讓證明等證據均形成于2014年,但杰杰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的羨慕標志作品前身“ENVY”系列作品的《美國著作權登記證書》,可以證明杰羅德·布蘭丁于1997年將羨慕標志作品的前身ENVY作品向美國版權局進行登記。杰杰公司網站過去特定時間頁面的相關內容表明,該公司至遲于2001年已使用涉案羨慕標志作品。2004年12月6日美國《橘子郡商業報》中關于杰羅德·布蘭丁的采訪報道,不僅提及杰羅德·布蘭丁對羨慕標志作品的創作過程,包括設計了一個夸張的曲線型女性輪廓剪影,而且該報還刊登了帶有羨慕標志作品的TOO FACED品牌化妝品照片。杰杰公司2005年推出的部分產品實物表明,其多款化妝品包裝盒上使用了羨慕標志作品。杰杰公司除在該公司網站及有關產品包裝上就著作權保留作出聲明之外,還專門指明相關作品系杰羅德·布蘭丁為杰杰公司獨家創作。盡管前述著作權保留聲明是籠統針對網頁或產品包裝,但羨慕標志作品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應當包括在前述聲明的內容之中。羨慕標志的美國商標注冊證亦可明確表明,含有羨慕標志的涉案商標圖形至遲于2005年11月前已形成。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前述證據與杰杰公司在原審期間提交的羨慕標志作品《美國著作權登記證明》、作品存檔證明、著作權轉讓證明等證據相結合,能夠證明杰羅德·布蘭丁為羨慕標志作品的作者,亦可以證明其在創作完成羨慕標志作品后將其依法享有的相關著作權讓與杰杰公司進行商業使用的事實,發生在被異議商標2006年2月20日申請注冊之前。杰杰公司關于被異議商標的申請注冊損害其在先著作權的主張,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26.作為在先權利保護的“肖像”應當具有可識別性
【裁判要旨】
肖像權所保護的“肖像”應當具有可識別性,其中應當包含足以使社會公眾識別其所對應的權利主體,即特定自然人的個人特征,從而能夠明確指代該特定的權利主體。
【關鍵詞】
商標 爭議程序 肖像權 可識別性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5)知行字第332號
【基本案情】
在再審申請人邁克爾·杰弗里·喬丹(以下簡稱邁克爾·喬丹)與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第三人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喬丹公司)商標爭議行政糾紛案[28]中,涉及喬丹公司的第6020570號“”圖形商標(即涉案商標),核定使用在國際分類第28類的游戲機、木偶、玩具等商品上,商標注冊號為6020570。邁克爾·喬丹主張該商標含有其特定籃球運動形象,易使相關公眾將之與其相聯系,損害了其在先肖像權,故依據商標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針對涉案商標提起撤銷申請。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涉案商標圖形部分為運球人物剪影,動作形象較為普通,并不具有特定指向性,難以認定該圖形與邁克爾·喬丹存在一一對應關系,故作出商評字〔2014〕第52052號《關于第6020570號圖形商標爭議裁定書》(以下簡稱第52052號裁定),裁定訴爭商標予以維持。邁克爾·喬丹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邁克爾·喬丹不服,提起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邁克爾·喬丹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邁克爾·喬丹提交了其在相關期刊上登載的其本人持球運動照片,并主張涉案商標標識“
” 與照片中其運動形象的身體輪廓基本一致,損害其肖像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27日裁定駁回邁克爾·喬丹的再審申請。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肖像權所保護的“肖像”是對特定自然人體貌特征的視覺反映,社會公眾通過“肖像”識別、指代其所對應的自然人,并能夠據此將該自然人與他人相區分。根據肖像權以及肖像的性質,肖像權所保護的“肖像”應當具有可識別性,其中應當包含足以使社會公眾識別其所對應的權利主體,即特定自然人的個人特征,從而能夠明確指代其所對應的權利主體。如果請求肖像權保護的標識不具有可識別性,不能明確指代特定自然人,則難以在該標識上形成依法應予保護,且歸屬于特定自然人的人格尊嚴或人格利益。從社會公眾的認知習慣和特點來看,自然人的面部特征是其體貌特征中最為主要的個人特征,一般情況下,社會公眾通過特定自然人的面部特征就足以對其進行識別和區分。如果當事人主張肖像權保護的標識并不具有足以識別的面部特征,則應當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該標識包含了其他足以反映其所對應的自然人的個人特征,具有可識別性,使得社會公眾能夠認識到該標識能夠明確指代該自然人。關于邁克爾·喬丹在本案中主張的肖像權,照片中的邁克爾·喬丹運動形象清晰反映了其面部特征、身體形態、球衣號碼等個人特征,社會公眾據此能夠清楚無誤地識別該照片中的自然人為邁克爾·喬丹,故邁克爾·喬丹就照片中的運動形象享有肖像權。關于涉案商標標識“”,雖然該標識與照片中邁克爾·喬丹運動形象的身體輪廓的鏡像基本一致,但該標識僅僅是黑色人形剪影,除身體輪廓外,其中并未包含任何與邁克爾·喬丹有關的個人特征。并且,邁克爾·喬丹就該標識所對應的動作本身并不享有其他合法權利,其他自然人也可以作出相同或者類似的動作,該標識并不具有可識別性,不能明確指代邁克爾·喬丹。因此,邁克爾·喬丹不能就該標識享有肖像權,其有關涉案商標的注冊損害其肖像權的主張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