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將要大精簡、大裁員。據報紙記者調查,機關干部議論紛紛,心態復雜,有的早就厭倦庸碌的機關生活,想要振作起來,拋掉鐵飯碗,發揮才干,“下海”去做一番事業。但很多人淡然處之,認為年年精簡,到頭來還是“鐵飯碗萬歲”。說“這改革,那改革,看得多了,別人能吃干飯,不一定輪到我吃稀飯。”有的人還是迷戀鐵飯碗,說“坐機關像啃雞肋,吃之無味,棄之可惜。”還說“經商誠然好,金錢誘惑高,若從輕松講,兩者皆可拋。”看起來不少的干部坐機關的安閑日子過久了,不圖長進,大有與鐵飯碗共存亡之勢。于是我想起動物園里老虎獅子領份肉的事。
聽說科學院的院長到澳大利亞去講學,主人請他去參觀動物園,他看到本來十分威武兇猛的老虎獅子,卻那么溫馴地循規蹈矩,領取份肉,吃飽了躺在那里懶洋洋地曬太陽,大有感觸。感觸些什么,沒有說。但是這卻使我浮想聯翩。我想這位院長想必是感觸于我們國家的鐵飯碗吧。
獅子和老虎本來是生活于深山密林,依靠它們兇猛強悍的性格,本著物競天擇的原則,在動物群里爭斗廝殺,以求適者生存,結果威震山林,成為山中之王,何等地威武雄壯,何等地高傲勇猛,哪里會有在澳大利亞動物園里看到的那種可憐景象?由于作為強者的人,把它們馴服了,磨鈍了它們的銳爪利牙,改變了它們威武雄壯、勇猛精進的性格,把它們變成任人觀賞的玩物。看它們那樣俯首貼耳、溫柔敦厚的委瑣樣子,看它們安于現狀、無所作為的懶散樣子,它們已經喪失了作為獅子和老虎的本來性格。它們的命運只能是被人玩弄和宰割。一個民族弄到這步田地,只有等待滅亡,一個人弄到這步田地,就再也沒有出息,只有靠鐵飯碗或者別人的施舍過日子了。
從動物園的老虎和獅子的下場,分明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不怕處于困難危險的境地,而要看它的人民和政府能不能精誠團結,艱苦奮斗,不畏強暴,不怕危難,這就是古之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所謂多難興邦是也。
一個人也是一樣,如果把他放在艱難的生活環境里去,置于不奮斗就無法“生存”的境遇中,正如山林里的野獸一樣,要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要覓取養活自己的食物,就不得不進行“殊死”的戰斗了。要適應自然環境,要在弱肉強食中活出來,它們的生理結構、生活習性,都不得不隨歷史和環境而演變,接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的嚴峻考驗。有的成為強者,繁衍發展,有的卻被淘汰,從地球上消逝。老虎獅子號稱山中之王,因為它們在生存競爭中養成了銳牙利爪,成為生活的強者,哪里都顯出它們那種威風凜凜的雄姿,令人敬畏,可是一旦它們在動物園里被馴養起來,再也不用它們在山林里奔競爭逐,每天到時候有現成的份肉施舍給它們,也就是說,它們有了鐵飯碗,生老病死都由動物園包了。天長日久,也就變得懶散起來,天天領份肉,曬太陽,毫無進取之心了。
鐵飯碗原本認為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結果卻養成懶漢思想,大家抱起社會主義的鐵飯碗,過起雖然吃不好,可還吃得飽的悠閑日子來。說得不好聽點,就像動物園的老虎獅子那樣,天天領取份肉吃,吃飽了懶洋洋地躺在那里曬太陽。一個國家如果懶漢成群,怎么能希望振興起來,怎么能趕上先進的國家?
那么那些抱住鐵飯碗不放的人是不是應該受到責備?不。根本的原因是鐵飯碗的體制沒有改革。鐵飯碗是把什么都包起來的供給制的遺風。這種體制雖然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戰爭年代產生過好的作用,但在本質上是屬于農業社會主義的平均主義思想。而平均主義思想,列寧說過,是一種阻礙社會前進的反動思想,絕不是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思想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不勞動者不得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大家的上進心和競爭性,做生活的強者。如果我們沒有千百萬生活的強者,敢于在世界大舞臺上去拼搏,要想很快趕上發達國家,要想建設好社會主義,是辦不到的。
打破鐵飯碗,喊過許多年,也做過一些事,但行政機關這個鐵飯碗似乎是牢不可破的。但愿這一回實行公務員制,精簡機構,能夠把鐵飯碗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