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
- 張雷聲
- 4263字
- 2019-10-25 16:53:12
二、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適性是就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而言的。普適性也就是一般性,而“一般的東西,總要以特殊的形式表現出來,世上沒有單純的一般存在物。……一般與特殊的矛盾統一,沒有單純的一般,也沒有獨立于一般之外的單純的特殊”[1]。任何抽象的理論都是要和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只有在這種“相結合”中才能彰顯其理論價值的魅力,體現其理論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適性,并不是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需要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它沒有也不可能窮盡人類社會歷史長河中的一切真理,它需要根據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2]。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歷程,充分反映了這一過程。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在批判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和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基礎上,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總結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創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在步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后塵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很快就意識到,任何一國的歷史都不可能是另一國歷史的重復,蘇聯社會主義道路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只能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中去探尋。毛澤東強調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成為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一條重要經驗。
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不是不講結合實際的發展。理論的發展在于承認社會歷史的變化,敢于正視新情況新問題,能夠把基本原理和現實結合起來,進行科學分析和探索,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得到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說,社會歷史發展中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并不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過時”的表現,而恰恰是其得以發展的最好時機。
結合實際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僅是一個運用已有的原理對實踐的發展變化進行科學分析和探索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觀點和方法,并將其概括為新原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總結客觀世界中出現的新問題和人們在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進一步豐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容的過程。例如,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必經的一個歷史階段。這一基本原理結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實際,帶給我們的就是極為豐富的理論認識,即不同國家的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式卻可以是不同的;在落后的經濟文化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大力發展生產力是不可逾越的;有各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發展是走向社會主義全面勝利、實現共產主義的重要途徑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基本原理對社會主義實踐進行分析和總結所作出的理論概括,正是對這一基本原理的充實和發展。它充分說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獲得嶄新內容和強大生命力的源泉。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離開了實際,“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這一問題上,必須反對各種形式的教條主義。教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態度,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成僵死不變的教條,固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論斷甚至個別字句,否認馬克思主義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成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不斷重復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現成詞句,否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性;就是抽象地談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作標簽貼到各種事物上去,背離馬克思主義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要求。教條主義的實質就在于,割裂理論與實際之間的本質聯系、用理論裁剪實際、用理論抹殺現實。盡管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教條主義已沒有多大的市場,但它仍然是束縛我們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大敵。教條主義的存在必然會阻隔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扼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生機和活力。
馬克思從來就認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3]所以,與以往所有的哲學家不同的是,馬克思在創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并不只是滿足于對世界的解釋和說明,而是致力于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改變世界”作為創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本身就是實踐的產物,它能夠經受實踐的檢驗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它不允許人們以教條主義的態度來對待它。“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4],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一貫態度。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毛澤東歷來就反對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他把完全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的左傾教條主義稱為“假馬克思主義”。在1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他對教條主義進行了批判,指出:“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5]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反對各種形式的教條主義,“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6]。對于使理論脫離實際、理論裁減實際、理論抹殺現實的教條主義者,毛澤東認為應該“取消他的‘理論家’的資格。只有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研究實際問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才算實際的理論家”[7]。
實踐是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應該隨之而發展。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在反對各種形式的教條主義中向前推進,歷史是這樣,在今天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結合的發展進程中也是這樣。只要我們善于總結已有的實踐經驗,緊緊地跟上新的實踐步伐,并作出理論上的科學概括,我們就能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二,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不是不講“堅持”的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內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實際工作領域內貫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因此,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接受它的指導為前提。否則,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會走向曲解甚至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歸于失敗。”[8]“發展”只能是“堅持”基礎上的“發展”,有了“堅持”,才會有“發展”。同樣,“堅持”也只能是“發展”中的“堅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停滯和僵化,談不上真正的“堅持”。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根本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掌握馬克思主義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必定在人類實現的信念。有了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涵的理解,“老祖宗不能丟啊”才會成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最通俗的思想表達。[9]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等于“死守”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其實,我們都很清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用來提供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指導原則、科學工具的,它不可能為我們提供解決具體問題的現成答案。如果我們把它絕對化,把它看成完美無缺的東西,把它看成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那我們就會把自己引到邪路上去。
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前提,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反對那種以“堅持”為口號,否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需要發展的錯誤態度。以“堅持”為口號,否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發展,實際上是把“堅持”變成了“守護”,僵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種僵化的“堅持”,脫離了實際,脫離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不可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只會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窒息。當然,還必須反對那種以“發展”為幌子,否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性,遠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錯誤做法。拋開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際上是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種拋開“堅持”的“發展”,無疑也是對實際、對時代發展要求的背棄,它比僵化的“堅持”更為可怕,因為它會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附加上許多錯誤的觀點,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扼殺更加隱蔽因而更加具有迷惑性和危險性。
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求我們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把“堅持”和“發展”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我們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想方法。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在實踐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新,正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堅持和發展。
注釋
[1]《毛澤東哲學批注集》,202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
[2]《鄧小平文選》,1版,第3卷,291、29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50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56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澤東選集》,2版,第2卷,53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同上書,707頁。
[7]《毛澤東文集》,第2卷,37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2003。
[9]參見《鄧小平文選》,1版,第3卷,36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