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學界記往
  • 戴逸
  • 2533字
  • 2019-10-25 16:47:21

我的處女作——《中國抗戰史演義》原載《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1期。

200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事出偶然,在翻檢舊書的時候,從塵封的書堆中找到一本《中國抗戰史演義》,王金穆著,上海火星出版社1953年5月重排版。

這是我的處女作,一本幼稚、淺陋、平庸之作。正當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之際,找到這本舊作,喜不自勝,就像見到了違面已久的知心朋友,多少的思念、回憶、感慨要向它傾吐。

說它是我的處女作,是指印成書籍而言。在寫作此書以前,1942年我在故鄉常熟的報紙上發表第一篇短文《春》,那年我十六歲。以后又陸續在《常熟日報》、上海《時事新報》、天津《大公報》上發表過《讀扇》《愛山篇》《西南聯大復員見聞》《巫師娘》《故宮巡禮》等散文和小說。但這些文章數量很少,不到十篇,篇幅也很短,從未結集出版過。

1949年冬,我從解放區回到北京剛半年多,就以極大的努力和韌性,寫作這本《中國抗戰史演義》,那年我剛滿二十三歲。斷斷續續寫了兩年之久,才寫完這本書。

引發我寫作這本書的原因是我親身經歷了抗日戰爭,當了八年亡國奴。1937年8月13日,日軍侵略上海,經多日激烈戰斗,中國軍隊西撤。日軍長驅西進,燒殺搶掠,我的故鄉常熟淪陷,那年我十一歲。我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日本刺刀尖下度過的,經歷了一樁樁國難與家仇:我的堂兄在游擊戰爭中受傷,被日軍俘獲槍殺;我的表哥是抗日游擊隊隊長,后中彈犧牲;一位姊姊因與大后方(重慶)的同學通信,被日本憲兵查獲,傳訊,此后被勒令居住常熟城內,不準離開;我的家中遭日偽軍搜查,當時一位新四軍戰士與隊伍失散,藏匿在我家,幸未被搜獲;在長途汽車上我目睹兩個日本兵下車抓捕兩個農民拳打腳踢,捆綁上車;還有在高中上學時,日本兵突然沖進教室綁走了一位同學。抗戰中悲慘、恐怖、痛苦的生活,真是訴說不盡。

我們當年血氣方剛,激憤之情,難以紓解。兄弟姊妹和同學經常聚集在我家后院,放聲歌唱《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以宣泄悲憤的抗日之情。日軍的獸性和暴行深深銘記在我青少年時代的心靈上。

抗日戰爭勝利,全國共慶光復,我轉入北京大學史學系讀了兩年書,就奔向解放區進入正定的華北大學學習,不久留校當研究生,在黨史專家胡華同志的指導下學習和工作。華北大學創辦于陜北,前身是陜北公學和華北聯合大學,藏有許多解放區出版的書籍、報紙和刊物。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尤其注意讀抗日戰爭的歷史,這是我親身經歷的八年,但所見所聞所知局限在我的故鄉常熟之一隅。我進入華北大學革命史組,在胡華指導下接觸了許多書籍報刊,一下子進入了一個知識的新世界,不僅了解了整個黨史,也了解了抗戰的全過程。各種事件,各個戰役,各種人物,對壘雙方的戰略部署、政策措施,畢呈在我的眼前,研讀日久,在我頭腦中形成了抗日戰爭史的大體輪廓。

后來讀到一本通俗的解放戰爭史,是東北剛剛出版的,篇幅短小,敘述生動,文字清通,很受讀者歡迎。我萌生了創作的沖動,想寫一本通俗的抗日戰爭史。當年我和彭明同志同住一個宿舍,他已是教師,我還是研究生,但交誼甚篤,經常切磋業務,一起商議,認為用通俗的形式向新解放區的群眾介紹革命歷史是好的做法。于是我們兩人決定分頭去做,他選擇“中國近代史話”為題,我則選擇了“中國抗戰史演義”為題。

為什么我選擇了章回體的演義?因為我從小學起,讀過很多章回體的演義,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民國演義》,以及《水滸傳》《西游記》《說岳全傳》等,有的反復讀過好多遍。《水滸傳》里的一百單八將,我在小學時代就能把他們的姓名、綽號背誦如流。我又愛聽評書、京劇,常流連忘返。有時家里人不得不在夜間到書坊、劇場尋找我,把我拉回家中睡覺。我少年時對之甚為癡迷,正經功課學不好,就愛讀演義、喜歡演義、熟悉演義、熱愛演義,這樣決定了我第一本問世的處女作是《中國抗戰史演義》。

選題已定,我每天讀書、思考、寫作,用心之專,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大約一個多月時間,寫成了八回,約四萬字,只從九一八寫到七七事變,還沒有展開全面抗戰。1949年底忽然有了新任務,工作忙碌,寫作也停頓下來。

過了將近一年,我漸漸地有些空暇,又拿起筆來寫下去。當初并沒有出版社接受出版,只是一股寫作的熱情在推動著我往下寫。我最主要的參考書是《抗戰中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是解放軍總部編印的,記錄抗戰的每個階段、每個地區、每個戰役的人物、事件,十分詳細具體。抗日軍民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團結戰斗的精神鼓舞著我這個青年人,一定要譜寫下這段氣壯山河的抗戰史。但這書快要寫成的時候,黨中央命令華北大學籌組為中國人民大學,全校工作人員都忙碌起來,我也接受了新的任務,寫作不得不再一次中斷。

我一直在胡華教授的指導下學習和工作。那時,胡華接受了新潮書店的委托,介紹中國人民大學的多位教師撰稿,向新解放區的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和歷史。胡華同志讀過我的未成稿,介紹給新潮書店,我匆匆忙忙地寫完此書,由胡華同志轉交新潮書店,于1951年出版了。

寫作中我專心致志,十分投入,沒有想過要出版,也沒有指望能出版,正是只知耕耘,不問收獲,憑著熱情和創作欲堅持寫作,去完成一件無人交給我的任務,且兩次中斷而熱情不減,一有機會就回到該書的撰寫上來。雖工作甚忙,還能忙里偷閑,堅持下去。

其實,我對抗日戰爭史根本談不上研究。只是新解放區的群眾毫不了解抗戰的真相,我用演義的形式把八年內人民群眾的苦難、中國軍民英勇奮斗的事跡以及日軍慘絕人寰的罪行介紹若干給讀者。現在看起來出版于五十五年前的這本小書,其幼稚、淺陋、平庸,自不待言。當時抗戰過去不久,卻沒有一本全面真實地寫抗戰全過程的著作,全國人民都殷殷期望了解這段歷史的真相,而此書是演義,雖陋拙,卻填補了空白,滿足了大家的愿望,故而《中國抗戰史演義》一出,不脛而走,成為當時的暢銷書。全國好幾個省級廣播臺連續播放此書,北京市委宣傳部找我談話,予以鼓勵。當然這并不是此書質量好,而是群眾渴望了解剛剛過去的這段歷史。此書新潮書店出兩版,因故停業,此書絕版。兩年以后,上海火星出版社盜版重印兩次,我發現后,經過交涉,收回版權,再沒有出版過。

現在我手中已無新潮書店的初版本,只保存下一本上海火星出版社的盜版書。手捧此書,回想半個多世紀前創作此書的原因和經歷,人事滄桑,感慨萬千,是以為記。


注釋

[*]原載《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木兰县| 平南县| 珲春市| 东台市| 曲阳县| 华亭县| 肥东县| 台南市| 古丈县| 敦煌市| 兴城市| 平远县| 宝应县| 鄯善县| 新密市| 县级市| 尚志市| 湘潭市| 图们市| 黄梅县| 颍上县| 营口市| 泸溪县| 湘阴县| 广元市| 吴旗县| 郸城县| 东宁县| 西青区| 固原市| 辉县市| 沂源县| 溧水县| 郁南县| 突泉县| 江达县| 金昌市| 吉隆县| 广平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