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人身利益篇

一、人身傷害

電扇漏電致人身亡,責任由誰承擔?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3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由此可見,產品責任是一種民事連帶責任,產品責任的受害者可以直接向產品的制造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即請求賠償的選擇權,屬于受害者。產品的制造者或產品的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之后,可再向有過錯的直接責任者追償。

公路塌陷成坑致行人受損,責任由誰承擔?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91條第1款規定:“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法通則》第125條也有相同規定。由此可知,我國法律對地面施工人責任的分配為在地面施工期間造成的損失由施工人負責。施工人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應當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如果沒有采取相關措施造成他人的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對于公路等公共設施倒塌致人損害的,應該由相關具體施工人承擔責任。另外《侵權責任法》第91條第2款還規定:“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義務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說明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的,管理人要承擔證明責任,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盡到了管理義務則要承擔侵權責任。

動物被他人飼養致人損害,受害者應向誰要求賠償?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8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由此可見,如果在動物的飼養人和管理人不一致的情況下,發生動物致人損害的,應由實際的管理人承擔責任。因此,動物被他人飼養致人損害,受害者應向管理人要求賠償。

花盆從樓上墜落砸傷路人,誰承擔賠償責任?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85條規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后,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由此可見,花盆從樓上墜落砸傷路人,花盆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在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后,還可以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風把路邊的樹枝吹斷砸傷行人,應當由誰承擔責任?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90條規定:“因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風把路邊的樹枝吹斷砸傷行人,如果樹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打傷正在對自己行兇的歹徒,應該賠償醫療費嗎?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0條規定:“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由此可見,打傷正在對自己行兇的歹徒屬于法律規定的正當防衛,且采取的防衛行為適當,沒有超出必要限度的,就不屬于侵權行為,也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民用核設施發生事故致人損害的,由誰承擔賠償責任?

答:根據《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2條和第24條的規定,“民用核設施”包括:核動力廠如核電廠、核熱電廠、核供汽供熱廠等;核動力廠以外的其他反應堆如研究堆、實驗堆、臨界裝置等;核燃料生產、加工、貯存及后處理設施等。“核事故”是指核設施內的核燃料、放射性產物、廢料或運入運出核設施的核材料所發生的放射性、毒害性、爆炸性或其他危害性事故,或一系列事故。對于民用核設施發生事故致人損害的,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0條的規定,應由民用核設施的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戰爭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責任。

被飛機上掉下的物品砸傷,由誰賠償?

答:本問題涉及民用航空器侵權的法律問題。依據《民用航空法》第5條的規定,民用航空器是指除用于執行軍事、海關、警察飛行任務外的航空器。民用航空器所造成的損害,依據《侵權責任法》第71條的規定,應由民用航空器的經營人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除外。此外,《民用航空法》第157條第1款也規定:因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或者從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落下的人或者物,造成地面(包括水面,下同)上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害的,受害人有權獲得賠償。由此說明,民用航空器在飛行中對他人造成傷害,受害人有權提起賠償要求,航空器的經營人也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值得注意的是,《民用航空法》第157條第1款還特別規定:所受損害并非造成損害的事故的直接后果,或者所受損害僅是民用航空器依照國家有關的空中交通規則在空中通過造成的,受害人無權要求賠償。

煤氣罐爆炸傷人,誰負責賠償?

答:本問題涉及危險物侵權責任承擔的法律問題。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2條的規定,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責任。煤氣罐是液化氣體,極其易燃易爆,其爆炸傷人的侵權責任,適用上述法律規定。

失足掉下地鐵站臺而受傷,可以要求地鐵部門賠償嗎?

答:本問題涉及危險作業的法律問題。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使用高速運輸工具屬于危險作業,但對于受害人因此造成的傷害,其經營人并不一定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失足掉下地鐵站臺而受傷,如果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所為或是因為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鐵部門可以不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的,可以減輕地鐵部門的責任。

小孩撿雷管被炸傷,誰負責賠償?

答:本問題涉及危險物管理的法律問題。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危險性質,在運輸、裝卸、生產、使用、儲存、保管過程中,于一定條件下能引起燃燒、爆炸,導致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事故的化學物品,都具有高度危險性,其所有人、管理人應妥善管理。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4條規定:“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將高度危險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有過錯的,與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據此可知,高度危險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應盡妥善管理的義務,如有遺失、拋棄等行為,并造成他人損害的,其所有人、管理人要承擔侵權責任。小孩撿雷管被炸傷,遺棄雷管的人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非法占有的易燃物燒傷他人,誰承擔責任?

答:本問題涉及非法占有危險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的問題。我國《侵權責任法》第75條規定:“非法占有高度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證明對防止他人非法占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的,與非法占有人承擔連帶責任。”以上規定說明,在被非法占有的狀態下的危險物造成他人損害,非法占有人是危險物直接使用人,對該危險物實行事實的管理關系,因此由該非法占有人承擔民事責任。但是與此同時,高度危險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應當對危險物盡到高度注意的義務,如果所有人、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對防止他人非法占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則所有人、管理人存在過錯,應與非法占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摩的”為避免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嗎?

答: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1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緊急避險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也就是說緊急避險的構成要件之一須是合法權益遭受緊急危險,而“摩的”非法運營為躲避處罰而致人損害,其所保護的利益不具有合法性,因此不構成緊急避險,必須賠償受害人的損失。

雇員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后,雇主是否承擔相應的責任?

答:當雇員在工作中致使他人受到損害后,責任是由雇員承擔,還是雇主承擔,抑或是雇員與雇主共同承擔呢?對此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的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4條第1款也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

雇員在工作過程中人身遭他人損害應當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答:對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第1款有明確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5條也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勞務派遣員工惹事,受害人如何要求賠償?

答:本問題涉及勞務派遣人員的侵權責任由誰承擔的法律問題。勞務派遣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由派遣勞工向實際用工單位給付勞務,勞動合同關系存在于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之間,但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于派遣勞工與實際用工單位之間。勞務派遣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勞動力的雇傭和使用分離。對于勞務派遣人員的侵權責任由誰承擔的法律問題,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4條第2款規定:“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由此可知,勞務派遣人員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責任一般由實際用工單位承擔,如果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給人幫忙的過程中造成他人損害,應由誰承擔責任?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的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給別人幫忙造成自己受傷,責任由誰來擔?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的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

幫工人無償提供幫工,被人拒絕后仍提供幫工,遭受人身損害,幫工人要求被幫工人給予適當補償有無法律依據?

答: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據此可知,無償幫工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幫工人無償幫工是好事,被人拒絕時仍提供幫工就要注意自身人身安全,因為此時被幫工人就不再承擔賠償責任,僅是在受益范圍內給予幫工人適當的補償。

孩子們共同玩耍中一人受傷,但不知誰是加害人,應該向誰要求賠償?

答:本問題涉及共同危險行為侵權后的責任承擔問題。所謂共同危險行為,是指數人實施的危險行為都有對他人造成損害的可能,但不知數人中何人造成實際的損害。共同危險行為中,法律推定每個行為人都是致人損害的行為人,并對這些行為負責。但是,如果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則可以免責。如我國《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130條也規定:“2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后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后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承攬人在從事承攬活動過程中致人損害應由誰負責?

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的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對子女的監護權受到侵犯時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據此,監護權非經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剝奪。對于任何非法剝奪公民監護權的行為,公民均可以依法追究其民事責任。監護權只能在出現法定事由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剝奪。

暫時沒有意識之時傷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答: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3條第1款的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制,且在此狀態下進行了侵權行為,首先要對其進行精神病鑒定,如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當事人屬于精神病而且當時確實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則依照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侵權責任追究。

二、人身自由與名譽保護

警察抓錯人,放了就完事了嗎?

答: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有本法規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情形,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對于因警察錯抓人而給受害人家人及其本人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以及人身、財產上的損害,受害人可以要求公安機關公開賠禮道歉,恢復其名譽并賠償損失。

身體受到傷害后可以獲得哪些賠償?

答:我國《民法通則》第119條明確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1款規定:“因生命、健康、身體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根據上述規定,當公民人身受到傷害時,不僅可以請求財產損失方面的賠償,精神損害賠償也可同時提出,法律對于受到人身傷害的公民給予了充分的保護。

如何認定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答:我國《民法通則》第100條明確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1條也規定:“侵害他人的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而獲利的,侵權人除應適當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外,其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收繳。”根據上述規定,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任何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果我們的肖像權被他人侵犯,要及時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人死之后,肖像權也一并消失了嗎?

答:死者雖然不享有肖像權,但死者的肖像是受法律保護的。我國法律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肖像權是公民對自己的肖像享有擁有、使用及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肖像權作為一種人身權,與公民的人身緊密相連,公民死亡后,因不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便不可能再成為人身權的權利主體。但在一定情況下,死者的人身權利與其尚生存親屬的人格利益和尊嚴存在聯系。因此,公民死亡后,其人身利益仍受法律保護,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都屬于受法律保護的人身利益。

半張臉也有肖像權嗎?

答: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00條的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肖像是指自然人的外部形象通過一定的形式在客觀上再現所形成的作品。如果半張臉能夠反映某人的面部特征,即一般人都能認出是誰,盡管是半張臉,仍然是肖像的再現,因此具有肖像權。侵犯了肖像權,就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公益團體也有肖像權嗎?

答:肖像權是指自然人對自己肖像享有的再現、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權利。也就是說只有自然人才享有基于肖像而產生的各項權利。所以,作為公益團體不具備肖像權的構成要件,也就不具有肖像權。

他人冒用你的姓名怎么辦?

答: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1款明確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也就是說任何人干涉、盜用、假冒公民姓名的行為,都構成對公民姓名權的侵害。他人冒用你的姓名,就應當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身份證被他人騙去辦理信用卡,可以要求加害人賠償嗎?

答:姓名是公民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特殊符號,是一個人的自身標志,受到法律保護。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1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所謂假冒他人姓名是指惡意冒充他人進行有害于他人和社會利益的行為。身份證被他人騙去辦理信用卡,是其姓名權被侵犯的表現。被侵權人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其他損失。

店名與人名一樣有權利嗎?

答: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第2款的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姓名是自然人區別于他人的文字符號,名稱是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區別于其他個人和組織的文字符號。因此,店名也是一種權利。

個人名譽受損時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答: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20條第1款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由此可見,個人名譽受損時,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消除不良影響,同時也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

死者享有名譽權嗎?

答: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條的規定,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民法總則》第13條也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這里所說民事權利也包括公民的名譽權,公民死亡之后,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也就不再享有名譽權。但是,侵害死者名譽權往往直接影響到死者近親屬的名譽和其他利益,所以保護死者名譽的實質作用在于保護其近親屬的利益。因此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明確規定,在自然人死亡后,如有人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導致死者的近親屬遭受精神痛苦,并由此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死者名譽受到侵害該如何維護?

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的規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據此,作為死者的近親屬,在死者名譽被損害時,有權向法院起訴,追究損害行為人的責任。

被人在網上發帖詆毀,可以要求賠償嗎?

答: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的規定,公民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所謂誹謗,就是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從而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的行為。在網上發帖詆毀他人,已經構成了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被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同時,還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

宣揚他人性無能,是否侵犯隱私權?

答:隱私是公民生活中最為隱秘的地方,是當事人不愿意告訴別人或者不愿意公開的個人信息。而性生活是個人私事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公民最大的隱私。宣揚他人性無能,從而使得周圍的人都知道了某人性無能的事實,給某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已構成對某人隱私權的侵犯,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用望遠鏡窺探別人家的活動構成侵權嗎?

答: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隱私受到法律保護,其他任何人都不得侵犯。用望遠鏡窺探別人家的活動,構成了對他人全家隱私權的侵犯,屬于違法行為,被侵權人有權要求侵權人立即停止窺視活動、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

妻子偷拍丈夫與情人在一起的照片是否侵犯隱私權?

答: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但其前提是該隱私內容應當是合法的。因為我國法律只保護合法利益,并不保護非法利益。因此,如果某一個內容或情況雖然為他人個人所有,并不愿他人知曉,但其實質上違反了法律規定,則并不能構成法律中所保護的隱私,所有人也不能主張隱私權。如某人有配偶而與他人同居,既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同時也是對夫妻互相忠實義務的背棄。那么,其配偶跟蹤其及其情婦,并偷拍他們的行為屬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并不構成對他們隱私權的侵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古蔺县| 柏乡县| 台湾省| 六安市| 禹州市| 革吉县| 静乐县| 横峰县| 平舆县| 左贡县| 卓尼县| 拉萨市| 西盟| 大厂| 古蔺县| 濉溪县| 江山市| 中牟县| 上虞市| 广昌县| 明水县| 中卫市| 富锦市| 抚顺市| 江孜县| 新蔡县| 瓮安县| 华安县| 巧家县| 睢宁县| 梅州市| 邮箱| 彝良县| 澜沧| 响水县| 砚山县| 石泉县| 仙游县| 临邑县|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