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青山黨史論集(上下卷)
- 曲青山
- 2854字
- 2019-10-18 16:13:30
河北抗戰在全國抗戰中的特殊地位[1] (二〇一〇年十月五日)
中國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成為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的轉折點。在全國抗戰中,河北戰場舉足輕重,河北人民為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所作的巨大犧牲、所作的重要貢獻舉國公認。河北抗戰在全國抗戰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貢獻,可以用“三個性”來概括:
一是河北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抗戰中具有戰略性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不久東北全境淪陷。 1932年,日本又在東北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到這時,河北與東北的分界線———長城一線,被日本帝國主義稱為“滿洲國”的“西南國境線”。這就表明,日本要擴大侵略戰爭,實現占領全中國的戰略,必然要突破長城沿線,河北就成為首當其沖的侵略目標。事實也是如此。1933年元旦之夜,日軍即炮轟山海關,隨后侵占熱河,進攻察哈爾。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到1937年11月,河北全境淪陷。這樣,河北事實上成為日軍進一步侵華的兵站基地和軍事跳板。
對河北在抗戰中的地位,黨中央、毛澤東也十分看重。全面抗戰爆發后,毛澤東就以戰略家的眼光看到了河北特別是冀東在抗戰中的重要地位。在1937年8月的洛川會議上,他明確提出,紅軍可以一部于敵后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游擊戰爭。 1938年2月,毛澤東給八路軍總部和晉察冀軍區同時發來電報說:以霧靈山為中心的區域,有擴大發展前途。河北抗戰的歷史證明,堅持河北的抗日游擊戰爭,不僅打擊了在河北的侵華日軍,而且牽制了占領東北的日軍,也為抗戰勝利后我軍先機進軍東北、收復失地奠定了基礎,從而對全國解放戰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是河北形成的平原抗日根據地對我軍抗戰中的戰略戰術轉變具有重要性
從抗戰初期黨中央對八路軍開赴敵后進入抗戰前線的戰略構思中可以看出,黨中央十分強調山地游擊戰。八路軍第115師和129師挺進敵后,首先在太行山區展開了游擊戰爭。但是在毛澤東看來,八路軍進入平原作戰是必然的。一是他意識到日軍的深入進攻將帶來游擊戰爭的廣泛發展,特別是備受日本侵略軍屠殺和蹂躪的淪陷區(包括平原地區)同胞迫切期待著能領導他們保衛家園的抗日軍隊的到來,八路軍必然要走出山區伸向平原;二是他看到山區地形條件雖對發展游擊戰爭有利,但資源、人力畢竟有限,平原地形條件雖不如山區,但地域廣闊、人口稠密、資源豐富、交通發達,這對擴大抗日力量有極大好處。
但是,八路軍能不能在平原展開游擊戰爭,能不能在這里站住腳,這是中央謹慎考慮的問題。當時我們許多同志也存有疑慮。徐向前后來回憶說:“大家腦子里有問號。因為從紅軍時代起,我們就是靠山起家、靠山吃飯的。在平原地區搞游擊戰爭,干部缺乏經驗,信心不足。”[2]然而,冀中、冀南抗日根據地在廣大平原地區的建立和發展對中央作出發展平原游擊戰爭的決策起了關鍵的作用。1937年8月,孟慶山從延安到達冀中,開始組織地方武裝,建立河北游擊軍,10月,呂正操率部也在冀中脫離國民黨軍隊,組織了人民自衛軍。冀中抗日武裝的建立和對敵斗爭,打開了冀中地區抗日的局面,初步建立了根據地。 1938年1月, 129師組成東進縱隊,出師太行山,越過平漢路,開辟冀南抗日根據地。冀中、冀南地區的實踐為其他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經驗。隨后,冀東及山東也開始了進行平原游擊戰的嘗試。正是在河北平原地區發展游擊戰的初步嘗試中取得的成功經驗,使毛澤東和黨中央在華北日軍主力南下進攻徐州、華北兵力空虛的形勢下,果斷地作出向河北、山東平原地區大力發展游擊戰爭的重大決策。 1938年4月21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致電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等,指出:根據抗戰以來的經驗,在目前全國堅持抗戰與正面深入的群眾工作兩個條件之下,在河北、山東廣大平原地區發展抗日游擊戰爭是可能的,堅持平原地區的游擊戰也是可能的,應立即在河北等地“普遍發展游擊戰爭”。平原游擊戰爭的開展,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三是與河北有關的晉察冀和晉冀魯豫根據地在全國抗戰根據地的建設中具有示范性
晉察冀和晉冀魯豫根據地建設中的許多做法,具有創造性,為抗日根據地的建設積累了經驗,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評價。事實正是這樣。1937年11月,聶榮臻率晉察冀軍區部隊從山西五臺到達河北阜平。1938年1月,召開了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成立了邊區政府,標志著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八路軍開赴敵后創建的第一個根據地。經過一年的艱苦斗爭,邊區發展到3省72個縣,幅員10萬平方公里,人口1 200多萬,武裝部隊達9.8萬多人。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敵后不斷發展壯大,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1938年10月5日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在致聶榮臻等的慰問電中稱:你們“已經創造晉察冀邊區成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這些都在華北抗戰中已經和將要盡其極重大的戰略作用,而且你們的經驗將成為全黨全國在抗戰中最有價值的指南”。11月,聶榮臻就晉察冀根據地創建一年來的斗爭情況,向黨中央寫了一份詳盡系統的報告。毛澤東看后認為很有意義。出版時他親自為該書題寫書名“抗日模范根據地晉察冀邊區”,并在序言中指出,“晉察冀邊區是華北抗戰的堡壘”。
彭真在晉察冀時任中共北方分局書記。1940年8月,在他主持下制定?關于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黨中央報刊稱譽?雙十綱領?能夠保證邊區成為“全國最模范、最進步的民主抗日地區”,成為日后全國“總反攻的前進陣地”,號召“全國各地,特別是敵后方其他各抗日根據地,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設施計劃上,都應以它為最好的參考和借鏡”[3]。1941 年6月至8月,彭真在延安就晉察冀的工作七次向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作了匯報。黨中央、毛澤東充分肯定晉察冀邊區的建設經驗,稱譽彭真的匯報“是馬克思主義的”,并將匯報的要點依次批轉敵后各抗日根據地黨委。在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下,進入太行山區的129師創建了晉冀魯豫根據地,與侵華日軍進行了頑強的斗爭,將晉冀魯豫根據地發展成為最大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在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的精兵簡政中,晉冀魯豫邊區經過縮編,人員有的充實到基層,有的送院校學習、提高與深造,老弱病殘者轉到生產戰線及地方機關去工作,一部分干部帶槍支彈藥支援地方軍和民兵。邊區政府機關精簡人員48%,節省經費46%。毛澤東贊揚晉冀魯豫邊區是“精兵簡政的模范”。綜上所述,河北的抗戰是全中國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抗日根據地是全國抗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河北人民的流血犧牲和英勇斗爭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河北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雄事跡是可歌可泣的,河北等地人民共同培育和鑄就的太行精神是偉大的、崇高的。
今天,我們在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需要保持革命戰爭年代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革命精神,團結一致,奮發有為,把我們要做的事情做好,這是我們對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的最好紀念。
注釋
[1]本文發表于《黨史博采》2010年第10期。
[2]徐向前元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451.
[3]中共晉察冀邊委的施政綱領?新中華報.1940-10-03.
- 讀懂百年黨史
- 新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教材(2016)
- 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規程與方法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反“四風”與中國古代官員官德修養
- 紀檢監察法規政策全書(第二版)
- 無與倫比的愛與奮斗:100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生命歷程
-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及相關40個黨內制度
-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規定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2019年版)
- 多黨合作在四川(工商聯卷)
- 做合格共產黨員黨內法規學習手冊(2016年版)
-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資源
- 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查核結果處理辦法
- 尚思集
- 十八大以來新黨規黨紀學習手冊(增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