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落戶小城鎮后“人地分離”能否參與所承包土地補償款的分配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土地糾紛(含林地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案例開發研究中心
- 2183字
- 2019-10-25 11:26:13
——葉縣遵化店鎮北大王莊村村民委員會訴張某有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法院(2016)豫0403民初2918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3.當事人
原告:葉縣遵化店鎮北大王莊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北大王莊村委)
被告:張某有
第三人:張某
【基本案情】
張某與張某有系父子關系。張某有自幼生活在北大王莊村,其同張玉某結婚后,張玉某的戶口由原籍遷至北大王莊村,雙方生育一子一女,戶口也登記在該村。1975年,張某有到葉縣化肥廠工作,一家四口在葉縣昆陽鎮登記為非農業戶口,其在北大王莊村的戶口一直保留至2012年,后因雙重戶籍被注銷。2003年,北大王莊村委在本村發包給張某有2畝土地。2014年上半年,北大王莊村包含張某有承包土地在內的部分土地被政府征用。2014年11月,北大王莊村委經商議決定土地補償費分配方案,并將本村享有土地補償費分配權益的成員名單張榜公布,包含張某有。同月22日,北大王莊村委應張某有的要求將206000元土地補償款存入張某的賬戶。但隨后北大王莊村委以張某有不符合土地補償款分配條件為由,要求張某有退還遭拒,故向法院起訴,請求張某有退還已領取的206000元土地補償款。
另查明,根據張某有的陳述,在第一、二輪分地時,張某有家均分有責任田。
【案件焦點】
發包期內,承包方將戶口遷入小城鎮,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依然保留的情況下,土地補償款如何分配。
【法院裁判要旨】
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有原系北大王莊村集體組織成員,雖然其戶口曾經變動,但不影響其對作為北大王莊村集體組織成員時所分得2畝承包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獲得相應補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2014年11月17日,北大王莊村委依據被征用土地時征用各農戶承包地的數量確定發放土地補償款的分配方案以及公布發放土地補償款的人員名單,符合民主議定原則,張某有的承包地被征用,北大王莊村委確定張某有領取土地補償款的數額及資格,并無不當。北大王莊村委請求張某有和第三人退還領取的承包土地補償款206000元,證據和理由不足,不予支持。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北大王莊村委的訴訟請求。
【法官后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該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該規定是基于鼓勵小城鎮發展的政策,在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保留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按照農業季節回村耕種,有利于促進農民進城的積極性。進入小城鎮落戶的農民一旦失去非農職業或者生活來源,那么他在農村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將是其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待其在城鎮生活穩定后,承包方可依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以其他方式進行流轉,或者自愿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本案中,張某有戶口原籍在北大王莊村,并曾在該村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后全家在葉縣昆陽鎮辦理非農業戶口,屬于“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情形,故直到2014年其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張某有一直保留該份承包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關于土地補償款的分配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通過上述條文的分析,土地補償費分配的關鍵問題在于確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凡是具有資格的,就應當獲得分配。
回歸本案,張某有的情況比較特殊,其戶口已經遷出北大王莊村,但仍保留有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人地分離”情形,在此情形下是否有權參與分配土地補償費呢?筆者認為其有權參與分配。首先,土地補償費的立法本義在于對土地使用價值的補償,農村土地所有權歸農村集體所有,農村土地只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成員,土地補償費只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歸根結底是對失去土地使用價值的承包戶的經濟補償;其次,土地補償費的分配按照民主議定程序進行,體現了承包戶對各自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自主決定權,也彰顯了物權法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原則;最后,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不能簡單按照戶口登記是否在本村(組),而要依據法律規定,充分考慮如出嫁女、在校學生、“空掛戶”等特殊情形,判斷成員資格的取得方式、是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生產生活、是否享有其他基本社會保障等事由,并結合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實際情況,綜合確定成員資格。
本案中,張某有具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幼在北大王莊村長大并長期在該村生產生活,承擔著與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樣的繳納稅費及其他義務,承包地是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故應認定張某有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資格,有權參與土地補償費的分配。
編寫人: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法院 王會英 雷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