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超越近代

畫與詩

很多中國畫中都有畫家自己題的詩,即使在沒有點景點景,山水畫的特有名詞,指畫中點綴的一些小人、小橋、小動物、小亭子等。——譯者注的山水畫中,這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中國畫的一大特征,然而日本近代卻有一種否定該特征的傾向,認為繪畫是純粹的造型藝術,不該依附于文學。從明治時期到近年來,我們時不時能聽見這種論調——“附詩的畫放棄了繪畫本身的造型表現力,是不完全的美術”。然而,這種批判本身就是源于西洋近代思想的歷史產物。中國文化、中國畫有自己的發展軌跡,以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不同文化標準,來批判另一種文化中大力發展的藝術,這是毫無意義的。

即使在今天,中國的建筑尤其是庭院中仍隨處可見匾額、對聯,其題詞和詩句包含著應景的典故,十分風雅。在游山玩水時,我們也能發現一些石頭上刻著過去詩人到此地時吟過的詩詞。看到這些,我覺得,對于中國人來說,自然美若是不配上文字、語言就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的中國文化。

在過去的中國社會,教養是重中之重,有教養學識的人才能支配政治、文化。自古以來,各種各樣的事件、思想被整理成語言記錄下來,相關的解釋、說法也越積越多,還有以其為典故而創作的新文學。就這樣,在漫長的歲月中,各種各樣的語言被記錄下來、積累起來,成了厚厚一層。畏懼神秘自然的想法也被化作語言寫了下來,由此轉化成了人們可以應對的對象,并超越時間,作為一種共同的記憶被繼承了下來。文字記錄的語言一面包含了過去的遙遠記憶,一面又在新的思考、詩文中重生,傳遞給下一代,無論過去幾千年,依舊鮮活。詩詞歌賦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書法。而在繪畫領域,這些遙遠的記憶也可以創造出新的藝術。當然,在繪畫方面,形式的繼承占據了更大比重,但在主題、意象的選擇上,還有在為畫題詩的時候,這些記憶都會復蘇,其中包含的是為了更好表現繪畫內容而做出的不斷努力。語言與造型,兩者既不矛盾,也不對立。

藝術與社會

任何藝術都不是在與世隔絕的“圣域”中被創作的,它與社會有著剪不斷的聯系,至少目前我們可以這樣斷言。近代的藝術觀的一大特征,就是認為“藝術”擁有獨立于現實社會的價值,而該價值與以市民社會為代表的現實社會所擁有的價值之間存在沖突。這種觀點認為,藝術家個人的獨創性才是重要的,而作品是為何種場合而創作的這一問題根本不足為論。畫作只要在被創作出來的那一刻展現光輝就可以了,其后在什么場合被如何使用(這種說法或許會被指責為冒犯或褻瀆)都是次要問題,更有甚者認為畫作一旦離開藝術家之手就會被世俗玷污。在無法融入社會的個人(藝術家)與社會的孤獨斗爭中,藝術誕生了,它被置于毫不相關的茫茫人海中(大眾社會),得不到理解。西洋近代市民社會里,藝術家與社會的關系就是如此。這種觀點直到現在仍深深根植于普通人的“藝術觀”中。然而,“藝術就是如此”這種想法也是近代這一“時代”的產物,是社會在無意識中期待的模樣。

同樣的現象在本書將要闡述的中國畫中早就出現過,但我并不想在這里贅述中國藝術家的苦惱。我想超越上述近代藝術觀,也就是超越藝術與社會的對立,把著眼點放在社會與藝術連接的痕跡,而非社會與藝術的斷裂上。而這種斷裂、孤獨,或許也是一個社會創造藝術時產生的價值之一。包括上述所說的,我希望探索各個時代、社會在繪畫中所寄托的東西,凝視那些反映人們思想的繪畫。

在解讀過程中,作為連接藝術作品與社會的線索,比較淺顯易懂的不是“樣式”,而是“主題”,即不是如何畫,而是畫什么。然而,在重視論述“樣式”的近代藝術史中,“主題”并不是問題的中心,而被看作是不懂藝術的外行人粗淺的興趣。可有時候,粗淺的正是本質的。誰都想知道的淺顯問題才是連接作品與社會的重要線索。

探討“主題”時,我們的對象并不是單個的藝術作品,我們應該宏觀地,或者說是以一種鳥瞰式的視角來考慮問題。這樣,我們才能在發揮個人才華、展露獨特表現的藝術作品里,清楚地看到這些作品其實也深植于社會,與創作者的意識無直接關聯,而是誕生于某種巨大的洪流之中。本書將著眼于“主題”與“題材”,解讀中國畫中所編織的人們的思想和夢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田县| 陈巴尔虎旗| 利川市| 宁乡县| 正阳县| 富川| 铜鼓县| 蒲城县| 吴江市| 修文县| 峨边| 肇源县| 衡南县| 宁强县| 泗阳县| 抚顺县| 武宁县| 大英县| 尖扎县| 丰原市| 嘉义市| 平舆县| 平邑县| 东安县| 德保县| 深圳市| 兴国县| 彩票| 伊宁县| 刚察县| 和硕县| 永德县| 偃师市| 庆元县| 大同市| 商南县| 蓬溪县| 响水县| 阿合奇县| 都匀市|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