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件讓世界更美好的事情

記者 劉星 實習生 謝亞喬

《中國青年報》(2015年04月23日04版)

趙曉樸第一次創業的原因很簡單:他實在無法在一個暮氣沉沉、一眼望到頭的單位待下去,他想要奮斗。

那是2009年,父母托關系給趙曉樸找了一份某中央媒體下屬廣告公司的實習工作。第一次來北京的趙曉樸,對這座城市的印象來源于那部熱播電視劇《奮斗》,他覺得自己該像主角們一樣大干一場。可在那個托關系才能進的公司里,他失望地發現,工作的日常就是上班、閑聊、喝茶、看電視、發呆、下班。

趙曉樸決定離開那份讓旁人羨慕的工作,開始“創業”。“我覺得離開這么牛的一個平臺,只能干一件更牛的事兒才能說服我父母,那就只能創業了。”趙曉樸說,“其實那時候創業這個詞還不火,沒人說我創業了,就說我自己干了。”

這和《報告》的結論一致。調查顯示,北京青年在創業動機上的“生存型”特征并不突出,對財富積累和把握命運、成就人生的愿望更為強烈。在創業動機中,追求個人財富的占30%,希望把握自己命運,決定自己生活的占29.6%,實現一定成就,證明自己能力的占14.6%。

那時候微博還沒出現,廣告業里最火的,還是電梯門上的小廣告。趙曉樸思來想去,覺得小區門禁的車欄桿也可以像電梯門那樣做廣告,并且沒有門檻,于是說服一位朋友投資,自己技術入股,干了起來。

那是一段很奇異的生活,當周圍的同學每天都在睡懶覺、打魔獸世界的時候,住在700元一個月的地下室的趙曉樸每天早早起床,上午提著香煙去跟小區物業套近乎,談合作,下午接客戶的訂單,晚上九十點回到家開始設計廣告的樣式,搞到半夜一兩點。

最初趙曉樸每個月只有2000元的底薪,到那一年年底分錢,他發現卡上的數字從5位數很快變成了6位數,到畢業的時候,卡上已經有了大幾十萬。習慣了2000元生活費的日子,趙曉樸還不能適應銀行卡里的數字,很長一段時間,他還是住在地下室。

畢業以后,趙曉樸的“廣告事業”進入了瓶頸——他想正式成立一個公司,可手續太煩瑣,需要很多審批手續,業務上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趙曉樸最終放棄了這份事業,去一家廣告公司做了白領。“那時候有一種小富即安的心態,不是遇見問題解決問題,而是算了,反正我也有錢了。”

工作沒幾年,趙曉樸又被自己的客戶拉出來創業了,做了一款手機沒有成功,現在的項目則是一個互聯網白酒品牌——“燃點白酒”。

最初跳槽時,趙曉樸還只是給對方打工,本來約定先一個月拿5000元錢,等公司過了困難期,再提到1.5萬元左右。可公司一直沒能挺過困難期。后來項目做到一半,大老板撤了,趙曉樸和幾個朋友覺得就這樣放棄不甘心,接下了公司的盤子,自己技術入股成了老板,仍然是每個月領著5000多元的工資。直到業務上了正軌,趙曉樸的收入才略有上升。

實際上,創業青年的收入普遍不高。《報告》顯示,大多數青年創業者月收入集中在6000~12000元,以租房為主,自有住房比例為37.2%,23.3%的創業青年的居住條件為合租,僅35.7%的創業青年較多使用的出行方式為私家車,“有房有車”依舊是許多創業青年的夢想。此外,調查還顯示,創業青年的平均收入在前4年的增長率為7.60%、5.05%、31.77%,即在經歷3年的積累后,收入開始提升。

不過,經歷了這么多,趙曉樸并不過于關注錢的事兒。2013年年底,在上一個項目失敗時,趙曉樸當年大學創業掙下的錢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幾個合伙人一度聚在一起,討論大家是不是該各自散了,去找份安穩的工作,“按照我們的資歷,找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不難”。

趙曉樸覺得,創業這個事情不只是賺錢,更關乎價值觀。團隊最終選擇白酒,是覺得互聯網改變了這么多行業,為什么白酒業沒有什么變化。他們希望讓白酒更現代,更有設計感,把白酒做成一款文化產品,“做一件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這件事情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了,同時你還能掙錢,這才叫創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钦县| 民权县| 普宁市| 昔阳县| 临漳县| 汾阳市| 南投市| 武夷山市| 武穴市| 集贤县| 邛崃市| 会宁县| 治多县| 乌海市| 和硕县| 通城县| 台中市| 金门县| 霍山县| 靖安县| 定结县| 莫力| 望谟县| 安多县| 松潘县| 晋江市| 都匀市| 东乌珠穆沁旗| 洪江市| 乐清市| 佛坪县| 连云港市| 霍林郭勒市| 东阿县| 古交市| 肥城市| 滁州市| 清远市| 西昌市| 南乐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