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人舊事

邶風(fēng)·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注釋】

今人普遍認為這是一首人們因不堪忍受繁重的勞役而表達怨憤的詩歌,出自《詩經(jīng)》。邶(bèi):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式微:黃昏或曰天黑。式:作語助詞。微:(日光)衰微。

①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②躬:身體。

【大意】

天黑了,天黑了,為何還不回家?若非為了君主,怎會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何還不回家?若非為了君主,怎會還在泥漿中!

【賞析】

全詩共兩章,皆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diào),天黑了就要回家,這在缺少燈火的古代,是人盡皆知的常識。而詩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天黑了卻仍然不回家,這到底是為何呢?

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所謂的“君”,君主的事情大如天,為了給他們以方便,詩人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非人處境、不公正的待遇使他們對統(tǒng)治者憤懣盈腔,然而卻終究無可奈何,只能繼續(xù)做事,與后來者分享其憤恨、無奈和對明知不會實現(xiàn)的自由和公平的奢望。

【拓展】

關(guān)于《式微》的解讀,歷來說法不一,還有一種說法將其解釋為表示歸隱之意,亦有人應(yīng)和。唐代王維曾作《渭川田家》,詩中的“式微”即為歸隱之意。全詩如下: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周頌·有客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

有萋有且,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

薄言追之,左右綏之。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注釋】

《有客》是宋微子來朝周,周成王設(shè)宴為其餞行時所唱的樂歌,出自《詩經(jīng)》。客:指宋微子。周既滅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來朝祖廟,周以客禮待之,故稱客。

①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此指隨從眾多。敦琢:意為雕琢,引申為選擇。旅:通“侶”,指伴隨微子的宋大夫。

②言:語助詞。縶(zhí):繩索。

③追:餞行送別。

【大意】

有客遠來此,白色駿馬身下跨。

隨從眾且多,個個盛服來隨駕。

頭夜宿賓舍,兩夜三夜再住下。

取出繩索來,留客拴住他的馬。

客離我送行,群臣一同慰勞他。

客已受厚待,老天賜福將更大。

【賞析】

有客自東方來,一騎白馬、一眾隨從、一片盛裝。如此崇尚白色,除卻先代遺民宋微子,再無他人。殷人尚白,微子來朝乘白色之馬,雖為“周賓”卻還能不忘本,實在難得!

既然來了,作為主人就應(yīng)該以禮相待,下榻在最好的賓舍,即使客人要走也要極力挽留。甚至有人試圖用繩子拴住他的馬,以此來挽留客人。在熱情之余更顯淳樸、可愛。

客人的離去終究不可避免,既然不能挽留,那就只能隆重地為之餞行了。在餞行宴上,周的群臣,也來參加慰送,“禮不可廢”就應(yīng)該這樣。微子朝周,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給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頌歌的結(jié)語,既表示周代對殷商后裔的寬宏,亦以勉慰微子,若其安于“虞賓”之位,將來必能得到更多的禮遇。

【拓展】

唐代杜甫亦有《有客》詩一首,全詩如下:

患氣經(jīng)時久,臨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頗宜人。

有客過茅宇,呼兒正葛巾。

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

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爾居。

爾不我畜,復(fù)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婚姻之故,言就爾宿

爾不我畜,言歸斯復(fù)。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舊姻,求爾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注釋】

該詩描寫的是一個遠嫁他鄉(xiāng)的女子訴說其被丈夫遺棄之后的悲憤和痛苦,出自《詩經(jīng)》。

①蔽芾(fèi):樹木枝葉茂盛的樣子。樗(chū):臭椿樹。

②蓫(zhú):一種野菜,又名羊蹄菜。

③宿:居住。

④葍(fú):野草,可蒸食。

⑤新特:新配偶。

⑥成:通“誠”,的確。祗(zhī):恰恰。

我行其野

【大意】

獨自走在曠野中,樗樹枝葉婆娑。因為婚姻的關(guān)系,才來同你生活。你不好好對待我,我只好回故鄉(xiāng)。

獨自走在曠野中,采摘羊蹄野菜。因為婚姻的關(guān)系,日夜與你同在。你不好好對待我,回鄉(xiāng)我不再來。

獨自走在曠野中,采摘葍草細莖。罔顧結(jié)發(fā)的情誼,卻把新歡找尋。誠非因為她富有,而是你已變心。

【賞析】

自父系社會發(fā)展而來的古代男尊女卑的倫理傳統(tǒng),導(dǎo)致了在家庭和婚姻中女子的被動地位,也造就了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棄婦文學(xué)這樣一個突出的母題。女人在被丈夫拋棄之后的悲傷和無助成為這類文學(xué)作品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

一個人,一片荒涼、岑寂的曠野,遠處生長著些許樗樹和蓫草、葍草,使人閉上眼睛就能切身體會到主人公那孤獨、凄涼的境況。漫無邊際地行走,只是試圖驅(qū)散因被丈夫遺棄而產(chǎn)生的無法排遣的傷悲,走在回家的路上,卻找不到家的方向。

不停地行走,卻似乎并未移動,不變的曠野上仍舊是那幾棵不變的樗樹。只有在走累了的時候,才能意識到時間曾經(jīng)從腳下流過,采摘一點羊蹄菜充饑,采摘過的地方,與別地并沒有什么不同。偌大的自然,寂靜的曠野,零星的樗樹,雜亂的野草,和一個渺小的、孤獨的女人,寧靜安謐卻又躁動不安。

傷心的時候不應(yīng)該獨處,寂靜總是使往事如電影般無休止地回放,心中的思緒被仇恨一遍又一遍地扯斷。因婚姻而聚首,因移情而分離,負心人總是吝嗇。不要被施舍,她選擇離去。沒有歇斯底里,沒有呼天搶地,平靜地離開,堅強地在曠野中行走,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強自寬解,悲傷讓這沒有方向的旅程苦澀得難以繼續(xù)。

既然感情已經(jīng)變質(zhì),這次離開也就沒有了退路,就算孤獨,就算苦澀,就算坎坷,仍然要在這岑寂的曠野中走下去。

【拓展】

《詩經(jīng)》中有《衛(wèi)風(fēng)·氓》,同樣對負心漢進行了控訴,與本篇注重“此時”心理描寫的寫法不同,《氓》對一段感情的開始、高潮和結(jié)尾都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全詩如下: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

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

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雅·采薇(節(jié)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注釋】

本詩出自《詩經(jīng)》。從內(nèi)容上分析,這首詩是將士戍役勞還時所作,描寫了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表達了他們思歸的情懷。原詩共六章,節(jié)選部分為最后一章。薇:指豆苗。

①昔:從前。依依:形容樹枝柔弱,隨風(fēng)搖擺的樣子。

②雨(yù)雪:下雪。霏霏:雪花飛舞的樣子。

【大意】

回想當(dāng)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fēng)吹。

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

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賞析】

在外漂蕩的人,都有一個堅硬的外殼,外面是堅強、不屈,里面是委屈、不甘。風(fēng)霜雨雪把它錘煉得更加堅固,挫折磨難會讓它更加厚實,游子把自己藏在里面,麻木卻安全。本以為這堅硬的外殼會伴隨一生,本以為麻木的心再也不會悸動,卻因記憶中模糊的故鄉(xiāng)的接近而淚流滿面……

淚水在滄桑的臉上沖出一條條灰筑的溝壑,帶走覆蓋在往事上的塵埃,曾經(jīng)以為的堅固的外殼轟然崩塌,往事和悲傷一并涌了出來。

出征之時,那依依楊柳,枝茂葉盛,隨風(fēng)而舞;而此時,踏在歸程上,鵝毛大的雪花簌簌而下,同樣是隨風(fēng)而舞,落在身上,看在眼中,卻是另一番的感覺。路遠,天寒,饑寒交迫,使得沉重的腳步更顯狼狽。如此境遇,怎能不使人心生凄涼!放眼望去,四下無人,這份悲傷又該向誰訴說?

【拓展】

三國魏曹丕曾作《善哉行·上山采薇》,以相同的意象對軍旅生涯的艱辛進行了描述。全詩如下: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

溪谷多風(fēng),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還望故鄉(xiāng),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隨波轉(zhuǎn)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qū),聊以忘憂。

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歸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注釋】

《采薇歌》為伯夷、叔齊所作。這是一首袒露心跡、毫不矯飾的抒情詩,也是一首愛憎分明、議論風(fēng)發(fā)的政治詩。伯夷、叔齊本是商末孤竹君之子。周武王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終餓死于首陽山。

①適:往,去。

②吁(xū)嗟:嘆息聲。徂(cú):往,一說通“殂”,死。

【大意】

登上首陽山,采摘野豌豆以充饑。

用兇暴取代兇暴,即便是武王也未分清是與非。

神農(nóng)虞夏等古代圣君轉(zhuǎn)瞬即逝,我要去的樂土應(yīng)該在哪里?

可悲啊可悲,就要身赴黃泉,這是命中注定該我們倒霉啊!

【賞析】

這里是首陽山,是伯夷、叔齊隱居的地方,也是他們以身殉國的地方。登上首陽山的高處,兄弟二人采薇充饑。彼時未值荒年,二人潦倒卻并不因為窮困,只因那些可以充饑的粟米出于周而非商,而他們“恥食周粟”。

一個人,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若能從容赴死,一定會被人們贊一聲“真漢子”。若是他放著身后的陽關(guān)大道不走,而偏偏選擇峭壁懸崖;放著優(yōu)渥的生活不享受,卻偏偏要風(fēng)餐露宿、食不果腹,想必會被認為是傻子。伯夷、叔齊就是兩個“傻子”,放著好好的王爺不做,卻一心求死,當(dāng)真有病?

每個特立獨行的人心中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信念,因之重生,為之赴死。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到甘愿為之赴死。雖然這個國家曾經(jīng)是那么的腐朽、黑暗,它的統(tǒng)治者是那么的昏庸、殘暴,但這是他們的母國,是他們生來就帶著的烙印。后來者可能更加清明、開化,但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一絲眷戀卻終究難以割舍,況且,新生的王朝真的更加優(yōu)越嗎?在這對兄弟看來,不過仍是以暴易暴罷了!不以仁義王天下者,豈能持久?面對無力改變的現(xiàn)實,也唯有通過想象才能獲得些許的慰藉,只恨未能生在神農(nóng)、虞、夏那樣的圣明之世,找不到一個安身立命的立足點。“夢”醒后,無奈重歸于無奈,失落仍舊是失落。他們的未來應(yīng)該去哪里尋找呢?也許是在黃泉吧!或者就在這首陽山上……

【拓展】

東晉陶淵明曾作《讀史述·九章· 夷齊》,高度贊揚了伯夷、叔齊的節(jié)操。全詩如下:

二子讓國,相將海隅。

天人革命,絕景窮居。

采薇高歌,慨想黃虞。

貞風(fēng)凌俗,爰感懦夫。

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注釋】

這是一首民謠,反映了農(nóng)耕文化的顯著特點,是勞動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實寫照,載于《古詩源》。

①詩歌的最后一句有多個版本,《文藝類聚》《樂府》《詩記》作“帝何力于我哉”,《初學(xué)記》作“帝力何有于我哉”,《太平御覽》作“帝何德于我哉”。

【大意】

太陽升起就出來勞動,太陽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在田里勞作就能自給自足。

這樣的生活多么愜意,皇帝的力量與我有何關(guān)系呢?

【賞析】

《擊壤歌》被認為是中國歌曲之祖,因其久遠,亦因其淳樸。這首歌謠是如此的直白,幾千年前的話,宛如白話一般娓娓道出,絲毫不覺得生疏,也沒有哪怕一點點的距離感。因而,它能為大眾所接受,傳承至今。

既是白話,其實也就沒有必要多此一舉進行解析,無奈歷來的文人、學(xué)者卻在解釋最后一句的時候產(chǎn)生了小小分歧,也就只能備述于此,以供參考。

有人認為“帝力”乃“帝王的力量”,因而“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說,人們的自給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勞動得來的,君王對此并沒有什么作用。通過歌者的反問——帝王的力量與我有何關(guān)系呢——使這種觀念更加自然地流露出來。

當(dāng)然,以現(xiàn)在的常識來看,閑適安康的生活,不可能真的與帝王一點兒關(guān)系都沒有。因此,也有人認為:能使人民平安、富足、生活美滿就是帝王之力的最好證明。那么,最后的反問如何解釋呢?既然已經(jīng)通過事實說明了,那最后的話說的就不是人間的帝王了,而是“天帝”,因而,此歌謠實際是反對“天命論”的作品。

其實,無論以上說法中的哪一種,所追逐的結(jié)果對于本詩來說都無關(guān)緊要,因為無論如何,《擊壤歌》主要贊頌的還是辛勤勞動的人民。至于“帝力”到底為何物,不如讓他們再爭論一會兒吧!

【拓展】

唐代白居易曾作《觀刈麥》,同是對勞動者的歌頌,立場不同,基調(diào)也有些差別。全詩如下: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離騷(節(jié)選)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注釋】

《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所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節(jié)選部分為全詩開篇24行,主要介紹了屈原的身世以及他對生活和祖國的熱愛。

①高陽:楚之遠祖。苗裔:遠末子孫。皇考:太祖。

②孟陬(zōu):夏歷正月。

③覽:觀察。揆:揣測。肇:通“兆”,卦兆。錫:通“賜”。

④紛:盛多的狀。重(chóng):加。修(xiū):通“修”,美好。能(nài):通“耐”。

⑤扈(hù):披。江離:即江蘺,一種香草。芷:白芷。

⑥汩(yù):水流急的樣子,形容流逝的時光。與:等待。

⑦搴(qiān):摘。阰(pí):山坡。宿莽:水莽草。

⑧淹:停留。

【大意】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已故的伯庸的兒子。攝提那年正當(dāng)正月之時,我正在庚寅日那天降生。

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賜給我相應(yīng)的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

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zhì),我加強自己的修養(yǎng)。我把江蘺、芷草披上肩,把秋蘭結(jié)成索佩掛身旁。

光陰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時不我待令人心慌。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替變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心中害怕君王逐漸衰老。

何不趁著盛時揚棄穢政,何不改變這些法度?乘上千里馬縱橫馳騁吧!來,讓我在前為你引路!

【賞析】

那是楚懷王二十四年,屈原來到漢北的第二年。云夢澤的水還像往常一樣浩蕩、洶涌,湖邊還是一如既往地生長著許多美麗的花草,漂亮的草木總是使人想起一些令人懷念的往事和故人。

詩人總是多愁善感、傷春悲秋,而所愁所感卻各有不同,令屈原憂愁的是他的祖國。有心、有志、有力報國而無門,使屈原心中產(chǎn)生了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當(dāng)他意識到自己返回?zé)o望時,胸中的情緒便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噴涌而出。

他進入了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間不見君王,天界不見天帝;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哪怕一個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無所獲。他的天界在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那里是那么的廣闊、雄偉、瑰麗,那里有“龍馬銜甲”,有地上的人能夠想象到的一切,卻終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和期盼的事。

若只是自怨自艾、唉聲嘆氣,后世必不會如此推崇屈原,在《離騷》中,他留給我們的還有更多。

通過《離騷》,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長顑頷亦何傷”。即使在絕望中,他仍懷揣希望等待黎明的到來。無論是身居廟堂還是跌落草莽,他都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主張舉賢授能,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而他對真理的追求,堅強的意志,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節(jié)選部分所描述的正是屈原對生活的感悟、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祖國的拳拳之心。

【拓展】

唐代杜甫曾作《祠南夕望》悼念屈原,全詩如下: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

興來猶杖屨,目斷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近人也多有感屈原情操之高尚,作詩紀(jì)念,如毛澤東就曾作《屈原》詩一首,全詩如下:

屈子當(dāng)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九歌·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注釋】

《國殤》是追悼陣亡將士的祭歌,出自詩歌集《楚辭·九歌》。《九歌》中的詩歌原為楚國民間祭神的唱詞,經(jīng)屈原改編加工,寫成詩歌。殤:原指未成年而死,后泛指死難之人。

①被:通“披”,穿著。轂(gǔ):車輪的中心部分。

②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

③躐(liè):踐踏。行:行列。殪(yì):死。

④霾:通“埋”。枹(fú):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

⑤天時懟(duì):指上天都怨恨。懟:怨恨。

⑥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

⑦鬼雄:戰(zhàn)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

【大意】

手執(zhí)吳戈啊身披犀甲堅,在車轂交錯中與敵開戰(zhàn)。旌旗蔽日啊敵寇如云,箭雨紛墜啊將士向前。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定車輪啊拉住戰(zhàn)馬,拿過玉槌啊擂動鼓點。

天昏地暗啊威嚴(yán)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fù)返,家山邈遠啊去路長漫漫。帶上長劍啊操起秦弓,即使尸首分離也不悔恨。

英勇無畏啊武藝真不凡,你永遠剛強啊不可凌犯。身已死亡啊精神不朽,你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賞析】

戰(zhàn)爭伴隨著死亡,唯其如此,才更容易使人心生感觸。憂心忡忡的三閭大夫生逢亂世,自然不會對此不聞不問。毋庸置疑,屈原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lǐng)自是十分高強。一場殊死惡戰(zhàn),即使通過白紙黑字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宏大而殘酷的場面帶來的張力。

死難的將士,在此刻的屈原的眼中,無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從披上戰(zhàn)甲的那一日起,就沒有想過全身而退,他們緊握兵器,安詳?shù)亍o悔地躺在那里。這一幕,感動了屈原,還將感動更多的人。

【拓展】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的一番話,如詩歌一般感人。

抗戰(zhàn)時期,一位軍人在上前線之前,對記者表示,確信中國會取得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記者問:“那抗戰(zhàn)勝利后,你打算做什么?”他說:

那時候,

我已經(jīng)死了。

在這場戰(zhàn)爭中,

軍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注釋】

《湘夫人》描寫的是湘水之神湘君企盼湘水的另一位神祗湘夫人(一說湘夫人為帝堯之女,舜帝之妃)的到來,產(chǎn)生的思慕、哀怨之情,出自《楚辭·九歌》。

①眇眇(miǎo):望而不見的樣子。愁予:使我憂愁。

②裊裊(niǎo):微風(fēng)吹拂的樣子。波:生波。

③薠(fán):水草。

④萃:集。罾(zēng):魚網(wǎng)。鳥本當(dāng)集在木上,反說在水草中;罾原當(dāng)在水中,反說在木上。此句喻所愿不得,失其應(yīng)處之所。

⑤沅(yuán):沅水。醴:通“澧”(lǐ),澧水。沅澧二水均在今湖南省。

⑥澨(shì):水邊。

⑦蓀(sūn):香草。

⑧辛夷:木名。藥:白芷。

⑨罔:通“網(wǎng)”,作結(jié)解。薜荔:香草。擗(pǐ):析開。蕙:香草。櫋(mián):帳頂。

⑩廡(wǔ):廊。

⑾褋(dié):外衣。

湘夫人

【大意】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極目遠眺,我心惆悵。樹木輕搖啊秋風(fēng)初涼,洞庭起波,樹葉落下。

踩著白薠縱目四望,今晚是與家人相約的日子。鳥兒為何聚集在水草之處?魚網(wǎng)為何掛結(jié)在樹梢之上?

沅水芷草綠,澧水蘭花香,思念湘夫人,卻不敢明講。神思恍惚,望著遠方,只見江水緩緩流淌。

為何山林中的麋鹿覓食庭院,為何深淵里的蛟龍擱淺水邊?早晨我騎馬在江邊奔馳,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聽到美人把我召喚,多想立刻駕車與她一起向前。在水中建座別致的宮室,上面用荷葉覆蓋遮掩。

用香蓀抹墻紫貝裝飾中庭,廳堂上把香椒粉撒滿。用玉桂作梁木蘭為椽,辛夷制成門楣白芷點綴房間。

編織好薜荔做個帳子,剖開蕙草鋪開做成帳頂。拿來白玉鎮(zhèn)壓坐席,擺開石蘭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葉屋頂,有杜衡草纏繞四邊。匯集百草擺滿整個庭院,讓門廊之間香氣彌漫。

九嶷山的眾神齊相迎,簇擁著,像云一樣。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我把單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采摘著杜若,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美好的時光不可多得,姑且讓我先悠閑自得地徘徊游逛。

【賞析】

祭祀湘水之神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祭湘君時,以女性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男性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愛慕之情。究其緣由,是人們借神為對象,把對愛情的渴望通過祭祀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祭祀與崇拜無關(guān),若非要說是迷信,那也是人們對人世間純樸真摯的愛情的迷信,對和諧的自然界的迷信。

涼爽的秋風(fēng)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洞庭湖的山岸上,有人久久徘徊,那是湘君的渴望,那是虔誠的期盼,期望湘夫人的到來。可是事與愿違,任你望斷秋水,依舊不見伊人的到來,西下的夕陽,實在是讓人憂愁。

長久的等待讓人心生恍惚,若再有一點想象力,與意中人相會也并非不可能。在如夢如幻中,湘君見到了日思夜想的人兒。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中,色彩繽紛、香味濃烈,無與倫比。幸福來得如此突然,讓我們的湘君措手不及便墜入其中;幸福又是如此的短暫,突然的離去讓他猝不及防。九嶷山的眾神來了,他恍然大悟,這終究只是一個夢而已,夢中短暫的幸福帶來的是更漫長的痛苦。

雖然痛苦,終究還是要等待;雖然煎熬,最終還是要恢復(fù)平靜。耐心地等待和期盼,依舊是他不二的選擇。汀洲上芳香的杜若,不妨采一些來,心尖上的姑娘總是會來,那這些花兒最好的歸宿就是贈與姑娘。

【拓展】

《九歌》中有《湘夫人》姐妹篇《湘君》,全詩如下: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駕飛龍兮兆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

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

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cè)。

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

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鼌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

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清水县| 嘉峪关市| 淮北市| 阿鲁科尔沁旗| 霍邱县| 屏边| 宿州市| 蒙山县| 金平| 玉溪市| 平陆县| 满城县| 金寨县| 红桥区| 大埔县| 时尚| 轮台县| 霍州市| 澜沧| 龙里县| 鄂尔多斯市| 清水县| 江川县| 武宁县| 会理县| 农安县| 贵州省| 佳木斯市| 高台县| 林州市| 华池县| 兴文县| 曲沃县| 莱州市| 库尔勒市| 涟源市| 和田县| 铁岭市| 湘潭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