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編 加強憲法實施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律體系

本編導言

本編原分為兩編,即“加強憲法核心地位”和“完善民主政治法律體系”,但考慮到內容相關性與篇幅的平衡,合為一體。

第六章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節是加強憲法核心地位,促進憲法實施,圍繞憲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和完善確保憲法核心地位的制度和機制作了高屋建瓴的闡述。第二節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治化研究綜述。

第七章從學理上分析了法律體系何以“以憲法為核心”的問題,指出將憲法視為部門法的表現形式造成憲法規范與一般法律規范的混同,將憲法視為部門法的表現形式降低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導致憲法的內容不完整,模糊各部門法之間的界線。由此,主張應當取消“憲法部門”并劃分新的法律部門,堅守憲法是部門法的立法依據之原則,堅守健全合憲性審查制度,積極開展依憲釋法活動。

第八章從《憲法》及憲法相關法出發,嘗試回答兩個問題:中國究竟有沒有合憲性審查制度?如果有,它的特點是什么?經過研究本章指出中國有自己鮮明特征的合憲性審查制度,其特點在于:(1)審查對象主要是法規及其以下規范性文件;(2)審查主體實際上是一種分享—參與模式;(3)審查機構著重于內部機構的建立建設;(4)審查程序側重于抽象式而非個案附帶式審查;(5)審查技術具有多元性。接下來,在闡述憲法解釋的實踐意義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中國憲法文本確立的人大常委會解釋憲法的混合憲制模式。最后,基于憲法上的結構—功能主義分析,提出理想的混合解釋程序機制建構與完善之可能。

第九章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然包括構建更加完善的基本人權體系。基本人權納入法律體系當中,既意味著制度層面的規范完善,更意味著在法律價值層面的價值確認。但是,與全面依法治國、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的戰略要求相比,人權保障是我們目前法治建設和國家建設中的短板,在若干重要方面,應當予以完善。

第十章指出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全面領導立法,也要努力提高黨依法執政的水平,同時健全和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第十一章在交代依法行政與法治政府建設的歷史背景之后,細致研究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戰略目標和具體任務。提出重點完善組織法、程序法、公開法、應急法和救濟法,按照行政民主的要求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市縣和基層的依法行政工作,各級政府應建立依法行政領導小組,建立符合國情的法治政府評價指標體系,促使行政公務人員樹立現代行政法治觀念等一系列建言良策。

第十二章將我國刑法體系的完善劃分為三個階段,并在結構上將我國刑事立法體系區分為刑法典、單行刑法、刑法修正案和附屬刑法四類,其通過一定的組成和結構形成特定的刑法體系,科學的刑法體系有利于刑法功能的發揮。本章立足于比較法研究和規范論研究,提出刑法結構優化論,就我國刑事立法犯罪化與謙抑原則的沖突與理性選擇提出了一系列觀點。

第十三章指出軍隊改革后的新體制、新機制、新職能、新使命,既給軍事立法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又給軍事立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無論是軍隊新的領導管理體制,還是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無論是訓練教育,還是戰備執勤;無論是軍隊戰斗力的提升,還是海外維和救援;無論是新領域軍事法規的制定,還是舊有法規的修改廢釋,都需要做大量的立法工作。否則,就無法構建起科學、完整的新型軍事法規體系。

第十四章強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系列自治權中的一種,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各類自治權的媒介性權力。但在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背景下,民族自治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存在著不少沖突,亟待協調處理;在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這三級民族自治地方,由于立法權限不完全相同,立法權的行使狀況也存在一定差異。通過進一步加強民族自治立法,完善邊疆民族地區法律規范體系,對保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意義重大。

需要強調的是,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習近平同志全票當選國家主席并進行憲法宣誓。第五次憲法修改的崇高任務已經完成,憲法確立的新國家監察體制已經高效運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本編部分內容及相關意見建議已經被修憲條款所解決,但考慮到研究工作的整體性和邏輯一致,還是一仍其舊,給讀者呈現法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和珍貴學術史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农安县| 兴化市| 海兴县| 莲花县| 墨脱县| 繁昌县| 攀枝花市| 东港市| 喀喇沁旗| 德州市| 海宁市| 永兴县| 嘉禾县| 麻栗坡县| 内丘县| 江城| 揭阳市| 呼玛县| 苏州市| 凌源市| 利辛县| 乌鲁木齐县| 蓝山县| 三河市| 尤溪县| 舒城县| 报价| 娄底市| 衡水市| 诸城市| 大关县| 永春县| 普安县| 晋城| 临颍县| 陇南市| 吉林市| 桐庐县| 忻城县|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