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草木鳥獸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桃夭》是女子出嫁時所演唱的詩歌,出自《詩經》。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

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華:古花字。

③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④宜:和順、親善。

⑤蕡(fén):肥大,果實將熟的樣子。

⑥蓁蓁(zhēn):繁茂的樣子。

桃夭

【大意】

桃樹繁茂枝芽嫩,鮮艷粉花開滿樹。

姑娘呀,就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

桃樹繁茂枝芽嫩,肥碩桃子結滿樹。

姑娘呀,就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滿。

桃樹繁茂枝芽嫩,翠綠桃葉有光華。

姑娘呀,就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賞析】

還是那片桃林,又是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

流光的霞帔,那是新娘的紅蓋頭,春風調皮地撩起它的一角。看著那滿樹的桃花,碩果累累的桃子也出現在眼前。桃子果實飽滿的模樣是那么惹人憐愛,就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擠在枝葉間,笑鬧著,趕走料峭的春寒。不變的桃花流水,帶走了青澀的歲月,吹開了少女的心扉。春天藏著太多太多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是少女的一縷心思。

桃花灼灼似火,帶來了春天的溫暖,映出了內心的熱情,燃起莫名的相思。春風吹過,夏蟬唱罷,秋雁歸南,終于在那個冬日的黃昏,大雪帶來了她想要的消息……讓人悸動的承諾在那個雪夜瓜熟蒂落。

又見桃花盛開,明艷的少女就要出嫁了,帶著親友的祝福和美好的希冀,就要開始新的生活。

【拓展】

唐代溫庭筠曾填《南歌子》一首,也對即將出嫁姑娘的美麗容貌和對未來的期盼做了細致的描寫。全詞如下:

手里金鸚鵡,胸前繡鳳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是濩,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注釋】

《葛覃》出自《詩經》。本詩寫的是一名女子準備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的事。葛覃:綿長的葛藤。葛,多年生蔓草,莖長二三丈,纖維可用來織布。覃(tán),綿長。

①黃鳥:一說黃鸝,一說黃雀。于:曰;于飛,即正在飛。灌木:叢生的樹木。喈喈(jiē):鳥鳴聲。

②刈(yì):斬,割。濩(huò):煮。絺(chī):細的葛纖維織的布。绤(xì):粗的葛纖維織的布。斁(yì):厭。

③害(hé):通曷,疑問詞。否:不。

【大意】

葛藤是多么綿長啊,綿延在山間的谷中,那繁茂的葉子一片青翠。

山谷間飛起的黃鶯,輕輕落在灌木林叢,婉轉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葛藤是多么綿長啊,綿延在山間的谷中,葉子成熟了郁郁蔥蔥。

把它割來煮在鍋中,細布粗布隨意織成,穿著它真是其樂無窮。

我虛心請教我的老師,老師教給我為婦的技藝。

教給我用灰水清除內衣的油膩,教我用清水洗濯外衣的污垢。

該洗沒洗的能打點清楚,回家看望父母。

【賞析】

此刻,她正處在喜悅而急切的企盼之中,馬上就能出發見到久違的父母,心中的激動實在難掩。

抬頭望向故鄉的方向,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靜的山溝中。這一抹幽靜的清碧就在近前,故鄉仍在遠方……

一只黃雀飛來,她的思緒被不期的一陣“喈喈”的鳴囀拉了回來。美麗的黃雀,在灌木叢上啁啾啼鳴。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她將她那一絲喜悅和掛念隱藏在綠葛、黃雀背后,生怕打擾它們,不能繼續顧盼、聆聽,不能繼續思念、喜悅。

良久,她終于想起了此行的目的。她麻利地彎腰“刈”藤,轉眼間就在家中“濩”葛、織作了。那萋萋滿谷的葛藤,在十指間幻化成一匹匹飄拂的葛布;而她,早已在銅鏡前披著這“絺绤”,正喜滋滋地試著。拿著親手織作的葛布,她感到無比的快慰,還有什么比辛勞過后親自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更令人自豪呢?

她的老師來了,老師似乎在指點,似乎在傾聽,指點她做事的技巧,傾聽她對父母、家鄉的思念。讓她快學會洗衣、做飯的技巧吧,思歸的心早已經忍不住要飛回去看望父母了。

【拓展】

《詩經》中的《衛風·竹竿》也描寫了一位出嫁的女子的思歸之情,這首詩把這種感情從回憶與推想兩個不同角度,分別做了描寫。全詩如下: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

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

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注釋】

《木瓜》出自《詩經》,關于其主旨的解讀眾說紛紜,此處將其作為一首贊美情感(愛情或友情)美好的抒情詩解析。

①瓊琚(jū):美玉,下“瓊瑤”“瓊玖”同。

②匪:非。

【大意】

你送給我木瓜,我回報你瓊琚。不為答謝,唯愿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送給我木桃,我回報你瓊瑤。不為答謝,唯愿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送給我木李,我回報你瓊玖。不為答謝,唯愿珍重情意永相好。

【賞析】

《詩經·大雅·蕩之什·抑》中講“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是后世“投桃報李”的由來。人們也將“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與之對比,以為二者同義,均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其實不然。

桃與李可看作等價品,投桃報李也就成了等價交換,相比就算其中夾雜了些許情意,也并沒有多么的深刻、純粹。木瓜(木桃、木李)與瓊琚(瓊瑤、瓊玖)則不然,后者顯然比前者價值更高,即并非等價交換,為何不是等價交換,“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人們常說,高尚的感情是無私的,也只有處于這種境界中的人才會如此不計回報地付出吧!

【拓展】

成語“投桃報李”出自《詩經·大雅·蕩之什·抑》,節選其中一段如下:

辟爾為德,俾臧俾嘉。

淑慎爾止,不愆于儀。

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商頌·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

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龍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

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注釋】

這是宋君祭祀殷代祖先武丁的一首樂歌,見于《詩經》。玄鳥:黑色燕子。

①宅:居住。芒芒:同“茫茫”。

②正(zhēng):同“征”。方:遍,普。

③奄:包括。九有:九州。傳說禹劃天下為九州島。《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揚州,濟南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

④旗(qí):古時一種旗幟,上畫龍形,竿頭系銅鈴。糦:同“饎”,酒食。乘(shèng):四馬一車為乘。

⑤邦畿(jī):封畿,疆界。肇域四海:始擁有四海之疆域。四海,《爾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為“四海”。或釋“肇”為“兆”,兆域,即疆域。

⑥來假(gé):來朝。

⑦何(hè):通“荷”,承擔。

【大意】

天帝發令給玄鳥,生契建商降人間,住在寬廣的殷地。

從前天帝命成湯,征伐天下安四方。

昭告部落各首領,九州土地商占領。

商朝子孫承遺志,承受天命不懈怠,武丁中興最稱賢。

武丁確是好君主,成湯遺業能承擔。

龍旗大車有十乘,貢獻糧食常載滿。

千里江山真遼闊,百姓居處得平安,四海疆域至極遠。

四夷八荒來朝謁,車水馬龍各爭先。

景山外圍大河流,殷受天命人稱善,祥瑞福祿占齊全。

【賞析】

人們常說:“得江山易,守江山難。”由此看來,能在守住江山的基礎上中興祖宗的基業,更是難上加難。那么,對于能夠守江山的中興之主,后世也會絲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地進行稱頌。那就讓我們來看看武丁中興幾百年后的宋國國君是如何歌頌這位中興的祖先的吧!

神圣的祖先誕生和偉大的商湯立國,對于作為殷商遺民的宋君來說當然是值得稱頌的一段歷史,但其目的卻并不在此,其目的是襯托武丁中興的大業。以先王的不朽功業與武丁之中興事業相比,武丁中興之功績則更顯盛美。

“宅殷土芒芒”“邦畿千里”既有虛指,又有實寫,狀出了殷商地域之廣袤。在如此廣袤的基業上,武丁是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呢?

以征伐四方開始實在是建功立業的不二選擇。當時的場面一定頗為浩大,但宋君卻并不說這些,他更加關注的是結果——四夷來歸,疆域至廣。至此,讀者一定會想,武丁對于為開拓疆域而發動的這些戰爭,一定是指揮若定、手到擒來,當真是一代雄主!

武丁的偉大似乎并不止于軍事,在經濟和政治方面也頗有建樹。糧食滿載而來,四方百姓平安,這寫的都是經濟穩固、政治清明的景象。有如此優秀的君主,整個國家被祥瑞福祿籠罩也就不足為奇了!

【拓展】

關于“玄鳥生商”,有這么一段傳說。

據說,帝嚳的次妃簡狄和另外兩名女子曾到河中洗浴。見有人來,鳥兒紛紛飛走,卻唯獨有一只燕子迎著三人來到了河面上。燕子盤旋數次,下了一只卵,便飛走了。正在戲水的簡狄沒有留意,誤吞這只燕卵。回去后,簡狄就有了身孕。十月后,生下一子,取名為契。

契長大后,非常聰敏,帝舜便命令他去幫助大禹治水。治水成功后,帝舜封其為司徒,并把商地分封給他。契帶領族人在此繁衍、發展,最終形成了后來的商部族。

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關雎》描寫的是男子見到心愛的女子之后的思念之情。作為《詩經》中的首篇,《關雎》在古代詩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①關關:雌雄二雞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一種水鳥,即王雎。

②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貌。荇菜,水生植物,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③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睡醒。寐,入睡。思服:思念。服,想。

④悠哉悠哉:想念呀想念。

⑤芼(mào):擇取,挑選。

【大意】

雎鳩關關鳴叫,在河中小洲上。姑娘美麗文靜,君子求她結情侶。

荇菜長短不一,姑娘左右采摘。姑娘美麗文靜,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難以遂心,日夜渴慕思念。思綿綿恨重重,翻來覆去難成眠。

荇菜長短不一,姑娘左右采摘。姑娘美麗文靜,琴瑟傳情求交往。

荇菜長短不一,姑娘左右拾取。姑娘美麗文靜,鐘鼓齊鳴換笑顏。

【賞析】

學者們在分析這首詩的時候總是能看到愛情和美之外的東西,如道德、綱常,更有人認為其深層意思中表達出來的道德綱常是立國之本。

這實在是太缺少詩意了。一首詩,沒有了詩意,還能剩下什么呢?我寧愿相信孔子是被這美麗的畫面和這讓人抓狂的暗戀打動了。

一見鐘情,實在是一個讓人們感到甜蜜的詞。不為眾所知的是,一見鐘情有兩個意思。男女之間一見面,雙方就產生了愛情,這是眾所周知的,也是充滿甜蜜的大結局的開端。還有時候,這種喜歡卻并非來自雙方,也就成了單相思,也就有了讓無數人失眠、激動、進取、抓狂、無奈、頹廢,不得不放棄,然后又忍不住追憶的暗戀。

大概當愛情來臨的時候,人們看到的事物都會更加美好,今人、古人概莫能外。

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邂逅美麗而文靜的女子,雎鳩鳥的鳴叫因她而動聽,青荇菜的參差因她而詩意,一直平靜的心因她而怦怦跳動,然后是無盡的思念,難眠的長夜,以及種種看起來合情合理,事到臨頭卻毫無用途的設想和計劃……

美麗而文靜的女子所在的整個回憶,包括其中的關雎、荇菜、小洲、流水都美得那么的不可方物,美得讓人不忍觸碰。因美而想得到,因怕失去美而不敢觸碰,結果也只能是一次次地輾轉反側,一次次地思念。

每一次的思念,都以甜蜜開始,最終以心中空蕩蕩的感覺結束。這滋味不好受,卻有癮,沉溺其中的人都難以保證不會有思緒下一次的輪回。

暗戀的感覺,《關雎》描寫得實在是入木三分!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采摘荇菜的姑娘,并為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嫻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里也會夢見那位姑娘,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

【拓展】

《詩經》共305篇,孔子在整理的時候把《關雎》放在了第一位。有人據此認為,“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能夠放入社會美德的框架。有人說這是封建禮教對人們戀愛自由的干涉和對思想的毒害,也有人說這是治世之本,后者可能更符合孔子將其置于首篇的初衷。

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魚在于渚,或潛在淵。

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釋】

《鶴鳴》是《詩經》中的一篇。今人認為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招致人才為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為“招隱詩”,我們不妨簡單地認為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詩。

①九:虛數,言沼澤之多。皋:沼澤地。

②渚:水中小洲,此處當指水灘。

③爰(yuán):于是。萚(tuò):酸棗一類的灌木。

④錯:礪石,可以打磨玉器。

⑤榖(gǔ):樹木名,即楮樹。

鶴鳴

【大意】

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深深淵潭游魚潛,有時浮到渚邊停。

園中充滿快樂,檀樹枝高葉茂,下面雜草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幽幽沼澤仙鶴唳,聲傳天邊很整齊。淺淺渚灘游魚浮,有時潛入淵潭嬉。

園中充滿快樂,檀樹枝高葉茂,下面楮樹枯瘦。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賞析】

身處廣袤的曠野中,有鶴鳴之聲傳來,四野為之震動,浮云為之搖曳。鶴鳴未罷,又見游魚時而潛入深淵,時而躍上灘頭。順著河灘望去,一座園林赫然在目,院中的檀樹枝繁葉茂,檀樹之下,是一層枯枝敗葉。園林近旁,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高聳入云,看到這山上的石頭,忍不住取之作為工具來磨礪玉器。

從聽覺到視覺,再到心中所感、所思,循序漸進,娓娓道來,一條意脈貫穿全篇,呈現出來的是一幅漫游荒野的美麗圖畫。有色有聲,有情有景,有詩意,讓人忍不住以為世間至美也就如此。

一首美麗的小詩,一幅美麗的畫卷,對于讀詩的人來說,也就足夠了。

【拓展】

唐代白居易有《池鶴》,同樣借鶴詠懷,表達的感情卻與《鶴鳴》迥然相異。全詩如下: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雞群里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若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小雅·小弁

弁彼鸒斯,歸飛提提

民莫不榖,我獨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

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為茂草

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假寐永嘆,維憂用老。

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屬于毛?不罹于里?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

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

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無逝我梁,無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注釋】

《小弁》是一首抒發因被父母拋棄而產生的憂憤、哀怨之情的詩,出自《詩經》。弁(biàn):原指古代的一種帽子,在這里通“般”,作快樂解。

①鸒(yù):鳥名,形似烏鴉的鳥,又名雅烏。提(shí)提:群鳥安閑翻飛的樣子。

②踧(cù)踧:平坦的狀態。周道:大道、大路。鞫(jū):阻塞、充塞。

③惄(nì):憂傷。

④疢(chèn):病,指內心憂痛煩熱。疾首:頭疼。

⑤漼(cuǐ):水深的樣子。淵:深水潭。萑(huán)葦:蘆葦。淠(pèi)淠:茂盛的樣子。

⑥墐(jìn):掩埋。

⑦析薪:劈柴。扡(chǐ):順著紋理劈開。

⑧佗(tuó):加。

⑨笱(gǒu):捕魚用的竹籠。

【大意】

雅烏多快活,安閑翻飛向巢窠。人們皆生活好,獨獨是我遇災禍。我竟有何罪?我竟有何罪?憂傷充滿我心中,對此我又能如何?

平坦的大道,到處長滿青青草。憂傷在我心,憂傷如同棒杵搗。和衣臥長嘆,憂傷使我老。憂傷充滿我心中,頭疼心煩真焦躁。

見桑樹梓樹,恭敬頓生敬愛心。無時不尊父,無時不戀我母親。皮裘外無毛,不附內里襯。老天如今生下我,哪里有我好時運?

柳樹真茂密,上面蟬鳴聲聲急。潭水不見底,周圍蘆葦真密集。我似舟逐流,不知去哪里。憂傷充滿我心中,沒空打盹思不息。

野鹿奔跑快,揚起四蹄真輕巧。野雞早晨叫,雄鳥尚且求雌鳥。我似那病樹,長不出枝條。憂傷充滿在心中,難道就沒人知道?

野兔入羅網,尚且有人把它放。路上遇死人,尚且有人把他葬。父親的居心,為何這模樣?憂傷充滿我心中,使我眼淚落千行。

父親信讒言,就像任人把酒勸。父親不慈愛,思考事情不周全。伐樹繩牽引,砍柴刀順紋。放過真正有罪人,罪加我身任意編。

不高非山巒,不深就不是水泉。君子不輕言,有人耳朵貼墻邊。莫拆我魚梁,莫扳我魚籠。我身已經無處容,后事哪有空掛念!

【賞析】

呼天搶地,不過是要表達心中的憂傷與悲痛。為何總在如此悲苦的時候看到那成群的雅烏歡快地回巢,對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來說,這實在是殘酷得過分。無罪見逐,實在不公,縱然對天呼喊:“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表現的也不過是無可奈何!

在被流放的路上,其實并不缺乏美景,但內心被悲傷填滿的人所看到的一切也不過只是悲傷。平坦大道上生滿了雜亂的茂草,正如他平靜的生活突然出現了禍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總是使他想起他的父母,他日夜思念的家中的父母,他曾經盡心孝敬的父母、驅逐他的父母。獨身在外、孤苦無依的主人公此刻心灰意懶,造化卻偏偏與他開起了玩笑,他的悲苦便多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來反襯:柳樹、鳴蟬,蘆葦密集,野鹿、狡兔,雄雉鳴啼。

有誰在經歷了如此的打擊之后能不心生怨氣,但是,怨又如何呢?他的前途仍舊是不可改變的渺茫,他的后事還是一如既往的難卜,“是”顛倒了也就成了“非”,“直”掰彎了也就只剩下“曲”。不如就這樣吧!只希望人們都不要再去觸犯他,不要把他惹惱,也不要給自己惹禍。面對無力改變的結局,也只能這樣了。

【拓展】

《小弁》所描寫的主人公的境遇使人忍不住想起屈原,司馬遷曾說:“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一語道破其中的委屈與無奈。節選屈原詩作《九章·懷沙》末尾部分如下: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遠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嘆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

懷質抱青,獨無匹兮。

伯樂既沒,驥焉程兮。

民生稟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

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小雅·鴛鴦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乘馬在廄,摧之秣之

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

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注釋】

關于《鴛鴦》的解讀,歷來有兩種說法,有人說是用來諷刺周幽王的,還有人說是用來表達人們對美好、幸福婚姻的希望的,此處取第二種說法。

①畢:長柄的小網。羅:無柄的捕鳥網。

②宜:引申為享。

③梁:筑在河湖池中攔魚的水壩。戢(jí):插。

④乘(shèng):四匹馬拉的車子。摧(cuò):通“莝”,鍘草喂馬。秣(mò):用糧食喂馬。

⑤艾:養。

⑥綏:安。

【大意】

鴛鴦雙雙輕飛,遭遇大小羅網。好人萬年康壽,福祿同來安享。

鴛鴦相偎魚梁,喙兒插進左翅。好人萬年康壽,一生幸福綿長。

拉車轅馬在廄,每天喂草飼糧。好人萬年康壽,福祿把他滋養。

拉車轅馬在廄,每天飼糧喂草。好人萬年康壽,福祿齊享永保。

【賞析】

鴛鴦從來都是愛情的象征,在這首詩中也不例外。詩人在開篇就以鴛鴦喻男女之愛——好一對五彩艷麗的鴛鴦,好一段美好圓滿的愛情。鴛鴦紛紛拍動著羽毛絢麗的翅膀,鴛鴦在高空中比翼雙飛,鴛鴦交喙纏頸……每一個動作都是情人間愛意的表達。

當然了,愛情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它并不是只有美好、甜蜜、你儂我儂,更在于它的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忠貞不渝,而這些,詩人都藝術性地通過鴛鴦完美地詮釋了出來。

正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諷刺了偽情人之間的薄情寡義一樣,“鴛鴦于飛,畢之羅之”說的就是情人間陷入困境時的相濡以沫,遇到危險時的忠貞不渝。快樂的時候,可以一同嬉戲;難過的時候,也可以分享悲傷。這樣的愛情,若不能修成正果,當真是天理不容!

于是,高頭大馬來了,馬后面是車,車上載著的是聘禮。然后,高頭大馬走了,馬后面是車,車上坐著美麗的新娘。一段美麗的愛情就此延續,一段幸福的婚姻就此開始。

【拓展】

唐代盧照鄰《長安古意》中有名句“愿作鴛鴦不羨仙”,節選一段如下: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鄭風·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注釋】

這是一首簡單直白的情詩,出自《詩經》。該詩寫的是一位女子在與情人歡會時,懷著無限驚喜的心情對情人的嗔罵。扶蘇:樹木名。

①隰(xí):洼地。華:同“花”。

②子都:古代美男子;與后文“子充”同義。狂:狂妄的人。且(jū):助詞。

③游龍:水草名,即葒草、水葒、紅蓼。

④狡童:姣美的少年。

【大意】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美艷的荷花。見不到如子都般的美男,卻遇見個狂妄小子。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的葒草。見不到如子充般的美男,卻遇見個姣美少年。

【賞析】

許多人對這首詩做過注解,皆有曲意挖深、拔高主題之嫌。在此,我們不妨拋開那些成見不理,僅從詩歌的字面意思、表現情感方面來細細體味。

一幅山清水秀的景色,青山上有挺拔的扶蘇、青松,水中有艷麗的荷花、葒草。一對眉清目秀的戀人,男子像扶蘇、青松一般挺拔,女子像荷花、葒草一樣艷麗,此刻,他們約定在此幽會。

通過詩句,可以設想,姑娘早早就來了,左等右等心上人卻不見來。當最終見到姍姍來遲的情人時,心中的驚喜和興奮完全轉化成了口中的嗔罵,熱戀中的口是心非就是如此了!直白的話語充滿了生活氣息,小女兒的情態被詩人刻畫得入木三分。

【拓展】

南唐李煜有詞《菩薩蠻》也對男女幽會做了描寫,同是幽會,同是女子的嬌嗔,李煜在詞中表現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全詞如下: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湖县| 连山| 武山县| 马龙县| 钦州市| 旬阳县| 永新县| 陇川县| 盐池县| 昌平区| 绥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射阳县| 孟津县| 淮北市| 郧西县| 固镇县| 高平市| 台中市| 孝昌县| 延津县| 沐川县| 东兰县| 江西省| 高密市| 唐海县| 陆河县| 南投市| 墨竹工卡县| 米林县| 巴林右旗| 云南省| 扬州市| 广州市| 永安市| 靖远县| 九台市| 咸宁市| 贡山| 瑞昌市|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