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阿提卡之夜》譯者序言

《阿提卡之夜》的作者是奧盧斯·革利烏斯(Aulus Gellius)。遺憾的是,由于資料的佚失,我們對他的生平知之甚少。從現(xiàn)有資料中,我們知道他出生于公元125年,是古羅馬帝國的文學家和語法學家。他可能出生于羅馬的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中并在那里長大接受成人禮,隨后在雅典受教育,然后返回羅馬從事司法工作,擔任過一段時期的民事裁判員。他在工作時力求認真細致,廣泛地閱讀希臘文、拉丁文著作,向有關(guān)行家求教。革利烏斯卒于公元180年,《阿提卡之夜》是其唯一的傳世之作。

據(jù)作者自述,《阿提卡之夜》是其在阿提卡的漫漫長夜中閱讀各種書籍時所做的筆記。其內(nèi)容則是哲學、歷史、文學、美學、法學無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風土人情、文化娛樂、吃穿住行無所不涉;散文雜記、傳說典故、詩詞歌賦應(yīng)有盡有,真可謂地地道道的希臘羅馬社會的百科全書。該書的成書時間沒有明確的考證,中世紀的一位學者在一份古代抄本中標注此書成書于公元169年。革利烏斯在此書中基本不涉及當代事件,也不涉及希臘羅馬社會中的很多尖銳矛盾和政治問題,也很少表露自己的政治愛好與傾向。值得法律人和羅馬法學者及愛好者注意的是,書中有大量的涉及希臘、羅馬法律的篇章,內(nèi)容涉及法哲學、刑法、民法等學術(shù)領(lǐng)域,是非常重要的羅馬法和西方法律史參考資料。

《阿提卡之夜》全書共分二十卷四百三十八章,詳細的章目附于正文之前,以方便作者能很快地瀏覽全書概要并從中尋找相應(yīng)的篇章。這部著作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其中第八卷只剩目錄,第六卷缺開頭部分,第二十卷缺開頭與結(jié)尾部分。

《阿提卡之夜》在西方文學史與希臘羅馬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幾乎全部的有關(guān)西方古典學的重要著作均提及或引用了該書的內(nèi)容。比如王煥生先生的《古羅馬文學史》,約翰·埃德溫·桑茲的《西方古典學術(shù)史》等等,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里也大量摘錄該書內(nèi)容。值得一提的是,古往今來的許多法學家也大量引用該書的內(nèi)容。比如,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就引用過《阿提卡之夜》的內(nèi)容,耶林在《羅馬法精神》中則對該書大加援引。現(xiàn)代歐洲許多大名鼎鼎的法學家,如弗盧梅在其《德國民法總論》中、維林在其《德國物權(quán)法》中、齊默爾曼在其《民法傳統(tǒng)的羅馬法基礎(chǔ)》中均對其大量引用。鑒于該書在羅馬法研究上的重要價值,無論中國與外國的羅馬法學者,沒有不引用該書的內(nèi)容的。例如,在第 12 屆中東歐國家和亞洲國家羅馬法學者研討會上,波蘭著名羅馬法學者扎布洛斯基教授就提交了基于《阿提卡之夜》而寫就的論文,我國著名的羅馬法學者徐國棟教授也在其《李維時代羅馬人民的跨民族法體系》一文中引用過該書的內(nèi)容。

革利烏斯在《阿提卡之夜》中所參閱的古典書籍大部分已經(jīng)遺失,因此該書成為了非常寶貴的材料,是許多相關(guān)古代作品的唯一來源。作者曾經(jīng)從事過司法實務(wù)工作,因此在書中也保留了大量與羅馬法有關(guān)的材料,是羅馬法學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譯者曾拜讀過其中一些討論羅馬法的章節(jié),為其所探討的問題的深度、廣度、引注文獻的豐富、討論問題所持視角的新穎性所震撼。有了可供參考研究的《阿提卡之夜》的譯本,就能給國內(nèi)羅馬法學界提供更為豐富的參考文獻。

盡管《阿提卡之夜》涉及的題材很多,但是書中的思想傾向是統(tǒng)一的,那就是厚古薄今。革利烏斯知識淵博,但是理解并不算十分深刻;他對所提出的問題僅僅羅列種種資料,少見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他旁征博引,卻很少下最終定論。盡管如此,《阿提卡之夜》還是為我們提供了古代希臘羅馬社會的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是我們研究古代歷史、文化、法律的重要參考文獻。

《阿提卡之夜》的重要性與學術(shù)價值已如前述。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書在中國連引注、介紹都屬鳳毛麟角,更遑論有全譯本了,而且迄今為止似乎也很少有人愿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們西方古典語言自學群的幾位管理員,不揣冒昧,自告奮勇,承擔了全書的翻譯工作。由于該書卷帙浩繁,牽涉的知識面極廣,加上其使用的是較為晦澀難懂的白銀時期的拉丁文,為保證翻譯質(zhì)量,故先譯出該書的部分卷冊,權(quán)作拋磚引玉。在充分吸收各位方家的批評的基礎(chǔ)上,再陸續(xù)將后續(xù)各卷譯出,以饗讀者。

本書翻譯所據(jù)的拉丁文原著為:

1.Gellii Noctes Atticae,ed. P. K. Marshall,2 vols.(Oxford Classical Texts,Oxford,1968,rev. 2004).(即《牛津古典文獻叢刊》版)

2.A. Gellii Noctium Atticarum libri XX,ed. C. Hosius,2 vols.(Lipsiae in Aedibus B.G. Teubneri,1903).(即《托伊布那希臘羅馬文獻叢刊》版)

3.The Attic Nights of Aulus Gellius,ed. and trans. John C. Rolfe,3 vols.(Loeb Classical Library,London,1927).(即《洛布古典文庫》版)

上述各版本若有不同之處,擇善而從。

此外還參考了上述洛布版的英譯文以及下列各種譯本或者評注本:

1.Aulu-Gelle,Les Nuits Attiques,ed. Rene′ Marache(vols. i–iii),Yvette Julien(vol. iv),4 vols.(Paris,Les Belles Lettres,2002).(即《布袋文庫》版)

2.Auli Gellii Noctes Atticae ex Editione Jacobi Gronovii cum Notis et Interpretatione,(Londini,1824).

3.Aulus Gellius,Die attischen N?chte,trans. Fritz Weiss,2 vols.(Leipzig,1875).

4.The attic nights of Aulus Gellius translated by W. Beloe.(London,1795).

5.Les nuits attiques d'Aulu-Gelle,traduites en fran?ais avec le texte en regard et accompagnées de remarques,par Victor Verger,(chez F.I. Fournier,Libraire,1820).

翻譯過程中,譯者考慮到中國讀者的閱讀方便而增加了許多注釋,絕大多數(shù)注釋是我們自己參考各種資料做的,少量注釋參照了洛布版英譯文和其他版譯文的注釋。

讀者對我們的譯本若有批評建議,可發(fā)郵件至 8zwm8@163.com。

翻譯歷時之久,真可謂是夙夜匪懈,艱苦備嘗,中間幾度產(chǎn)生知難而退的念頭。幸虧有良師的諄諄教導與摯友的熱情鼓勵,方使我們能夠持之以恒,繼續(xù)從事這卑微勞苦的工作。如果該書能夠?qū)χ袊墓诺鋵W和羅馬法研究有些微貢獻的話,套用一句老話,吾當馨香以祝之矣!

周維明、虞爭鳴、吳挺、歸伶昌

謹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巴县| 铁岭县| 巴青县| 红原县| 龙井市| 玛纳斯县| 洪雅县| 陕西省| 武胜县| 阿图什市| 车险| 介休市| 鞍山市| 齐河县| 梁平县| 武宣县| 衡东县| 三门峡市| 辰溪县| 永新县| 同江市| 苗栗县| 达孜县| 灵寿县| 友谊县| 临沭县| 巍山| 措美县| 上思县| 胶州市| 化德县| 仁布县| 忻州市| 湘乡市| 固原市| 平度市| 宁南县| 浦城县| 枣庄市| 道孚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