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青山黨史論集(上下卷)
- 曲青山
- 3141字
- 2019-10-18 16:13:31
轉換三個視角:漫談黨史學習[1]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2011年1月11日,經黨中央批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正式出版發行。同時,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研究室聯合發出學習宣傳的通知。也在這一天,媒體報道,中國殲-20隱形噴氣式戰斗機試飛成功。歷史就是這么巧合,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和興趣。乍一看,兩件事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一想,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極大的內在關聯。殲-20試飛成功,展示了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乃至綜合國力,為保衛國家領土、領空、領海的安全,“物質給力”。《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的出版,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自信,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精神給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回顧和重溫黨的歷史,從中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無疑,既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那么,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學黨史?我以為,不能僅僅停留在了解黨的歷史知識的層面上,而應該結合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選取不同的視角,讓歷史啟迪現實,讓歷史告訴未來,從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認清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走向,肩負起我們重大的歷史責任和崇高使命,這正是我們今天學黨史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尤其應該提出這樣的要求。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讀歷史是智慧的事”[2],“講歷史才能說服人”[3],“馬克思主義者是善于學習歷史的”[4],“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5]。學黨史能給人智慧,能夠說服人。但是,學習黨史要有大視野、多角度,深分析、細比較,“風物長宜放眼量”。
首先,我們應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視點中去學習和把握。共產主義既是一種思潮,也是一個運動。從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撰寫的《共產黨宣言》問世,這種思想的傳播和運動的發展,已經經歷一個半世紀。綜觀世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遭到各國反動派到處“圍剿”和“剿殺”的時候,也有凱歌行進、形成了浩浩蕩蕩影響世界發展潮流的時候,甚至在一個時期改變了世界各種力量的對比。然而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國家及其共產黨、工人黨遭受嚴重挫折,紛紛易幟。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蘇聯共產黨在成立93周年后被迫解散,蘇聯國家在建立74周年后迅速解體。對中國共產黨來講,我們已經走過了90年光輝歷程。回想20世紀經歷的政治風波,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但是,我們經受住了考驗,挺過來了,社會主義的紅旗仍然在中國大地高高飄揚,而且歷經千辛,勇于實踐,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保證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其中的奧秘,可以從中國共產黨與外國共產黨的歷史比較中去破解。
其次,應從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革命史的視點中去學習和把握。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已經有170多年了。從那時起,經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也成為中國近代以來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從那時起,中國各大階級、階層及其政黨都曾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提出各種各樣的救國綱領和方案,但由于各種原因,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這些運動和革命都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影響,或多或少地推動了中國社會向前發展,但是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沒有解決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80年中國社會的基本情況。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此畫線,中國又走過了90年的歷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和社會的面貌煥然一新。近代以來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的。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聯系起來,前后比較,我們才能找到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答案。
最后,應從中國共產黨90年三個不同時期歷史的貫通與照應中去學習和把握。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經過了三個歷史時期,即1921年至1949年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49年至1978年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1978年至今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如果將三個時期大體作三個30年劃分,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了28年,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經歷了29年,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經歷了33年,三個30年是承前啟后的,是相互貫通的。從黨經歷曲折后又走向勝利來看,前28年的歷史,又可分為兩個14年。前14年由于我們黨對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還不太認識和了解,走了彎路,曾出現兩次歷史轉折,一次是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一次是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全面抗日戰爭的興起。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實際領導地位,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從此我們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中國民主革命很快取得全國的勝利。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醫治戰爭創傷,建立各級政權組織,成功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并逐步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巨大勝利。但是,從1958年后,我們黨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由于多種原因,發生了失誤,遭受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挫折,給黨、給國家、給人民帶來了災難。這個挫折經歷的時間有18年左右。經受了這個曲折,中國共產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從困境中又再次奮起,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改革開放的征程,開創了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了我們黨和國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因此,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6]。經過33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創造了“中國經驗”“中國速度”“中國模式”。在亞洲和世界遭遇金融海嘯和風波沖擊、面臨危機的時候,中國“一枝獨秀”,“風景這邊獨好”,令世人矚目。由此,從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研究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當我們黨還沒有掌握中國革命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時候,我們總是要走彎路,歷史的發展顯現的就是S形,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在歷史的長河中貫通三個30年,才能認清中國社會的走向,在正確總結歷史經驗時,將錯誤變成成功的向導;也才能準確把握我們黨90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正確認識黨的歷史的科學內涵。那么,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什么呢?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斷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發展壯大的歷史。歷史還將延伸和延續,中國共產黨也將會續寫歷史,再造輝煌,譜寫新的歷史篇章。認同了黨的歷史,我們就會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映照現實,折射未來。學習黨史,轉換這樣的視點,如此學習與思考,就會使我們對黨的歷史作出客觀理性的評價,得出比較合乎歷史真實的公允結論,才會從中得到真正的啟迪,獲取有益的營養和教誨。
注釋
[1]本文發表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11年1月25日。
[2]毛澤東給蔡和森等人的信,1920年12月1日。
[3]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6.
[4]毛澤東會見巴西客人的談話,1964年1月16日。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305.
[5]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5.
[6]鄧小平文選:第3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