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犯罪定罪量刑與辦案精要
- 莫文球 莫少軍 黃耀豐 吳晗
- 1008字
- 2019-11-29 20:04:11
六、辦案手記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往往很清楚這是違法行為,會承擔很大的風險,但卻屢禁不止,是何原因誘使販毒者趨之若鶩?根據我們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案件接觸到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案件的了解,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一)為謀利益,不惜鋌而走險
沒有一技之長,整天游手好閑,加上有的人存在著懶惰思想,不愿吃苦,想著不勞而獲,希望能吃“輕巧錢”。為了謀取利益,輕松賺錢,開始鋌而走險,走上販賣毒品這條不歸路。
(二)心存僥幸,促使販毒頻發
由于心存僥幸,認為只要地點隱蔽,告誡前來買食的人不聲張,就可以躲過公安機關的偵查。而且他們認為交易過程很短,偵查機關不容易逮到現行,那么在定罪量刑上有狡辯的借口和余地。正是由于這種僥幸心理的存在,促使毒販們愿意不惜冒險“賭一把”。
(三)被人利用
部分人員因對某些自己認定的事情比較固執,不聽勸阻,有些甚至義無反顧,往往容易被毒販利用,如案例一中的女子。
此外,部分學生涉世不深,在應聘工作時沒有考察清楚。目前,犯罪分子紛紛通過建立“賣腎群”“偏門群”“招工吧”等QQ群、微信群、百度貼吧來招聘運輸毒品的人員。招聘信息對工作內容的表述大多含糊其詞,通常只說是“帶貨”“運貨”等,并聲稱一周能掙七八千元。有不少案件是有人以高薪招聘的名義,將應聘人員引誘到云南邊境,讓他們以體內藏毒的方式,把毒品運往內地。
(四)交友不慎染毒癮后“以販養吸”
因交友不慎導致吸毒比較常見,一般在吸毒成癮成為癮君子后,為籌集毒資“以販養吸”不惜走上販毒或運毒的道路,如案例三中的男子。
(五)對毒品認識不足
因對止咳露、復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感冒藥、罌粟殼、罌粟果等認識不足,以為是普通的藥物或食材,大批量的批發買賣。
(六)夢想暴富,卻不愿腳踏實地
部分大學畢業生因長期沒找到工作,壓力大,又總想著一夜暴富,為了牟利竟做起了販賣毒品的“生意”。
(七)自作聰明
有些癮君子以為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販賣毒品,即使某一次被發現,也可能未達到數量標準不會被處罰,但其忽略了多次販賣的計算方式。
[1] 參見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浙杭刑初字第138號刑事判決書;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浙刑三終字第156號刑事判決書。
[2]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2016)桂0103刑初字第675號刑事判決書。
[3]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桂10刑終字第83號刑事判決書。
[4] 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南區人民法院(2013)南刑再字第1號刑事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