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公室公文寫作全能一本通:格式、技巧和范例大全
- 筆桿子訓練營編著
- 4732字
- 2020-01-16 10:38:40
1.6 辦公室公文的寫作建議
辦公室公文寫作水平的提高是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公文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下面將介紹一些寫作建議,以供參考。
1.6.1 漢字
漢字使用的不規范問題在辦公室公文寫作中普遍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文的質量和效果。使用漢字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盡量達到規范化用字。
◆ 不用繁體字:自國務院發布《關于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后,繁體字的使用范圍就逐漸受到限制,只要是面向公眾的社會用字就必須規范化,使用國家正式公布的簡化字。對于辦公室公文寫作而言,更應該以國家正式公布的簡化字為準,不能出現繁體字。
◆ 不寫異體字:異體字指的是字音和字義相同,但字形不同的一組字,比如“涙”字就是“淚”字的異體字,可以理解為與規范的漢字同音同義而寫法不同的字。在辦公室公文寫作中,也應該杜絕這些不規范的異體字。
◆ 不濫造簡化字:日常書寫漢字時,有的人為了方便而人為地簡化字形,這類字就稱為簡化字。在辦公室公文寫作中,不能使用自造或濫造的簡化字,以保證內容的識別率,進而保證公文的質量和效用。
◆ 警惕錯別字:漢字是形、音、義的高度統一體,在書寫時必須認真把握它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以及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注意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義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做到正確使用。
1.6.2 數字
數字也是辦公室公文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出錯率較高的對象。準確、科學地使用各種數字是辦公室公文寫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也關系到公文的質量和辦文效率。
公文用到的數字,一定要認真檢查,仔細核實,確保前后一致,避免相互矛盾。如計量單位要一致等。同時,數字的書寫和使用也要保持統一,嚴格按國家相關規定執行,對于同樣的數字,按規定應當使用漢字書寫的就不能隨意更改為阿拉伯數字,反之亦然。哪些情況下用漢字數字,哪些情況下用阿拉伯數字,這是有規定的,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情形。
(1)使用阿拉伯數字時,每兩位數字占1個漢字的距離,同一組數字不能斷行顯示,如表示年份的“2016”應同時在一行顯示。
(2)如果涉及4位和4位以上的數字,應當采用國際通行的三位分節法,即每3位數字為1節,節與節之間以空1個數字的位置隔開。工作中有可能會使用逗號來分節,這種方法不符合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應注意不能使用。
(3)應該使用阿拉伯數字的情況包括:代表統計性質的各類數值、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分、秒等。
(4)必須使用漢字的情況包括:定型的詞語(如一律、星期三等)、成語(如朝三暮四等)、習慣用語(如不管三七二十一等)、縮略語(如十二屆三中全會等)、中國干支紀年和夏歷月日(如甲申年六月初六等)、月日表示事件的詞語(如“一二·九”運動、六一國際兒童節等)。
專家點撥
事變、運動、大事件、國際公認的節日等月日一般都必須用漢字來表示,而對于一些非國際公認的節日、各地區事件和案件等,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如“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9·11”事件等。
1.6.3 句式
雖然字詞是組成句子的單位,但一篇公文的好壞,往往是通過若干個句子的句式來表現的。因此辦公室公文寫作時要正確運用句式,一般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兩點。
(1)長短句交替運用。長句指字數多、詞數多、結構復雜的句子;短句指字數少、詞數少、結構簡單的句子。長句表意嚴密、氣勢暢達,短句簡明活潑、剛勁有力。二者合理交替使用,可使行文鏗鏘有力,富于變化,從而增強表達效果。
(2)整散句結合使用。整句指結構相同或相似、長短一致或接近的句子;散句指結構靈活、長短不一的句子。寫作時合理將二者結合使用,可使行文錯落有致,語言表達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1.6.4 模糊語言
精確是辦公室公文的基礎和生命,但在某些特定的語言環境或特定的條件下卻又必須使用模糊語言,模糊語言并不是含糊語言,模糊語言具有定向的明確性。比如,“這次學習使全廠大多數職工受到了深刻教育”,其中的“大多數”即為模糊語言,其表量是模糊的,但表意卻是準確的,這就是模糊語言的基本特性。如果將其改為“使全廠八百九十五人全部受到了深刻教育”,反而不夠準確,也難以令人信服。
運用模糊語言時,首先應恰當、得體。模糊語言表現力極強,內涵極其豐富,該用則用,切忌濫用,否則將有損于公文的真實性和嚴肅性。其次要注意模糊語言的相對性。在實際寫作中,模糊語言往往要與精確語言配合使用,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下面歸納一些常用的模糊語言在公文中的運用方法,具體如下。
◆ 表示時間:如“最近”“不久前”“近年來”“過去”“現在”“將來”“一直”“曾經”“已經”等。
◆ 表示地點:如“附近”“一帶”“周圍”“左右”等。
◆ 表示方式、方法:如“嚴格認真”“逐步”“多種形式”“合理”“斟酌”“適當”等。
◆ 表示主觀評價:如“這篇報告的主流意識是好的,是比較符合要求的”,用“好的”“比較符合要求的”等模糊語言,對報告進行了恰當的評價。
◆ 表示頻率:如“反復”“多次”“往往”“再三”“三令五申”等。
◆ 表示分寸、程度:如“個別”“大部分”“基本上”“顯著”“更加”“相當”“大體”“較大”“十分”等。
◆ 表示條件:如“對違反……規定者”“視情節輕重”“經領導批準后”“在可能情況下”“符合下列條件者”“確因工作需要”等。
1.6.5 熟語
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諺語、格言和歇后語等,是現代漢語中一種較為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這些語言生動活潑,在辦公室公文寫作中可以被不同程度地加以運用。
◆ 成語:成語具有表意的整體性和結構的凝固性等特點,恰當地運用可使公文語言表達趨于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和節奏感,從而極大地增強其修辭效果。運用成語時,首先要注意弄清其實際意義,不能“望文生義”。特別是有些成語往往是表面意義的比喻或引申,還有的帶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成語雖然是說明做事有另外的真實目的,但放在褒義的語境中則不合適。
◆ 慣用語:慣用語主要是指口語中形成的短小定型的習慣用語,特點是簡明生動、通俗有趣。在公文寫作中恰當地運用慣用語,可使行文生動活潑,富有文采,從而增強表達效果。使用慣用語時要注意把握所用慣用語的實際意義,做到恰當、自然,切不可隨意亂用,以免適得其反。另外,慣用語的使用還應當注意場合,如法規性公文和指令性公文,因其自身所固有的性質和特點,就不宜使用慣用語。
◆ 諺語:諺語是口頭流傳的通俗、簡練而又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包括諷刺諺語、生活知識諺語等各種類型。諺語的特點在于通過具體通俗、形象生動的敘述來揭示客觀真理,富于教育意義。在公文寫作中適當地加以運用,能夠有效地增強公文的表達效果。與慣用語相似,諺語一般多用于事務性公文之中,指令性公文、法規性公文和呈請性公文一般不宜使用。
◆ 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一般出自名人之手,并在群眾中廣泛流傳。格言的內容精辟,蘊意深刻,能給人以警誡和啟示,在公文中適當使用,能增強行文的說服力。
◆ 歇后語:歇后語生動活潑、饒有趣味,但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場合。在莊重性的公文中,不宜使用歇后語,以免產生副作用和反效果。
1.6.6 簡稱
簡稱就是縮略語,其特點是在科學概括和濃縮的基礎上將全稱進行簡化處理,簡化后絲毫不影響全稱的特定含義。辦公室公文寫作要求語言表達簡潔凝練,富于概括性和表現力,因此往往會用簡稱。特別是內容復雜、篇幅較長的公文,如會議紀要、工作報告等,更會使用各種簡稱。
總體來說,目前使用的簡稱有以下幾種類型。
◆ 標數概括:由數詞加名詞或名詞化的詞、詞組兩部分組成,如“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簡稱為“三講”,“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簡稱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
◆ 取前舍后:如“蹲點調查”簡稱為“蹲點”。
◆ 舍前取后:如“××集團組委會”簡稱為“組委會”等。
◆ 選取全稱中有代表性的詞:如“××自動化機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為“××機械”等。
◆ 合并相同成分:即省略兩個詞中的一個相同的語素,如“工業、農業”簡稱“工農業”,“離休、退休干部”簡稱為“離退休干部”,“復員軍人、轉業軍人、退伍軍人”簡稱為“復轉退軍人”等。
◆ 取全稱首尾:即將全稱的首字和尾字保留,省略其余的內容,如“掃除文盲”簡稱為“掃盲”,“微型計算機”簡稱為“微機”等。
◆ 舍全稱首尾:與取全稱首尾的做法剛好相反,如“快速記錄”簡稱為“速記”,“人民警察”簡稱為“民警”等。
另外,在公文中運用簡稱時,還應當注意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1)所使用的簡稱必須是已經約定俗成或為公眾所認可的,否則不宜使用。
(2)對于新創或較少使用的簡稱,應力求表意明確、清晰,力避生僻晦澀。如“整辦”,是指“整黨辦公室”,還是指“整頓市容辦公室”,令人費解,這種模糊的簡稱,建議不用。
(3)使用簡稱,尤其是新創或較少使用的簡稱,除“知名度”較高的,如“一國兩制”“兩個維護”等外,必須先用全稱,再用括號標注說明。
(4)簡化處理全稱時要盡量避免產生歧義。如將“無錫市療養院”簡稱“無療院”,這種會產生歧義的簡稱應當堅決避免。
1.6.7 實例
對于情況報告、工作總結、調查報告等辦公室公文,往往都會加入一些實例來進行佐證,使行文的觀點或結論更加明確突出,更具說服力和論證性,同時還可以有效避免行文抽象、枯燥。
在辦公室公文寫作中使用實例時,可以從真實性、準確性、典型性、針對性和生動性上加以把握。
1. 真實性
真實是運用實例的基礎和前提,不真實的實例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造成不良影響和難以預料的損失。把握實例的真實性,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實例必須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而不是公文寫作人員為某種目的隨意杜撰的。
(2)實例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個別、偶然的表象。
2. 準確性
實例的準確性,就是要保證實例確鑿無疑,可靠無誤。特別對于工作報告、工作總結和調查報告等公文,在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總結業績時,更需要有準確的實例提供支持。無論是對人物言論的記述,還是對事件物質的表達,實例都要有問題或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過程、起因、結果,并且有關的數字、名稱等必須準確。而要想做到實例的準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必須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將所獲取的實例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必須與客觀實際相吻合,不容出現差錯。
(2)要求公文寫作者必須深入實際,注重調查研究,力爭運用第一手材料。只有在真實的前提下,才能保證事例的準確性。如果是間接材料,則需要反復核實,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后,才能保證材料的準確性。
3. 典型性
在辦公室公文寫作中,使用的實例必須典型,否則就缺乏說服力。所謂典型,就是具有某種代表性的、能夠集中反映一般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東西。典型不只有正面的、先進的、積極向上的,也有反面的、落后的等。如果不考慮典型性,那么公文中必然會充斥過多的實例,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公文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只有堅持實例的典型性,才能在眾多實例中,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選用最有代表性、最能說明問題的實例,這樣才能發揮實例在公文中的作用。
4. 針對性
針對性指的是實例的運用必須針對行文的觀點或結論來進行,缺乏針對性,就不足以說明問題。由于公文中的實例是為說明、印證所提出的觀點或做出的結論服務的,因此對于實例的選用,自然必須緊緊圍繞觀點或結論進行。沒有實例的支持,觀點或結論只能是空洞抽象的說教,不僅難以令人接受,也難服人心。
5. 生動性
選擇生動的實例,可以提高辦公室公文的吸引力和可讀性,讓其中的內容更易被人接受。生動性不代表需要在實例上刻意渲染、鋪陳,而只需要將事實客觀、準確地描述出來,就會給人以生動之感。當然,要想使實例富有生動性,公文寫作者就應當具備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能夠很好地組織語言,并能準確、具體地還原事情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