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入學與學習中的法律知識

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們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除了家庭教育外,學校教育在這一階段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學校教育能讓青少年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拓寬視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學校教育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能夠幫助青少年構建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最后,學校人際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也很重要,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上。寬松、融洽的校園人際環境,可以讓青少年心情愉悅,增強青少年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使青少年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康的發展,并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等。正因為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國制定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對包括學校在內的青少年進行教育的主體的行為進行規范,以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1.學校沒有開設體育課和音樂課的做法正確嗎?

案情

小含是C高中一年級某班的文藝委員,唱歌、跳舞是她的強項。因為父母工作的關系,在小含升高二那年她轉學到了A高中。到了A高中后,小含很想表現自己在唱歌、跳舞方面的特長,讓大家多了解自己,和自己交朋友。但是,小含發現A高中沒有開設音樂課和體育課。同桌小玉說因為馬上就要進入高三,學校為了讓學生專心學習,在高二就會取消音樂等課程,改為高考必考的課目。小含聽后很失落,一是因為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特長,二是因為整天都在學習文化課,沒有娛樂的時間,學習生活會很枯燥乏味。請問,A高中沒有開設音樂課和體育課的做法正確嗎?

解析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內容作了明文規定,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除了學習之外,學校還應當對未成年人給予正確的生理上、心理上的關心、教育和指導。由此可見,案例中A高中沒有開設音樂課和體育課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學校應從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對未成年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音樂、體育等活動,緩解學習的壓力。因此,學校是不能取消學生的體育課和音樂課的,學校的行為是違反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的,應當盡快予以改正。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適齡兒童、少年身心發展的狀況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制度、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改革考試制度,并改進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辦法,推進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和教師按照確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

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采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

2.學校是否應當保障殘疾學生平等地接受教育?

案情

小偉是個調皮的男生,上初一了還經常給父母惹麻煩。有一天放學回家,小偉和同學小剛走在路上,發現了一只流浪狗,小偉為了表現自己是個膽大的人,就用木棍逗弄那只狗,結果流浪狗發狂,撲到小偉身上亂咬,將小偉的右耳咬掉了。小偉被送到醫院治療,但是被咬掉的耳朵無法再長出來。小偉出院后回到學校,同學們看到他的樣子后,經常嘲笑他,還叫他“一只耳”。小偉為此非常自卑,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也不與同學、老師交流,成績排名下滑到班級倒數。請問,小偉在遭到同學們的歧視和嘲笑時,學校是否應當保障他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解析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應當保障殘疾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案例中小偉失去了右耳,但是他與其他普通學生一樣,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小偉的同學嘲笑小偉的做法是錯誤的,學校以及老師應當將小偉的情況告知小偉家長,與他們一起幫助小偉克服眼前的困難。對嘲笑小偉的學生,學校和老師可以對他們進行教育,讓他們改變對小偉的看法,關心、愛護小偉。如果小偉的同學仍然嘲笑他或有其他嚴重情節,小偉還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護自己的權益。因為,如果有同學對小偉一味地嘲笑,便侵犯了小偉的人格尊嚴權,情形嚴重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六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國家組織和鼓勵經濟發達地區支援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3.學校拒絕適齡學生就近入學的做法合理嗎?

案情

楊某今年15歲,7月參加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楊某的家靠近該市第七中學,所以楊某父母就想讓她到七中上學。楊某的父母帶楊某辦理入學手續時,得知該學校只招收家庭住址在某區域的學生,而楊某的家不在該區域,所以學校不接收楊某入學。楊某的父母就向學校的工作人員解釋,只有七中離她家近,如果去別的學校就只能住宿了。學校的工作人員稱這是學校的規章制度,只能按規章制度辦事。請問,案例中第七中學拒絕適齡學生就近入學的做法合理嗎?

解析

上述案例涉及的主要問題是學校能否拒絕學生就近入學。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由此可見,學校應當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為就近入學的適齡學生妥善辦理入學手續。案例中第七中學拒絕接收楊某入學的做法是錯誤的,學校不該自行劃分招收學生的區域,該學校應當即刻改正并按照上述條文的規定接收像楊某這樣就近入學的學生入學。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十二條第一款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4.中小學校有權制定自己的招生標準嗎?

案情

某市第三中學是由該市著名的錦星集團投資創辦的學校,該中學在招生時比其他學校增加了一項條件,即進入該校的學生,其家長至少有一人是錦星集團的職工,如果不是的話,就要多交10000元的入學費用。錦星集團投資的該學校聘請的都是高學歷的教師,教學設備也都是一流的,因此該學校升學率比其他中學都高,好多非錦星集團的職工為了能讓孩子到這所學校上學,寧愿多花10000元錢。姜某學習成績優異,也想到三中學習,但是她的父母不是錦星集團的員工,家里一時也拿不出10000元錢,所以她只能去別的學校上學。請問,該市第三中學可以自己制定招生標準嗎?

解析

案例中第三中學不可以自己制定招生標準。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根據條文的規定,案例中第三中學雖然由錦星集團資助,但是學校不能將“學生家長必須具有錦星集團職工的身份”作為接收學生入學的條件,也不能讓非該集團職工的學生家長多交出10000元的學費,對每一名新入學的學生,學校都應當平等對待。此外,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五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該市第三中學自己制定招生標準的做法是錯誤的。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5.對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中小學校可以開除嗎?

案情

郭某的爸爸是該市某公司的老板,家里非常富裕,郭某在學校里也一直以“富二代”自居。郭某的父母從小就很溺愛郭某,養成了他囂張跋扈的性格,剛上初一的郭某在學校里已經是有名的“校霸”,圍在他身邊的還有很多同年級的“哥們兒”。有一次,郭某的“哥們兒”張某被高年級的孫某欺負了,郭某就帶著張某找孫某“報仇”,結果把孫某打傷,學校老師將孫某送到了醫院進行治療。學校為了告誡其他學生,避免發生類似事件,作出開除郭某和張某的處罰決定。請問,中小學校可以開除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嗎?

解析

中小學校不可以作出將學生開除的處罰。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八條也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因此,案例中,對于郭某和張某等人,學校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是聯系他們的家長,與家長一起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教導他們在學校里要遵守校規校紀,努力學習,而不是將學生開除。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6.學校開設重點班,著重培養成績優異的學生合理嗎?

案情

小媛和燕燕兩家居住在同小區,而且兩人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她們的家長覺得兩人非常有緣,就將小媛和燕燕送到同一個班級讀書。小媛比燕燕聰明,學習成績比燕燕好。到了初中,小媛和燕燕還想在同一個班級學習,但是這所中學有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區分,小媛成績好,被分到了重點班,而燕燕卻因成績差被分到了非重點班。燕燕回到家后心情很差,在父母的追問下,燕燕將這件事告訴了她的父母,她的父母聽后非常生氣,認為學校的這種做法是對學生的歧視,于是找到學校,要求學校給出合理的說法。但是這件事情最終不了了之。請問,學校可以開設重點班,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著重培養嗎?

解析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所以上述案例中,學校開設重點班的做法是錯誤的,不能以學習成績好壞,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按照《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可以責令該所學校限期改正、對學校進行通報批評。如果情節嚴重的,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學校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在無形中將學生分為好學生和差學生,這樣對學生的成長相當不利,因此禁止學校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二條第一款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第五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

(二)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性質的。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防止輟學的,依照前款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7.假期內學校安排補課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嗎?

案情

程某的爸爸是名工程師,為了工作的需要經常出差在外,有時候程某兩三個月都不能見到爸爸。2016年6月底,程某的爸爸剛剛完成一個項目,公司答應放他兩個星期的假,讓他在家里陪陪孩子。程某也要放暑假了,所以和爸爸媽媽商量,要去內蒙古大草原旅游。但是期末考完試后,老師卻告訴學生說因為學生成績普遍不理想,學校要在暑假期間為學生補兩個星期的課。聽到這個消息后,程某很失望,她不能與爸爸媽媽去旅游了。請問,學校在假期內安排學生補課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嗎?

解析

學校在假期內安排學生補課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為學校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便利。”而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條也規定:“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由此可見,案例中學校占用學生暑假的時間為學生補課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這樣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但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反而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只有將學習與娛樂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因此,對于學校在假期安排學生補課的行為,有關部門應當行動起來,叫停假期補課。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三十七條 學校應當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文化娛樂等課外活動。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為學校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便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保證未成年學生的睡眠、娛樂和體育鍛煉時間,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

8.學校應該如何處理學生無故曠課的情況?

案情

劉某是一名初二學生,因他家離學校比較遠,所以劉某就寄宿在學校里。劉某非常癡迷于網絡游戲,最近這段時間他喜歡上了一款名為CF的游戲,每天放學后劉某就跑到網吧,沉浸在游戲的世界中。有一天,劉某從某商場的廣告欄中看到,某游戲公司開發了真人CF游戲,5月20日至22日該公司舉辦宣傳活動,可以讓玩家免費體驗這款真人游戲。在5月20日這天,劉某經不住游戲的誘惑,逃課去玩真人CF,一天都沒有來上課。老師打電話給劉某家長,劉某家長也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請問這種情況下,學校應當如何處理?

解析

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條規定:“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根據上述條文規定,學校在發現劉某曠課時,應當第一時間聯系劉某的家長,與家長一起尋找劉某的下落。在找到劉某后,應當對劉某進行批評教育,告誡他以后不能無故曠課,與其家長一起加強對劉某的監督,避免發生類似情況。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六條 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9.學校對“貴族學生”重點培養的做法合理嗎?

案情

A市第一中學是該市最好的中學,該所學校除了招收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外,就是招收該市的“貴族學生”,并對“貴族學生”進行重點培養。芊芊的家庭條件一般,但是芊芊學習非常刻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A市第一中學。開學分班時,學校將“貴族學生”分到了“貴族班”,芊芊被分到了普通班。因為學校對“貴族學生”重點培養,所以“貴族學生”可以在設備先進的教室聽優秀老師的授課,而芊芊等普通學生卻沒有這樣的待遇。芊芊等普通學生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做法很不合理,于是家長們一起找到學校領導,要求學校采取公平的方式分班,合理分配教學資源,但是他們的要求卻遭到了學校的拒絕。請問,學校對“貴族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的做法合理嗎?

解析

學校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將“貴族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類似于在學校里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該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也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由此可知,教育教學應當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學校應秉承教書育人的宗旨,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是平等的,不應因為家中是否有錢就受到區別對待。學校和教師應該一視同仁,讓學生使用同樣的教學設備和資料,給學生配備同等的師資,這樣才不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自尊心,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案例中第一中學將學生劃分為貴族與非貴族,進行區別教育的做法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改正。否則,要受到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相應處罰。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二十二條第一款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第五十七條 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

(二)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

10.學校可以拒絕接收少年犯學生嗎?

案情

于某的爸爸因農田耕種的事情與鄰居孟某發生了爭吵,結果兩人大打出手,于某的爸爸被打傷了,但是不太嚴重。于某為了替爸爸出氣,趁著沒人的時候,用火將孟某門口的柴草垛點著了,大火順勢將孟某家的房屋燒著,燒毀了一些家具和一頭豬,損失共計8600元。孟某將于某告上法庭,法庭因于某是未成年人,作出減輕處罰的判決,判處于某8個月有期徒刑,并要求于某父母賠償孟某的全部損失。于某服完刑后,他的父母將他送到學校,讓他繼續上學,但是學校卻以于某是少年犯為由,拒絕讓他在學校上學。請問,學校拒絕接收少年犯學生的做法正確嗎?

解析

上述案例涉及的主要問題是學校是否有權拒絕接收少年犯學生。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由此可見,少年犯學生同樣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少年犯被采取強制措施期間,負責對少年犯管制的相關部門應提供條件保障適齡少年完成義務教育,以保障少年犯在被解除措施后能夠迅速地回歸社會,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少年犯服刑完畢后,學校不能以學生受過刑法處罰為由拒絕接收學生入學接受教育。案例中學校的做法是錯誤的,學校不能因于某服刑過而拒絕讓于某入學。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二十一條 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1.學生未按學校規定時間入學必然導致不被錄取的后果嗎?

案情

2016年6月,王某某通過高考考上了H省某本科院校,收到該校的錄取通知書后,她和她的父母非常高興。學校在9月4日開學,王某某想著利用假期的時間,將駕照考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月的一天,駕校里另一位學員在練車時,不小心將王某某撞傷。駕校里的人員將王某某送到醫院,經過診斷,王某某左腿骨折,需要住院治療。眼看就要到開學的時間了,王某某的腿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不能按時到學校報到。王某某看到錄取通知書上明確寫著如果新生不能按時到學校報到,視為自動放棄入學資格。想著自己奮斗這么長時間才考上的大學,卻因來不及到學校報到而失去入學資格,王某某失聲痛哭起來。請問,學生未按學校規定時間入學,必然導致不被錄取的結果嗎?

解析

新生如果不能按學校規定的時間入學,并不必然導致不被錄取的結果。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按國家招生規定錄取的新生,持錄取通知書,按學校有關要求和規定的期限到校辦理入學手續。因故不能按期入學的,應當向學校請假。未請假或者請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以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因此,王某某可以向學校說明情況,通過向學校請假,要求學校準許自己延期入學。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錄取學校延期的時間范圍內,王某某應當準時入學,否則就只能視為她自動放棄入學資格。可見,學生如果不能按學校規定的時間入學,并不必然導致不被錄取的結果。

法條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第八條 按國家招生規定錄取的新生,持錄取通知書,按學校有關要求和規定的期限到校辦理入學手續。因故不能按期入學的,應當向學校請假。未請假或者請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以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12.學校對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可以放任不管嗎?

案情

李某是個追星族,非常喜歡韓國某男子組合,并收集該男子組合的各種CD、海報、宣傳冊等。李某所在班級也有一個喜歡該男子組合的女生,名叫桐桐,桐桐也有很多這個男子組合的紀念品,其中有一款限量版明星簽名的照片集,李某也一直想買這個照片集,但是因數量有限,沒有買到。李某說給桐桐200元錢,讓桐桐把這個照片集賣給她,但是桐桐沒有答應。為了得到這本照片集,李某趁中午同學們都回家的時候,將這本照片集從桐桐那里偷走,藏在了家里。事情很快被發現了,李某只得將照片集還給桐桐。桐桐將這件事告訴了老師,要求老師將這件事情上報學校,由學校進行處理。但是學校方面卻說既然李某已經將東西歸還,就不再對這件事情進行追究。請問,學校對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可以放任不管嗎?

解析

學校對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放任不管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未成年人的身心還未發育成熟,對許多事情的認知不完全,如果放任學生偷盜,在學生長大以后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學校有義務對學生進行生活及心理健康輔導,對犯了錯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應當對其進行疏導和教育。案例中李某追星的行為本身沒有過錯,但是為了追星而做出偷盜的行為就是錯誤的,學校應當對李某進行教育和告誡,而不是在她歸還偷走的東西后就不了了之。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九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

13.學校要求只有排名班級前70%的學生才能參加運動會,可以嗎?

案情

焦某某從小就不愛學習,成績很差,經常在班級排倒數,但是焦某某非常喜歡上體育課,在跑步方面沒有人能超過他。升入初一后,學校舉辦新生入學后的秋季運動會,焦某某積極地報名參與,但是班主任陳老師說,焦某某的成績太差,沒有達到班級排名前70%的要求,所以不能報名。焦某某很氣憤,但也無計可施,只能和其他同學坐在運動場地外,給班級的運動員加油。運動會結束后,看到班里其他的同學拿到獎項,焦某某失落地哭了。請問,學校可以要求只讓排名在班級前70%的同學參加運動會嗎?

解析

案例中學校的做法是錯誤的,每個學生都應當享有報名參加運動會的權利。未成年人在學校接受教育,應當平等地享有學校的教育資源,享受同樣的待遇,這種平等地受教育的權利,不應該有性別、民族、家庭背景上的差異,更不應該因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有所不同。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由此可見,案例中學校以焦某某在班級的排名沒有達到前70%為由,就不讓他報名參加運動會的做法違反法律規定,應當立即改正。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14.學校可以按學習成績安排教室座次嗎?

案情

斌斌因為身體的原因在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在身體康復之后回到了學校。回到學校后,很快就到期末考試了,斌斌因為在生病期間落下很多課程,所以期末考試的成績很不理想,在班級排名倒數第一。新學期開始了,班主任說按學習成績重新安排座次,斌斌被分到了教室的最后一排。斌斌本想在新學期好好學習,追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但是他被分到了最后一排,與本來學習成績就不好的同學待在一起,很耽誤他的學習。于是斌斌就找到班主任,要求班主任給他調換座位,但是班主任卻說這是學校的規定,不能給他調換。請問,學校按學習成績給學生安排教室座次的做法合理嗎?

解析

上述案例涉及的問題是學校能否按學習成績給學生安排座次。對于這一問題,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學校以學習成績安排教室座次,是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一種歧視,對這些學生來講是不公平的,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發展。具體到上述案例,學校應當改正以成績安排座次的做法,答應斌斌的請求為他更換座位,并以身高、視力等合理的標準為學生安排座次。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绿春县| 冕宁县| 平原县| 深圳市| 甘洛县| 手游| 双江| 阿拉尔市| 五莲县| 彭山县| 大埔区| 丹东市| 临夏县| 沙湾县| 句容市| 方正县| 曲靖市| 神农架林区| 邹城市| 三穗县| 肇东市| 五莲县| 集安市| 蒲城县| 武汉市| 西盟| 西林县| 崇明县| 江口县| 都江堰市| 阿勒泰市| 莱西市| 吉安市| 兴国县| 新郑市| 剑川县| 呼图壁县| 扎赉特旗| 江门市|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