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買船,澇造車
“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這句話出自《國語》,是2 500年前,越王勾踐伐吳失敗,被吳王夫差圍困在會稽山,問計于大夫文種時得到的回答。文種告訴勾踐,商人做生意需要提前預備,夏天儲備皮衣,冬天儲備絺衣,天旱的時候買船,下雨天造車,而為政治國用兵也是如此。今天大王你已經被四面圍困,才來找謀臣商量對策,難道不是太晚了嗎?
這個理論在投資中也是一樣。在面對極低的整體市場估值時(比如2014年年中的A股,2016年年初的港股),許多投資者卻表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擔憂:中國經濟尚未企穩,房地產市場估值太高,經濟轉型尚屬艱難,香港市場經濟停滯不前,國際資本拋棄中國市場,等等,股票怎么能買呢?殊不知,當這些風險全都消除時,股票一定不會再是今天的價格。這就好比當下雨的時候再想買傘,地鐵口的傘就一定會漲價;在人多的旅游景點打車,車一定不好打;在夏天買最流行的短裝,價格一定不便宜;在華燈初上的時候去鬧市的餐廳吃飯,大多要排隊。
理性的投資者都知道,長期的投資回報一定等于估值的變動乘以基本面的變動,而在這兩個因素之中,估值的因素并不比基本面的因素來得次要。如果一家公司在10年里基本面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家只擴大到2倍,但是前者是以5倍的估值買入,后者是以1倍估值買入,那么兩家公司在10年中的回報幾乎相同。當然,買入當前基本面看起來暗淡的資產時,必須要注意的是,不能買入那些沒有機會翻身的資產。以疾病為例,我們得買入那些患了感冒、發燒甚至是骨折的資產,但是不能買患了不治之癥的資產。感冒發燒在一段時間以后恢復的概率非常大,而不治之癥會讓投資者的本金難以收回———不論買入價格有多低。
所以,在判斷資產前景的時候,我們得牢牢記住,依靠當前的形勢分析,并不能給我們前瞻性的判斷。想要找到那些短期暗淡但是長期穩健的資產,我們就必須有周期、變動的眼光。只有堅持“旱買船,澇造車”的投資手段,才能獲得長期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