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割與斧,靈魂整體論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馬其頓王國全盛時期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幼年的宮廷教師,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利用自身的優勢系統地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著書立說,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他所著的《論靈魂》就是歐洲史上第一本關于心理學的專著。他采用了當時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心理現象,比較系統地討論了心理現象的各個方面。

亞里士多德反對柏拉圖的理念論。他認為理念世界是虛構的,它和現實世界相矛盾,現實世界才是真實的。靈魂是形式,身體是質料,兩者是統一不可分割的。它們之間的關系猶如“割”之于“斧”;沒有“斧”,“割”也不存在。不過,他把靈魂看作生命的本質,身體只是靈魂的工具,只有靈魂才能使身體的動作得以實現。在身心關系上,他是靈魂形式決定身體質料的唯心論者。

在心理分類上,亞里士多德反對柏拉圖的知、情、意三分法,強調靈魂是整體的,不能分割為部分。他按生物的不同等級加以劃分,提出植物具有營養和消化的靈魂,動物具有感覺靈魂,人類具有理性靈魂。高級靈魂包含所有低級靈魂,人是最高級的,因此同時具有三種靈魂。它們在人體中是統一不可分割地起作用的。此外,亞里士多德還按靈魂的功能進行分類,提出人的靈魂有兩種功能: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功能是被動的,與肉體同生死;理性的功能是主動的,肉體死亡,靈魂復歸于純粹形式。這樣,亞里士多德又一次回到他的靈魂形式決定身體質料的唯心論觀點上來。

⊙亞里士多德與亞歷山大

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正在輔導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大帝雄才大略,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

在感覺心理上,亞里士多德有許多建樹。首先,他把感覺看作動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提出感覺的第一特征是辨別力。例如,視覺能辨別黑與白,味覺能辨別甜和苦。動物有了這種天賦的感覺能力,才能在一定距離內知覺對象,做出趨避的動作,保證生存和種族繁衍。其次,他承認,外部事物的作用是引起感覺的原因,沒有外部事物的作用,感覺就不能產生,物體是先于感覺存在的。再次,感覺過程產生的印象是真實的,不會犯錯誤。亞里士多德把外物作用于感官產生的感覺印象或痕跡,比之于金戒指印在蠟塊上的印紋一樣,是真實的。最后,他把感覺分為特殊感覺和共同感覺。特殊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5種。每種感覺都有特殊的對象:視覺的對象是顏色,聽覺的對象是聲音,嗅覺的對象是氣味等。每一種感覺和對象之間都有自己的媒介物:透明是視覺的媒介物,空氣是聽覺的媒介物,身體是觸覺的媒介物等。他對各種感覺都給予了一定的生物學意義的描述。觸覺是最原始的感覺,是生物是否活著的標記。味覺具有營養作用,聽覺、視覺、嗅覺都是距離感覺。它們的存在,“不是為了動物的生存,而是為了動物更好地生存”。感覺所接受的對象是有一定范圍的:聲音過小了固然聽不見,過大也是聽不見的。感覺和兩種物體相互作用的比例有關:比例適當就感到愉快,不適當就感到痛苦或者有害。感覺的程度是相對的。例如,感受過強烈味道的味覺器官(舌),就不能辨別輕微的味覺;感受過強烈響聲刺激的耳朵就會暫時變聾;一只手接觸到比手硬的物體就覺得硬,接觸比手軟的物體就覺得軟。

在解釋了特殊器官的感覺后,亞里士多德還對共同感覺加以說明。其實,他所謂的共同感覺就是知覺。例如,他認為共同感覺執行著想象和記憶的功能,指的也是知覺。對于共同感覺和特殊感覺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亞里士多德論共同感覺和特殊感覺的關系

(參考梅本堯夫、大山正的亞里士多德論人的靈魂結構圖)

亞里士多德把記憶看作感官知覺留下的意象的再生或重新活躍。他認為記憶有兩種特性:(1)記憶的對象是過去的東西,一切記憶都有逝去的時間。凡是能知覺時間的動物都有記憶。(2)記憶對象總是和與當前的知覺對象有關的東西相聯系:看到一幅畫,當他從這幅畫本身而不是從與畫有關的東西——相似的東西進行聯想時,就形成思維。當他把這幅畫作為與某物相似的東西或作為肖像時,那個某物被想起來的過程就是記憶。因此,記憶過程常和思維過程交錯在一起。例如,想要記起一件事情卻記不起來時,如果改變思路就可能突然記起。他以為,這是把有關的相似的東西同要求的東西聯系起來了。他還指出,記憶也常和想象相混淆:神經錯亂的人,常常把純粹的幻想當作記憶的事實,這就是因為把不相似的東西當作相似的東西看了。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記憶和回憶不同。記憶是被動再生,是人和動物共有的。回憶是主動的,要求有思維的推理起作用,所以只有人類才有。關于記憶的條件,他總結出三條規律:(1)聯想有助于回憶,如相似的、相反的和鄰近的事物都有助于想起要回憶的東西。(2)情緒對回憶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情緒激動時會妨礙記憶。因為激動會失去意志的控制,使回憶不能按照要回憶的方向進行。而愉快的情緒會增強人的記憶效果。(3)組織得好的材料,比組織得不好的材料更有利于記憶。

亞里士多德還說到情感、欲望、動作和意志等心理現象。他認為欲望是心理運動的資源。例如,滋味本屬于營養性質的,但氣味常常和一定食物的性質相聯系,即和動物所需要的食欲相聯系。動物需要這種食物時,它的氣味就使動物產生適意之感,從而促使動物行動。他還描述了動作的產生過程:動物的缺乏之感引起對所缺乏事物的需要,然后產生需要的意象,意象引起追求的欲望,促使動物做出動作。不過,他認為,像饑渴欲望得到滿足的行動是本能動作,而高級行動則有理性思維參加,是意志行動。

總之,亞里士多德是古代歐洲史上對心理現象做出最為全面系統描述的第一個人。他的著作不僅具有歷史意義,而且還具有現實意義。美國某大學一位教授讓學生閱讀亞里士多德《論靈魂》的某些章節后,有學生詢問,這是哪個大學教授的著作?當教授哈哈大笑地回答,它是幾千年前的哲學家的著作時,學生們都贊嘆不已!

心理學小辭典

古希臘羅馬心理學思想發展的邏輯線索:以原始宗教神話中萬物有靈論(或泛靈論)觀念為心理學思想的萌芽;以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和柏拉圖的理念論兩種心理學思想為主干;以亞里士多德的生機論心理學思想為總匯;以亞歷山大城學派的生理心理學思想為補充;以官能心理學的形成為歸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巴彦淖尔市| 淮北市| 沙河市| 武强县| 斗六市| 务川| 万源市| 南阳市| 渝北区| 庆元县| 突泉县| 财经| 江口县| 敖汉旗| 阜宁县| 镇宁| 海丰县| 喀喇沁旗| 麟游县| 门源| 雷波县| 通许县| 托克逊县| 含山县| 鄂州市| 沙田区| 丰城市| 铅山县| 武清区| 东乡县| 大方县| 广河县| 洱源县| 富宁县| 沈丘县| 南康市| 南城县| 集贤县| 兴城市|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