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犯罪定罪量刑與辦案精要
- 莫文球 莫少軍 黃耀豐 吳晗
- 2813字
- 2019-11-29 20:04:11
二、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基本知識
【概念法條】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實施走私、販賣、運輸、制造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條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二)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對多次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構成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
本罪在客觀方面上表現為行為人進行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行為。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根據本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販賣毒品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對于走私、運輸、制造毒品犯罪,只有達到十六周歲才負刑事責任。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且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毒品而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過失不構成本罪。
【常見手段】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行為包括走私毒品、販賣毒品、運輸毒品、制造毒品四種情形以下幾種:
1.走私毒品
走私毒品行為方式主要是輸入毒品與輸出毒品,此外對在領海、內海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的毒品,以及直接向走私毒品的犯罪人購買毒品的,應視為走私毒品。常見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1)從境外購買毒品后非法入境,或者與境外販毒分子相勾結,將毒品偷運入境;上述案例一就屬于此種情形;
(2)將非法入境的毒品偷運出境,或者把在境內購買的毒品偷運出境;
(3)為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和集團購買、運輸毒品,或者在邊境地區與境外走私毒品分子相勾結,買賣、運輸毒品;
(4)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通謀,為其提供貨款、資金、實物或者為其提供運輸、保管、藏匿以及其他方便;
(5)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相勾結,在內地直接向走私毒品分子購買毒品;
(6)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單位或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走私毒品犯罪分子提供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或精神藥品并偷運出境的。
2.販賣毒品
販賣毒品是指有償轉讓毒品或者以販賣為目的而非法收購毒品。販賣方式既可以是公開的,也可能是秘密的;既可以是行為人請求對方購買,也可能是對方請求行為人轉讓;既可能是直接交付給對方,也可能是間接交付給對方。販賣是有償轉讓,但行為人交付毒品既可能是獲取金錢,也可能是獲取其他物質利益;既可能在交付毒品的同時獲取物質利益,也可能先交付毒品后獲取利益或先獲取物質利益而后交付毒品。毒品的來源既可能是自己制造的毒品,也可能是自己購買的毒品,還可能是通過其他方法取得的毒品。販賣的對方沒有限制,即不問對方是否達到法定年齡、是否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是否與販賣人具有某種關系。出于販賣目的而非法收買毒品的,也應認定為販賣毒品。
常見販賣毒品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
(1)將毒品買入后又轉手賣出,從中牟利的;如上述案例二就屬于此類情形;
(2)制造毒品后銷售的;
(3)以毒品為流通手段交換商品和其他貨物的;
(4)以毒品支付勞務費或者償還債務的;
(5)賒銷毒品的;
(6)介紹毒販,從中牟利的;
(7)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單位和人員,違反國家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員提供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
3.運輸毒品
運輸毒品是指采用攜帶、郵寄、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在我國領域內將毒品從此地轉移到彼地。運輸毒品必須限制在國內,而且不是在領海、內海運輸國家禁止進出口的毒品,否則便是走私毒品。運輸毒品具體表現為轉移毒品的所在地,如將毒品從甲地運往乙地,但應注意,從結局上看沒有變更毒品所在地卻使毒品的所在地曾經發生了變化的行為,也是運輸毒品。例如,行為人先將毒品從甲地運往乙地,由于某種原因,又將毒品運回甲地的,屬于運輸毒品。
常見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1)人體藏毒。這是販毒分子為逃避打擊而采用的一種比較隱蔽的藏毒、運毒方式。藏毒者強忍因胃部收縮的惡心感覺,將包裝好的毒品用水吞進胃腸,或者用避孕套包裹好毒品由肛門塞入或者由女性私處塞入。
(2)利用動物運毒。毒販會訓練動物或利用寵物作為掩護,如馬牛蛇鼠等寵物。
(3)利用植物運毒。毒販將毒品混雜在植物中,如用中草藥藏毒、核桃藏毒。
(4)將毒品溶于水運輸。
(5)利用高科技運輸,無人機、游艇等。
(6)利用快遞運毒。
(7)常規的自駕或者乘坐車輛攜帶,如上述案例三就屬于此種情形。
4.制造毒品
制造毒品是指非法利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煉或者用化學方法加工、配制毒品,或者以改變毒品成分和效用為目的,用混合等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為。
常見情況包括以下幾種:
(1)將毒品以外的物作為原料,提取或制作成毒品,如將罌粟制成鴉片。
(2)毒品的精制,即去掉毒品中的不純物,使之成為純毒品或純度更高的毒品,如去除海洛因中所含的不純物。
(3)使用化學方法使一種毒品變為另一種毒品,如使用化學方法將嗎啡制作成海洛因。
(4)使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將毒品原材料制作成毒品,上述案例四就屬于此種情形。
(5)使用化學方法以外的方法使一種毒品變為另一種毒品,如將鹽酸嗎啡加入蒸餾水,使之成為注射液。
(6)非法按照一定的處方針對特定人的特定情況調制毒品。
【其他】
1.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是選擇性罪名。
(1)對同一宗毒品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并有相應確鑿證據的,應當按照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性質并列適用罪名,毒品數量不重復計算;
(2)對同一宗毒品可能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但相應證據只能認定其中一種或者幾種行為,認定其他行為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只按照依法能夠認定的行為的性質適用罪名;
(3)對不同宗毒品分別實施了不同種犯罪行為的,應對不同行為并列適用罪名,累計計算毒品數量。
2.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是毒品犯罪家族里唯一存在判處死刑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