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交通出行篇

一、交通安全

什么是道路交通事故?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規定,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1)“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2)“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3)“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于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4)“非機動車”,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驅動,上道路行駛的交通工具,以及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5)“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

由此可見,交通事故應當具備四個基本條件,首先必須是車輛事故,其中車輛包括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其次,應當發生在交通道路上,此道路是指允許機動車輛通行的所有地方;再次,當事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沒有過錯,但絕不可以是故意;最后,應當造成一定的損害,包括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寵物狗被汽車撞傷、撞死,是否屬于道路交通事故?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第(5)項的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可見,如果事故發生在道路上,又是被汽車所撞,寵物狗也屬于個人財產的范圍,應當屬于道路交通事故。換句話說,道路交通事故的構成,不是看被撞的是人還是物,而是看是否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

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應該怎么辦?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條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13條等法律條文的規定,交通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應當根據現場情況,采取下列措施:(1)搶救傷員。如有人員傷亡,當事人應立即撥打120免費急救電話。平時也可以學習積累基本的急救常識,例如正確的包扎方法,人工呼吸等。(2)撥打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報警時,應當告知發生交通事故的地點,車輛類型、有無危險物品,人員傷亡情況,車輛損傷情況,自己的姓名和聯系電話。如果對方逃逸的,應當告知逃逸車輛的顏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等有關情況。(3)保護現場、收集證據。不移動發生交通事故的車輛以及相關物品。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及時拍攝現場照片,保留證據。(4)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交通事故。(5)撤離現場、恢復交通。撤離現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警勘查現場完畢之后,事故當事人撤離現場;另一種是沒有造成人身傷亡、雙方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沒有爭議的,或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基本事實清楚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

騎自行車把人撞死,構成交通事故嗎?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交通事故”的定義是“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同時,該法明確將自行車列為構成交通事故的非機動車范疇,而且還規定了非機動車應當遵守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因此,無論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不遵守交通法規致人重傷、死亡的,都構成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中行人負全責,就“撞了白撞”嗎?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超過限額部分,如果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此外根據法律的規定,在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的交通事故中,機動車一方唯一免責的條件是事故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據此,車主或司機盡管不負事故責任,但仍應在10%以下對死者家屬予以賠償。

借交通事故實施自殺,機動車一方應承擔責任嗎?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的規定,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如果交通事故是由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由此可見,行人有借交通事故實施自殺,而司機又沒有過錯或違章行為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騎車人與酒后駕車司機搶道發生事故,機動車能減輕責任嗎?

答:依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也就是說,機動車一方要減輕事故責任,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二是有證據證明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如果盡管非機動車或者行人一方有違章行為,但機動車駕駛人沒有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也不能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因此,騎車人與酒后駕車司機搶道發生事故,機動車一方能否減輕責任,還要看其是否滿足以上兩個條件。

大霧是交通事故的必然免責事由嗎?

答:雖然大霧屬于不可抗力,具有不可預見性,但如果大霧并不是導致交通事故的必然原因的,就不能成為免責理由。如司機在上路之前已經發現防霧燈損壞,但未加修理,致使防霧燈在遭到大霧天氣后無法使用,最終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機動車顯然不能以大霧為不可抗力為由免除責任。對此,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1條也規定:“駕駛人駕駛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前,應當對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不得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準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是道路失修,責任應由誰負?

答: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道路原因也可能會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對此情形,我國《民法通則》第125條規定:“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可見,當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時,我們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想象,而必須依靠現實的法律,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將車輛借給無駕駛證的人引發事故,車主應承擔責任嗎?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條第1款規定:“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可見,如果車主明知借車人不具有機動車駕駛資格,應當能夠預見到其駕車上路可能會有危險,但仍將車輛借給借車人,車主在主觀上就存在了過錯。此時,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0條的規定,就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行人進入高速公路被汽車撞死,機動車輛駕駛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7條規定:“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鉸接式客車、全掛拖斗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機動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公里。”該法第76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由此可見,行人橫穿高速公路,嚴重違反了交通安全法則,機動車輛駕駛人不負事故責任,但對于賠償責任卻并不一定免除,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人責任強制保險責任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部分,即使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也要在一定范圍內予以承擔,但不超過10%。

農民曬糧食導致交通事故應承擔責任嗎?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1條規定:“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農民出于個人目的,將糧食曬在公路上,對道路形成嚴重的通行障礙,更威脅了過往車輛的通行安全,對此行為導致的事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農民曬糧食導致交通事故的,應承擔責任。但如果機動車司機在如此危險的道路上行駛,在未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超車,導致交通事故的,應當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

搶越鐵路道口發生事故,鐵路部門應否承擔責任?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條規定:“機動車通過鐵路道口時,應當按照交通信號或者管理人員的指揮通行;沒有交通信號或者管理人員的,應當減速或者停車,在確認安全后通過。”我國《鐵路法》第58條規定:“因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人身傷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造成的人身傷亡,屬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由此可見,搶越鐵路道口發生事故的,鐵路部門不需承擔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后責任人逃逸,保險公司承擔了賠償責任后,可以向侵權行為人追償嗎?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3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肇事司機對自己的車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將他人撞傷后駕車逃逸,保險公司依法賠償了被撞人的相關費用后,有權向肇事司機進行追償。肇事司機歸案后要面對的不僅是賠償被撞人的人身傷害費用,還要面對刑事責任,可能會鋃鐺入獄。

交通事故責任人不履行賠償協議,另一方可以要求強制執行嗎?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條的規定,交通事故中當事人就損害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請求公安機關進行調解,但公安機關的調解,不是行使其行政權力的行為,也不是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交通事故中的損害賠償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因此對于責任人不履行公安機關作出的調解行為,另一方只能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申請先予執行,通過訴訟途徑解決損害賠償的爭議。

交通事故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私了?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條的規定,交通事故中如果當事人雙方對事實沒有爭議,且無人員傷亡,即可以私了自行解決。也就是說,私了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1)當事人雙方對事實和成因沒有爭議;(2)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種解決方法由于沒有行政干預,因此具有便捷的優點,但是在私了中,沒有責任的一方應該收集及保留證據,以防對方反悔。

駕駛改裝車上路,造成交通事故,責任如何確定?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條規定:“準予登記的機動車應當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申請機動車登記時,應當接受對該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檢驗。但是,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依據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認定的企業生產的機動車型,該車型的新車在出廠時經檢驗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獲得檢驗合格證的,免予安全技術檢驗。”該法第16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1)拼裝機動車或者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征;(2)改變機動車型號、發動機號、車架號或者車輛識別代號;(3)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4)使用其他機動車的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由此可見,擅自改變機動車的構造從而導致車輛的安全系數降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因此,發生交通事故時,應當由擅自改變車輛結構的一方承擔全部責任。

交通肇事后棄車逃離的,是否屬于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85條的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依據此規定,交通肇事后,無論是駕駛肇事車輛逃離現場,還是棄車逃離現場,都屬于交通肇事逃逸行為,都要接受《刑法》的處罰。我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發生后,肇事司機受到群眾圍毆而逃離的,是否屬于交通肇事逃逸?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85條的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第1款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由此可見,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會導致嚴重的法律后果,但并不是所有從現場逃離的行為都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有那些為了逃避法律責任的逃跑行為才是。為了躲避毆打而被迫逃離,并且在事后主動報案,并沒有逃避責任意圖的,不是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機動車為了躲避違章車輛,造成行人受傷,應當由誰承擔事故責任?

答:這個問題涉及到緊急避險。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損害另一利益的行為。我國《民法總則》第182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由此可見,機動車為了躲避違章車輛,造成行人受傷的,違章車輛應承擔事故責任。

交警對酒后駕車人員罰款后,仍然允許其駕車,結果發生交通事故,責任如何確定?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7條第1款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糾正。”《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104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有下列行為之一,又無其他機動車駕駛人即時替代駕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除依法給予處罰外,可以將其駕駛的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或者有關部門指定的地點停放:……(三)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患有妨礙安全駕駛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仍繼續駕駛的……”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是否承擔行政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指出:“由于公安機關不履行法定行政職責,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由此可見,酒后駕車如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駕車人應當承擔主要責任,交警沒有履行相關行政責任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賠償責任。

哪些交通違法行為可能導致處以吊銷駕駛證的處罰?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條、第99條、第100條、第101條的規定,吊銷駕駛證的情況分為五種:(1)一年內酒后駕車被處罰的;(2)將機動車交由沒有駕照的人駕駛或者嚴重超速行駛的;(3)駕駛拼裝和已報廢機動車上路的;(4)交通肇事構成犯罪或者肇事后逃逸的;(5)在先予扣除駕駛證的情況下未按照規定期限接受違章處理的。

在交通事故中受傷,醫院可以因為沒交醫療費而拒絕救治嗎?

答: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條規定:“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可見,救治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是醫療機構的法定義務。一切醫療機構都有義務無條件搶救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如果醫療機構違反這項法定義務給受害人造成損失,受害人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醫療機構就所受損失進行賠償。

交通事故的死者家屬可以因為事故原因不明而拒絕處理死者尸體嗎?

答: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41條的規定,尸體檢驗完成后,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死者親屬在10日內辦理喪葬事宜,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辦理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由公安機關處理尸體,逾期存放的費用由死者親屬承擔。由此可見,交通事故的死者家屬因為事故原因不明而拒絕處理死者尸體的,是不合法的。實際上,死者尸體是否處理與事故的責任認定和賠償沒有法律上的關系。

因機動車質量問題造成交通事故,應該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0條第2款的規定,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因此,機動車因質量問題造成交通事故,機動車所有人因交通事故受到的損失應當由汽車的制造者和銷售者賠償。而在交通事故中,如有其他人被撞的,該車的生產商和銷售商就此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和機動車所有人一起承擔連帶責任。

剎車失靈引發事故,屬于交通事故嗎?

答: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的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由此可見,剎車失靈引發事故,不管是因為司機在出車前沒有對車輛進行檢查而存在過錯,還是出于意外情況,都屬于交通事故。

分期付款買的車未辦理過戶手續發生事故,責任誰承擔?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0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已經以買賣等方式轉讓并交付機動車但未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發生交通事故時,雖然車輛尚未過戶,但實際上已由受讓人管理使用,對于交通肇事的損失依法應當由受讓人負責賠償,而賣主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已經報廢的車輛再上路,事故責任誰承擔?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1條規定:“以買賣等方式轉讓拼裝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由此可知,駕駛報廢機動車和銷售報廢機動車的雙方,交通肇事后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此外,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0條規定:“駕駛拼裝的機動車或者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予以收繳,強制報廢。對駕駛前款所列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駕駛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并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出售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銷售金額等額的罰款,對該機動車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理。”

被盜車輛發生事故,原車主還有責任嗎?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52條規定:“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的,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由此可見,被盜車輛發生事故,原車主不承擔任何責任。

道路交通事故導致的賠償金會因為戶口的不同而不同嗎?

答:如果受害人分別屬于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25條、第28條以及第30條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被害人所獲得的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的生活費就會因此而不同。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那就是如果能夠證明受害人有另外的經常居住地,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經常居住地來確定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的生活費用。

交通事故責任人拒絕賠償醫療費怎么辦?

答: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6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于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追索勞動報酬的,或者其他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據此,交通事故責任人拒絕賠償醫療費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對醫療費先予執行。此外,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條規定,投保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的,可由保險公司先行支付,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保險公司辦理。肇事車輛未參加保險的、搶救費用超過保險限額的部分或肇事車輛逃逸的,可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

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其親屬是否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答: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因身體或精神上受到的創傷,或者因為侵權行為導致受害人死亡給被害人家屬造成精神上的傷害的補償,是一種精神上的撫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由此可見,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其親屬是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

發生交通事故,受害人受傷的,如何計算醫療費用?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由此可見,醫療費賠償的金額大體上包括:診療費、醫藥費、住院費以及其他費用。

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如何計算交通費?

答:在發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或當事人親屬會因為處理交通事故、運送傷員等事項而為乘坐交通工具支付費用,這就是交通事故中的交通費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2條規定:“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由此可見,交通費用的金額,一般與乘車人的往返費用,乘車次數和乘車人數密切相關。

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如何計算住宿費?

答:住宿費是指因交通事故而導致受害人受傷,而需要在醫院接受治療,所花費的住院費,還包括其自己以及護理人員為了配置傷殘工具、處理事故而支付的住宿費,死亡者的近親屬處理喪葬事宜所需的住宿費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3條第2款規定:“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住宿是有一定標準的,一般以事故發生地的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標準計算,并且要憑據。處理交通事故的人員一般不超過兩人。所以,我們可以把住宿費用的計算看成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標準與住宿天數的乘積。

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因傷而誤工,如何計算誤工費?

答:誤工費是指在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遭受人身傷害的受害人需要治療,以及受害人的相關親屬需要參加與該交通事故有關的處理事項,而無法參加工作或正常經營,因此而遭受的損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由此可見,誤工費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應當受到賠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害人可以提出此項賠償要求,但應當符合法律規定,而不能漫天要價。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受傷住院的,如何計算住院伙食補助費?

答:住院伙食補助費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在醫院治療期間,及其陪護人員需要適當的伙食消費,相關責任人依據一定標準給予的補償。住院伙食補助費是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導致的,是事故責任的基本內容之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3條規定:“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予以確定。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和伙食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根據該解釋,我們可以將住院伙食理解為,交通事故發生地的一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費和住院天數的乘積。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受傷的,如何計算營養費?

答:營養費是指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因為在事故中受傷,經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根據情況確定的,需要補充營養品作為受害人的輔助治療手段而為此支付的費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4條規定:“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由此可見,對受害人營養費的支付并不是必然的,而是根據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的實際情況,只有在醫療機構鑒定需要的時候才會發生。這時的營養費用只是醫療機構或鑒定機構建議的數額。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殘疾的,如何計算殘疾賠償金?

答:殘疾賠償金,又被稱作生活補助費,是指當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不幸殘疾時,嚴重影響了其獲得經濟收入的能力,受害人的今后的生活來源將受到嚴重影響,為了保證受害人在將來的生活中能夠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給予的補助。《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規定:“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該法第30條第1款規定:“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該法第32條規定:“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制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由此可見,我國對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殘疾的受害人作出了相關規定,對殘疾賠償金的支付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往往受到傷殘者年齡及戶口的影響,我們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殘疾的,如何計算殘疾輔助器具費?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6條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制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準。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制機構的意見確定。”該法第32條規定:“超過確定的護理期限、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或者殘疾賠償金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繼續給付護理費、輔助器具費或者殘疾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護理、配制輔助器具,或者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五至十年。”由此可見,我們可以把殘疾輔助器具的費用看做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與器具數量的乘積。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如何計算喪葬費?

答:喪葬費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死亡,其家屬為死者處理喪葬等后事所支付的費用,相關的責任人應當根據一定標準予以支付,喪葬費一般包括死者遺容整理費、火化費、運尸費、尸體冷藏停運費、靈車運輸費、骨灰寄存費、購買墓碑棺材費、遺體告別場地租賃費、墓穴費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7條規定:“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由此可見,對于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受害人,其親屬為其喪葬事項所支付的費用即喪葬費是可以在合理限度內要求加害人支付賠償的,喪葬費的賠償數額,一般情況下為受訴法院所在地的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六個月的乘積。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如何計算死亡賠償金?

答:死亡賠償金,也叫做死亡補償金,是指受害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不幸死亡的,由加害人按照一定標準給予死者家屬一定數量的賠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該法第33條規定:“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殘疾輔助器具費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賠償義務人的給付能力和提供擔保的情況,確定以定期金方式給付相關費用。但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已經發生的費用、死亡賠償金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應當一次性給付。”由此可見,對于死亡賠償金,對于不同的受害人是有不同的標準的,不能簡單地劃一,對于這一點受害人家屬尤其應當注意。

道路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如何計算被扶養人的生活費用?

答:一般情況下,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或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即都是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的標準計算,原則上不允許賠償權利人選擇。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對此做出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0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準,依照前款原則確定。”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注意,當賠償權利人對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用進行選擇的時候,在一定條件下是被允許的。一般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盡量給予被扶養人多一些補償。

道路交通事故傷殘等級的劃分依據是什么?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規定傷殘劃分依據為:(1)一級傷殘:a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b意識消失;c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而臥床;d社會交往完全喪失。(2)二級傷殘:a日常生活需要隨時有人幫助;b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動;c不能工作;d社會交往極度困難。(3)三級傷殘:a不能完全獨立生活,需經常有人監護;b僅限于室內的活動;c明顯職業受限;d社會交往困難。(4)四級傷殘:a日常生活能力嚴重受限,間或需要幫助;b僅限于居住范圍內的活動;c職業種類受限;d社會交往嚴重受限。(5)五級傷殘: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導;b僅限于就近的活動;c需要明顯減輕工作;d社會交往貧乏。(6)六級傷殘: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償,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幫助;b各種活動降低;c不能勝任原工作;d社會交往狹窄。(7)七級傷殘:a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嚴重受限;b短暫活動不受限,長時間活動受限;c不能從事復雜工作;d社會交往能力降低。(8)八級傷殘:a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能力部分受限;b遠距離活動受限;c能從事復雜工作,但效率明顯降低;d社會交往受約束。(9)九級傷殘:a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b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c社會交往能力部分受限。(10)十級傷殘:a日常活動能力輕度受限;b工作和學習能力有所下降;c社會交往能力輕度受限。由此可見,我國的傷殘評定國家標準,分為十級,其并不是根據器官的直接損傷程度來劃分的,而是根據傷殘對受害人的生活、活動能力的實際影響而言的。受害人在傷殘評定中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交通事故的當事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進行傷殘評定?

答:對于交通事故的當事人,進行傷殘鑒定是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完成的。既可以自行委托有資格的鑒定機構進行評定,也可以先起訴,再向人民法院申請殘疾評定。此外,傷殘鑒定的本質還是向法庭提供證據,所以一定要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鑒定,并提交于法庭。

進行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是否必須制作傷殘評定書?

答:道路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書,是資格評定人將檢驗結果、分析意見和評定結論制作而成的書面文書。對于道路交通事故傷殘評定,鑒定人是必須做出評定書的,它既是鑒定工作的結果,更是當事人用于法庭的重要證據。評定書包括一般情節、案情介紹、病歷摘抄、檢驗結果記錄、分析意見和結論等內容。可以說,傷殘評定書是進行傷殘評定的最終目的和結果。所以必須制作傷殘評定書。

二、出行與住宿

乘客乘坐出租車遭遇交通事故,應該向誰索賠?

答:乘客乘坐出租車,便與出租車公司之間形成了客運服務合同關系。出租車司機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未能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我國《合同法》第290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該法第302條第1款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由此可見,乘客乘坐出租車遭遇交通事故,可以向出租車公司索賠。出租車公司可以在賠償乘客的損失后,按照交警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結果,向其他責任人進行追償。

出售車票搭售保險的行為合法嗎?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條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該法第9條第1款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由此可以得出,車票附加保險銷售必須自愿,經營者不得強行要求消費者接受搭售保險。因此,車站的搭售保險的行為,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乘客若遇強售保險的行為,可以拒絕車站搭售保險,也可向當地的工商部門舉報。

免票乘車,發生交通意外能否獲得車主賠償?

答:乘客乘車,就與承運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旅客運輸合同法律關系。依照《合同法》第302條的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一規定同樣適用于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所以不管乘客是有償乘坐還是免費搭車,承運人都有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的法定義務。換句話說,免票乘車,發生交通意外可以獲得車主的賠償。

乘坐客車行李丟失,可否向承運方索賠?

答: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93條的規定,當乘客購買車票乘車時,其與運輸公司之間已形成客運合同關系,運輸公司應當根據合同內容履行義務。當乘客將自己的行李交給司機并告知其妥善保管時,運輸公司的工作人員應當對其行李進行妥善保管,如果運輸公司將該行李丟失,并且無法提出有力證據證明自己履行了妥善保管義務的,運輸公司應當承擔責任。

空調車不開空調,乘客可以要求退票嗎?

答:乘客按空調車票價購買車票時,即與該承運公司建立了客運合同關系。客運公司應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為其提供服務。然而,客運公司并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擅自變更合同中約定的內容,將空調車改為普通車,是一種降低服務標準的行為,其行為已經構成違約。對于這種情況,我國《合同法》第300條有明確的規定:“承運人擅自變更運輸工具而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減收票款;提高服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因此,空調車應該開空調而不開空調,乘客可以依法要求退票。

變更路線造成費用增加,有權要求旅客增加票款嗎?

答:我國《合同法》第292條規定:“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應當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承運人未按照約定路線運輸增加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可以拒絕支付增加部分的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由此可見,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應當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但是客運公司未按照通常路線而臨時改行其他路線的,造成費用增加的,只能自己承擔費用,而不得要求乘客增加票款。同理對于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也是一樣的,未采用通常路線的,不得要求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增加的費用。

乘坐的客車晚點了,乘客能改乘車站的其他班車嗎?

答:我國《合同法》第299條規定:“承運人應當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由此可見,當客運公司沒有按照客票上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乘客的,應當根據乘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并且不得加收運費。

客運公司擅自變更車輛,可以要求乘客加價嗎?

答:我國《合同法》第300條規定:“承運人擅自變更運輸工具而降低服務標準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減收票款;提高服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由此可見,如果承運人(現實生活中主要是客運公司或者客運個體戶)擅自變更交通工具的,如果降低了服務標準的,應當減收價款或者按照旅客的要求退票;如果提高了運輸服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

路滑導致翻車,客運公司能否主張因不可抗力而不支付乘客醫藥費?

答:我國《合同法》第302條第1款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由此可見,承運人有義務保護旅客的安全,造成旅客傷亡的,承運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除非旅客傷亡是由于旅客自身固有的健康原因或者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因此,路滑導致翻車,客運公司是不能主張因不可抗力而不支付乘客醫藥費的。

沒有檢票入站的乘客在站內受傷,可以要求車站賠償嗎?

答:我國《合同法》第293條規定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也就是說,當乘客拿到車票時,其與火車站之間就已經存在生效的客運合同關系,是否檢票不影響該合同的效力。因此,火車站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在合理的限度內保護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沒有檢票入站的乘客在站內受傷,可以要求車站賠償。

承運方沒有及時把患病的乘客送到醫院救治,應對乘客的死亡承擔責任嗎?

答:我國《合同法》第301條規定:“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旅客。”由此可見,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對患病的旅客有救助義務。而承運方沒有及時把患病的乘客送到醫院救治的,客運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乘客自己把胳膊伸出車外導致受傷,可以要求賠償嗎?

答:根據我國《合同法》第302條的規定,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旅客傷亡的賠償責任,如果承運人能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承運人無須承擔責任。當乘客將胳膊伸出車窗時,如果司機和售票員多次對其進行勸阻,作為承運人其本身就不存在過錯。但乘客不聽勸阻并造成自身受傷的,這屬于其重大過失引起的傷害。所以,承運人無須為此承擔賠償責任。

乘客見義勇為而受傷,可以要求承運人承擔賠償責任嗎?

答:我國《合同法》第302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乘客見義勇為而受傷,不是由于自身健康原因或者有故意和重大過失造成的,承運人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猝死,旅行社應否賠償?

答:我國《旅游法》第81條規定:“突發事件或者旅游安全事故發生后,旅游經營者應當立即采取必要的救助和處置措施,依法履行報告義務,并對旅游者作出妥善安排。”對于違反上述規定的法律后果該法第70條第3款明確規定:“在旅游者自行安排活動期間,旅行社未盡到安全提示、救助義務的,應當對旅游者的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承擔相應責任。”由此可見,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猝死,如果旅行社沒有盡到上述規定的義務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游客可以因旅行社單方面變更旅游景點而要求賠償嗎?

答:我國《旅游法》第69條規定:“旅行社應當按照包價旅游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旅游行程安排。”旅行社單方面擅自變更旅游景點屬于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情形,依照該法第70條的規定:“旅行社不履行包價旅游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法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造成旅游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旅行社具備履行條件,經旅游者要求仍拒絕履行合同,造成旅游者人身損害、滯留等嚴重后果的,旅游者還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賠償金。”由此可見,游客可以因旅行社單方面變更旅游景點而要求旅行社承擔賠償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還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賠償金。但旅行社按合同約定履行了絕大部分義務,游客也享受了旅行社提供的各項服務的,不能以個別景點的變更為由要求旅行社賠償全部旅游費用。

游客自己未盡安全義務而受傷的,可否要求景區管理者賠償?

答:游客購票到景區游覽,景區負有保護其健康和人身安全的義務。實踐中,景區多以導游圖、游覽須知等方式提示游客。這實際已經對每一位不特定游客盡到了告知游客景區景點、路線以及提請游客道路險要、注意安全的義務。如果游客所走的路線是明確標明的非景點區域,因此致其自身人身或財產蒙受損失的,根據我國《旅游法》第70條第2款之規定“由于旅游者自身原因導致包價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造成旅游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的,旅行社不承擔責任”的規定,其責任應當自行負擔。

旅店對顧客斗毆的事件未及時制止,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的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由此可見,旅店對顧客斗毆的事件未及時制止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住宿時被旅店保安毆打,旅店經營者是否承擔責任?

答: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第1款的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第1款的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由上可見,作為旅店雇員的保安在工作期間將顧客打傷,旅店的經營者應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旅館阻止未付房款的客人離開,是否為侵權?

答:公民、法人的民事權利受到侵犯時,除了可以要求相關的國家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保護外,自己也可以采取自助行為來保護自己的權利。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事情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施加的為法律和社會公德所認可的強制行為。自助行為必須符合以下要件:必須是為保護合法權益;事情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必須為法律和社會公德所認可;必須不得超過必要限度;必須事后及時提請有關部門處理。我國民法中沒有關于自助行為的規定,但是無論在法學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都普遍承認適當的自助行為不構成侵權。因此,旅館阻止未付房款的客人離開,如果在合理限度內,就屬于合理的自助行為,不構成侵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江北区| 银川市| 仙游县| 江北区| 抚宁县| 托克托县| 孝感市| 化州市| 治多县| 大港区| 大港区| 蓬溪县| 大竹县| 呼玛县| 古浪县| 瓮安县| 巩义市| 苏尼特左旗| 拉萨市| 皋兰县| 富阳市| 清水县| 闻喜县| 叶城县| 太湖县| 桓台县| 武山县| 龙江县| 玉林市| 柯坪县| 杭锦后旗| 东莞市| 和静县| 清苑县| 长宁区| 连江县| 五河县| 鄄城县| 鄂尔多斯市|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