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德拉沃爾佩和科萊蒂對馬克思與黑格爾關系的解釋

不同于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或黑格爾馬克思主義,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德拉沃爾佩和科萊蒂堅決否定馬克思和黑格爾之間的傳承關系,認為馬克思思想來源于盧梭,與黑格爾思想沒有任何直接關系。德拉沃爾佩和科萊蒂認為,馬克思思想是科學的理論,這主要體現為馬克思辯證法是科學的辯證法思想;而黑格爾思想是思辨的理論,他的辯證法是先驗的辯證法。馬克思以科學原則審視社會歷史的發展,在這一點上完全有別于黑格爾。

德拉沃爾佩對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等相關著作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馬克思在這些著作中充分展現了辯證法的科學魅力,馬克思所提出的“具體—抽象—具體”分析方法,是一種科學的辯證法。德拉沃爾佩認為,黑格爾的辯證法是一種“思辨的辯證法”“形而上學的辯證法”,甚至是一種“神秘主義的辯證法”;而馬克思的辯證法是一種“科學的辯證法”“分析的辯證法”,還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法“其意義是革命性的:它意味著只存在一種方式、一種邏輯,因而意味著只存在一門科學;同時它意味著哲學的邏輯最終將被歸于科學的邏輯”[1]

德拉沃爾佩以實證主義的原則解讀馬克思,重點論述了馬克思成熟時期的思想和理論體系,1950年,他在《邏輯學是一門實證科學》中把馬克思的哲學淵源挖掘到休謨、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等人身上,以此徹底否決馬克思和黑格爾之間的哲學聯系。德拉沃爾佩認為,黑格爾用抽象、思辨的概念和理念去解釋特殊的、具體的事物,本末倒置,這種思維和原則不能被科學邏輯證明,馬克思主義是一種非形而上學、非教學主義的科學理論,它是以客觀事實為范疇、以規律為對象、以實踐為標準的科學學說。

一、馬克思對思辨的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

德拉沃爾佩認為,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通過分析社會中現實的人、現實的自然界與理念之間的主客體關系,揭示了黑格爾辯證法的神秘性。不同于其他西方思想家,德拉沃爾佩更看重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他指出,《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重要性在于,它包含著以批判黑格爾的邏輯學的形式體現出來的一種新的哲學方法,即與黑格爾辯證法相對立的革命的“科學的辯證法”。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通過駁斥黑格爾把理念視為獨立的主體、把觀念視為獨立的主體來批判黑格爾思辨的、先驗的辯證法。德拉沃爾佩認為,黑格爾思辨辯證法的思路,就是把現實的一切視為理念的同義反復,現實成為獨立主體理念的自我臆想。按照思辨辯證法的原則,理念無限地超越經驗和現實,主宰著整個現實世界和社會,同時真正獨立于理念的人的現實卻成了思辨邏輯的仆人和奴婢。德拉沃爾佩詳盡論述馬克思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的不同和異質,其中心觀點是:只有充分、全面認識和理解馬克思批判黑格爾辯證法的實質,才能把握和理解馬克思科學辯證法的實質。“黑格爾把家庭和市民社會看做國家的概念領域……這一國家把自己分為這些領域……它這樣做‘目的是要超出這兩個領域的理想性而成為自為的無限的現實精神’。”[2]“邏輯的泛神論的神秘主義在這里已經暴露無遺。”“理念變成了獨立的主體,而家庭和市民社會對國家的現實關系變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像的內部活動。實際上,家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家的前提,它們才是真正的活動者;而思辨的思維卻把這一切頭足倒置。”[3]德拉沃爾佩認為,馬克思這段經典闡釋明確地揭示了黑格爾辯證法的邏輯結構和黑格爾辯證法的實質,黑格爾的先驗辯證法把現實歸結為理念,把理念視為現實活動本身和活動主體。在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三者的關系上,黑格爾把家庭、市民社會變為次要的東西。理念成為獨立的主體,而家庭、市民社會與國家的關系成為理念所演變的想象的內部活動。事實上,家庭、市民社會才是國家的基礎和前提,家庭和市民社會才是歷史的真正活動主體。黑格爾的思辨思維、思辨辯證法把這一切頭足顛倒,位置錯移,正如馬克思譴責黑格爾所說的,“黑格爾應該受到責難的地方,并不在于他如實地描寫了現代國家的本質,而在于他用現存的東西來冒充國家的本質”[4]。從而,德拉沃爾佩指出,如果我們將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與伽利略對“辛普里丘”(一位耶穌信仰者,學究式的天文學家)的批判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和伽利略的批判方式、批判原則和批判思路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德拉沃爾佩引用伽利略的一句話來表達其中的異曲同工之處,“這些家伙在盡力發明出一個個事物,要這些事物服務于他的目的,而不是一步步調整他的目的來適應現實事物”[5]。這樣的點評也契合了馬克思的本意,馬克思也強調“重要的是黑格爾在任何地方都把理念當做主體,而把真正的現實的主體,例如‘政治情緒’變成了謂語。而事實上發展卻總是在謂語方面完成的”[6]

在德拉沃爾佩看來,馬克思徹底批判和否定了黑格爾的先驗的、思辨的唯心主義辯證法,他認為,這種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神秘主義,是“非科學”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不是先驗的、客觀的真理,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資本主義社會,它只有通過資本主義社會的現狀和事實而非通過抽象的真理,才能得到證實和檢驗。德拉沃爾佩認為,馬克思不僅拒絕黑格爾辯證法,而且還排除正統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即恩格斯和其他正統馬克思主義者所堅持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德拉沃爾佩指出,這些辯證法用一種普遍的、絕對的先驗來取代現實的試驗,錯誤地將一種形而上學的辯證法——一種沒有歷史依據的客觀世界觀——附加在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理論上,這樣,正統唯物主義無疑就和思辨唯心主義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本質性的區別。

科萊蒂也認為,馬克思極力反對黑格爾,尤其抵制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他在《馬克思主義和黑格爾》中指出,黑格爾辯證法是物質辯證法,把有限的物質轉化為無限的抽象,把現實的存在視為合乎理性的存在,存在被歸結為思想的化身,思想可以對象化為存在物,兩者彼此相互作用,推動社會歷史的運動發展,“實在的對象被消解在它的邏輯矛盾中,這是第一個運動;在第二個運動中,邏輯矛盾又倒過來成了客觀的和實在的”[7]。在科萊蒂看來,黑格爾正是通過物質辯證法把自己的哲學思維連貫起來,使其成為統一體,進而也完成了絕對唯心主義思維體系的架構。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唯心主義式的統一性,二是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不可調和的異質性。在科萊蒂看來,馬克思堅持思維和存在不具有抽象的統一性,思維和存在具有不可調和的異質性,現實存在是一個獨立的、客觀的發展過程,它完全獨立于觀念、思維和邏輯之外,絕不能把現實的對立還原為抽象思維的對立,把抽象邏輯的法則強加給現實存在。正是從思維和存在的異質性出發,馬克思徹底割裂黑格爾思辨哲學的影響。馬克思批判黑格爾辯證法是一種頭足顛倒的辯證法,科萊蒂也指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策略全部依賴于“現實中的對立不能還原為邏輯上的對立”,他強調,“與黑格爾相反,馬克思堅持實在的過程和邏輯的過程是平行的。從抽象到具體的過渡思想是思想適應于實在的唯一的辦法;絕不能把它同具體本身產生的途徑混淆起來”[8]。不同于西方馬克思主義試圖恢復馬克思哲學中的黑格爾傳統,科萊蒂強調,要突出馬克思哲學作為“科學”的唯物主義特質,“馬克思從黑格爾那里獲得了一種理性的理論表述形式,即關注某種特殊對象的特殊邏輯的演繹結構,獲得了一種關于實在的過程與邏輯的過程之統一的復合智慧,但這種統一的原則在黑格爾那里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專橫的對待”[9]。科萊蒂用真正的“對立”來審視馬克思和黑格爾的思想關系,強調馬克思思想的科學性,貶斥黑格爾哲學的抽象性,以理性的形式邏輯凸顯對黑格爾的批判和摒棄。

二、馬克思的科學辯證法:“具體—抽象—具體”

德拉沃爾佩在《邏輯學是一門實證科學》中指出,科學辯證法的邏輯基礎和原則由亞里士多德創立,科學辯證法的認識論由休謨的經驗哲學支撐,這種認知范式促使德拉沃爾佩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思路置于科學實證主義范式下。他指出,伽利略的科學實驗方法注重感性的經驗知識,特別強調通過嚴格的科學實踐得出的知識,時刻排斥科學領域中非科學因素的先驗哲學、思辨哲學,德拉沃爾佩把這種研究原則運用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中,他認為,馬克思繼承了伽利略式科學實驗的傳統和邏輯,同時又融合了自己對資本主義社會、現代社會歷史的經驗知識,徹底地批判黑格爾辯證法,批判黑格爾的先驗主義傾向。德拉沃爾佩認為,黑格爾的辯證法從抽象出發,借助一般的、不確定的虛無,從抽象到具體,再從具體到抽象,如此反復循環,這樣的思路不是從具體的個體、對象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而是遵循抽象的思維邏輯樣式進行思想推演,進而描述具體的個體和對象。馬克思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的邏輯思路截然相反,馬克思辯證法是借助個體的、確定的對象,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循環,即一種抽象思維不斷現實化、科學化的實驗方法,在呈現方式上是“具體—抽象—具體”模式。因而,馬克思思想和黑格爾思想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一種屬于科學的理論,另一種屬于思辨的理論,兩者在性質上截然不同。

德拉沃爾佩認為,馬克思的科學辯證法的最初表達出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中,在該書中馬克思確立了批判黑格爾邏輯哲學的原則,表達了一種新的哲學思維方式,奠定了科學辯證法的基礎。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開始使用科學的辯證法研究經濟問題、經濟范疇,認為經濟概念等范疇是歷史的、與社會物質生產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理論表述,而不是永恒不變的概念,由此看出,“打開一半的‘科學辯證法’之‘奧秘’的鑰匙已經作為一種邏輯的批判的形式的闡述呈現在我們面前”[10]。德拉沃爾佩還指出,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詳細地表述了科學辯證法的思想,這主要體現在:將唯物主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基本原則、概念用于分析政治經濟學,實現了在經濟學研究中把“思辨的、形而上學”的辯證法向“科學的、實證主義”的辯證法的轉變,充分闡釋了“具體—抽象—具體”辯證法的內涵。

德拉沃爾佩認為,馬克思的科學辯證法實現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一,這種邏輯的統一使馬克思主義自身發生了一場哲學的、文化的大革命。這場革命徹底告別了傳統的思辨哲學、先驗哲學,促使哲學成為同經驗科學一樣的一門科學。由于各種實證科學的發展,哲學(思辨)的范圍不斷地縮小了(順便說一句,這個過程直到現在還沒有完結)。這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從(思辨)哲學權力束縛下解放出來的過程,無論是對于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或對于哲學本身都是一種進步的過程。”[11]這樣一來,傳統哲學在德拉沃爾佩眼里,是關于精神的科學,或者是關于思辨的形而上學的哲學,且這種哲學必須要瓦解,現在哲學不再是關于精神的科學,而是關于人的科學,一種在邏輯上科學統一的辯證哲學,“因此,事實上再也不可能提出一種與‘科學’的邏輯不同的‘哲學’的邏輯。用馬克思曾使用過的表達方式說,哲學,作為關于人的科學,不再是隱喻的,沒有根據的,晦澀的意義上的‘科學’,只是在諸如‘哲學是關于精神的科學’這樣一些公式中,才是在這些意義上使用‘哲學’這個詞的。這些只是‘形而上學’‘思辨’等等的同義語”[12]。在這段闡釋中,德拉沃爾佩將馬克思哲學歸結為關于人的科學,認為馬克思社會理論就是研究自然科學和人的科學相統一的問題,指出要以科學邏輯分析社會歷史,以拋棄哲學思維的方式確立馬克思辯證法的科學特質。


注釋

[1]COLLETTI L.Marxism and Hegel.London:NLB,1973:20.

[2]COLLETTI L.Marxism and Hegel.London:NLB,1973:20.

[3]COLLETTI L.Marxism and Hegel.London:NLB,1973:100.

[4]吳曉明.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中).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507.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0-251.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0-251.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4.

[8]伽利略.關于兩大世界體系:托勒密體系和哥白尼體系的對話.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53:94.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5.

[10]德拉沃爾佩.盧梭和馬克思.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81.

[11]德拉沃爾佩.盧梭和馬克思.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98-199.

[12]德拉沃爾佩.盧梭和馬克思.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油尖旺区| 南川市| 永修县| 黑水县| 顺平县| 江阴市| 西藏| 吉木乃县| 绥中县| 平潭县| 水城县| 广州市| 镶黄旗| 潼关县| 临清市| 新余市| 贵州省| 肥西县| 南通市| 荃湾区| 游戏| 庆安县| 潜江市| 琼海市| 大荔县| 连州市| 连平县| 分宜县| 海晏县| 三门县| 酒泉市| 剑川县| 岑巩县| 钟祥市| 淮滨县| 津南区| 浦东新区| 四川省| 东兰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