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竹鼠生物學特性

一、竹鼠的食性

野生竹鼠以竹、芒草、紅薯、玉米的地下莖、根、嫩枝為食。人工馴養條件下的竹鼠采食的粗飼料主要以竹子、甘蔗、芒草、木薯干等粗纖維類根莖為主。家庭小規模飼養竹鼠采食的粗飼料靠一些農作物秸稈即可滿足需求,但規模化養殖,必須種植竹子、皇竹草、甘蔗等牧草和粗飼料,如果依靠去野外采摘粗飼料就會大大增加人工成本。

家庭小規模飼養竹鼠采食的精飼料主要以玉米、紅薯、米飯、米糠等一些農副產品為主。規模化養殖場現在已經用玉米粉、豆粕、魚粉、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配制出全價竹鼠精飼料。現在有專業的竹鼠養殖技術服務公司已經生產出竹鼠專用的預混料添加劑,可為竹鼠提供全面、均衡、合理的營養保障。

二、竹鼠的體形特征

竹鼠因體形肥大、耳小、肢短,所以奔跑速度相對其他野生動物較慢,比較容易被人捕捉到。人工馴養竹鼠,由于長期缺乏運動,其運動功能慢慢退化,再加上營養充足,體形肥大,所以行動更為緩慢。竹鼠依據不同品種全身毛呈灰白色、灰黃色、白色、花白色。竹鼠吻鈍圓,上頜長,下頜短,上唇周圍長著很多粗長的胡須。吻部毛少或無毛,顏色呈淡紅色。腹部毛稀疏,呈灰白色,其間雜有閃光細毛。小眼睛位于前額兩邊,兩耳殼小,且隱于毛內,脖頸短而粗,被毛柔軟、細而密。幼年的竹鼠毛色較深,周身呈灰黑色,肚皮毛稀,呈嫩紅色,隨著年齡的增加,毛色逐漸變灰變淺。

三、竹鼠的夜行性

竹鼠屬夜行性動物,喜在安靜、陰暗、涼爽、清潔、干燥、光線適當、空氣新鮮的環境活動,以夜間較頻繁。其活動規律可分活動周期和休息周期。它耐低溫、怕酷暑,尤其怕陽光直射,也怕風吹雨淋,其性喜暖,如冬天冷風直吹又缺少窩草就容易死亡,所以防風非常重要。生活溫度為-8℃~35℃,最適溫度為8℃~28℃。經人工馴養后,亦能逐漸適應高溫環境,但高溫環境對竹鼠繁殖有嚴重的負面影響,長時間的高溫氣候會造成公鼠精液質量下降,母鼠發情紊亂,配不上種,所以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是提高竹鼠繁殖力非常有效的措施。竹鼠喜躲于光線很弱的角落,若置于太陽下直曬時,就奔跑不息,顯得不安。當人向它吹氣時,立即露出鋒利粗大的門齒,同時發出“呼呼……”的鳴聲示威。

四、竹鼠的群居性

竹鼠喜公母群居,陌生幼鼠合養很少打斗,只有在搶吃、聞到特殊氣味或受到強烈刺激產生驚恐時,才互相撕咬。據試驗人員觀察,青年或成年竹鼠混養時,先是互相聞味,如果是發情公母鼠就很少撕咬;如果是未發情的兩只公、母鼠,則打斗不休。不同族的兩只公鼠放在一起也會斗個你死我活。原來配對的公、母鼠,因產仔而分開,斷奶后重新合群,有時也會撕咬。如果公鼠進窩見到帶仔母鼠時,往往先將仔鼠咬死才與母鼠同居。在極個別情況下,公母鼠合養,母鼠產仔時,公母不分開仍能和平共處。因此,在母鼠產仔時,公母鼠必須分開飼養,帶仔母鼠池要嚴防公鼠竄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引種馴養后,必須注意根據其生物學特性,逐漸改變生活條件,尤其是飼料,要逐漸馴食,使竹鼠適應。

五、竹鼠的穴居性

野生竹鼠多穴居于竹林或茅草山地洞穴,其洞穴復雜,分為主洞道、穴窩、取食洞和避難洞等。據觀察,主洞道距地面20~30厘米,與地面平行分布。穴窩位于主洞道中,內墊有竹葉、竹枝、樹葉或干草,是休息和繁殖場所。取食洞為主洞道的分支,是為取食竹子或地下莖而挖的洞道。洞中巢穴常鋪以竹枝、竹葉和枯草。避難洞位于穴窩附近的深處,距地面0.5~1.5米,竹鼠受驚時即鉆入避難洞中并繼續向前挖掘,不斷用泥土堵塞通道。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竹鼠被圈養于飼養池中,打破了竹鼠在野外的穴居性。

六、竹鼠的生長繁殖性能

竹鼠依據品種差異,一般每年產仔2~4胎,每胎1~8只。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生長速度較快的品種,幼仔養殖4~5個月可長到1.5千克作為商品鼠上市。一般的竹鼠品種成年體重在1.5~3千克居多,有的大品種竹鼠,比如說云南熱帶雨林所特有的大紅頰竹鼠可長到7.5千克左右。一般體重在1~2千克,8~10個月達到性成熟開始繁殖。在人工馴養條件下,受營養、環境、管理等因素影響,竹鼠的生產繁殖性能會有較大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宕昌县| 盘山县| 中山市| 禹州市| 娱乐| 临清市| 巨鹿县| 韶山市| 泽普县| 从江县| 光泽县| 达尔| 饶阳县| 瓦房店市| 冷水江市| 绥江县| 常熟市| 木兰县| 专栏| 桃园市| 滦南县| 景东| 彭阳县| 射洪县| 隆安县| 庐江县| 微博| 谢通门县| 吴江市| 英吉沙县| 苗栗市| 洪江市| 肥东县| 黄陵县| 南漳县| 区。| 庐江县| 天峨县| 塘沽区|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