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左右移動也能泄露出一個人的內心情緒。美國心理學家大衛·李伯曼研究發現:“如果大腦在回憶真實存在的事情時,眼睛會先向上然后再向左移動,如果回答問題時在大腦中虛構一些畫面來編造謊言的話,那么他講話時眼睛會先向上然后再向右移動。”
第一節 “眉飛色舞”的心理分析技巧
達爾文在生物進化論中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種思想認為在進化歷程中所有生物都會保留有用的東西、拋棄沒用的東西,從而能夠保證自己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而生存。人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站直身體、食用熟食等。原本覆蓋身體的大部分毛發退化消失也是進化的內容之一,現代人類僅僅保留了幾個身體部位的毛發,這些部位的毛發各自發揮著特殊效用,比如,頭發可以協助排汗和調節人體體溫,胡子可以保護嘴唇、吸附進入口中的有害物質。
對于眉毛的保留來說,很多人覺得只是為了保證面部的美觀。其實眉毛還可以防止汗水直接流入眼睛,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同時眉毛還在人類的交流過程中充當著表情傳遞器官,成語“眉目傳情”就是最好的詮釋。如果人類沒有眉毛,那么他的表情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們很多時候只需要動用眉毛,便能夠給別人傳遞出足夠的信息,由此可見,人在表達情感時,雙眉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眉毛的不同運動形態也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們將這些形態分為皺眉、揚眉、聳眉、閃眉、眉毛下壓、鎖眉、舒眉等。這幾種形態,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含義,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對眉形態的一一分析,破解它們的秘密。
皺眉
皺眉分為兩種:一種是兩條眉毛向一起靠攏,在眉心處蹙在一起;第二種是眉形扭曲,一般在眉形的1/3處。在生活中,皺眉一般都表示懷疑、憤怒、痛苦、憂慮和不悅的情感,比如,我們對于一些問題感到疑惑的時候,雙眉就會一起向眉心靠攏,在眉心處扭成一團;而在憤怒的時候,我們的眉毛會先向下壓,然后緊緊皺起來;在痛苦的時候,眉毛就會扭曲,眉形的扭曲程度也說明了痛苦的程度。
眉毛皺起,不僅具有保護特性,還有著侵略特性。這兩種特性最直觀的體現是在憤怒情緒的表情之中。通常一個人憤怒的時候雙眉就會向下壓,這是生物進化過程中保留的特性,下壓的雙眉帶動眼瞼下壓,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而上揚的眉頭又帶有進攻的特性,上揚的眉頭在眉毛下壓的情況下會蹙在一起。
揚眉
揚眉可以是眉頭上揚或眉梢上揚,也可以是單眉上揚,這些不同的眉毛上揚方式也意味著主體內心蘊含著不同的情緒。
很多時候,單眉上揚是在表示人們否認和不信任的情緒。但也會有另外一種特殊情況,在和親近朋友交流時在面部表情自然柔和的前提下做出單眉上揚的動作,不僅不會有負面情緒,還會給人一種調皮的感覺。而在雙方存在競爭關系的時候,這種單眉上揚的表情就帶有挑釁的含義。
眉頭上揚多出現在憤怒的情緒狀態下,這種上揚的眉頭配合下壓的眉峰眉梢,就是標準的憤怒時的眉部表情。
很多時候眉梢的上揚也表示內心的不平靜,比如,電視劇中出家為尼的夫人,在孩子們去看望她的時候,故作平靜的臉上眉梢總會挑動一下,然后又強自按捺,說明夫人的內心當時是很不平靜的。
有的時候揚眉也代表著一種得意,“揚眉吐氣”形容的就是這種得意的心態。日常生活中,人們在奮斗的歷程中會充滿阻礙和挫折,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一下子功成名就、飛黃騰達,這時候你壓抑很久的眉毛就會高高地揚起,用這種眉形來表現自己的得意。
聳眉
聳眉這種眉毛先抬高再降下的表情配上小幅度的撇嘴動作就是表示對自身的否定,但是因為這件不受自身認同的事情不會影響到自己,所以人們一般會置身事外。
小麗在一家房產銷售公司供職,由于自己做的是人事工作,每天要面試各種各樣的人,慢慢地就養成通過一個人的面部表情來判斷他人真實想法的習慣。
這一天,總經理突然要小張、小夏和小李去會議室開會,小麗負責會議記錄。總經理首先講了一下這個月業績的完成情況,然后接著說道:“這個月的業績總體很差,你們三個都是出單能手,也都知道這個月的業績完成度是你們晉升主管的重要考核項目。而讓我沒想到的是,小李你竟然連基本目標都沒完成!小張還算勉強及格,只有小夏超額完成,所以總公司決定提升小夏為部門主管。”
小麗發現,總經理說到小李沒有完成目標的時候,小李的眉毛明顯地蹙在了一起,好像在擔憂著什么;講到小張的時候,小張快速地聳了一次眉,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小夏聽到自己被總經理提升為部門主管之后,他的眉毛一下子就挑起來了,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有了明顯的變化。
故事中的小張對總經理的評價所做的反應就是聳眉,當他發現自己不是最差的時候,心里還算平靜,甚至有點慶幸,當他被評價為“勉強及格”的時候,他對自己的業績有些不滿意、產生了自我否定,但轉念想到這樣的業績雖然不會讓自己得以升職,但也不會被解雇的時候,心中如釋重負,快速的聳眉動作便在這一兩秒的時間內發生了。
閃眉
在很大程度上,閃眉只會出現在面對親近的人的時候,這種快速抬起眉毛然后迅速放下的動作給對方展示的是一個親近友善的信號。甚至這個動作會是彼此之間的一個小秘密,傳達一些只有彼此知道的信息,如兩個好朋友之間的一個閃眉動作,就像是向對方說了一句“你懂的”一樣。
眉毛下壓
眉毛下壓,本質上是眉毛對眼睛的保護,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人們通過下壓眉毛來對眼睛進行一定的保護,比如,防止額頭上的汗水直接流入眼睛。現今社會中,眉毛的下壓則表示某個事物已經引起人們的警覺和關注,這種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后,就會引發一些其他情緒,如憤怒或恐懼。
鎖眉
鎖眉一般表示主體內心情緒很低落,既有憂傷低落的心情,也存在猶豫不定的情態。之所以引起這種情況,很多時候代表著當事人對這件事情一籌莫展、很難抉擇。宋朝年間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就有詞為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恰到好處地形容了人在憂愁思念時眉頭緊鎖的情形。鎖眉有時候也表達了對于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的難以割舍之情。
舒眉
舒眉是相對于鎖眉這個狀態而言的,這種狀態是說眉形從以上狀態中平復為正常的柔和狀態,代表著事情得以圓滿解決或是恢復到正常可控狀態,這時人們內心坦然,昭示著其內心的情緒從波動復雜趨向于平靜簡單,已經恢復正常的理性判斷能力。
綜上所述,這些強烈的主觀情感是可以通過眉毛的運動狀態得以完美展現的,所以細心觀察雙眉的動態,你也可以成為“讀心”大師。
第二節 眼睛是“心靈之窗”
從古至今,人們都十分重視眼睛,認為眼神代表著一個人的精氣神,是靈魂和靈性的象征。
相傳,南朝梁代大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影壁上面畫了四條白龍,卻不點眼睛,他每次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說道:“這四條白龍畫了眼睛就會飛走。”大家都覺得這件事情非常荒誕,沒聽過壁畫上的東西還能活過來的,所以邀請張僧繇把龍睛點上。張僧繇耐不住他人的請求,就同意為白龍點睛。
結果剛剛點了兩條白龍,還沒緩口氣,整個天空就暗了下來,刮起了大風,接著雷鳴電閃,大家都很吃驚。忽然間兩條被點了眼睛的白龍破壁而出,盤旋環繞著閃電,飛向了天空中,只剩下兩條沒有點睛的龍留在石壁上。這時候大家才相信了張僧繇的話。
雖然這只是一則神話故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在古人的認知中眼睛的重要性。如果說我們的面孔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那么眼睛就是這件藝術品的靈魂。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有一雙明亮有神的眼睛,不僅可以為自己的容貌增添光彩,還十分討人喜歡;如果一個人的眼神十分睿智,那么這個人不僅會給人留下聰明的印象,還會傳達一種成熟穩重的長者氣質;若是一個人的眼神很有威嚴,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這個人在生活工作中總是處于主導地位,而是因為他的眼神傳遞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
眼神——經歷和個性的鏡子
我們經常夸贊一個人的眼睛會說話,這樣去形容一個人的眼睛是因為眼睛的神態——眼神,它是通過眼睛這個窗口傳遞出來的內心本質。我們可以通過眼神看到人們在某一情景中所產生的真實內心情緒,如關切、堅定、沉痛、思念等,情侶之間在討論一些感情問題的時候都喜歡要求對方看著自己的眼睛,正是因為一個人的眼神可以暴露出他的真實想法。通過觀察眼神,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人的氣質、能力、身份,甚至能通過眼神來分辨這個人是善良的還是兇惡的。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人生經歷、生活環境、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不盡相同的,這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和內心,而不同的內心從眼神中所傳遞出來的情感也是不相同的。
比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他的眼神總是純潔干凈的,你從他的眼神中只能看到人性純善的一面;但是你在一個成年人的眼中就很難發現這種眼神,因為他經過不斷地學習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也是這種人生經歷左右了其內心的本質。
再如,有兩個同齡的孩子,一個孩子生活在樂觀的家庭中,他的家人覺得生活充滿了樂趣,每天早上醒來,孩子都會看到溫暖明亮的陽光和同樣溫暖的家人的笑臉,久而久之,這個孩子會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他的人生觀也是積極向上的,我們在和這個孩子溝通交流時,孩子的眼神充滿樂觀和積極,散發著一種正面的陽光氣質。而另一個孩子生活在消極暴力的家庭中,他的家人每天爭吵不斷,父母之間只有憎恨,他每天面對的都是父母憤怒的面孔和冰冷的言語。天長日久之后,這個孩子也會變得脾氣暴躁、處世消極,充滿負面情緒,他看別人時所流露的眼神也是充滿不信任和敵意的。
充滿愛意的眼神
人們都說戀愛的時候會有一種感覺,感覺從何而來呢?那是因為被愛的人會接收到對方所有的善意、偏袒、寵溺。而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方眼神的變化,他是在真正關心自己還是應付了事,從他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來。沒有一個人會長久地注視一個不喜歡的人或事物,就算這種眼神偽裝了一次,也不能偽裝多次。
如果雙方彼此相愛,那么他們看向對方的眼神就會足夠溫暖,像是看到了兒時最喜歡的玩具。而且這種眼神根據對象自身狀態的不同而轉變為不同的愛,比如,愛人生病時,其伴侶的眼神是疼惜的;愛人的電話打不通時,其伴侶的眼神是焦慮不安的。
眨眼的頻次
生活中除了直觀的眼神可以幫助我們之外,還會有一些眼部的小動作也分別帶有不同的含義,比如,眨眼。眨眼是生理的正常反應,人們通過眨眼對眼睛進行清潔和滋潤,同時能夠緩解眼睛的疲勞。
正常情況下,根據不同人的習慣和健康程度,眼睛眨動的頻率為每分鐘8次到20次不等,但是如果一個人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頻繁地眨動眼睛,尤其是回答問題時,那這個人所表述事情的可信度就很低,或許他正在撒謊。因為人在壓力狀態下,大腦會迫使眼睛快速眨動,而在舒緩的狀態下,眼睛的眨動速度會放慢。
瞳孔的變化
瞳孔的變化也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人的面部表情雖然可以通過主觀意識控制肌肉去完成,比如,做出假笑假哭的表情,但是沒有人能夠控制瞳孔的收縮,所以我們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瞳孔的變化來判斷當事人內心情緒的變化。
瞳孔的變大和縮小本質上與光源的強度有關。光源很強時,瞳孔就會縮小,進行自我保護;光線較暗時,瞳孔則會擴大,這樣便于對光源的采集。這在醫學里被稱為瞳孔的對光反應,如果瞳孔對光線的反應消失,就表示這個人已經接近死亡狀態。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看到自己十分喜歡的東西時,他的瞳孔就會擴大,比如,一對男女一見鐘情時、一個十分饑餓的人在看到食物時、喜歡音樂的人聽到十分悅耳的音樂時、孩子看到自己期盼已久的生日禮物時,他們的瞳孔都會擴大。相反地,如果當事人十分討厭的某件東西出現時,他的瞳孔會馬上縮小。
據說古代波斯的珠寶商人在向貴婦人兜售珠寶首飾的時候,就會根據貴婦人瞳孔的變化來抬高或下壓價格。如果一個十分精致閃爍的珠寶首飾能夠使得貴婦人的瞳孔擴大的話,商人就會抬高價位出售;如果貴婦人看到這個珠寶首飾時,眼睛的瞳孔縮小了,商人就會降低價格或是轉而推薦其他款式的珠寶。
生活中還有一些其他情緒的出現也會導致瞳孔發生變化,比如,人們出現恐懼、緊張、驚訝、疼痛等情緒或感受時,瞳孔會放大;而人們在煩惱、疲倦的時候,瞳孔會縮小。
眼神的游移
眼睛的左右移動也能泄露出一個人的內心情緒。美國心理學家大衛·李伯曼研究發現:“如果大腦在回憶真實存在的事情時,眼睛會先向上然后再向左移動,如果回答問題時在大腦中虛構一些畫面來編造謊言的話,那么他講話時眼睛會先向上然后再向右移動。”我們可以多加觀察對方回答需要回憶的問題時的眼睛轉動方向,以此去判斷對方所表述問題的真實性。
觀察眼神注視對話目標與否也是判斷當事人是否說謊的方法之一。一個不經常撒謊的人在回答一些必須撒謊的問題時,他通常會躲開與其對視的眼神,因為他害怕對方從他的眼神中看到真實的答案;相反地,如果說謊的人是一個撒謊高手,那么他會盯著對方的眼睛看,希望通過對方的眼神來判斷出對方是否相信他所講的話。因此,眼神的大幅度游移或長時間的堅定注視,都是不正常的。
就算雙方之間沒有對話,單純的眼神游移也能夠說明當事人的內心情感狀態。我們還是以愛情為例子,在交往或者聚會里,男女對吸引自己的對象的觀察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一位男士很喜歡一位女士,那么他通常會看一眼這位女士,然后就移開目光,或者只用余光關注這位女士;而一位女士如果喜歡某位男士,她則會一直注視著她所喜歡的男士。
在心理學中,閃爍不定的眼神代表著主體內心的不自信、不平靜、不真誠,這種不平靜往往會界定為對他人別有所求,所以在生活中碰到眼神閃爍的人需要注意防范。
第三節 鼻子也能“講話”
人的面部有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的器官,它上連額頭、下接口唇、左右是雙目且處于面部的最高處,可以說是“官居高位,地處要沖”,它就是有著“面王”之稱的鼻子。
鼻子在生理上是兼顧嗅覺和呼吸功能的器官。動物的鼻子具有識別環境、分辨敵我、捕獵覓食、避敵尋偶、接受大自然的化學信息等功能。對于人類來說,鼻子除了兼顧呼吸和嗅覺的功能之外,還是評定外貌的標準之一。可能我們自身并沒有發覺,我們和陌生人見面后,對對方的鼻子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人們通常認為鼻子的美麗與否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氣質、相貌,甚至是財運和自尊。鼻子不僅在外表形象中占據有利地位,就連醫學上也可以通過鼻子來辨識人們是否患有疾病,中醫里就有“上診于鼻,下驗于腹”的說法。
但是在面部表情中,鼻子卻只有很少的一些獨立動作,而且有些動作還需要其他肢體器官的配合,不過這些屈指可數的動作依然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分辨一些被當事人掩飾的情緒。
皺鼻子
皺鼻子可以說是鼻子最常見的一個動作。人們在聽到和自己意見相左的意見、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聞到一些奇怪的味道、嘗到味道古怪的食物時,都會本能地皺起鼻子。
皺鼻子首先代表的是反感的意思,然后根據刺激源程度的不同會引發一些其他動作,比如,嘗到味道古怪的食物時,主體會第一時間皺起鼻子,如果刺激源足夠強烈,就會引發嘔吐反應。
小林是一個愛干凈的女孩,從小到大都十分注意衛生,整個人都顯得干凈爽利。可慢慢地,小林因此產生了輕微的潔癖,雖然不至于影響她的生活,但在處理有些事情時還是會對小林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聞到別人身上的汗味,她就會反胃;看到孩子們身上臟兮兮的,她就要遠遠地躲開。
小林畢業后在一家網絡公司上班,由于其卓越的能力和嚴謹的個性,使得她很快進入公司領導的視線。有一天,公司決定在當地敬老院舉辦公益活動,領導第一時間表示希望小林前去主持。領導的重視讓小林十分激動,她欣然接受了這次任務。
第二天,小林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了敬老院,可是她馬上就后悔接受這個非常“光榮”的任務了。因為敬老院中不完善的設備和并不妥善的照顧,讓這里的老人身上都帶有一股特殊的氣味。小林聞到這股氣味時,會馬上側過頭,皺起鼻子,緊閉嘴唇,防止自己嘔吐出來。
雖然在道德和自身素質的約束下,小林盡量隱藏這些不悅的表情,她在與這些老人拉開一定距離的時候,目光也是充滿善意的,但是一旦需要接近老人互動時,她就不由自主地皺起鼻子,緊閉嘴巴。尤其是當一些老人希望和她說兩句話的時候,她會下意識地皺鼻頭,雖然她的眼神是愧疚的,但是她的鼻子表達了她的排斥和反感。
除了反感以外,皺鼻子還是否定的代名詞。當一群人在討論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每個人都會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相互比較,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但是在闡述方案的過程中,由于彼此間的身份差異和各自方案所達到的不同效果,尤其是當人們認為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時,他就會因為自己方案的優勢而對其他人的方案產生不同程度的否定情緒,做出皺鼻子的舉動。
而引發這種情緒必須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這群人在闡述問題的解決方案過程中,彼此之間是良性競爭的關系,如果不存在這種關系,就很可能失去一定的約束而導致更加惡劣的情緒——不屑的出現。這種情緒已經不單是否定對方的方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對方的全部,而且在當事人的內心認為對方在各個方面都是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論的,在這種居高臨下心態的主導下就會產生不屑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鼻子皺起的程度會降低,這時候鼻腔會通過快速呼氣來發出短促的“哼”或者“切”的音調。
鼻孔的擴張
在自然界中,通過鼻孔的擴張來傳遞內心情緒的行為,并不只是人類的專利,很多動物在面臨威脅的時候都會擴張鼻孔,在心理學中,這種狀態被形象地稱為“在為進攻或者逃跑做準備”。
如果這個威脅當事人能夠自行解決,便會引起其產生憤怒的情緒。比如,狒狒在發怒的情況下會將鼻孔張開得很大,一方面是通過張大的鼻孔和齜開的牙齒向對方示威和傳遞進攻信號,另一方面是通過張大的鼻孔快速吸氣讓肺部充滿新鮮的空氣,準備出充足的能量來應對即將發生的事情。
如果當事人不能解決就會引起其產生恐懼的情緒。在被恐懼的情緒主導時,人也會張大鼻孔,通過張大的鼻孔快速呼吸,來為自己的逃跑行為儲存能量。在生活中如果你發現有人張大鼻孔,不要貿然斷定對方一定是在發怒或在準備發起進攻,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他感到了恐懼,是驚慌失措的表現。
被觸摸的鼻子
除了皺鼻和擴張鼻孔是鼻子的自主動作,其他大多數與鼻子相關的表情都需要借助一些其他的身體器官,最經典的一個動作就是在溝通中對方突然用手去摸鼻子。
人在摸鼻子的同時往往會做出低頭的動作,這個動作意味著對頭部的保護,同時摸鼻子的手還會遮擋住大部分面部,從而起到掩飾作用。美國心理學家通過研究比爾·克林頓就萊溫斯基性丑聞事件向陪審團陳述的證詞,也從中證明了溝通中撫摸鼻子是一種掩飾行為。研究者發現,克林頓在陳述事實的時候很少觸摸自己的鼻子,但是只要克林頓開始說謊,他就會輕微地皺起眉頭,并且每4分鐘觸摸一次鼻子,整個陳述證詞的過程中,他一共觸摸自己的鼻子多達26次。
生活中還有一個細節我們很容易忽略,即在想要說謊話的時候,我們的鼻子就會出現刺癢感,這種突然出現的刺癢感會促使我們用手去抓撓。事實上,人類自身的良知是無法忍受謊言的,因此在說謊時會引起排斥反應,使鼻子產生刺癢感。有心理研究表明,人的鼻子下方有兩個部位會產生刺癢感。如果左鼻孔下方產生刺癢感,代表當事人有一些未說出口的、和自己有關的謊言,不管謊言的程度是大是小,刺癢感的程度都是相同的;如果右鼻孔下方產生刺癢感,則代表另外一層含義:當事人對別人所講的事情產生不認同和懷疑的情緒,或是在違心地做出贊揚的評價。如果你精心準備了大餐來招待你的朋友,問及飯菜好吃與否的時候,對方在回答“非常好吃”的同時下意識地觸碰右側鼻孔,那從今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練習廚藝了。
當然在生活中,我們并不能通過摸鼻子就直接斷定對方是在撒謊,還是要結合當時的語言環境、思維邏輯、身體語言來共同判斷,因為很多時候人們也會因為鼻子過敏或生病而做出這種多次觸摸鼻子的動作。
第四節 唇齒不言也有意
古人用“唇齒相依”來形容彼此間相互依靠的親近關系,隱喻彼此雙方缺一不可的親密狀態,這種隱喻其實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唇齒之間關系的真實寫照。嘴唇和牙齒有不同的分工,嘴唇可以保護口腔,牙齒可以咬碎食物,同時牙齒保持了嘴唇的外形,讓唇形更美妙自然。他們彼此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大腦發布的說話或進食的指令。
有一句話叫“言多必失”,意思是人如果口無遮攔一通亂講就很容易說錯話,以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或是過失。其實在生活中,不光嘴里說出的話會泄露秘密,一些嘴巴的小動作——張開嘴或者閉上嘴,向上抬嘴唇或者向下拉嘴唇,向前噘嘴或者向后癟嘴,向上挑嘴角或者向下拉嘴角等,也會暴露人的內心秘密。在面部表情里,唇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的一舉一動成了看穿人們內心情緒的突破口,不同的嘴部動作蘊藏著不同的心里秘密。
喜悅時的嘴型
在不同程度的喜悅表情中,嘴部的形態也是不同的。在微笑時嘴唇是閉合的,唇間線的兩端微微向上翹起,唇形輕微拉伸并變薄;隨著喜悅情緒的不斷增大,嘴角翹起的幅度、嘴巴張開的幅度也越大;等到了出現最圓滿的笑容時,嘴部會呈現出上唇提升到最高的位置、露出上齒和部分上牙齦、下嘴唇拉直、露出下齒的形態。露出牙齒的笑容被認為是最有感染力的笑容。
驚訝時的嘴型
張鵬在生活中是出了名的人緣好,為人豪爽大方,性格開朗,真摯熱情,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大家有什么事情也喜歡和他分享,慢慢地,張鵬身邊就聚起了一幫好朋友。
八月一日是張鵬的生日,他的朋友們決定給張鵬一個驚喜。于是在幾個朋友的牽頭下,準備由大家出資在當地最有名的KTV給他辦一場生日聚會,感謝張鵬平日里對大家的幫助。而且這件事情要嚴格保密,不能讓張鵬提前知曉,一定要把驚喜留到生日當天送給張鵬。
在張鵬生日的那天,一個朋友突然找到張鵬說自己有一件事情很難辦,希望張鵬來幫忙,張鵬二話沒說就和他一起出了門。當這位朋友驅車帶著張鵬來到KTV門前的時候,張鵬不禁有些驚訝,他張了張嘴,不知道這個朋友怎么會到這種地方來辦棘手的事。朋友見狀,瞇起眼睛,抿了抿嘴唇,然后引著張鵬走了進去。
當張鵬走進包間之后,“啪”的一聲,整個屋子的燈都被關上了,這時候張鵬整個人一下子愣住了,張大了嘴巴,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包間里響起了整齊的生日祝福歌,朋友們捧著生日蛋糕慢慢地圍了上來,張鵬這才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不禁咧開嘴笑了起來。
張鵬在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驚訝地張了張嘴,這種口型是很特殊的,驚訝時嘴巴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張開,下唇在下巴的帶動下向下拉,但是嘴唇周圍的皮膚不會變緊,嘴角也不會向兩側拉,整個嘴形就像一個橢圓形。
厭惡時的嘴型
厭惡時嘴巴一般都是緊緊閉起的,這表現的是一種拒絕的態度,表示自己不會接受這個東西或者這件事情。如果厭惡的程度很深,那么這種口型暗示著人們在壓抑內心嘔吐的欲望,隨著厭惡情緒程度的降低,嘴巴會張開,下嘴唇拉直,露出部分上齒(下齒被上齒遮蓋)。
厭惡的情緒會衍生一些其他表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一般分為不屑、譏笑和冷笑三種。先說不屑,這種情緒是生活中出現次數很多的衍生表情,出現這種表情的時候,上唇就會向一側略微提升,上唇線較正常形態拉平。而譏笑的表情會加大嘴角的提升力度,露出一側牙齒,唇線隨著嘴角傾斜。而冷笑時,嘴唇會輕微張開,唇線持平,眼睛里是沒有笑意的,所以這個表情也很好分辨。
恐懼和憤怒時的嘴型
恐懼和憤怒的時候,唇形會有些相似,因為這兩種情緒是人們在對刺激源進行分析之后產生的情緒,所以唇形很相似,但是仔細分辨的話還是有區別的。
這兩種情緒所引發的唇形都會使雙唇張開,只不過恐懼時雙唇張開是為了快速吸氣,嘴角會向雙耳方向扯開,上下唇之間的高度小,無法發出威脅敵人的聲音。而憤怒的時候,雙唇張開的幅度會很大,嘴角不會向雙耳的方向拉伸,嘴就像吞了一個雞蛋,好像下一秒就可以發出憤怒的咆哮。
悲傷時的嘴型
悲傷的時候,嘴唇的運動量最大,提上唇肌的收縮使得上唇提升到一定高度,降口角肌的收縮使得嘴角下拉,同時頸闊肌將嘴角向雙耳兩側拉伸,降下唇肌使下唇整體下拉,頦肌收縮使下嘴唇中部向上拉起,這樣才能展現出悲傷的嘴部表情。
咬嘴唇
嘴巴和牙齒相互配合也會產生一些帶有特殊含義的表情,我們常見的就有咬嘴唇。在心理學研究中,咬嘴唇是人們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起源于嬰兒吮吸的動作(類似的還有咬手指、咬筆桿等行為),這種動作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汲取營養,還可以發泄情緒,從而做到平復心情。人們在心中孤苦、憤懣、委屈的時候通常會通過咬嘴唇的方式來發泄內心中不滿的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兩個非情侶關系的人在交流溝通的時候,一個人如果出現咬嘴唇的動作,不論是咬上嘴唇,還是咬下嘴唇,都表示對方是在認真思考別人提出的問題、聽取別人的看法和意見,同時在對自我進行批判、否定、反省、減壓。
舔嘴唇
嘴巴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器官,那就是舌頭。舌頭不僅是品嘗食物的器官,還會和嘴唇互動來表達一些自身情感。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處于緊張的狀態,會造成腎上腺素加快分泌,血液加速流動,身體水分過度消耗,從而產生口干舌燥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引起我們舔嘴唇的欲望,希望通過這個動作來滋潤干燥的嘴唇,同時起到撫平內心緊張情緒的作用。如果一位女士刻意舔嘴唇的話,也能顯示這位女性性感的一面。
然而,其實這個動作的結果往往和我們的預期是相違背的。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緊張的情況,比如,一個很重要的面試、一次重要的演講或一個決定性的商業談判,這些事情都會引起我們緊張的情緒。如果這時候我們希望通過舔嘴唇來緩解壓力,那么反而會使人的情緒越來越緊張,并且會給別人留下一種不自信的印象。
撇嘴、噘嘴
人們在面對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時,往往會出現另外一種嘴部形態——撇嘴。這種下嘴唇向前伸、嘴角下拉的表情,體現了當事人內心的不悅和排斥,這種情緒是由于不認同別人的看法所導致的。比如,小布什在記者招待會中回答“伊拉克情報失誤”這件事情的過程中,面部出現了撇嘴的表情。
噘嘴是撇嘴的升級版。撇嘴的時候只是表示人們的否認情緒,這種情緒還達不到令自己產生怒火的程度。但是如果刺激源的程度不斷加深,就會引起主體的不滿情緒,產生噘嘴的表情。
抿嘴
緊緊抿起的嘴唇表示當刺激源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承受著的大量壓力和焦慮情緒,隨著壓力的變大,嘴唇也會從正常飽滿的狀態不斷壓縮,直到抿成一條扁平的直線。但如果是在交談中緊緊抿起嘴唇,說明這個人持有模棱兩可的態度。有些時候,緊抿的嘴唇也是一種自我的壓抑和控制,上述故事中張鵬的朋友瞇著眼睛說明自己很開心,抿起嘴則是壓抑自身喜悅的一種狀態。
生活中還會產生一些其他的嘴部表情,比如,嘴角單邊上揚,往往表示主體自信的情緒;吐舌尖不僅給人一種可愛的感覺,也展示自己調皮、樂觀的內心。嘴巴的動作千變萬化,我們需要結合實際情形,再配合嘴巴的細微表情,相互結合起來去分析才能真正洞悉別人真實的內心情緒。
第五節 頭部動作的學問
頭部動作的隱秘信息
可能有人會說:“頭部動作哪有那么復雜,都是很簡單直觀的,也沒什么特殊道理在里面。”確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頭部動作的意義十分直觀,但是在一些條件下所做出的頭部動作則包含著特殊的含義。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通過這些動作去分析一個人,甚至可以發現其復雜的情緒和心理。
張青作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剛畢業就加入了一家全國知名的電腦科技技術公司。他本人十分優秀,奮斗了三年之后就成為該公司西南各省的負責人,可以說是年輕有為、意氣風發。
但是他現在因為手下人員能力的問題而十分苦惱。最近總公司給他送來一批高校畢業生作為西南分部的基層骨干。剛開始張青很開心,有了這些新鮮的血液注入,對西南分部的事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但是這些人員上崗后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許多基礎的問題都不會處理,有人還把一些簡單的事情弄錯,整個基層工作被這些小年輕弄了個一塌糊涂。張青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決定親自在員工內部進行一次摸底調查。
這天一大早,張青就開始了摸底調查,結果一直到中午,這群小年輕中沒有一個人讓張青感到滿意。想到這里,張青不禁嘆了口氣,此時“咚咚”的敲門聲打斷了張青的沉思。
在他示意過后,進來了一位年輕人,他有些靦腆地跟張青問了聲好,然后低著頭站在那里。張青有些心不在焉地點了點頭,示意他在對面坐下,然后拿出一個方案丟到這位年輕人面前,問道:“能不能做?”
年輕人仔細地看了看方案,然后看著張青,有些羞澀地輕輕點了點頭,張青有些驚訝,接著問道:“能做?”年輕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懂一點,但是不多。”張青又拿出一個方案,遞了過去說:“看看這個能做嗎?”年輕人接過來,仔細看了看后,窘迫地垂下了頭。張青輕輕嘆了口氣,然后點點頭說道:“嗯,還是不錯的。”
上文中,年輕人羞澀地點了點頭傳遞給張青的是“可以做,只是不是很精通”的意思,不是“我可以勝任”,而他隨后有些窘迫地低下頭,其實就是在傳遞“我不會做這個方案,感覺很羞愧”,不是“我考慮一下”。最后,張青輕輕嘆了口氣,點頭說年輕人“還是不錯的”,也不是說張青很滿意這位年輕人,實際上他還是沒有達到張青的要求。
點頭、搖頭,并沒有那么簡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日常與他人溝通交流中,都會伴隨著一些頭部動作,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就是點頭和搖頭這兩個動作。這兩個動作出現的頻率之高超乎我們的想象,在生活中,不論你是什么樣的人,身居高位還是地位卑微,生性謹慎還是口無遮攔,我們都會在說話的時候有意或者無意地做出點頭或者搖頭的小動作。
一般情況下,點頭和搖頭都是在表明心跡,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動作是言談之中不自覺的附屬行為,甚至做出這些動作的人本身都不會意識到自己點頭或者搖頭了。我們在言談中的這些附屬動作不管是有意也好、無意也罷,都會間接地被旁觀者捕捉到,這些動作也就成為旁觀者來揣摩主體內心秘密的重要途徑。
左莫在某地的房地產行業是相當地出名,任何一個剛到公司半年的員工能夠做出每月出售三套二手房的銷售業績都算得上是天賦異稟,而左莫每月能賣出四套,有些月份還能賣出五套,這樣的能力著實讓左莫火了一把。大家都不清楚左莫是如何做到如此優異的成績的,有些人一度認為左莫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其實左莫之所以能夠做得這么出色,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熱衷于察言觀色。作為一個房產經紀人,他非常善于捕捉客戶的一舉一動,從客戶的身體語言中去探知客戶真實的內心想法,這樣就可以給出貼和客戶心意的回應,所以左莫接待過的客戶成交率達到百分之七十。
有一次,一對夫妻想要購買一套二手房,公司讓左莫和一位同事前去接待。見面后,對方先行說了自己的需求和心理價位之后,左莫和他的同事根據要求給這對夫妻推薦了兩套房子:一套房子面積比較大,裝修和暖氣、燃氣這方面都做得不錯,只不過離市區有些遠,周邊一些生活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另外一套房子的面積雖說不是很大,裝修方面也做得不到位,但處于鬧市區,周邊配套設施完善,附近還有一個新建的大型購物中心。
在介紹這兩套二手房的過程中,左莫一直留心觀察著這對夫妻,他發現當他們在介紹第一套房子的時候,這對夫妻中的妻子雖然一邊聽一邊點頭,但是點頭的頻率有些頻繁,好像是刻意為之;而在介紹第二套房子時,客戶雖然沒有什么很明顯的動作,但是當聽到周邊有一個新建的大型購物中心的時候,妻子的眼睛突然明亮了起來。
這下左莫心里就有譜了,他并沒有和同事一樣,誤以為客戶喜歡第一套房子,不斷地向客戶夸贊第一套房子的好處,而是直奔主題,把第二套房子的優勢給客戶講了一遍。結果不出左莫所料,由于事先已經猜到客戶的心意,幾乎沒費什么力氣就成功談下了這單。
點頭一般表示肯定的意思,但是如果談話雙方其中一方點頭的頻率過快,如連續點頭三四次,就表示對方并不認同你所講的內容,甚至可能持有反對意見。上述故事中的左莫平時喜歡看一些心理學書籍,才能根據對方在聽他們介紹第一套房子時的反應來判定客戶是持否定態度的,在介紹到第二套房子時,女客戶眼前一亮的表現也讓左莫知道在客戶心里還是喜歡第二套房子多一些,所以才能順水推舟地拿下這一單。
如果對方在聽你講話的過程中,不時地點一次頭,但是他點頭的頻率和你所談話的內容并不合拍,你講完很久對方才點一下頭,說明對方基本上沒怎么聽你講的內容,他的心思根本就沒在你們所談的問題上,或者是有什么其他的隱情。
同樣地,搖頭在很多場合中也不僅僅表示否認,在交談中,如果對方在聽到你所講的問題或請求的時候輕輕搖頭,并且面帶微笑,這就說明對方沒有完全否定你的意思,而你需要更加委婉,或者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對方就很可能被你說服。
如果對方在聽你講話的時候,搖頭的動作和你所講問題的節奏不符,那么他很可能就是在思考別的事情,不自覺地搖起頭,并不是在否定你所講的內容。
有趣的是,頭部的動作還帶有地域性。比如,日本人點頭表示是在聽你講話,但不一定就是同意你所說的內容。
其他頭部動作的含義
仰頭一般都帶有趾高氣揚的意味,這個動作如果出現在社交場合,很容易給別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當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中也可以表示為意氣風發。而低頭則與仰頭相反,大多數代表自卑、自責、不自信,或者是情緒低落、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等。
歪頭的動作比較小眾化,一般都是女孩子在和親密的人撒嬌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動作使得女孩子更加嬌憨可愛,更容易引起其他人的關注。側頭則表示關注、感興趣,一個人如果對別人講的話感興趣,一般都會傾斜著頭去聽。
當然生活中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頭部動作,比如,人們在大聲說話的時候會昂起頭,低聲密語的時候會俯首。
由其他肢體配合完成的頭部動作
心理學家莫里斯將觸摸型頭部動作細分為650類,分析整理后總結為四大項:第一項是隱蔽動作的接觸,是一種企圖掩飾的心態,如摸鼻子、用手遮臉;第二項是身體的動作,這些將手舉向頭部的“抓”“擦”“摸”等動作原本是整理頭部的行為,但當我們感覺情緒緊張時,也會做出這些動作來安撫自己,如理一理頭發;第三項是特殊象征性的接觸,比如,為了強調主體正在思考,他會做出用雙手抱著頭的動作;第四項是自我親密性接觸,如用手側撐頭部。
但是這些分類并不全面,主要原因是:第一,頭部動作的含義有很多種,并不能強行劃分為一定的范疇;第二,這些由其他肢體配合完成的頭部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追求精神上的穩定,只能說是大部分正確。
所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頭部動作及其含義才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探知的,其他肢體和頭部相關的動作我們會在下面一些章節分別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