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共享與數據整合技術
- 葉樹江 耿生玲 謝錕 郭炳宇 姜善永
- 1561字
- 2020-01-16 14:00:37
前言
在這樣一個數據信息時代,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受到空前的關注。教育戰略服務國家戰略,相關的職業教育急需升級以順應和助推產業發展。從學校到企業,從企業到學校,華晟經世已經為中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這項事業奮斗了15年。從最早做通信技術的課程培訓到如今提供以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為代表的ICT專業群人才培養的全流程服務,我們深知課程是人才培養的依托,而教材則是呈現課程理念的基礎。如何將行業最新的技術通過合理的邏輯設計和內容表達呈現給學習者,并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是我們開發教材時一直追求的終極目標。
在這本教材的編寫中,我們在內容上貫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教學目標以任務驅動,教材內容以“學”和“導學”交織呈現,項目引入以情景化的職業元素構成,學習足跡借圖譜得以可視化,學習效果通過最終的創新項目得以校驗,具體解釋如下。
1.教材內容的組織強調以學習行為為主線,構建了“學”與“導學”的內容邏輯。“學”是主體內容,包括項目描述、任務解決及項目總結;“導學”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實踐的部分,包括項目引入、交互窗口、思考練習、拓展訓練及雙創項目。
2.情景化、情景劇式的項目引入。模擬一個完整的項目團隊,采用情景劇作為項目開篇,并融入職業元素,讓內容更加接近于行業、企業和生產實際。項目引入更多地還原工作場景,展示項目進程,嵌入崗位、行業認知,融入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更多地傳遞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理念。
3.篇章以項目為核心載體,強調知識輸入,經過任務的解決與訓練,再到技能輸出。采用“兩點(知識點、技能點)”“兩圖(知識圖譜、技能圖譜)”的方式梳理知識、技能,在項目開篇清晰地描繪出該項目所覆蓋的和需要的知識點,在項目最后總結出經過任務訓練所能獲得的技能圖譜。
4.強調動手和實操,以解決任務為驅動,做中學、學中做。任務驅動式的學習,可以讓我們遵循一般的學習規律,由簡到難、循環往復、融會貫通;加強實踐、動手訓練,在實操中獲得的學習經驗將更加直觀和深刻;融入最新技術應用,結合真實應用場景來解決現實性客戶需求。
5.具有創新特色的雙創項目設計。教材結尾設計雙創項目與其他教材形成呼應,體現了項目的完整性、創新性和挑戰性,既能培養學生面對困難勇于挑戰的創業意識,又能培養學生使用新技術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
本教材一共6個項目,項目1為SOA基礎知識導入,主要介紹了SOA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與企業IT戰略之間的關系;項目2介紹了Web服務的相關基礎知識,包括Web服務的體系結構特性、服務規范、SOAP、WSDL、UDDI等;項目3介紹了ESB的相關知識,明確了ESB與EAI之間的關系,介紹了SOA思想針對實際問題的具體實現思路,重點講解了iESB引擎和iESB設計器的安裝配置方法;項目4至項目6比較了REST和SOAP兩種WebService方式的差別,并通過模擬校園中常見的多個信息系統整合開發應用場景,介紹了iESB暴露出來的服務在多系統的整合當中是如何被調用的以及不同的系統之間如何通過iESB實現數據共享,從而加深了對數據共享與數據整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解讀。
本教材由葉樹江、耿生玲、謝錕、郭炳宇、姜善永老師主編。主編除了參與編寫外,還負責擬定大綱和總纂。本教材執筆人依次是:項目1葉樹江,項目2耿生玲,項目3謝錕,項目4楊慧東,項目5劉靜,項目6李慧蕾。本教材初稿完結后,由郭炳宇、姜善永、王田甜、蘇尚停、劉靜、張瑞元、朱勝、李慧蕾、楊慧東、唐斌、何勇、李文強、范雪梅、冉芬、曹利潔、張靜、蔣平新、趙艷慧、楊曉蕊、劉紅申、黎正林、李想組成的編審委員會相關成員進行審核和內容修訂。
整本教材從開發總體設計到每個細節都飽含了我們團隊的協作和細心打磨,我們希望以專業的精神盡量克服知識和經驗的不足,終以此書饗慰讀者。
本教材提供配套代碼和PPT,如需相關資源,請發送郵件至renyoujiaocaiweihu@huatec.com。
編者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