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態心理學(第一季):我不怪你覺得我怪
- 紀如景
- 2466字
- 2019-12-06 17:53:38
第二章 有時陰雨有時晴——心境障礙
誰偷了你的快樂——重度抑郁癥
2014年8月11日下午,美國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被發現死在家中,時年63歲,警方認定其死因系自殺。其后,威廉姆斯的公關人員對外聲明,十幾年來他一直在和抑郁癥做斗爭,同時飽受毒品和酗酒的困擾。
許多人聽到威廉姆斯自殺的消息,感觸最大的并不是抑郁癥導致他的自殺,而是為被媒體譽為“為美國帶來快樂的第一人”竟然會患上抑郁癥感到詫異。這個給全世界電影觀眾帶來快樂的天才演員,他的快樂卻被抑郁癥“偷”走了。
多年來,威廉姆斯一直扮演溫柔、和煦、安定的角色,給人以莫大的安慰。觀眾從他身上能看到生命的快樂,他死了,似乎證明一切都是一場幻覺。威廉姆斯的去世正好印證了那句話:最善于講笑話的人,往往比那些聽笑話的人更容易不快樂。人們覺得有趣的人可能正被煙酒、肥胖困擾,還可能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和精神病。
人們不能接受一位喜劇演員的自殺,這仿佛是在告訴大家“娛人者不能自娛”,即使給千萬人帶來歡笑,卻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諷刺的是,就在威廉姆斯自殺的前兩天,他還在舊金山的畫廊看畫展,和賓客談笑,看起來興致頗高。兩天后,他竟然告別了這個世界。
喜劇演員也會抑郁嗎?
他那么有錢,事業那么成功,有什么好抑郁的?
事事遂心、生活美滿的人也會得抑郁癥,真是不能理解!
說這些話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旁觀者,而旁觀者是無法理解抑郁癥病人的。電影《守望者》里有這樣一段故事:一個人去看醫生,說他感到非常抑郁,“生命太過嚴苛,太殘酷了……我在危機四伏的世界里孤身一人……”醫生聽后給了他一個非常簡單的處方——“今天晚上,最偉大的小丑帕格里亞齊在城里有演出,去看看吧,應該會讓你心情好起來?!辈∪送蝗环怕暣罂奁饋恚骸搬t生,我就是帕格里亞齊?!?/p>
抑郁癥和經常從年輕人嘴里蹦出來的抑郁、郁悶完全是兩碼事兒。嘴里說著“哎呀,好郁悶啊”“我抑郁呢”的人,只不過是被日常生活中一時的負面情緒困擾,抑郁癥則是眾多情緒并存的一種狀態。抑郁癥是一種病,它和生活軌跡上的傷心、痛苦、悲哀是不一樣的。丟了錢包,傷心一陣子;考試落榜,痛苦一陣子,這些不愉快都是正常的。
抑郁則來自完全不同的領域。抑郁癥病人沒有感受,沒有興趣,對生活沒有回應。女孩子在“大姨媽”光顧的幾天里會抑郁、煩躁、沒有精神,但抑郁癥并不是一兩天心情不好,也不是聽到“一切都會過去的”“振作起來吧”這樣的安慰就會沒事。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根據統計,每10個男性中就有1位可能患有抑郁癥;女性的概率更高,每5個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中,10%~15%有自殺危險。有人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癌癥的第二大殺手。
抑郁癥分為3種:輕度抑郁癥、中度抑郁癥和重度抑郁癥。輕度抑郁癥通過心理調節可以恢復正常心態;中度抑郁癥則會給人的身體、心理甚至生命帶來威脅;重度抑郁癥病人整日無精打采,對生活中的一切失去興趣,同時伴有煩躁、暴怒、焦慮等情緒,甚至出現幻覺,說話語速慢、語音低,反應遲鈍,開始出現交際困難。有的人則臥床不動,出現抑郁性木僵狀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和身體是相互作用的,重度抑郁癥患者面容憔悴,頭痛、頭暈,全身無力,有嚴重的睡眠障礙。為了擺脫這種痛苦的狀態,許多病人選擇死亡。在自殺成功的病人中,遺言都認為死亡是一件幸福的事,終于可以解脫了。可見,抑郁癥折磨人的精神,將人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輕度抑郁癥治療起來比較簡單,治愈的概率大一些;重度抑郁癥則相當危險,治療時間會很長,過程也比較麻煩。重度抑郁癥病人身邊必須24小時有人陪伴,防止其選擇自殺。
抑郁癥最明顯的特征是情緒低落。病人情緒低沉,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對日?;顒邮ヅd趣,整日愁眉不展、憂心忡忡,身體感到疲乏無力。重度抑郁癥患者會悲觀厭世、絕望、妄想,出現幻覺,覺得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并且許多人自殺成功。
按照2006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只要符合以下9種情況中的4種,持續發作兩個星期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抑郁癥。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欲減退。
抑郁癥是一種受遺傳因素影響的疾病。抑郁癥病人家族中,患抑郁癥的概率要比沒有抑郁癥病人的家族高30%~42%。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的概率就越高,其中同卵雙生子的患病概率最高可達93%。有一點需要說明:抑郁癥有遺傳因素,并不代表有抑郁癥家族史的人就都會患抑郁癥,有些抑郁癥和病人的性格、生活經歷、精神刺激有關。對自己要求高、做事力求完美的人容易患抑郁癥。另外,實際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都會影響人的情緒。一旦這些因素交叉起來,患抑郁癥的概率就更大了。
奇怪的是,一些飽受抑郁癥折磨的人反而更有創造力。早在1987年,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安德烈亞松就找來30個具有創造性的作家和普通人作對比,其中80%的作家都受過精神疾病的苦,以重度抑郁和雙相障礙居多;普通人患病概率要小很多,只有30%。
1995年,肯塔基大學的研究人員路德維格針對1004人進行了生平研究,研究對象均為來自藝術、科學、政治、商業、軍事等各領域的佼佼者。這些人中,50%的藝術家、46%的作曲家和47%的小說家以及77%的詩人曾經受酗酒、吸毒、抑郁、焦慮、自殺等困擾。
許多支持“積極情緒促進創造力”觀點的人不認為抑郁癥會激發人的創造力,但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抑郁癥病人特別容易自我反省,這種傾向進一步促進了創造力。正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才為藝術創作找到了靈感。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不能從抑郁癥惡魔的手中成功逃脫。國內知名主持人崔永元深陷抑郁兩年后,重新回到觀眾視野;作家李蘭妮和抑郁癥斗爭了20多年,雖至今仍受抑郁癥困擾,但是她決定要好好活著。而一些沒有他們幸運的人則被抑郁癥擊垮,用死亡之路作為解脫之道,比如韓國演員李恩珠,又如以《南京大屠殺》一書聞名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香港演員張國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