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營養(yǎng)全書
- 楊予軒
- 1230字
- 2019-09-27 18:42:47
消化活動全程掃描
消化從口腔開始
口腔是消化過程的第一站。由于舌、齒不斷的咀嚼和攪拌,使食物呈半糜狀小粒子,易于通過食道。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使食物中的一些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由于食物在口腔內(nèi)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是15~20秒。故此過程對消化影響不大。
食物在胃中分解
食物在胃內(nèi)的消化,主要靠胃液的各種成分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化學分解作用。分解蛋白質(zhì)要靠胃蛋白酶的作用。胃蛋白酶的作用是將蛋白質(zhì)分解為較小分子的蛋白胨和多肽。此外,胃液中還有少量脂肪酶,脂肪酶是使脂肪水解成為脂肪酸和甘油的一種消化酶。由于胃液的酸度較高,脂肪酶的活性很低,作用不大。一般胃液中不含消化糖類的酶。
不同的食物可影響胃酸的分泌。通常,蔬菜、蛋白質(zhì)、糖類均不同程度地促進胃酸的分泌,而脂肪類的食物卻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另外,食物還有稀釋胃酸的作用,以調(diào)節(jié)胃液中最佳PH值。
小腸吸收營養(yǎng)
小腸是重要的消化器官。糜狀食物經(jīng)胃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即開始了小腸內(nèi)的消化,小腸中的消化酶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此外還含有膽汁。
胰淀粉酶的作用是將淀粉水解為麥芽糖和糊精。然后再經(jīng)過胰麥芽糖酶或腸麥芽糖酶的作用,轉(zhuǎn)變?yōu)槠咸烟恰R鹊鞍酌傅淖饔檬菍⒌鞍踪|(zhì)水解為蛋白胨和肽,又經(jīng)過胰肽酶或腸肽酶的作用,轉(zhuǎn)變?yōu)榘被帷?/p>
胰脂肪酶是胰臟分泌出來的一種需要經(jīng)過膽汁酸鹽激活的脂肪水酶,它作用于脂肪,使其分解成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經(jīng)腸粘膜吸收。此外,還有膽固醇酯化酶、核糖核酸分解酶、脫氧核糖核酸分解酶及膠元分解酶等,它們分別作用于不同的物質(zhì),以利于吸收。
膽汁是一種堿性溶液,其主要固體成分是膽汁酸鹽,它作用于脂肪,將其乳化成容易消化和吸收的水溶性物質(zhì)。當進食后,特別是吃肉類和脂肪后,刺激腸道產(chǎn)生膽囊收縮素,分泌膽汁并進入腸道將脂肪皂化成為脂肪微粒,以利于脂肪的吸收。
食物通過小腸后,消化過程基本完成。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從小腸進入大腸。
大腸是最后一站
大腸是食物消化過程中的最后一站,故進入大腸的物質(zhì)多為未經(jīng)消化或消化的最后產(chǎn)物及廢物。大腸的主要機能是:分泌大腸液、吸收水分及鹽類、儲存食物殘渣、形成糞便等。
大腸液的主要作用是靠粘液保護腸粘膜和潤滑糞便。由于大腸中的溫度適宜,呈中性和弱堿性,加上有可利用的物質(zhì)(食物殘渣等),所以從口腔進入的細菌(來自空氣和食物)很容易在大腸里繁殖。大腸中的細菌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如細菌含有的酶,能把大腸中的植物纖維、糖和脂肪分解為二氧化碳、甲烷、醋酸,乳酸和丙酸等。一般情況下,酸性產(chǎn)物較多,足以刺激大腸的分泌和運動,從而起通便作用。此外,大腸內(nèi)的微生物還能合成一些有用的物質(zhì)如維生素K;維生素B1等被人體吸收利用。
每天由小腸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約有500克,經(jīng)過吸收,到結(jié)腸下部及乙狀結(jié)腸時,只剩150克左右的半固體糞便。如大腸的運動減弱,糞便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吸收較多,可使半固體的糞便變得干硬,導致便秘。若因細菌感染、過敏、受涼或精神因素等作用,使大腸蠕動增強,吸收減少,糞便含有大量水分,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