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律詩詞常識、欣賞和吟誦
- 呂君愾
- 577字
- 2019-10-18 19:50:41
第一節 古詩
古詩的形式十分豐富,是古代最靈活多變的自由詩,與格律詩相較,其明顯特點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篇無定句。短可四句,如前述之《彈歌》;長可三百七十多句,如《離騷》。
(2)句無定字。從二言至九言乃至雜言,以四言、五言、七言最常用。
(3)韻無定格。可一部平韻到底,可一部仄韻到底,可葉鄰韻,可多部平仄韻轉韻,但要注意,每個韻部最少得用兩個韻字,亦即篇中用同一韻部的句子若只有兩句,則這兩句都得葉韻(平葉平,仄葉仄)。
(4)句子平仄不作有序安排,句與句之間的平仄無粘對關系,即沒有聲病律病的說法,但有一個“句自為律”的共識:句子自行調整平仄結構,以自由自然為合度。
(5)對仗寬松靈活,具體表現在:1)篇中句子完全沒有對仗;2)篇中句子隨時作對仗;3)對仗位置不確定,根據內容由作者自行裁量;4)對仗句詞性大致像樣即可,平仄和詞性都無嚴格要求和限制。
綜上所述,對古體詩的要求,可以歸結為兩點:句式基本整齊和必須葉韻。
唐代格律詩盛行,當時作者所作仿古詩,為了與格律詩區別,在字數、句式、葉韻、對仗各方面,都盡量避免格律化,刻意把句子作成孤平、拗句、三平尾、三仄尾、葉仄韻、轉韻或字數參差,對仗隨意,以出奇制勝,追求高古、樸拙的效果。
表1—1 格律詩和古詩體例比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