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類的史前時代

人類的起源——人從自然界走來

在古埃及的神話傳說中,全能的神“努”可以呼喚萬物,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轉眼間,埃及就住滿了人。

而《圣經》描述說,上帝用塵土捏造出亞當,用亞當身上的肋骨創造出夏娃。二人經受不住誘惑而偷吃了知善惡樹所結的果實,遂被上帝逐出伊甸園,成為人類的袓先。

在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中,女神女媧參照自己的樣子,用泥捏造出了人。由于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自然高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

關于人類起源的問題,自古以來就是眾說紛紜。直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出來后,人們才知道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人類不是超自然的存在物,人類的歷史和自然界的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系。

進化論認為,地球發展的初期階段可能在60億年之前。從那時開始,地球的歷史可分為五個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太古代出現了最原始的生物。元古代出現了原始的腔腸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等多細胞的生物。古生代則出現了生活在水里的最早的脊椎動物。這些脊椎動物后來發展成為魚類,魚類又繁衍出兩棲動物,兩棲動物分化出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在中生代繁盛一時,其代表就是恐龍。中生代也出現了最早的哺乳動物及鳥類。

恐龍滅絕后,新生代是哺乳動物的天下。這時期出現了最早的靈長類,從原始的靈長類中又先后出現了猴類和猿類,最早的人類就是從古猿演化而來的。從動物進化的過程,可以看出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屬于動物界。現代人在動物界屬于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現代人都知道動物園中的黑猩猩跟人類是一個祖先,其實類似的還有長臂猿、猩猩和大猩猩。這幾種猩猩都屬于現代類人猿,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也證明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有著親緣關系。不過,雖然血緣近,但現代類人猿并不是人類的祖先,它們也不可能進化成人,人類的祖先是某種早已滅絕的古猿。

從猿到人進化圖

趣味鏈接 從猿到人的發展歷程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揭示了生物進化的規律,指出人類是從猿進化來的。1876年,恩格斯指出從猿到人,中間的關鍵中介是勞動,提出勞動造人說。

新生代時期,猿類從猴類分化出來。森林古猿繁衍出南方古猿,南方古猿是已經可以確定的從猿到人的過渡期間的生物。

南方古猿在漫長的進化中,終于學會了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意味著有思考的、有意識的活動,這是一個飛躍。研究界把這個階段的生物稱為最早的人屬。最早的人屬繼續進化,當其腦容量從800毫升提升到了1200毫升左右時,也就進化成了直立人。直立人的腦容量達到1300 毫升~ 1750毫升時,也就進化成了早期智人。早期智人慢慢發展,眉脊減弱,顱高增大,頜部退縮,下頦明顯,其體質特征與現代人類已沒有多大差別。研究界稱之為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也稱現代智人。晚期智人出現后,現代人種也形成了。人類學家把現代人類分為三大人種,即蒙古利亞人種、歐羅巴人種和尼格羅人種。

氏族社會的形成——人類的第一個社會組織形式

關于最早的人類社會,歷史上學者們曾提出原始群和血緣家族兩個概念,但都沒有考古材料給予證明。真正有實證的原始社會組織是氏族社會,其顯著特征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以血緣紐帶和血統世系相聯結。

氏族社會是人類第一個正式的社會組織形式。氏族是由類人猿的群體轉化而來的,但人類的氏族又不同于類人猿的群體,相對比較固定。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親屬關系結合在一起的社會集團,它是原始人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基本單位。幾個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氏族,往往聯合成為一個大氏族,幾個大氏族又常常聯合成一個部落,這就構成了所謂的氏族社會。

氏族社會分為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最早的母系氏族社會大概產生于原始社會至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婚姻世系基本特征為:始終以母系血緣關系為紐帶,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由于實行外婚制,夫妻分居在各自的母系氏族中,婚姻生活采取丈夫走訪妻子的形式。子女從母居,屬母方氏族,世系和財產繼承從母系計。到了母系氏族繁榮期,由于對偶婚的出現和逐步鞏固,丈夫遷到妻方氏族從妻居。人們通過這種方式使各個原始集團之間發生一定的聯系,互通婚姻的氏族組成了最早的部落。

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陶器

父系氏族社會是母系氏族社會的下一階段。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男性的財產權和社會地位高于女性,家庭婚姻關系也由母系氏族社會的“從妻居”改變為“從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屬于母系氏族的成員而成為父系氏族的成員,成為父親財產的繼承者。在父系氏族社會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成果的有所剩余,一些人能夠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并利用已占有的勞動財富役使他人。于是,貧富現象出現,私有財產開始萌芽。貧富懸殊的變化是階級產生的基礎,到父系氏族社會的后期,氏族社會開始走向瓦解,階級社會開始出現。

趣味鏈接 母系氏族社會是如何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的?

母系社會時期,男子從事狩獵,女子從事采集。女子的生產勞動為生活提供更為可靠的保障,因而她們的地位也高,在氏族中受到高度的尊敬。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發生了社會大分工。無論是在農業生產還是在放牧管理牲畜的生產中,都需要較強的勞動力,男子的勞動逐漸占了主導地位,婦女轉為主要從事家務勞動,男女性別間出現了新的分工。

私有制的萌芽和個人財富的日益增加,促使男子要求改變舊的傳統,打破原有的婚姻秩序——把他的妻子帶到家中居住,以便自己的親生子女能繼承自己的財產。這樣,對偶婚的“從妻居”轉變為“從夫居”。母系家族徹底變為父系家族,家屬及親屬也由從母系計算改為從父系計算,氏族也由母系轉為父系。

國家的產生——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父系氏族社會時期,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不再把多余的勞動產品上交氏族,而是據為己有,這樣就出現了貧富家庭之分以及貧富部落之分。這時期,部落間的戰爭目的也變了,過去是為血親復仇或疆域爭執而戰,這時期則以掠奪他人財富、奴隸而戰。

這樣,領導部落對外進行戰爭的軍事首領地位日益上升,個人權力也不斷加強。但這種權力還沒有達到統治國家的程度,由各氏族部落的酋長所組成的議事會仍起著作用。但它的成員逐漸變為由氏族貴族擔任并世襲繼承,議事會也變為氏族部落內有勢力的人操縱的權力機構。

原來由全氏族成年男女參加的氏族議事會,已轉變為只有全體武裝男子參加的人民大會。在軍事民主制的初期和全盛時期,人民大會還起著一定的作用,如對議事會的議案作出決定。隨著軍事首長個人權力的擴大,人民大會的作用日益減弱。

私有制和奴隸制的發展,使得為掠取財富、奴隸的戰爭頻繁發生,而戰爭又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分化。掠奪戰爭帶來的財富首先落到首長、貴族等氏族上層分子手里,擔任社會公職的人物逐漸從氏族中獨立出來,由社會的公仆變成了社會的主人,并結成一個統治階級。氏族內出現奴隸主和奴隸、富人和窮人的尖銳對立和矛盾。原先利益一致、地位平等的氏族成員分裂,分化為不同的階級和社會集團。他們各自為了自身的階級利益而斗爭。面對社會分裂為階級以及階級斗爭的出現,除輿論外沒有任何強制手段的氏族制度已無能為力。氏族制度已經過時,為了調節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使社會生存下去,必須建立一個強制機關,這就是國家。

以軍事首領、氏族貴族為代表的奴隸主階級,經過長期斗爭奪取了全部權力,軍事首領成了一國之王。國家是從氏族組織的廢墟上產生的,但它和氏族有著根本的不同:國家按地域來劃分它的國民,而氏族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織起來的;國家設有暴力機關,如軍隊、警察、憲兵、法庭、監獄等,而氏族完全沒有這些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機關。

趣味鏈接 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國家——烏魯克古城

根據史學界的定義,文明社會必須有四大要素:(1)政治,出現了階級分工的國家機構;(2)文化,發明了記錄語言的文字和文獻;(3)經濟,使用青銅器和鐵器的工具、武器和日用品;(4)建筑設施,出現了商業城市。這四大要素齊備,才是完全的文明,否則就只能說是不完全的文明。例如,美洲印加文化,有了城市、國家、大型建筑、金屬冶煉等,但是還沒有文字和文獻,就是不完全的文明。于是,人類最早的一批國家出現在西亞和北非。

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地區出現了大約10個獨立的城邦(城市國家),其中第一個出現的是烏魯克古城。這個城市國家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幼發拉底河下游東岸,占地6平方公里,人口約達5萬,是當時最大的城邦。居民制造銅器和陶器,建有巨大塔形建筑物,并創造圖畫文字,成為后來兩河流域釘頭文字(楔形文字)的源頭。烏魯克古城的這些結構設施,比較符合文明社會的四大要素,因此被史學界公認為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佛教| 忻城县| 平凉市| 绵阳市| 友谊县| 陈巴尔虎旗| 横山县| 甘南县| 井研县| 乌鲁木齐市| 潍坊市| 叶城县| 长子县| 无为县| 溧水县| 云浮市| 洪洞县| 四平市| 鸡东县| 广丰县| 威海市| 罗江县| 五指山市| 丘北县| 旬邑县| 石棉县| 淮阳县| 梅州市| 宜章县| 平陆县| 开封市| 隆回县| 绥滨县| 丹东市| 孟津县| 高尔夫| 阿尔山市| 清苑县| 金阳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