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前世今生來世
- 大植物
- 叔叔請放開我
- 2121字
- 2019-10-02 09:51:00
“與鮮花為伴,蟲草相依,施主也是性情淡泊的清雅居士”
法妙看著店里繁花似錦,綠草依依,頓時輕笑一聲,道“店里布局也別具匠心,不拘一格,暗合帝王星位之乾坤”
“大師言重了”
安然不由高看法妙一眼。
植物店布置,以唐朝有名八方來朝為基調,坐擁第一閣為鮮花,而花束又以品種花色,為階層分下三層,接著各種觀賞性綠植,為第二梯次,分為三層,而這又用無數綠意盎然的植物凸顯鮮花的華貴高雅,接下的一個梯次以杉類為主,又分兩層,最下面是高冠的喬木類。
仿佛無數遠方小國擁戴著盛唐。
“佛家講究眾生平等,帝王將相也是凡胎肉泥,怎能承受起四方跪拜”
安然灑然一笑,佛家的眾生平等,出自佛經《華嚴經》,原句是眾生平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行,與佛無異,只因妄想不能證得。
而法妙大師直接從植物店布局寓意進行切入,也算別出心裁。
“佛家眾生平等講的是人本質,而人餓了要吃飯,渴了喝水,生活窮困就需努力賺錢,努力學習就可改變命運,相反不努力不奮斗生活就會貧瘠痛苦,帝王將相沒有功成名就前豁出命打仗,成功之后受到人們用各種方式尊敬是應該的”
“施主之詞太過于片面,佛家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佛,因前世的因,今生受疾苦的罰,修來世的緣”
盤坐在一旁,身下鋪墊著禪墊的法明,屏氣斂息,認真聽著。
佛家經文無數,但涉及辯經少之又少,尤其是和不修行普通人辯經更是絕無僅有。
這也代表在普通人群中流傳甚廣的經文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尤其是在經文的字面意思,而面前這位年紀不大的施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冥冥之中一飲一啄,都是定數,前世種因,便得今生甩不掉掙脫不了的果,今生修善積德,來世福祿雙享”
法妙大師雙手合十,道“所以貧窮疾苦之人,皆有緣由,佛有萬千法,也有眾生相,而相由心生,即心生也是注定的”
植物店里的出現短暫的沉靜。
安然思索了一會,便明白過來。
法妙大師的意思是人想努力,想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態度,但沒有毅力堅持下去,半途而廢,最后一輩子碌碌無為,而毅力就是前世未修善緣得來的果。
像有些人明知道身體不行,需要早點睡覺養精蓄銳,但一碰手機就要打游戲,最后又是熬了一個通宵,而克制力又成了前世的沒修的果。
虛度半生,一事無成,根本原因就是前世沒有修善積德。
種不了毅力,也沒了克制力,更不會自律戒身。
還有佛有萬千法,也有眾生相,反過來就是那些成功的人,前世種因,現在得到善果。
歸根結底就是你生命中應該遇到什么人,所處的生活是小康還是整天渾渾噩噩窮的一塌糊涂。
該遇到的終究會遇上,該窮的還是會窮,你就應該是這樣。
“我現在坐在這里,不動也不言,不記得前世,也不知道未來,我就是現在的我,無關于前世未來”安然回道。
我是誰出自與愛新覺羅,福臨的《順治歸山詩》中:
“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現在這個問題被西方人稱為哲學上的終極之問。
而因順治皇帝在位時,因為婚姻的不幸,這讓本來相信佛教的順治看破紅塵,心累神傷之下在五臺山留下:
“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落在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這也是歷史上唯一對佛教理解和感悟最深的一位。
清瘦,抖擻的法妙一怔,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前世,今生,來世三世中,安然拋棄了前世,來世,既定為今生的我。
“我不記得前世,也看見不到未來,只活在當下,那兩個人所做的事,和遇到的人,和今生的我有什么關系,我為什么要對他們負責,他們和我在路邊遇到擦身而過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佛說,前世五百次擦肩而過才換得今生的一次回眸一笑,寓意讓人珍惜來之不易的緣分。
其實真實的是我們所處的圈子,就在人和人之間,出生的范圍和工作距離就必然遇到其他人活動的軌跡,這與緣無關。
就好像當人餓了去飯店吃飯,碰到必然出現的服務員,這就是既定的事實,肚子疼上廁所,蹲坑或坐馬桶也是既定的事實,可從沒人說和糞坑有緣。
所以緣分一詞,只是人類無意創造出來修飾情感的詞匯,沒有其他意思。
“這是北宋黃庭堅在《幽芳亭》中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余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惠的蘭花,也是大詩人李白詩中的:幽蘭香風遠,惠草流芳根的蘭惠”
安然踏腳一步一步走上花階,摘下一朵鮮花,在法妙手大師驚異的目光下,道“大師依你之言,萬物皆有前世今生,那你告訴我這朵清高,淡雅的蘭花前世遇到怎樣的我!?又遇到怎樣的你,它最后境遇什么?”
安然仿佛在問法妙大師,仿佛又在問自己。
最后燦然一笑,那笑容比春季的陽光更溫和。
安然伸手將蘭花瓣摘下,一片一片放在嘴里輕輕嚼著。
別管前世,不問來生,今生遇到便是遇到,遇不到便是遇不到。
別管來由,不問出處,是福就享,是罪就受。
頓時法妙如大病初愈般臉色蒼白,驚詫的看著安然,仿佛看得不是一位花樣年華的少年郎,而是一位殺身成仁的屠夫。
身體急劇后退幾步,碰到背后墻壁時,法妙才堪堪止住倉皇未定的腳步,雙手合十,道“蘭花易枯,卻也有一月左右的花季,就因貧僧妄語之言,現在早早折去,皆是貧僧之罪”
“唐代的雜詩有云: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何況大師相信前世,蘭花既然進我嘴,那前世恩怨,今生一筆勾銷,來世不欠不還,最好不相遇,如果前世相欠,今生又再欠,那來世讓另外一個他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