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口味心理學(第一季):錯亂的精神軌跡
- 張印
- 1539字
- 2019-11-29 20:20:09
第四章 異食癖
——匪夷所思的口味
對每個人來說,吃東西是很平常的事,人們因為口味不同,吃的東西也不同,可是,口味太獨特就會讓人無法接受了。
據說,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個19歲的女孩,每個星期至少要吃掉5塊肥皂來“解饞”,實在令人費解。她是因為失戀受到了打擊,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的痛苦,才把注意力轉向肥皂之類的洗滌用品,這種狀態持續了6個月,才去醫院就診。
有一個荷蘭的女子,因為胃病難受被送往當地醫院,診斷結果令大家難以置信,醫生竟然在她的胃里發現了幾把銀質小勺子和叉子。據她本人說,她已經不止一次因吃餐具而被送往醫院,吃餐具已經成為她的習慣了。
我們聽說過有人把墨水、花露水、沐浴露當成飲料喝,還把蛋殼當零食吃,一旦不吃,心里就發慌。
大家是否覺得很神奇呢?他們是擁有特異功能呢,還是他們的生理構造和我們不同呢?其實都不是,他們是得了一種罕見的疾病——異食癖。
異食癖是由于身體代謝機能紊亂,味覺異常和飲食不當等引起的一種非常復雜的多種疾病的綜合征。
患此癥的人會持續地吃一些非營養的東西,如泥土、紙片、污物等。過去的醫學專家認為該病主要是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但目前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認為,異食癖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8歲的小女孩丫丫很是活潑可愛,但比同齡人要消瘦些。一天晚上,她嘔吐不止,肚子劇烈疼痛。被送進醫院后,醫生給丫丫拍了張CT片,看到的結果把醫生嚇了一跳。丫丫的胃部竟堆滿了黑色的毛發,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毛發都是丫丫自己吃下去的。
丫丫的爸爸告訴醫生:“這孩子剛開始說肚子痛,我們還以為她是肚子里有蛔蟲。其實我們夫妻知道丫丫愛吃頭發,只是沒想到會吃這么多。我們也阻止過她多次,她自己也知道吃頭發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還偷偷背著家人吃。”
丫丫媽媽回憶,丫丫大概是在兩歲時開始有吃頭發的怪癖的,她與丈夫平時都在外面打工,丫丫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他們夫妻才回來待幾天。丫丫才兩歲的時候,她回家看到丫丫揪著奶奶的頭發往嘴里放,當時沒在意,還以為是小孩子在玩。
一直到5歲時,丫丫愛吃頭發的習慣仍沒有改變,家人就帶她到一家權威醫院檢查,醫生開了幾副藥,還真有些用,丫丫比以前好多了,也不怎么吃頭發了。
他們夫妻都覺得愧對丫丫。醫生告訴他們,造成孩子吃頭發可能是心理上的原因。
丫丫這樣的行為也是一種異食癖,是孩子在取食的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嗜好,對不應取食的東西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
一個5歲的男孩童童,每天要吃掉一百多克泥巴,而且只愛吃自己家老墻上的干泥塊,一旦停下來就會覺得十分痛苦,只能繼續吃。
統計顯示,異食癖的孩子都喜歡吃沙石、泥土、毛發、紙片、布類、金屬玩具,甚至某些小蟲等。
異食癖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階段是比較常見的,以3~7歲的孩子最為常見,男孩多于女孩。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孩子愛咬玩具、咬衣襟、啃指甲、咬書本,但他們很少吞食這些東西,而異食癖的孩子則會偷偷地吞食異物,只要有機會就吞食,如果不讓他們吞食,他們就會表現出情緒低落,焦躁不安。
孩子易得異食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近年來研究發現,很多異食癖患兒都是心理方面出現異常。而孩子異食癖的發生也跟神經系統發育不全有關,尤其多見于腦神經與自主神經發育不全者;或是患有腸道寄生蟲病,比如蛔蟲分泌毒素直接影響腸管,或鉤蟲寄生引起貧血,造成孩子喜歡吞食泥土、生米、煤渣等現象;或者是缺鐵性貧血;或者是體內缺少一些微量元素。另外,孩子對食品的需要和滿足與否不是以吃飽為準,而是以嘴運動需要是否滿足來衡量。最后是精神因素,很多孩子從父母那里得不到所需要的關愛,以吞食異物來補償。有時也會出于好奇,偶爾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家長沒給予正確的引導,強化了這種不良異食行為。一般這類孩子缺少應有的教育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