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世界正在懲罰圓滑世故的人
書名: 世界正在懲罰你這樣的人作者名: 夜讀本章字數: 2437字更新時間: 2019-10-25 16:28:20
蕭蕭依凡
01
前幾天,受親戚之約,我去給表弟“上課”。說白了,無非是傳授一些“社會經驗”。表弟今年剛畢業,正式步入職場。
舅媽覺得表弟過于稚嫩,不夠老練,怕他在社會上吃虧。吃飯時,我認真地跟表弟分享了一些新人在職場的注意事項。
舅媽在一旁聽了一會兒,頗不滿意:“你還嫌你弟弟不夠傻的?還教他要多做事,不要怕吃苦!”我不明就里,反問:“您的意思是?”舅媽白了我一眼:“多教他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怎么才能不吃虧。別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
我略作思忖,明白了舅媽的意思。她是希望表弟在職場上能夠圓滑些,八面玲瓏,左右逢源。我笑而不語。反倒是表弟,扒拉了一口飯,反駁道:“媽,你那一套都過時了,累不累啊。我才不想變成這個樣子。”
細聊下來,我發現,舅媽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作為新人,表弟在單位頗受器重。他為人處世簡單,不耍心思。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會的就問,不懂的就學。領導問話,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絕不企圖糊弄,但隨后一定刨根問底弄明白。同事們都很贊賞他。
舅媽依然不放心:“你太實誠了,早晚會得罪人,會被人穿小鞋。”舅媽自年輕時就退出職場,回家相夫教子。在她眼里,職場就是江湖,江湖險惡,圓滑世故才是躲開明槍暗箭的盔甲。
事實上,打敗圓滑世故的,從來不是“魔高一丈”,而是只有一尺高的“天真”。這世界從不藏污納垢,圓滑世故早晚見光死。我親眼看過,職場高手栽在圓滑世故上。
02
初入職場時,公司集中培訓之后,給每位新人安排了導師。我和幾個同事跟著吳經理學習。吳經理當時是一個分部的負責人。他的業務能力很強,值得肯定。但是,熟知他的人,給他的一致評價是精明。這種精明,好似心里有個小算盤,時刻噼里啪啦地撥動著,從不肯吃一分一毫的虧,卻又滴水不漏,毫無破綻。
當時,他負責的分部和當地T公司正合作一個項目。一天,T公司派來幾個年輕的業務骨干和他談合作。待雙方敲定細節,已近午飯時間。幾個年輕人起身告辭,吳經理極力挽留:“都到飯點了,相請不如偶遇,就一起吃個飯吧。”
吳經理一臉真誠,不像假意客套。幾個年輕人也不好推辭,就隨吳經理去了周邊一家餐館。席間,吳經理熱情有加,談話在公事和私事上隨意切換。公事上,他預祝雙方合作愉快。私事上,他給幾位年輕人傳授婚姻愛情經驗,氣氛甚是融洽。
用餐結束時,吳經理接了個電話,腔調極其謙卑,慢慢起身往邊上無人區域走去。等他接完電話回來,T公司的幾個年輕人已經買了單。他很不好意思地說:“大領導的電話。你們怎么趁著這功夫就把單買了?說好是我請,這讓我怎么好意思?”
幾個年輕笑著說沒關系,誰請都一樣。吳經理一臉遺憾地說:“那下次有機會,一定讓我來請。”
若果真如此,這不過是事出有因的小插曲。事后,我們和吳經理一起吃飯,他多喝了幾杯,酒后吐了真言,自鳴得意。
03
那天,他本就沒打算請幾個人吃飯。所謂接電話不過是自導自演的一出戲,因為他覺得不值得。對方不過是合作公司的幾個小毛頭,并非重量級人物。況且,雙方是合作伙伴,自己沒必要攀附。
有人不解:“既然如此,那一開始就說中午有事,不方便一起用餐,這不就好了。”吳經理頗有深意地一笑:“這樣顯得不通人情世故。傳出去,別人會笑我小氣。”
發問的人駁他:“那你演了這出戲,就不怕別人看出來?”吳經理條理清楚地給予了分析:“那幾個愣頭青,不會看出來的。再說,按級別,我高他們好幾級,他們買單也不丟面子。若是后面有用得著的地方,我再以這次請客失敗為由,回請回來。表面上看是還人情,實際上又找借口拉近了距離。我雖是演了一出戲,但是卻留足了后路。”
在場的人折服于吳經理的邏輯縝密,環環相扣。卻沒料到,有朝一日,他給自己留的這條后路居然走不通。
兩年后,T公司發展勢頭迅猛,吳經理想借勢再合作一把。彼時,當初和他談合作的年輕人之一小劉,已經成長為當地的負責人。
可是,吳經理前往洽談時,劉總卻避而不見。具體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據劉總的下屬說,劉總只淡淡提到一句:“找合作伙伴,一定要找靠譜實在的。和油滑的人合作,心思都花在應付對方上,雙方怎么能一條心搞業績?”
之后,劉總和我司的競品合作了一把,大獲全勝。吳經理當年的業績一落千丈,被競品甩了很遠。總部大發雷霆,將他降了職,并調到一個業務基礎很差的分部。后來,吳經理不忍被冷落,主動辭了職。
每每聽人提起他,我都覺得有些惋惜。看似一個意外,但是因果早已注定。圓滑世故,不過是小聰明。小聰明會讓人一葉蔽目,自以為是。
04
年少時,我們多少都有些崇拜八面玲瓏的人。初讀《紅樓夢》,我常常覺得王熙鳳是個中高手。初見黛玉,她贊美黛玉“標致”,順便恭維了賈母。接著,她又為黛玉幼年喪母傷心拭淚,來討取賈母歡心。賈母責備她不該說這些傷心話來招惹自己時,她又“忙轉悲為喜”,自責“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雖是小場合,她卻“毫不懈怠”,玩轉自若,不動聲色地逢迎每個人。王熙鳳很好地詮釋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顰一笑都頗多深意,就像事先排練好的一般。
長大后再看王熙鳳,讓人忍不住嘆息。這圓滑世故里,丟的豈止是真誠,而是整個人生。周國平先生曾說:“世故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對生活,沒有了發自內心的熱忱和真誠,只剩下八面玲瓏,人生何來的意氣風發和朝氣蓬勃?
人慢慢長大變成熟,不是為了成為圓滑世故之人,而是為了返璞歸真。最大的聰明其實是“天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這個世界厚愛天真的人,“機關算盡”的人只能聰明一時,卻毀了一世。
文學巨著《圍城》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自帶通透,看穿了世間各種“世故”和人性。但是,看破這一切的錢鐘書先生卻毫無一絲圓滑世故。
世故盡在他眼里,卻從不體現在他的身上。對于不喜歡的邀約,他從不費心應酬,而是直接拒絕。能做到大繁至簡,才是世間高手。所以,生活饋贈了這個天真老人一份大禮,豐富有趣深刻的一生。
對人生和他人,多一份真誠,少一些套路,路才能越走越開闊。天真簡單,是圓滑世故最看不破打不敗的對手。天真的人,不屑于算計和周旋,更能把目光聚焦在事情本身,更容易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