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護輔國除政敵
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曾令千載后,流譽滿旗常。
——(隋)楊廣《白馬篇》(節選)
公元556年十月,西魏的實際統治者宇文泰在北巡回京的途中猝死。宇文泰的兒子年幼,侄子宇文護掌握大權,輔佐幼帝。
宇文護雖然是“官二代”中的翹楚,但是與宇文泰相同輩分的長輩相比,還是顯得有些稚嫩。宇文家在八柱國中占有三個席位,其余的五家分別是: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當時宇文泰能力強、威望高,這些人甘心臣服,新任掌權者宇文護自認不比他的叔叔厲害,他很清楚,這五家只是表面服從。
為了能掌握大權,宇文護私下聯合了五家中的于謹。于是,在商討新領導人之時,宇文家占三位,又得到了于謹的支持,其余四位才勉強叩拜宇文護。宇文護順理成章地掌握了西魏最高的權力。
其他柱國并沒有因此善罷甘休。除了于謹之外,趙貴和侯莫陳崇首鼠兩端,而李弼和獨孤信都認為自己能力強、輩分高,完全沒將宇文護這個晚輩放在眼里。獨孤信在繼承人問題上和宇文護早已結下梁子,又將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宇文毓應當為皇帝,宇文護為了制衡獨孤信,又故意立宇文覺為皇帝,將獨孤信當國丈的事給攪黃了。
按禮法來說,西魏的八柱國應該是平起平坐的,雖然名義上在八柱國中起主導作用,但是宇文護深知自己能力與威望不足,長此以往不是辦法。終于,宇文護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打算在宇文泰的成果上更進一步,將宇文覺推向皇位,篡奪西魏政權,自己居擁立之功,如此可以極大提高自己的聲望。
公元556年除夕,西魏名義上的皇帝魏恭帝在宇文護的武力威逼之下退位。次日,宇文護扶持年僅十六歲的宇文覺登基,建立北周。與此同時,宇文護為了削弱反對他的勢力,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弱李弼、趙貴、獨孤信的實力。又采取瓦解的方式,爭取讓于謹、李弼、侯莫陳崇這三家加入自己的陣營。如此一來,就不會發生五柱國合力對付自己的狀況。
八柱國之一的趙貴脾氣比較暴躁,他無法忍受宇文護的打壓,于是與獨孤信密謀,打算以發動政變的方式除掉宇文護。沒想到事情敗露,宇文護先發制人,將趙貴按謀反罪處死,獨孤信也被逼自殺。由此,兩大柱國紛紛倒臺。
雖然朝廷里打得火熱,貌似與楊忠父子扯不上關系,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楊堅十六歲時,獨孤信就將自己的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了他。如今獨孤信已死,按照宇文護的性格,定要斬草除根,說不定哪天就會向楊家發難。為了避免被宇文護抓到把柄,楊忠父子平時行事都相當謹慎低調。
除掉兩位柱國之后,宇文護又要面對新的敵人。宇文護平日里專橫跋扈,皇帝早看他不順眼了。而官員李植、馬孫恒也對宇文護的位高權重頗有微詞。二人糾集一眾同黨,打算私下啟奏誅殺宇文護。然而,朝中布滿了宇文護的眼線,此事很快傳到了宇文護的耳朵里。宇文護改封李植為梁州刺史,馬孫恒為潼州刺史,將他們從中央外調到地方。
現在新皇帝不聽話了,宇文護就開始與尉遲綱合謀廢立之事,他將宇文覺的護衛全部換掉,接著派賀蘭祥逼迫宇文覺退位,又將他軟禁于洛陽宮,不久之后,結束了他十六年的生命。
同年九月,宇文護擁立宇文毓登基,是為周明帝。宇文護將他的政敵清除得差不多了,雖然還有很多人對其不滿,但都不敢有什么動作。楊忠父則選擇了中立。
宇文毓繼位不久,楊堅意外收到一份詔書,朝廷封他為“右小宮伯”,并且進爵大興郡公。“右小宮伯”官職雖然不大,實則是個美差,不僅掌管部分財政,而且是發展人脈的熱門職業。一般情況下,只要當上了“右小宮伯”,基本上就踏入了官場的快車道。
楊堅是個明白人,看似是朝廷的詔書,實則是宇文護的主意。宇文護之所以會給他這個職位,顯然是有意拉攏楊家。接到任命書之后,楊堅陷入了沉思,如果不接受宇文護的任命,楊家難逃大難;若投靠宇文護,可他不過是個權臣,隨時都有可能完蛋。而且,楊堅的夫人跟宇文護有殺父之仇,若投靠宇文護,很可能鬧得妻離子散。楊堅左右為難,只好跟父親一起商議對策。
楊忠仔細地分析了一番,說:“雖然背后的主使者是宇文護,但名義上是朝廷的公開任命,沒有理由拒絕。但是,如果之后經常出入宇文護的府邸,就等同于加入宇文護一方。因此,你可以任職‘右小宮伯’的職務,但不能和宇文護有過多來往,即使被貶官也不介入權力斗爭。”
楊堅按照父親的意思,對宇文護一直保持不冷不熱的態度。宇文護生氣了,打算找機會對楊家下手。楊忠父子為人行事比較謹慎,一時間又找不到把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宇文護打算給楊家挑挑刺。
聽說楊堅面目非常,雙眸炯炯有神,似有“龍顏”之相。于是宇文護找了一位名為趙詔的算命大師,打算給楊堅看相。宇文護打定主意,只要趙詔說楊堅有跟“天命”相關的話,就立刻將其殺掉。
趙詔看過楊堅的面相之后,只是淡淡地跟皇帝說:“從楊堅的面相上看,頂多能當個柱國。”宇文護聽到結果非常生氣,但是又沒有辦法。如此,楊堅幸運地逃過一劫。
趙詔是個精通相學的大師,楊堅的“龍顏”之相怎能看不出?待四下無人之時,趙詔將自己的心里話告訴了楊堅:“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而后定。善記鄙言。”原來趙詔故意隱瞞實情,為了有朝一日可以沾楊堅的光。
有時候運氣就是實力的一部分,但幸運女神不會永遠光顧到他頭上,困難將接踵而至,到楊堅展示真本事的時候了。

▲南北朝官員服飾
知識鏈接 太學教育
太學教育是漢武帝尊儒的措施之一。興辦太學,是封建國家利用政權的力量興辦教育、提倡儒學,使天下文士都學習儒家經典。漢武帝的兩點措施,為儒家思想上升到獨尊的地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此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西魏時期,身為外族的宇文泰征服了北方大部分領土,建立了北周。宇文泰目光長遠,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想長期統治中原必須學習漢人文化。而興辦太學就是宇文泰的政策之一。
太學制度對中華民族影響很大,一直持續了兩千年之久。
知識點思考 楊堅幼年時期有哪些靈異傳說?
楊堅的幼年時期在般若寺度過。一次,母親呂氏來探望兒子,將楊堅抱起,就在母親逗兒子玩的時候,眼前的一切讓呂氏不敢相信,只見楊堅“頭上長角,遍體鱗起”,一副龍相已經非常明顯。呂氏大驚,失手將楊堅丟在地上,孩子頓時哇哇大哭。智先聞聲跑了進來,她對楊堅的母親說道:“你把孩子驚到了,害得他要晚幾年才能得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