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彩色與感覺色素

赫爾姆霍茲

赫爾姆霍茲是約翰內斯·繆勒的學生,也是他在柏林大學教授講座的直接繼承者。赫爾姆霍茲把繆勒的感官神經特殊能力說比作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認為二者具有同等的科學價值,并在許多方面發展了繆勒的見解。赫爾姆霍茲出身于中學教師家庭,自幼愛好物理學和數學,年輕時在柏林一個醫科專業學校學習醫學。在獲得博士學位后當過7年軍醫。但他的興趣點在物理學,并在物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發表過關于能量轉化的論文,還測定了神經傳導速度和反應時間等。

赫爾姆霍茲在《生理光學手冊》中按繆勒的感官神經特殊能力說提出了顏色知覺的三色說。他認為,視網膜內有三種不同的神經纖維,它們分別具有能夠感受紅色、綠色和紫色波長的感光色素。這些色素感光之后,會使不同的神經細胞產生神經沖動,這些沖動再傳到大腦皮質的視覺中樞,于是分別引起紅色、綠色或者紫色的感覺。當復雜的光波以不同強度的比例作用于視網膜時,便根據顏色混合原則產生不同的彩色感,當各波長相等時,則產生白色或無彩色感覺。后來有人發現,人的視網膜中央凹部附近有三種不同的錐體細胞:一種對一定波長的紅光吸收最多,稱為感紅錐體細胞:一種對綠光吸收最多,稱為感綠錐體細胞;一種對紫光吸收最多,稱為感紫錐體細胞。這些發現是對赫爾姆霍茲的視覺三色說最有力的支持。

赫爾姆霍茲還在《樂音感覺論》一書中闡述了他的聽覺共鳴說。他認為,感受聲音的生理機制在內耳的基底膜,它是感受聲波的部位。基底膜上有長短不同的神經纖維1.8萬~2萬條,它們由短到長排列成序。每一條纖維只對一個特殊的聲波振動發生作用,當內耳的三塊聽骨傳導一定振動至耳蝸的外淋巴腺體時,基底膜便產生一定的共鳴,從而產生高低不同的聲音感覺。這就是他的聽覺共鳴說。現在,這個學說仍然在應用。

⊙赫爾姆霍茲

德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的開創者,色覺理論和聽覺部位論的創建者。其生理學的突出成就為實驗心理學的建立打下了基礎,他的《生理光學手冊》和《樂音感覺論》等著作對心理學影響很大。

⊙人耳結構圖

聲波首先通過外耳道傳入,引起鼓膜的振動。這一振動激活了內耳中的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和鐙骨。它們的振動經過卵圓窗到達耳蝸,進而振動管道里的液體。當液體流過時,耳蝸內盤旋的基底膜內層上細微的毛細胞彎曲,刺激著附著在上面的神經末梢。整個物理刺激于是被轉換為神經能量,并且通過聽神經傳達給大腦。

應該指出,赫爾姆霍茲的三色說和聽覺共鳴說都是約翰內斯·繆勒神經特殊能力說的具體應用,這是隨著科學進步對感覺的主觀性解釋深入神經纖維所得,是前無古人的。雖然它仍存在著爭論,至今也未得到最后解決。此外,在討論知覺的時候,赫爾姆霍茲曾提出“無意識推論”這一術語。他認為,在知覺中有許多不能直接經驗到的東西都是根據以往經驗附加在知覺上的。這種知覺活動既是無意識的,又是由“推理”歸納得來的。正如聯想的心理活動一樣,本來聯想是有意識的,只因為重復的聯想次數多了便會成為無意識的。這種無意識推理可以由經驗得來,也可以由練習去掉。因為它是學習所得,當然也可以由學習去掉。下面要說的是韋伯對感覺的測量和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伊金霍洛旗| 温宿县| 和林格尔县| 东宁县| 华池县| 乐平市| 莫力| 长寿区| 铁力市| 宁南县| 锡林浩特市| 曲麻莱县| 西华县| 凉山| 泗水县| 格尔木市| 松原市| 板桥市| 浦城县| 禹州市| 德庆县| 且末县| 庆元县| 乡城县| 贵阳市| 两当县| 双柏县| 威远县| 宁陕县| 靖边县| 聂荣县| 防城港市| 阳朔县| 长葛市| 辛集市| 乳源| 浮山县| 略阳县| 景德镇市|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