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
- 新東方前途出國
- 1617字
- 2019-10-09 18:44:35
俞敏洪:成為一個國際人才,需要做哪些準備?
世界已經連為一體,我們的工作已進入一個全球化的狀態。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當下的年輕人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保證自己擁有全球化工作的能力,并及時抓住機會。是否能達到全球化工作的狀態,并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人才,這取決于人的眼界和知識技能。一味觀望是不可取的,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成為一名國際人才呢?我認為有四大要素:語言、文化、規則和心態。
首先語言特別重要。如果沒有特別的需求,學習英語是首選。根據計劃從事的行業不同,很多人還會學習法語、德語、日語……這些語言都是了解世界和不同文化的工具。但是,英語在全世界的應用更為寬泛,所以無論學習哪種語言,最好不要放棄英語。
然而中國的英語教學依然是以詞匯、語法和課文為主,正確的思路應是聽說寫,如果孩子還很小,重點就不應放在考試有多高分數上,而是放在聽說寫的水平上。如果未來打算留學,托福和雅思的備考依然十分重要,它不僅決定了是否可以成功獲得錄取,更重要的是還決定了到國外后是否能跟得上學業。
而真正語言能力的提升,還需要融入到英語學習的系統里去,在國外三到四年正規化的學校訓練會很有幫助,到了國外不僅要盡可能進入西方的學習圈,而且所有的課業應該自己獨立完成。經過這樣的學習歷練,英語水平達到全世界通用基本上沒有問題。
其次是文化準備。對于這一代年輕人,未來大部分的機會都是兩種文化和兩種經濟體之間互相切換所帶來的。因此,中國孩子的英語語言水平過關之后,再加上中國的文化和傳統功底,意味著可以在兩個大國之間隨意切換沒有障礙。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不能放的。
最理想的是,中國的孩子有一段公立學校的學習經歷。想要拓展視野,家長可以從小帶著他們參加短期游學或者旅游。等到年齡稍微大一些時,再沉浸到西方完整的教育體系中,通過對東、西方思想的結合,獲得思維模型的升級。如果是在國外完成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學業,最好在西方的創新型公司或大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如GE、迪士尼、蘋果、谷歌等,這些公司都是在跟世界的未來對接、跟領先的商業模型對接,直接面對商業發展的生死存亡,在這些地方是可以真正學到一些東西的。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
第三大要素是規則。要了解世界的規則,我們才能行走世界。這個規則包括世界各地的宗教風俗、政治體系、商業規律、科技發展和法律法規。
了解當地的風俗,可以在與不同文化之間交流時更加順暢;了解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和運營模式,可以理解其人民行為背后的邏輯;了解各國的商業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在國際貿易往來中減少碰壁;了解科技發展可以使我們把握住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而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則是底線,有時我們國內的違法成本太低,在很多國家則是要認認真真按照法律去辦事。
第四大要素則是心態。也就是從心理上了解該怎樣去學習。首先要有一項喜歡的專業可以深入鉆研,中國家長和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常常選商科或者其他輕松的學科。然而任何真正的本領,都是專注于一個領域并且越研究越深入。在整個鉆研的過程中,其實是在訓練人的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等核心能力。所以專業是否熱門不重要,但一定要選擇真正感興趣、有激情的專業。
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摒棄純粹中國式的思維,從心理上把自己當全球人看。有些留學生身邊都是中國人的圈子,很少和外國人打交道,結果只能是上課時勉強和老師講英文,平時還是純粹的中國式思維。語言跟思維是密切相關的,總是用中文,思維就是中文化的;經常用英文,思維就是英語化的。所以在國外學習不能錯過融入當地的機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這是中國老百姓希望更加富有、更加幸福的具體體現。與此同時,隨著世界的互通互聯以及經濟貿易的發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把世界先進的思想、先進的機會帶回到中國。
中國是一個不斷開放的大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機會一定是最多的。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成長中把握住自己的機會,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