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的大清史
- 李春香
- 1394字
- 2019-10-18 15:20:31
順治劍指割據勢力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宋)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順治對漢官和百姓采取了懷柔政策,而對于割據勢力,順治沒有心慈手軟,他決心出動重兵鎮壓。
順治親政時并未完成統一。豪格平定四川后,張獻忠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大西軍退至云貴一帶,與南明政權結盟,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清勢力。雙方相約聯合抗清,永歷帝封孫可望為秦王。但孫可望根本不把抗清一事放在心上,只顧在貴陽作威作福。
李定國與孫可望不同,他一直將抗清作為人生首要大事,在云南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訓練精兵,并加緊制造武器盔甲。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他聘請了一批能馴服大象的人,組織了一支象隊,這對清軍的步騎兵威脅極大。經過充分準備后,李定國開始出兵伐清。由于他的軍隊訓練有素,戰斗力強悍,軍紀嚴明,所以一路勢如破竹,從云南、貴州一直打到湖南,接著又率軍進攻桂林。
駐守桂林的清軍將領是孔有德。見李定國軍來攻,他便親自率領軍隊出城迎敵。兩軍對壘后,面對李定國軍前高大威猛的象隊,清軍戰馬嚇得四處亂竄,明軍奮勇追擊,將清軍殺得潰不成軍。孔有德率殘部倉皇撤進桂林城。李定國將桂林緊緊包圍,日夜猛攻,桂林城很快被攻破,孔有德見大勢已去,投火自焚。
永歷帝接到李定國大勝捷報后,非常高興,封李定國為西寧王。接著,士氣正盛的李定國又帶兵出征湖南,連克永州、衡陽、長沙等重鎮。清廷為之震動,忙派親王尼堪帶兵十萬反攻。李定國知道消息后,主動撤出長沙,卻在長沙到衡陽的路上設伏,準備伏擊清軍。傲慢自大的尼堪認為李定國撤退是因為怕自己,于是率部追擊,結果中了埋伏,損失慘重。
就在李定國連戰連捷之時,孫可望由于嫉妒李定國,竟然設鴻門宴,企圖加害李定國。李定國發現孫可望的詭計后,只好帶兵出走云南。孫可望對李定國的戰績十分羨慕,于是效仿李定國,也率軍進攻湖南,卻打了個大敗仗,這使孫可望在將士中威信掃地。孫可望一心想除掉李定國,于是親自率兵進攻云南。不料將士們紛紛倒戈。最后,已成為喪家之犬的孫可望逃到長沙投降清軍。
永歷政權經過孫可望叛亂后力量大為削弱,而孫可望降清后,將李定國軍的詳細情況告訴了清軍。掌握李定國軍內部情況后,1658年,清軍在吳三桂等人的率領下分三路進攻云南。李定國命部隊分三路阻擊,但在清軍強大的攻勢下,幾路守軍均作戰失利,李定國被迫逃往昆明。永歷帝得到這個消息后倉皇逃往緬甸。
李定國堅持在云南邊境抗清,先后十三次派人接永歷帝回國,企圖恢復南明政權,但永歷帝不敢回來。1661年,吳三桂率軍進攻緬甸,強迫緬甸交出永歷帝,緬甸不敢得罪清軍,只好交出永歷帝以求息事寧人。永歷帝回昆明后就被吳三桂殺死,最后一個南明政權至此滅亡。
得到永歷帝被殺的消息后,李定國感慨萬千,自己堅持抗清十幾年也沒有實現光復大明的愿望,后在憂郁中死去。
這一時期,感嘆世事無常的恐怕不只李定國一個人,貴為天子的順治因寵妃的離世而看破紅塵,他不再想做皇帝,而想出家當和尚。
知識點思考 李定國為何能夠順利實現聯明抗清?
李定國率領大西農民軍進入黔、滇地區后,由于形勢的變化,放棄了原來的宗旨,采取聯明抗清的策略。李定國聯明抗清能實現的主要原因是實行聯合當地土司和少數民族共同抗清的政策。在李定國的努力之下,大西農民軍取得了土司頭人和少數民族人民的信任,他們與大西農民軍一起建立抗清根據地,使李定國實力得到增強,受到了永歷皇帝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