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決戰法庭——法庭辯論技能漫談[1]

2016年9月11日,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

桑濤

今天我想從五個方面跟大家進行交流:

第一,緒論;第二,法庭辯論的基本原理;第三,法庭辯論的實戰分析;第四,法庭辯論技能的提高方法;第五,法庭辯論需要注意的問題。我在公訴崗位上已經工作了26個年頭,這里也只是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自己對法庭辯論的一些體會。

緒論

(一)法庭辯論與法庭上的辯論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法庭上的辯論和法庭辯論是有區別的,不要認為只有在法庭辯論階段我們才需要辯論,我的體會是,法庭辯論活動其實基本上是貫穿整個庭審過程的。我想,一位優秀的公訴人或者辯護人一定懂得在什么時機展開自己的辯論,而不一定非要在法庭辯論環節才開始辯論。比如,關于非法證據排除,這個問題怎么來解決?又如,我們在訊問被告人的過程中,被告人提出了自己的辯解,而公訴人對他的辯解可能有其他的一些看法,那么我們在提出異議的時候,可能雙方就會展開辯論。再如,在舉證質證環節,可能更加會短兵相接,這個時候的辯論反而比法庭辯論階段更加激烈和精彩。

在這方面,相信很多檢察官和律師都會非常有體會,現在開庭十幾天,幾十天已經不是稀罕的事了,而其主要的爭議焦點,主要就是在法庭的舉證、質證階段展開的。所以說,有時候法庭上的辯論更能發揮一個公訴人或者辯護人的水平,體現他的才能,因為這個階段是最考驗應變能力、處置能力和說服能力的時刻。

(二)法庭辯論的程序

法庭辯論的程序是由法律規定的,公訴人發表公訴意見,辯護人發表辯護意見,然后雙方展開辯論。關于公訴意見書及辯護詞的制作方法可以說是一個專門的題目,我在這里就不詳細展開了。對于這兩“書”,我認為總體的要求是六個字:抓要點,留后手。“抓要點”就是要求我們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說到,要解決核心的爭議問題;“留后手”就是要有所保留,比如對方沒有注意到的或根本沒有提到的我們這一方的薄弱環節,就不要先行暴露。

(三)法庭辯論中的顯規則與潛規則

顯規則就是紙面上的要求,關于法庭辯論,我們都有相應的規則。比如,公訴人與辯護人或者辯護人之間,要一個一個地說;辯論及辯護意見要圍繞案件的事實與證據,不能人身攻擊,不管帶不帶臟字都是不允許的。

那么有些東西雖然沒有寫在紙面上,但是這些潛規則有時候更加重要。也就是說,法庭上我們說的話,說給誰聽,對方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被你駁倒。潛規則就告訴我們,辯論的人要堅持聽眾中心主義,抑制一心打敗對方的沖動,或者說抑制自我中心主義。因為法庭辯論的原理是說,法庭辯論具有不可說服性,你不可能在法庭上當場把對方說服。

還有就是,風度比態度重要,道理比技巧重要,大氣比聰明重要。因此,不論是公訴人還是辯護人,千萬不要在法庭上給人一種巧言令色的印象,要大氣,要有風度。

一、法庭辯論的基本原理

(一)法庭辯論的意義

我想法庭辯論的意義有這樣幾個方面:

1.通過爭辯明確案件爭議的焦點

對于一個案件,如何審視,如何判斷罪與非罪,需要兼聽則明。如果沒有對抗,案件是否存在爭議就比較難以判斷,案件事實也往往難以真正查清,最可怕的是可能會導致法官偏聽偏信。那么在爭辯中,雙方提出的對立的焦點問題,往往正好是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重罪與輕罪的核心問題,法庭辯論的意義也就能夠凸顯出來。

2.通過爭辯解決爭議的焦點或提出解決的路徑

法庭開庭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展示口才的。那么案件爭議的焦點明確之后,控辯雙方都會提出解決的方案。比如,公訴人堅持指控的觀點,辯護人提出自己的辯護意見,應當判無罪或輕罪;再比如,事實是否清楚,控辯雙方都通過舉證和質證來闡明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理由,雙方會提出觀點,看這個案件有沒有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通過雙方各自意見的發表,使得法庭對是否采納雙方的意見,如何采納,及誰說的道理更加充分、更加透徹有一個判斷。

3.通過爭辯明確錯誤的觀點、澄清模糊的認識

我認為,要辨明控辯雙方的觀點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一方面肯定要靠辯論技巧,另一方面可能更依靠誰的道理更加正確。我們說,道理不說不清,法理越辯越明,通過這樣的激烈對抗,論辯中的正確觀點才得以凸顯,從而使證據的分析和判斷更加符合客觀真實,使程序的疏漏和錯誤得以彌補和更正,也使法律的適用更加準確和全面,使具體的訴訟目的統一到控辯雙方的根本目的上來,即正確地適用法律。

4.通過爭辯宣傳法律、教育旁聽群眾

因為辯論本身往往是關于法律正確理解的爭辯,往往會使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刑事法律理論來論證案件,這時候,無論是公訴人還是辯護人在辯論中可能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或是一定要指控被告人構成此罪,或是一定要為其開脫罪名。比如受賄罪中,“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怎么理解?有人說一定要謀得利益才行,或者沒有具體請托事項而收受他人財物也視為承諾為他人謀取利益,其實這兩方面的觀點都是有問題的。我們通過對這些模糊觀點的澄清,把正確的法律內涵告訴大家,才能夠起到宣傳法律和教育群眾的作用。

這就是法庭辯論的意義所在。

(二)法庭辯論的語言特點及價值

1.語言的辯駁性

我們說,既然是辯論肯定就要辯起來,就要辯駁,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的辯駁性,這是法庭辯論語言最本質的特征。我們觀看法庭辯論經常說這個辯論很精彩,那么究竟精彩在哪里,其實就是精彩在它的語言魅力上,和其他訴訟環節中的交流相比,法庭辯論語言的側重點是不同的。法庭辯論中的語言形式主要是駁論,側重于反駁對方的觀點,實現在“破”中“立”自己的觀點。當然,這種辯駁性并不是說答辯語言只講駁不講立,而是在立論的基礎上進行辯駁,同時在辯駁中又強調自己立論的正確性。語言的辯駁性要求控辯雙方對駁論的方法要充分進行研究,掌握“破中立”這樣的技巧。

2.發言的即時性

我們都知道,法庭辯論不可能是說,對手提出一個觀點,我一下子答不上來,趕緊跟法官建議休庭,先去研究一下,等會兒再來答辯。它是針對對方所提出的問題,在法庭上即刻進行回答和辯駁。這種答辯是不給控辯雙方準備的機會的,也不能庭下討論,更沒有查資料的時間,在對方發言之后就要立即作答,具有發言的即時性。這就要求控辯雙方一方面在庭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對于沒有預測到的問題要有應變能力,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機敏反應,去積極地、有力地應對對方的辯論。

3.語言的多向性

法庭辯論到底是說給誰聽的?公訴人說完之后辯護人進行反駁,貌似是說給公訴人聽的,實則不是。法庭辯論的目的是通過控辯雙方的爭論及辯駁明確各方的觀點,批駁錯誤認識,通過爭辯實現發現真相這一目的。一方面,我們說事實勝于雄辯;另一方面,我們還要說事實需要雄辯。所以我們要清楚,在辯論當中,表面上是說給對方聽的,實則不僅僅是說給對方聽,更主要是說給法庭聽,說給旁聽人員聽。

語言的多向性應當說對我們很重要,因為我經常看到一些年輕的公訴人、辯護人,他們沒有掌握語言多向性的規律,只顧對著對方說,對于一些東西他根本沒有想到是要說給審判長聽的,有的則認為是說給當事人聽的,實際上,這對于語言多向性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

4.發言的交替性

法庭辯論的方法和辯論會的自由辯論不一樣,它是一種完整式的法庭發言,不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自由辯論,你說完一句話我馬上接下去,而是要把完整的意見發表完之后,對方才可以回答問題。發言的交替性就是要求控辯雙方組織語言要全面、完整,不能只準備只言片語、三言兩語,因為法庭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發言的次數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說給你們5分鐘自由辯論,不可能控辯雙方無休止地一次又一次發言。所以我們要注意掌握發言的密度,要把觀點或者信息盡可能多地融入一次發言中,而且也不宜太長。同時由于發言的交替性,在對方發言的時候,注意不要浪費時間,在傾聽對方意見的同時,要利用好這段時間進行醞釀,思考下一輪答辯該說什么問題,而不是只聽不思考,只滿足于把對方的話聽明白。

5.發言的針對性

既然是辯論,就要針鋒相對。我經常看到有些公訴人或辯護人自說自話,把自己的觀點說完之后不理對方說什么,等到對方說完之后,又把自己之前準備的東西再念一遍,這樣就沒有針對性。法庭辯論必須針對對方的觀點來展開,對錯誤的觀點進行批駁,對正確的觀點予以肯定,針對性的特征就是要求我們要有的放矢地來發言,法庭辯論不僅僅是對自己觀點的重申,更重要的是對對方錯誤觀點的反駁。

那么,我們就要圍繞自己的體系,然后看他針對我的發言中有沒有錯誤,對于他的錯誤進行法理、道理的辯駁。因此,發言的針對性就要求我們針對對方的錯誤觀點而進行,不要只說自己的理,不辯別人的理。

6.語言的簡潔明快性

法庭辯論是針對對方提出的觀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辯駁,因此控辯雙方要掌握好自己答辯語言的風格,要簡潔明快,多用短語。不要使用長句,長句子的修飾詞太多,別人也聽不懂,也不要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因此,語言的明快性就要求控辯雙方注意發言的語言風格,用最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觀點說清楚。

7.用語的通俗性

法庭辯論是說給別人聽的,不是說給自己聽的,而且不僅是控辯雙方之間的交流,所以我們的辯論語言就要讓所有人都能聽得懂,要更多地使用音感比較強的雙音詞,切忌用故作高深、晦澀難懂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有時在法庭辯論中,我發現有些人水平很高,掌握的很多名詞我們都聽不懂,只是知道基本意思。你把這種專用名詞說出來,雖然用了法言法語,但沒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展開,別人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尤其是旁聽人員中不懂法律或者法律知識不多的群眾,他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說什么,那么法庭的辯論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8.用語的邏輯性

辯論肯定是邏輯之戰,符合邏輯是辯論的一般要求。任何人在辯論中,即使是詭辯也不會承認,就要極力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方法是合乎邏輯的。當然,只有真正合乎邏輯的方法才能夠得出正確的辯論結論,因此我們的辯論用語要合乎邏輯,沒有邏輯性的答辯語言是經不起批駁的。所以,用語的邏輯性要求控辯雙方在答辯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運用邏輯方法,如同一律、排中律,不能自相矛盾。

9.語言的準確性

既然是法庭辯論,對于一個觀點、法理的闡述就要準確,不能含糊其辭,所以用語要嚴謹,邏輯要縝密,不要給對方留空子,因為一旦用詞不準確,很可能就給對方留了一個攻擊的口子。

10.表達的藝術性

法庭辯論之所以精彩,除了邏輯縝密、論理清楚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有藝術性,其實在法庭辯論中,大多數人不是看門道,而是看熱鬧。當然我們肯定要說出門道來,因為控辯雙方和法官是能聽出門道的,但在法庭辯論中旁聽的大部分人是不懂法律的,所以我們在法庭辯論中除了說門道之外,熱鬧也還是需要的。表達的藝術性就是要求控辯雙方在語言的表達上要注意修辭,講究語言的文學藝術色彩,要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及各種辯論手法進行答辯,充分展現良好的素質和形象。

二、法庭辯論的實戰分析

(一)刑事案件法庭辯論的難點

大家都知道法庭辯論比較難,難在什么地方,我認為有以下五個方面:

1.知識儲備的較量

法庭辯論最終是知識儲備的較量,一個人嘴皮子再溜但腦子里空空的也是不行的,法庭辯論辯的是法理、道理,辯的是你的知識積累,以及你對案件的熟悉程度,這些當然肯定要靠你的知識儲備。

2.語言的藝術交鋒

剛才前面也說到了需要高超的語言技巧,我們說別人看法庭辯論,既要看門道也要看熱鬧,可能大多數人更多的是看你的熱鬧,那么這個時候你在短時間內能把你的語言表達得很藝術,讓人聽起來感覺是一種藝術享受,這也是對我們提出的一個比較高的要求。

3.應變能力的考驗

法庭上的局面經常瞬息萬變,本來認罪的突然不認罪了,不認罪的突然認罪了,或者傳喚的證人突然改變了你預期的證言,這些都可能會發生。在這個時候,對我們的控辯雙方,都提出了較高應變能力的要求。

4.主動權的掌控

法庭上,誰掌握了庭審的主動權,誰就可能在辯論當中占上風。那么主動權怎么把握,這也是需要技巧的,而不是說你想掌握主動權你就能夠掌握主動權。

5.及時處置意想不到的狀況

法庭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比如我是一個辯護人,突然被害人家屬向我扔鞋子,我怎么辦;有人鬧庭,在法庭上大罵、大哭大鬧該怎么辦;有人沖撞審判區,又應該怎么辦……這些都需要我們及時處置和應對。這突發的狀況,雖然不是我們法庭辯論中的問題,但也和我們的辯論效果息息相關,需要我們妥善處理。

(二)當前控辯雙方在法庭辯論中存在的問題

我也經常去觀摩庭審,我感覺在當前的法庭辯論中,無論是公訴方還是辯護方,在答辯中的表現,可能都存在以下幾種情形:

1.“慢”

“慢”就是反應慢。有的人在法庭辯論上反應遲鈍,對方提出的辯論意見、觀點,他沒有聽懂或者沒有聽清,沒有能夠立刻領會對方提出的核心焦點問題,更沒有作出快速的反應,感覺就是愣住了,半天不知道該怎么說,或者根本答非所問,沒有針對性。

2.“斷”

“斷”就是斷斷續續。法庭上的語言表達,尤其是法庭辯論中的語言表達需要流暢。有的人語言駕馭能力比較差,答辯中語言不流暢,表達跟不上思維,表現出來就是語言斷斷續續、結結巴巴,或者長時間的冷場,想不起來用什么詞了,又或者是多余的語氣詞比較多,淹沒了主要的發言內容。

3.“亂”

“亂”就是思維混亂。在答辯中頭緒紛亂,層次不清,對于對方提出的相關理論問題答不上,結果越答越慌,顯得亂了陣腳。答辯缺乏邏輯性,內在的邏輯關系搞不清,不能冷靜、沉著地回答對方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置意外的情況,對于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束手無策、慌了手腳,造成答辯的時候語無倫次。

4.“散”

“散”的表現就是沒有自己的體系。對方說到什么問題他就答什么,導致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事無巨細地一概答辯,面面俱到,四面出擊,結果時間可能說了很長,但是完全沒有突出答辯的重點,主次也不清楚。特別是在一些多被告人、多辯護人的庭審中,有的公訴人就會有這種表現,答辯冗長、重復、散亂無邊,根本不知道其重點所在。

5.“軟”

“軟”是嘴軟。有的人在答辯過程中沒有針對性,態度不堅決,語言猶猶豫豫,觀點不鮮明。該義正詞嚴的時候沒有義正詞嚴,答辯顯得軟弱無力,缺乏氣勢,感覺庭審局面完全被對方籠罩,出現一邊倒的被動局面。

當然這一點,我發現公訴人可能經常會存在這個問題,而現在的辯護人氣勢普遍都還是不錯的,那么有的公訴人就感覺底氣不足,他并不是對案子底氣不足,而是個人的自信心不夠,所以在這方面,可能還要加強對自信心的訓練。

6.“抗”

“抗”跟軟是相對的。有的人就感覺一定要在法庭上把對方駁倒,這樣才算勝訴。這表現在答辯時斗氣的思想比較嚴重,不能冷靜地對待法庭辯論,甚至強詞奪理,不惜詭辯、說歪理,或者粗暴打斷對方的發言,或者一語不合就暴跳如雷、沒有風度等情況。尤其是某些公訴人,我認為很不好的就是,在法庭上把一些不屬于本案指控的也沒有證據的事實,甚至是被告人個人的隱私,如包養情婦、嫖娼等,也作為賭勝負的籌碼和指控的依據,試圖說明被告人人格低下,其實這種做法反而是授人以柄。

7.“僵”

有的人雖然有自己的辯論風格,但他就只是一個風格,不能根據對方的風格去調整自己的辯風,只知道義正詞嚴不知道和風細雨。其實,在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模式中,控辯雙方出庭的風格都應當由過去傳統的慷慨激昂型轉向現在的理性平和型。

為什么有的人僵?我感覺尤其是一些公訴人,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的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影響,在出庭公訴的時候一直沒有改變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心態,認為自己代表國家,代表正義,代表公平,而辯護人是代表當事人的。那么在這樣的錯誤理念的驅使下,就表現得不夠理性、平和。

所以現代的刑事訴訟庭審方式越來越要求控辯平等、理性平和、以理服人和以正治人,這樣的風格更能夠有助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實,分清責任,正確裁判。所以說,控辯雙方在法庭辯論當中都應當保持客觀、公正、理性、平和的風格。只有能夠按照法庭上的形勢,按照對方的辯論風格,及時調整自己的答辯風格,才不會表現得僵化不靈。

(三)法庭辯論的一般要點

關于法庭辯論的一般要點,我也是根據當前法庭辯論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來的,有這樣六個字:“立”“備”“聽”“思”“變”“對”。

1.“立”

“立”就是在法庭辯論當中,首先要立足于我,守住陣地。很多人之所以在法庭上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和觀點,忘記了自己的庭審職責。我們的庭審職責,就是立足于案件的事實和證據,來準確判斷、處理案件,這是我們庭審活動的根本,只要把這個根本立住了,其他的問題其實都是次要的、枝節的。所以我們在答辯中一定要注意緊緊圍繞自己掌握的核心問題,如這個案件證據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就緊緊抓住這點,不要對方說了一個其他問題,就去抓那個問題,把自己的核心問題丟了,我們不能偏離主題。

2.“備”

做好庭前預測,做好充分準備,這是在法庭辯論中取勝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因此在法庭辯論之前,我們就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不能輕敵。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的法庭辯論應當是有備而來,而不是倉促應戰,所以在開庭之前我們要熟悉案件情況,準備好答辯提綱,做好答辯的準備。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接到出庭通知之后,首先要熟悉與案件有關的情況,熟悉證據,熟悉各個證據所證實的內容、證據之間的關系以及證據有沒有問題,熟悉和案件有關的法律、司法解釋以及政策、行政法規,掌握定性、量刑的相關依據。同時,還要了解和熟悉與案件相關的專業知識,比如我們經常討論的鑒定意見問題,比如案件的背景知識,如殺人案件就要懂法醫學,股票、期貨的案件就要懂股票、期貨,要是去辯論計算機案件,就要懂計算機。

某網絡犯罪案件中,辯護人問公訴人“你用沒用過網絡視頻?”公訴人說“沒有。”辯護人就說“那你沒有用過,不知道,怎么指控?”公訴人就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我沒有看過不代表我不懂,更不代表其他的專業人員不懂,只要通過專業人士,或者庭前了解,就可以掌握它的基本原理。

再一個就是準備好答辯提綱,要根據閱卷、調查所掌握的情況,把答辯提綱準備好;同時在法庭調查階段,注意修正答辯提綱;在法庭辯論階段,根據庭審中的動態、被告人口供的變化、證人證言等,及時地調整、修改答辯提綱,從而使答辯提綱具有針對性,能夠有效地實現辯論的目的。

3.“聽”

“聽”很重要,就是要注意傾聽,聽出門道來。在法庭辯論中,沒有聽也就沒有說,不知道對方說了什么怎么去答辯,所以我們要實現答辯的針對性,就是要注意傾聽,要聽出門道。對方的辯論意見可能很多,但是我們可以進行歸納,比如說圍繞證據問題,對方可以提出很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歸納起來可能就是一個大問題;再如圍繞定性問題,對方會提出很多問題,但歸納起來最終還是一個如何辨明案件性質的問題。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會聽,不會歸納,所以別人說一個問題他就記一個問題,他記一個問題到時候就答辯一個問題,結果三個辯護人提了30個問題,他在答辯中就要回答30個問題,其實這就是因為他不會聽。

4.“思”

“思”就是思考,我們不但要聽對方的觀點,同時還要在對方發言的時候思考出對策。因此,我們就要訓練一心二用的能力,以及迅速找出對策的能力。這就需要訓練,要求能夠結合他提出的辯論觀點和我們前期準備的觀點進行提煉,作出一個答辯準備,聽和思要結合,不能顧此失彼。

對于這兩個問題怎么結合,我的做法是:在法庭辯論中拿一張紙,在紙的中間畫一條線,左邊是聽到的對方的觀點,右邊是針對這些觀點歸納出的答辯的意見。在聽和記錄的同時,我還要注意,這個觀點與前面的觀點有沒有重復的地方,這個觀點屬于哪一類問題,比如這一觀點是證據類的,這一觀點是適用法律類的,這一觀點是量刑情節類的,在聽的時候,我就把它們進行歸類,然后標個箭頭,標到相對應的那一類,這就做到了聽和思的結合。

5.“變”

“變”就是我們都要提高自己應變能力。預測是一回事,在法庭上出現了新的變化,我們就要去應變,掌握主動。那么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庭前預測可能很充分,準備得很多,但是突然在辯論過程中,他沒有根據我所準備的問題進行答辯、辯論。這個時候怎么辦?不能亂了陣腳。遇到變化就要沉著冷靜,不能慌亂緊張,要放松,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根本的問題還是要立足于案件的基本事實,機動靈活地處理庭上的變化。當然這種沉著冷靜是以心中有數為基礎的,也就是說,關于對方提出的問題,你自己要有一個基本的看法或者觀點,能夠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這個就要靠我們平時多思考、多積累了。

6.“對”

“對”也就是應對。根據對方的風格,針鋒相對地調整、運用答辯語言和方式,有力地應對,有效地實現答辯的效果。在形成自己風格的同時,要根據對方在法庭上的風格,有針對性地運用答辯和辯論的技巧。應該說,每位成熟一點的公訴人或辯護人都會有自己的風格,在此前提下,還要根據法庭上對方的辯風、態度、語言風格,適度調整自己的風格,不能一成不變。

要實現這六個方面,我感覺除了要精通刑法、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之外,更多的還要對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民商法、行政法、刑事偵查、法醫學等各方面,有相當的學習和了解。在這一方面,我們公訴人的知識結構可能會比律師朋友們欠缺很多,要向他們學習。除了具備系統的法律知識之外,還要有其他自然科學、社會學、經濟學、哲學、人口學等科學知識,同時還要對一些大政的方針政策、工作大局,以及形勢政策的發展、變化、調整,都要有所了解。這樣你才能夠在法庭辯論當中掌握主動權。

(四)法庭辯論的方法與技巧

這里有一段我國臺灣地區張熙懷檢察官對于公訴檢察官在法庭辯論的攻防過程提出的幾個意見,我認為有必要推薦給大家。他說一個公訴檢察官在法庭辯論攻防過程中,必須兼具專心、分心、細心、耐心、決心、愛心。

專心,就是專注本案案情,以及在交叉詢問當中,必須根據過程的推進而推進,要心無旁騖。

分心,就是不但要專注案情,還必須分心注意被告,注意對方的發問目的何在,以及有無不當之處,注意證人、鑒定人的表情神態,以及回答有無不當的地方,另外還要注意筆錄、記錄是否翔實,記載的問答內容有無歧義。

細心,就是待證事項建立的摧毀,是點滴所積累而成的,不論是否立于重返結論的地位,不論你是主詢問還是反詢問,發問者都應當提出逐漸建構的問題、安全無瑕的問題、投石問路的問題,就是要設計好自己的問題。

耐心,就是在案件復雜、牽扯面廣,證據材料、被告人、無罪辯論比較多,以及反方的證人比較頑抗等情況下,我們需要有耐心,只有耐心才能使真相大白。

決心,我們公訴人經常立于舉證這方,壓力比較大,對于人、事、時、地、物、構成要件等要素,在開庭之前就要準備好,進行一問一答等事無巨細的詢問,要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決心。

愛心,就是要講人文關懷,要有公益人的色彩,不要一味地指控犯罪,不考慮人文關懷,不但要打擊犯罪,還要有保障人權的觀念。

結合張熙懷檢察官提出的幾點,對于答辯當中的技巧,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掌握駁論文的寫作方法

我們從小以及參加高考都要寫作文,一般都是議論文。我們知道有議論文,還有駁論文,駁論文寫作的方法主要是駁論點、駁論據和駁論證方法。駁論點就是先舉出對方荒謬的論點,然后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加以駁斥。

這個人用一個錯誤的事實,來論證他不構成或構成犯罪,那么我們就針對他所說的錯誤的事實,對其進行駁斥;他所使用的證據是錯誤的,證據存在合理懷疑,或者體系不完善,或者是非法證據,那我們就通過攻擊這個非法證據,得出證據體系沒有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因此事實就不清楚。通過這種駁論據的方法,來駁倒他的理論。

2.組織好語言

一場法庭辯論為什么可看性比較強,就是因為雙方語言交鋒激烈精彩。所以我們要組織好我們的語言,做到沉著、沉穩、大氣、觀點明確、說理透徹、表達流暢、語言犀利等,那么怎么做到這一點呢?特別是對于初學者,我有這樣幾點建議:

第一,就是寫好發言稿。因為很多新入門的律師或者公訴人感覺可能脫不了稿,脫不了稿怎么辦呢?你就把你的答辯提綱寫得詳細一點,用寫發言稿的形式,把一些過渡性的語句也寫進去。

第二,就是在寫好發言稿的前提下壓縮一下發言的內容,有些可以用腦子里的東西直接組織起來,就可以過去了,這樣除了念的成分之外就還有說的成分,顯得從容不迫。

第三,列一個提綱,大膽地鍛煉我們的脫稿辯論。我經常說,一個公訴人也好或者一個辯護人也好,看他們的水平如何,在法庭辯論中能否脫稿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很能反映一個人的水平。大家看一些比較優秀的律師,特別是在辯論階段,除了發表辯護詞,他們一般都是脫稿的。他們是怎么訓練出來的呢?也是從寫發言稿,列提綱,再把提綱記在腦子里,根據庭審的情況再打好腹稿,而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就通過一二三四列點的形式說出來。這種脫稿的形式有什么好處呢?就是增強了法庭辯論的氣勢,給人的感覺,一是對案件很熟悉,二是能夠熟練地掌握辯論的技巧,那么辯論效果就會好很多。

第四,我們的答辯要精彩還需要有始有終。怎么做到有始有終呢?就要說好答辯的開場白和結束語,使答辯活動首尾呼應。答辯的開場白雖然不是答辯的具體內容,但是如果開場白說得好的話,會給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怔的感覺,尤其是當對方氣勢正盛或者混淆視聽,其氣焰需要打擊的時候,你的開場白就更加重要了。

第五,在語言表達的同時注意法庭形象。我們說法庭形象可以促進答辯的效果,因為答辯的效果不僅是通過有聲語言傳遞出來的,還要通過人的形象、無聲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對于這一點,首先要控制語速,吐字清晰。我看到有的辯護人,聲音不是非常洪亮,語速也不是非常快,但是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能讓法庭上的所有人聽得到、聽得清,他所想表達的意思也都能被大家所接受。我認為其原因就是在于他能夠合理地控制語速,并且吐字清晰,讓人能夠聽得清楚,聽得明白。

3.善于入情入理

語言可以傷人也可以感人,如果用辯論語言來傷人,對法律人來說是不道德的,但是用辯論語言以情感人就是可取的,所以使用語言表達情感的時候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具體案件的辯論語言要有一個基調,要注意和具體的案件情況結合起來,比如人命案件就不能說得太喜慶。

第二,作為一個法律人,不能帶有當事人的感情色彩,我們語言情感需要進行理智的處理才能表達出來。古人曾經有一副對聯中說到“莫將私意入公門”,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私人感情帶到案件中去。我辦過一個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案件,對面的辯護人就把當事人的情感帶到了法庭辯論中,在辯論中他當場就哭起來,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

當然公訴人這方也是一樣的。我曾經觀摩一個案例,幾個被害人是被毒死的,很可憐、很慘,公訴人在法庭上也泣不成聲,這讓人感覺是懷著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發表辯論。雖然說這也不足為怪,但是我感覺作為一個法律人,還是應當控制自己的情感,要懂得如何在法庭上發揮自己的情感。

在法庭辯論中,我們情感的措辭應當發而不露、放而不重,用委婉、曲折、含蓄的中性語言來表達。我認為,控辯雙方在法庭上更應該像一個說書人,雖然說的內容中帶有感情,但是不能把自己變成書里面的人物,變成當事人,這就不可取了。

4.注意形象

前面我已經說到了,不但要注意語言表達,還要注意肢體表達,不要出現一些有失風度的行為或動作,這里就不再多加贅述了。

(五)根據對方特點確立辯論策略

一個優秀的辯護人或者公訴人,不但要形成自己的辯風,還應當摒棄僵化的模式。比如有的人是理性平和型的,他就只會平鋪直敘地講道理,沒有慷慨激昂的時候;有的則是慷慨激昂型,他就不會委婉地講道理,這樣都是不行的。

因為我經常看到一個理性平和型的公訴人,他遇到一個比較喜歡煽情的、慷慨激昂的對手,他還是用原來理性平和的套路,這讓人感覺整個庭上的氣氛一邊倒,公訴人就像一個受氣的角色,導致庭審效果不佳。因此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公訴人或辯護人,應當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全攻全守型的選手,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塑造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當然不是讓你去罵人,而是百煉鋼成繞指柔,就是你來什么樣的風格我都可以應付。

所以說,我們的法庭辯論應當是激情而不失于理性,理性而不流于平庸。那么基于這樣一個立足點,我們就要研究每一個對手可能的風格,根據他們的風格來選擇我們的應對策略。仔細考慮一下,我認為有這樣幾種風格:

1.理性平和型

這也是我們所倡導的一種類型,在辯論當中,風格比較穩健、務實。對于這樣的對手,他往往作風很扎實、細致,如果你不謹慎就可能會栽在他的手里。所以對待這樣風格的對手,你一定要認真再審視一下你的案件材料,是不是掌握得很清楚,有些觀點是不是有漏洞,防止被他抓到漏洞。

2.高傲自滿型

可能是執業時間比較長,或者是做公訴人的時間比較長,就像我這樣干了二十多年的,比較有自信,其實這也是有問題的。憑經驗去辯護、辯論沒有問題,但是不能犯經驗主義的錯誤,而高傲自滿型風格的人往往會犯經驗主義的毛病,他可能對于一些新的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沒有掌握,這時就要從這些方面入手,來挫敗他高傲自滿的作派。

3.激昂煽情型

他在法庭上情緒比較飽滿,富有激情,語言有氣勢很精彩,喜歡夸大對方的過錯或者渲染一些情緒。可是事物往往會走向反面,如果一味地去煽情,那法律的問題他可能就研究得比較少。這個時候,如果你對自己有自信,也可以進行煽情對抗,能在氣勢上壓倒對方那是最好的;如果你感覺自己在這方面可能弱一點,那就訴諸理性,按照你所掌握的道理,用大道理來管他的小道理。他煽情針對的可能只是小部分人的價值,那你就要從主流價值,從大的方面來對抗他。

還有一種方法叫搞笑對抗,你可以在他的慷慨激昂中找出一些可笑的地方,輕輕一點,可能就達到了老子說的“挫其銳,解其紛”的目的。

4.虛于應付型

有的人作風不扎實,工作不認真,態度不細致,虛于應付,責任心不強。對于這種風格就比較好辦,你只要認真細致一點,抓住他的毛病,狠狠地去駁倒他。我曾經碰到過一個律師,他可能業務也比較多,就稀里糊涂跑來代理,估計會見也都是讓助手去會見的,把被告人名字都弄錯了。當時我就說了兩句:“辯護人收了當事人高額的律師費用應當認真負責地對待我們的當事人,遺憾的是我們發現辯護人把當事人名字都弄錯了,這是很不認真嚴肅的態度,希望辯護人在今后的工作當中予以注意。”這種類似的情況,對于對方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指出來。

5.咬文嚼字型

這種人喜歡挑你的小毛病,對于這種情況,如果你確實有毛病,比如剛才在答辯的時候有口誤,你就大膽承認,如果這個都不承認說明你的態度不積極、不中肯,而且承認的同時也不會影響你的主流問題,因為枝節性問題不會影響主流問題。

6.強詞奪理型

這種人有時候錯了還一定要堅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當場指出來。對于你這點前面法庭已經界定為有問題了,就不能再拿這個錯誤的論據出來,否則得出的必然是荒謬的結論。對于這種強詞奪理型的,我們一定要直接指出他存在的問題。

7.攻其一點型

有些人是攻其一點型的,你有一點什么毛病他就死死抓住,攻其一點,不及其余。這時我們就要全面地說問題,舉出已經查明的事實或者法庭調查中已經明確的東西,我其他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你不要只關注這一點,不管雙方的證據體系是否有問題,都不可能用攻其一點來解決問題。

8.賣弄理論型

前面我也說到了,有的人只是說一些高深的概念,也不進行闡明,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和道理來破解。而且,我們要緊緊圍繞現在已經掌握的案件事實,以及案件中簡單的理論,用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來破解。

這是應對不同辯論風格的人所需要采取的不同策略。

(六)答辯提綱的制作與修改技巧

在答辯提綱制作之前,首先要熟悉案情、證據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等,要歸納辯點。答辯提綱歸納辯點主要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是根據閱卷的情況來歸納辯點。

第二是通過提審或者會見,見了當事人之后,注意他的供述和他的心態,根據他的要求來歸納辯點。

第三是通過聽取對方的意見,或者是與公訴人溝通交流來發現辯點。我們在開庭之前,或在案件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聽到對方的意見,他很有可能也會在法庭上這么說,因此根據這個來歸納辯點。

第四是針對案件的爭議問題來確定辯點,每個案件肯定都會有比較突出的爭議問題,我們把這些爭議問題理出來,就是我們的焦點問題。

第五是針對起訴書所認定的事實、情節來確定辯點。我們看起訴書中存在什么問題,它的事實認定、證據方面以及適用法律方面等,有哪些問題是我們爭議的焦點,這也就是我們在法庭上會產生爭議的問題。

答辯提綱是我們在庭前準備的時候寫好的,但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定要根據庭審當庭的情況來及時地調整,那么怎么來調整呢?

第一是通過當庭的詢問或者發問被告人的情況,來調整我們的答辯提綱。比如我本來是打算做無罪辯解的,結果他當庭突然認罪了怎么辦,有的辯護人措手不及,遇到這種情況,就是要改變我們的辯護策略。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跟當事人溝通好了的。

第二是通過對方的詢問、發問來調整我們的答辯提綱,就是對方在問的過程中隱含了什么問題,通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預測到他在法庭辯論中會提什么觀點。也就是根據他所提問的問題,我們要深究他隱含在問題背后的觀點,根據這個來修改我們的答辯提綱。

第三是通過雙方的舉證、質證情況來調整,在此過程中,雙方的觀點又有什么變化,根據其中所出現的問題來調整答辯提綱。

第四是根據證人出庭的情況來調整答辯提綱。隨著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進程的加快,今后證人出庭的情況會越來越多。證人出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可變性,他可能會改變之前作出的證言,或者你掌握的證人會怎么說,他到了法庭上又不這樣說了,這個時候你就不能一成不變,就要根據他當庭所說的證言來調整你的答辯提綱。

三、法庭辯論技能提高的方法

簡單地說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是積累。因為辦理刑事案件,無論是公訴人還是辯護人,更多的時候還是一個經驗的總結,所以我們要隨時總結,同時還要注意經常觀摩別人開庭。

第二是學習。當然積累也是學習,這里指的是狹義的學習,就是我們要學實體法和程序法,同時還要學案例、學辯論的方法。

第三是訓練,訓練很重要。我們說辯論,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更多的時候看你怎么訓練。我們經常開展律師辯論賽也好,公訴人與律師的控辯賽也好,應該說都起到了很好的訓練作用。因為我們在辯論實訓中練得最多的就是案例,無論擔任控方或辯方,拿到一個案例后就要研究怎么去論證,我想對于從事法律工作的律師、公訴人,這樣的實訓都是非常有意義,也是非常實用的。

第四是思考。思考有以下這么幾個方面:

1.第一時間思考

下了庭之后就馬上思考我在法庭上、在答辯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出庭、辯論永遠是一個遺憾的藝術,永遠會想到那句話要是這么說就好了。如果你每次下了庭之后,都把這些問題記下來,那你的辯論水平肯定會越來越高。

2.通過寫文章來反思

用筆頭來訓練你的思維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把這個東西總結出來,既可以供自己學習,同時也可以和別人分享。

3.通過別人的啟發來反思

比如跟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實訓,包括觀摩別人的庭審,通過別人的啟發來促進你的反思。

第五是準備。準備一個庭審需要反復地思考,把問題想得周密一些,完整一些。

四、法庭辯論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簡單地說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功夫在庭外。法庭辯論絕對不是耍嘴皮子和玩弄技巧,靠的是人格魅力和知識的積累與沉淀。簡單地說,就是要尊重對手,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你的人格,同時要進行廣博的知識儲備。

第二,充分準備是王道。一個做了充分準備、一個沒做充分準備,在法庭上是高下立判的,所以說不論你的水平怎么樣,不論你對案件熟悉得怎么樣,準備再準備是最重要的。

第三,莫斗氣,莫逞口舌之快。辯護人在法庭上的目的,是為當事人服務的,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爭高低的,所以不要意氣用事,要圍繞案件事實、證據以及適用法律來進行辯論,不要進行人身攻擊,更不要說一些沒有依據的話,否則其實只是自貶人格。

第四,孔子說的“辭達而已矣”,說到就可以了,得理且饒人。有的人認為在法庭上就要跟別人爭個高低,所以得理不讓人,其實最后受影響的還是自己,只是讓人感覺你這個人不夠大氣,不夠寬厚。

第五,要說到點子上。并不是說得越長越好,因為法官及聽眾的耐心是有限的,說得長不一定說得好,一定要突出重點,才能有效地實現辯論的最終目的。


[1] 第七期刑事辯護法律業務高級研修班(“911刑辯班”)講課提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镇赉县| 贞丰县| 兰溪市| 宜阳县| 宜都市| 武穴市| 孝感市| 名山县| 三明市| 马公市| 宜宾县| 建阳市| 石嘴山市| 彭泽县| 普安县| 临洮县| 菏泽市| 大邑县| 北安市| 依安县| 花垣县| 三台县| 阳东县| 武威市| 宁津县| 丹巴县| 交口县| 周口市| 重庆市| 古田县| 常宁市| 怀远县| 安多县| 平昌县| 聊城市| 金乡县| 卓资县| 洛浦县| 丽江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