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某公司下決心要用能人治廠,因此廠長公開招標,平等競爭。于是有些能人去應招,當然也有“無能人”去應招的。經過考試答辯等等正規手續,煞有介事。但是招標揭曉一看,能人沒有中標,“無能人”卻中標了。原來那些招標的評委都是早安排好了的,中標人也是早已內定了的。
打起平等競爭的牌子,實際上關門內定,明明是領導說了算,卻要掛起“民主”的幌子,明明是愚弄群眾,卻說是尊重群眾意志,假改革之名,行權術之實,卻唱出“引進競爭機制,加快改革步伐”云云。
我們有一種祖傳的劣根性,那就是善于迎合和適應環境,善于掛羊頭賣狗肉。在現在商品意識很強的時代里,什么事都得利字當頭。于是就出現公開“招”變成秘密“定”,透明變成了模糊,學識、技術、能力、品德的競爭,變成了“走后門”、“拉關系”的本事的競爭。不在認真干工作,出效益上下功夫,卻在迎合領導,串通評委,營私舞弊上下功夫,上面有千般好政策,我有一定的巧對策,這便是某些單位搞“招標”,某些單位,包括某些農村副業搞“承包”的內幕。
而且不只招標、承包之類的事有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事,聽說連某些(我是說某些)評選模范,獎勵先進,以及這樣那樣“杯”、“瓶”、“盤”、“壺”的“大獎賽”中,以至選這選那中,也聽說盡管前臺生、末、凈、旦、丑七進八出,演得有聲有色,煞有介事,在后臺“捏袖筒子”,熬價錢,斗爭、妥協、平衡、拍板的種種把戲,也正演得驚心動魄,十分好看呢。
什么好的政策,妙的辦法,新的花樣,一在某些單位實行起來,便走了樣,再好的經也可以被歪嘴和尚念歪。你有政策,我有對策,你有口號,我接過來加以改造而利用之,換湯不換藥,真是得心應手,神乎其技。
然而這種把戲,卻不是現代人的創造,不是商品經濟的表現,更不是改革的結果,而是“文革”的流毒。那時口里說的是一套,背地干的是另一套,所見多矣。明明是大革文化的命,卻說是文化大革命,口稱革命,暗里實是奪權,口稱造反,實是搗亂;那位副統帥口叫反修防修,卻是排除異己,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他們背后玩的種種密謀和權術,跟他們道貌岸然地念的馬列主義之言和種種新式“道德經”相去何啻天壤?
當然,這樣的事如果要認真考察起來,那就源遠流長了,哪一個封建王朝里不是司空見慣?真可以說是古已有之,他們加以發揚光大罷了。那些王朝的人為什么要掛羊頭賣狗肉?因為他們的店里實在沒有香羊肉,只有臭狗肉。香羊肉早已被那些皇帝老倌、王公貴族和他們那幫子三宮六院、佞臣太監們私分了,拿給老百姓的連臭狗肉也沒有了。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法統”和“道統”。“文革”當中扮演出來的那些新式把戲,其實不過是這種“法統”和“道統”的花樣翻新。現在那種名為搞“四化”,實是搞“私化”的招標、承包之類的假玩意兒,其實不過是這些“道統”、“法統”的余緒。不從根本上清除這些“法統”和“道統”,那些羊頭還會照樣地掛,那些狗肉還會照祥地賣。各種名不符實的花樣,還會變本加厲地翻新,以至譽滿全國的、全球的、四海、宇宙的各種名稱嚇人地大,內里卻是“一無所有”的公司、中心、學會、協會等等的招牌,不知還要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