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口頭約定互換承包地但未進行登記備案是否有效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土地糾紛(含林地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375字
- 2019-10-25 11:26:13
——朱某鳳、張某國訴姜某蘭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2016)蘇0312民初7493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
3.當事人
原告:朱某鳳、張某國
被告:姜某蘭、張某強、丁某敏、張某英
【基本案情】
張某勛與張某芝系堂兄弟,現已先后去世。朱某鳳、張某國分別系張某勛妻子、兒子,姜某蘭、張某強、丁某敏、張某英分別系張某芝的妻子、兒子、兒媳、孫子,其均系徐州市銅山區馬坡鎮董洼村(以下簡稱董洼村)村民。張某勛曾于1978年分得0.68畝土地,坐落于董洼村東北角(以下簡稱村東北)。1993年10月,經時任隊長董某某協調,張某勛與張某芝口頭約定,張某芝以位于董洼村北(以下簡稱村北)的0.3畝土地(即涉案土地)與張某勛村東北的0.3畝土地進行置換。土地置換后,張某強實際取得了村東北0.3畝土地并加蓋房屋,朱某鳳、張某國一直在村北0.3畝土地上種植莊稼。村北0.3畝承包地先后登記在張某芝、張某強名下。
2012年12月3日,張某強與涉案土地開發人張某簽訂土地轉讓協議書,約定張某強自愿將承包的土地0.56畝(含村北0.3畝),以每畝20萬元轉讓給張某使用?,F朱某鳳、張某國與姜某蘭、張某強、丁某敏、張某英因土地補償款的領取引發糾紛。
【案件焦點】
朱某鳳、張某國主張的張某勛與張某芝達成的口頭置換協議是否存在,以及效力如何認定。
【法院裁判要旨】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一)對于朱某鳳、張某國主張的張某勛與張某芝達成的口頭置換協議是否存在及效力的認定。結合庭審調查及徐州市銅山區馬坡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銅山區公安局馬坡派出所對相關人員所作筆錄,能夠證明張某強現在居住的宅基地與張某勛原有宅基地基本吻合,村北0.3畝承包地朱某鳳、張某國實際耕種多年并曾轉包給案外人李某某耕種并收取租金,故對朱某鳳、張某國所主張的張某勛與張某芝口頭約定的換地事實予以認可?!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條規定:“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睆埬硠着c張某芝在上述規定范圍內,基于自愿原則互換土地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且在無證據證明該口頭協議存在無效情形的前提下,對其效力予以認定。
(二)朱某鳳、張某國主張村北0.3畝土地賠償收益能否獲得支持。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承包方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方僅以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未報其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據此,互換土地未向發包方備案并不影響協議效力;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方之間自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雙方對互換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相應互換,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登記手續”,據此,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要求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手續,但該規定并非強制性規定,當事人可以決定是否辦理,沒有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并不影響換地合同效力;最后,雖姜某蘭、張某強、丁某敏、張某英主張原屬于其的村北0.3畝土地依然登記在其名下,如前所述,登記并非土地互換的生效要件,登記在其名下不足以推翻換地協議的效力,故對朱某鳳、張某國主張的該0.3畝土地所產生的收益歸其所有,予以支持。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張某勛與張某芝達成的口頭置換協議有效;
二、置換給朱某鳳、張某國的村北0.3畝土地的收益歸其二人所有。
【法官后語】
口頭協議作為合同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同樣具有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但該規定屬于管理性規范,其立法目的是鼓勵、引導承包方訂立書面合同以防范糾紛,而非互換合同生效的要件。現實中,按照農村習俗,存在大量以口頭約定形式互換承包土地的情況,且以相互交付互換物作為互換關系成立的標志。如果雙方當事人對當初的口頭約定不持異議或者能夠充分舉證證明存在真實的口頭約定,且互換事實已經實際發生,不損害他人利益,則其口頭約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的,可以申請變更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發包方僅以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未報其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據此,登記只是互換承包土地經營權的對抗要件而非效力要件,當事人可以決定是否辦理,沒有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并不影響換地合同效力,只是其合同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綜上,本案中,張某勛與張某芝達成的口頭置換承包土地協議雖未變更登記,也未向發包方備案,但不影響協議效力。
編寫人: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 張衡 吳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