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小史
- 李漢松
- 1458字
- 2019-12-06 17:28:26
記憶實驗與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
相對于心理物理學和感官生理心理學都只是簡單地對心理過程進行實驗和測量,艾賓浩斯則開展了比較復雜的記憶心理過程的實驗研究,他也因此成為將心理學的實驗方法應用于高級心理過程的第一位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出生于德國巴門的商人家庭,中學時代他在文科學校求學,完成大學學業后,于1873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來有三年時間,他曾去英國和法國學習并擔任家庭教師。一次,他在巴黎的一家舊書店里買到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受到書中思想的啟發才想到設計記憶實驗。他是一個文科學生,要進行實驗設計還是有難度的。但他堅持不懈,經過長期努力終于成功了。在設計實驗時,他使用了節省法和無意義音節法以滿足自然科學研究中的數量化要求。這兩項工作既復雜又困難,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
節省法:這是為了使記憶實驗能夠進行測量而設計的。它要求被試(艾賓浩斯自己做被試)一遍一遍地讀識記材料,直到第一次(或連續兩次)能流暢無誤地背誦出來,并記下誦讀能背所需要的重讀次數和時間。然后,過一定時間(通常是24小時)再學再背,看看需要讀多少次和多長時間才能背誦。這時把第一次(第一天)和第二次(第二天)的次數和時間進行比較,看看節省了多少次數和時間,作為計算統計的材料依據。這就是節省法。
⊙艾賓浩斯
德國心理學家,最早用無意義音節法研究記憶,對記憶的研究貢獻突出。代表作有《記憶》《心理學綱要》等。
無意義音節法:艾賓浩斯用德文和外文的字母拼成無意義音節作為實驗材料,這可以使記憶材料的結構劃一,也可以排除成年人的意義聯想干擾實驗。這也是一種創造,對記憶實驗材料的數量化是很好的手段和工具。例如,把字母按一個元音和兩個輔音拼成無意義音節,如gog、xot、gij、nov等,共2300個音節。然后,由幾個音節合成一組音節組,由幾個音節組作為一項實驗材料。由于這樣的無意義音節只能依靠重復的誦讀來記憶,就創造出各種記憶實驗的材料單位,使記憶效果一致,便于統計、比較和分析。例如,不同長度的音節組(7個、12個、16個、32個、64個音節的音節組等)對記憶過程的識記、保持效果的影響以及對學習次數和記憶的作用,都可以通過實驗取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而獲得需要的結果。下面就是艾賓浩斯記憶實驗所取得的幾項成就:
發現記憶規律。實驗證明:人的記憶規律是先遺忘得快,以后逐漸慢下來。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人們的記憶規律總是先遺忘得快,以后逐漸慢下來。圖中的曲線顯示了用節省法在30天的時間內進行測試的個體所能保持記憶的百分比。曲線先是迅速下滑,而后保持平緩變化的平穩狀態。
重復學習和分配學習的規律:(1)對一定的識記材料,每天重復學習到恰好成誦所需要誦讀的次數,約按幾何級數逐日遞減;(2)一定數量的材料分配到幾天之內學習,比集中一天學習的效率要高。
各種聯想的實驗研究:(1)直接聯想,按設計的順序,如a、b、c、d……這樣的聯想,只要想起a,接著b、c、d……就能夠按順序重現;(2)間接聯想或遠隔聯想,不僅在識記中緊鄰的項目之間形成聯結,也可以在相互遠隔的項目之間形成聯結;(3)反向聯想,聯想不僅可以按順序,也可以相反,即按倒轉過來的次序進行。不過,艾賓浩斯認為這種聯想要經過認真的學習才行。它不像順序聯想那樣能自然地產生。
此外,艾賓浩斯還用詩句作為識記材料來和無意義音節作比較,即比較意義識記和無意義識記的效果。他認為,有意義、節律、音韻和有語法作用的識記,和無意義識記同樣長度的材料,它們之間的效果比例是1∶10。從而肯定了意義識記比無意義識記的效果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