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有關反傾銷調查中證據收集的相關要求

證據資料在訴訟中有其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日益繁榮,與他國的貿易爭端也日益增多,特別是有關反傾銷、反壟斷的糾紛案例時有發生,下面是作者針對反傾銷調查中有關證據收集所進行的專題研究。

目前,各國每年對我國反傾銷的立案多達300起以上,涉及的產品達4000余種,使我國每年至少損失100億—200億美元。2002年對我國立案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美國對我國立案調查14起,其中反傾銷12起,特別保障措施2起;印度位居第二,對我國立案調查為13起,其中反傾銷11起。隨著雙邊與多邊貿易沖突的增加,反傾銷、反補貼案件還會不斷增加。2017年元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6年我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案件數量同比上升36.8%,達到歷史高點。其中反傾銷91起,反補貼19起,保障措施9起。總共涉案金額143.4億美元,同比上升76%。在30余起貿易摩擦案件中爭得無措施結果,為國內企業保住了34億美元的出口市場,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貿易摩擦高發對中國有關行業的沖擊。而我國不少公司在受到傾銷與政府補貼的指控后,采取了不予理會的態度,最后失去了來之不易的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快速反應,運用規則,敢于應對,贏得了積極的結果。有貿易,就有競爭、有摩擦,這是不可回避的。學會運用反傾銷、反補貼申訴或應訴,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市場,是每個進出口公司必須面對的問題,這里就法務人員在反傾銷調查程序中的證據與注意事項談幾點看法。

(一)反傾銷的證據收集應圍繞證明傾銷的構成條件而進行

傾銷是指低于正常價值銷售且對進口方產業造成損害的行為。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為擠占市場,傾銷便成為一種常用手段。鑒于傾銷對市場秩序破壞之大,各國便采取針對措施即反傾銷來限制傾銷。因此,各國政府便出臺了有關反傾銷的調查程序,其調查程序包括申訴、立案、調查、裁決、司法審查等階段,作為受托代理反傾銷案的法務人員其主要工作應放在申訴與調查兩個階段,主要加強證據的收集與整理,從而使反傾銷訴訟爭端達到預期目的。

是否構成傾銷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條件:

第一,來自外國的進口產品以低于正常價格在本國市場銷售,即存在傾銷幅度;

第二,傾銷對本國同類產品工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或實質損害,或形成了實質損害的威脅,或實質阻礙某項新興工業的建立。

外國商品的低價傾銷是造成損害的原因,兩者之間須具有因果關系。

1.傾銷幅度的確定:根據《關于執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以下簡稱《協定》)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如果一國出口到另一國的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在該出口國正常貿易中用于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該出口產品即被視為傾銷產品。可比價格就是有關產品在出口國銷售的正常價值。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值的差額即為傾銷幅度。由此可見,確定是否存在傾銷幅度,必須首先明確正常價值、出口價格的確定以及它們之間的比較規則。

2.正常價值一般指相同產品在出口國正常貿易中用于消費時的國內銷售價格,使用出口國內銷售價格作為正常價值,必須符合如下條件:

第一,國內銷售價格須有代表性;

第二,采用的國內銷售價格須是正常貿易渠道中形成的價格即非關聯方交易商之間的價格;

第三,不得將低于成本價銷售的價格作為正常價格。

如果不存在國內銷售價格或不能使用國內銷售價格確定正常價值的,《協定》規定可使用第三國出口價格或結構價值作正常價值。此外,還可以相似產品在進口方的銷售價格確定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產品的正常價值。

3.國內工業損害的確定:僅僅存在進口產品的傾銷,并不能采取反傾銷措施,傾銷產品只有給進口方國內工業造成了損害,進口方主管當局才可以采取反傾銷措施。

4.傾銷與損害的因果關系:任何進口方在決定對傾銷的進口商品征收反傾銷稅時,必須以充分的證據證明傾銷進口商品與進口方工業損害之間存在客觀的因果關系。換言之,相關國內工業可能因自身的技術、設備、信譽等原因而造成產品積壓或生產下降,這些損害則與傾銷之商品無因果關系。

(二)作為反傾銷申訴方法務人員的證據收集重點

反傾銷申訴是反傾銷立案的依據。反傾銷調查的發起必須由進口方境內聲稱受損害的工業或其代表提交的書面申請而開始。一項書面申請應包括如下主要內容:申請人的姓名、身份以及申請人對國內相同產品生產價值與數量的陳述;被指控傾銷產品所屬國家名稱,出口商名稱或身份以及進口該產品當事人名單;被指控產品在出口國國內市場上銷售,或向第三國出口,或結構價值的價格資料;被指控進口產品數量發展變化的資料以及對進口方國內工業后續沖擊程度的資料等。當然,作為專業的反傾銷案件代理人,一定要事先了解所在國反傾銷申訴的標準文本格式及附件清單樣本。

作為法務人員一定要圍繞申訴的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收集證據:

1.委托方管理當局的書面陳述;

2.國內市場上指控產品的市場價格;

3.第三國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的市場價格;

4.指控產品結構價值資料;

5.進口指控產品數量;

6.申訴方指控產品或相關產品近幾年的銷售數量或盈利趨勢;

7.受損害的程度和計算依據。

(三)作為被訴方法務人員的證據收集重點

反傾銷立案后,主管當局應根據反傾銷申訴人提出的申請,在一定期限內,對被訴方的產品傾銷,國內工業損害以及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從事實和法律上予以查證。《協定》第6條共14個款項詳細對證據問題作了規定。作為被訴方的法務人員應把精力放在證據的收集上,其證據必須是以書面形式提供,即使是聽證會的口頭辯論及對委托方相關管理人員的調查筆錄也應以書面形式提交進口方當局和對方當事人。

被訴方證據收集的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委托方相關人員進行談話,形成筆錄;

2.收集替代國的價格情況;

3.委托方的生產、經營、銷售情況,特別是成本管理和以國際會計準則為依據的會計制度應用;

4.申訴方的市場價格情況;

5.圍繞申訴方提供的調查表進行證據收集,并在收到調查表后至少30天的期限內回答問題(以發出之日起的7天為送達期限)。

(四)司法審查階段法務人員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無論是申訴方法務人員,還是被訴方法務人員,在證據的收集、整理與提供時都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1.在收集證據時,一定要對收集的書面資料標示出處、取證時間,并由提交人員簽名、蓋章。

2.對所收集的證據應進行索引編號,以便檢索。在提供時應辦理相關移交手續。同時要自留復印件,以備存檔。

3.注意提供資料的時效性。

4.向對方提供資料應當注意保密,特別是被訴方法務人員,因為申訴人提起申訴一方面是從反傾銷的訴訟中獲得或搶占市場份額出發;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從獲取被訴方的商業秘密著眼,因此,作為被訴方法務人員在收集證據或提供證據的過程中,一定要與委托方進行意見交換以確定哪些是保密范圍,特別是涉及客戶資料或技術關鍵,與降低成本相關的配方、工藝等一定要引起法務人員的足夠重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达孜县| 鲁山县| 湖南省| 灵璧县| 抚顺县| 哈巴河县| 普宁市| 满城县| 罗甸县| 衡山县| 航空| 渑池县| 九龙城区| 耒阳市| 富宁县| 大丰市| 山阳县| 宁陵县| 西宁市| 桃江县| 屯门区| 广宗县| 射阳县| 临朐县| 大新县| 应城市| 石屏县| 岑巩县| 乐都县| 土默特右旗| 随州市| 保康县| 招远市| 耒阳市| 临汾市| 孝义市| 阆中市| 寿光市| 盘山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