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托福真題詳解:閱讀分卷(第三冊)
- 劉文勇 楊允慧
- 5262字
- 2020-08-13 19:33:49
TPO-17
Europe's Early Sea Trade with Asia
歐亞地區早期的海洋貿易
本文主要介紹了開辟歐亞地區的海洋貿易通道所面臨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主要解決措施有:輕快帆船的發明、指南針的應用、地圖和航海日志的完善、《海運法典》的實施。
文章結構清晰,整體難度 ★★★。

題目解析
題干:文中的“impetus”與下列哪個選項的意思最接近?
A. 返回(return)
B. 機會(opportunity)
C. 刺激,激勵(stimulus)
D. 阻礙(obstacle)
解題:原文中該單詞所在句子為:“This development, coming as it did when the bottom had fallen out of the European economy, provided an impetus to a long-held desire to secure direct relations with the East by establishing a sea trade.”該句中的詞組“the bottom of something falls out”意為“某事物陷入蕭條時期”,本句可以理解為:“這種在歐洲經濟陷入蕭條時期的變化,為一貫持有的通過建立海上貿易來與東方取得直接聯系的愿望提供了動力。”
“impetus”的主要意思有:“incentive,stimulus”(刺激);“the property possessed by a moving body in virtue of its mass and its motion”(運動的物體由于質量和運動所具有的特性)。在本句中,“This development”指代的是第一句中的“a number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s cut Europe's overland trade routes to southern and eastern Asia”,正是由于陸路貿易路線被切斷,這種變化才刺激了海上貿易路線的開辟,因此答案為C。
題干:根據第一段,為什么歐洲商人有必要找到一條到達東方的新道路?
A. 中國人最終準備與歐洲人進行貿易。
B. 沒有了與東方的貿易,歐洲經濟日漸衰退。
C. 與東方的傳統貿易路線的代價變得很高。
D. 陸路貿易航線因為政治事件被封鎖。
解題:題干關鍵詞“find a new way”位于第一段的最后一句:“A new way had to be found.”(必須找到一條新路。)而題干問找到新路的原因,因此要看前面一句:“Possibilities for trade seemed promising, but no hope existed for maintaining the traditional routes over land. ”(雙方貿易前景看好,但傳統的陸路貿易無望維持。)而這一段的第一句又提到:“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a number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s cut Europe's overland trade routes to southern and eastern Asia, with which Europe had important and highly profitable commercial ties since the twelfth century.”(自12世紀起,歐洲就已經建立起了與南亞和東亞的高度互利的貿易關系,但14世紀時,政治上的一些發展變化切斷了雙方的陸路貿易路線。)由這兩句可知,因為政治變化切斷了傳統的陸路貿易,所以有必要開辟新的貿易路線,因此答案為D。
題干:根據第二段,歐洲人為了開辟與東方的新的貿易路線必須克服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A. 歐洲人不愿意投資大規模的商業活動。
B. 歐洲人缺乏跨洋遠距離航行的技術。
C. 歐洲人不愿意嘗試新的商業技巧。
D. 歐洲人不了解其他人的商業知識。
解題:題干關鍵詞“main difficulty”位于第二段的第一句:“The chief problem was technological: How were the Europeans to reach the East?”(技術問題最為重要:歐洲人如何到達東方?)由此句可知歐洲人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如何到達東方。而這一段的第二句又具體說明了這個問題:“Europe's maritime tradition had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easily navigable seas—the Mediterranean, the Baltic,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he North Sea between England and the Continent—not of vast oceans.”(歐洲的航海傳統是在那些易于航行的海域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地中海、波羅的海,以及一條比較狹長的海域,即英格蘭和歐洲大陸之間的北海——而這些都并非廣闊的海洋。)結合此句可以判斷出這個困難是歐洲人缺乏遠洋航行的技術,因此答案為B。
題干:下面哪一個句子最好地表達了段落中陰影部分的基本信息?錯誤選項改變了重要部分的含義或者遺漏了重要信息。
A. 投資者開辟東西方海上貿易所花費的巨額成本表明了此貿易能夠創造出高額利潤。
B. 與開發東西方海上貿易所需的投資相比,其獲得的利潤是巨大的。
C. 利用海上線路所增加的商業活動反映了東西方貿易對于追求巨額利潤的投資者的重要性。
D. 人們在東西方海上貿易中的巨額投資使得他們期望獲得巨額利潤。
解題:陰影部分的句子可以理解為:“擴張海上貿易投入的資金規模反映出東西方貿易所能創造出的巨大財富。”原句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投入的資金多反映了利潤高,因此正確答案為A。
選項B中的“compared with the investment”(和投資相比)原句沒提,因此不選。
選項C中的“The increase in commercial activity”(貿易活動增加)原句沒提,因此不選。
選項D中的“They expected to make immense profits”(他們期待賺取巨額利潤)原句也沒提,因此不選。
題干:文中的“dramatically”與下列哪個選項的意思最接近?
A. 人工地(artificially)
B. 極大地(greatly)
C. 立刻地(immediately)
D. 有規律地(regularly)
解題:原文中該單詞所在句子為:“Spices not only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taste of the European diet but also were used to manufacture perfumes and certain medicines.”該句可以理解為:“香料不僅顯著地提高了歐洲菜肴的口感,同時也被用于制作香水和一些藥品。”
“dramatically”是副詞,形容詞“dramatic”的意思主要有:“of or relating to a drama”(戲劇的);“striking in appearance or effect”(顯著的)。在本句中,“dramatically”修飾“improved the taste of the European diet”(提高了歐洲菜肴的口感),因此意思為“striking in appearance or effect”(顯著地),答案為B。
題干:根據第二段可以推測出,中世紀亞洲的香料在歐洲受歡迎是因為
A. 易于大量運輸。
B. 歐洲國家不能生產。
C. 可以用來交換像香水和藥物這樣的產品。
D. 可以隨時間增值。
解題:題干中的關鍵詞“spices”及“desirable”位于第二段的第五句:“Spices were the most sought-after commodities.”(香料在當時是最受歡迎的商品。)題干問原因,繼續往下看第二段的第六句:“Spices not only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taste of the European diet but also were used to manufacture perfumes and certain medicines.”(香料不僅顯著地提高了歐洲菜肴的口感,同時也被用于制作香水和一些藥品。)再往下看本段的最后一句:“But even high-priced commodities like spices had to be transported in large bulk in order to justify the expense and trouble of sailing around the African continent all the way to India and China.”(但即使是香料這樣的高價商品也不得不大批量運輸,以平衡繞行非洲至中國和印度所耗費的巨額成本和麻煩。)由此句中的關鍵詞“spices had to be transported”(不得不運輸香料)可推測出歐洲本地并不產香料,因此答案為B。
選項A中的“easily transported”(輕松運輸)和第二段第五句中的“trouble of sailing”(運輸麻煩)說法相反,因此不選A。
選項C中的“traded for products”(交換產品)原文沒提,因此不選C。
選項D中的“increase in value over time”(隨時間增值)原文沒提,因此不選D。
題干:根據第三段,關于輕快帆船和劃槳帆船的比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哪一項?
A. 輕快帆船比劃槳帆船的船桅少。
B. 輕快帆船比劃槳帆船的船體寬。
C. 輕快帆船比劃槳帆船能承載更多的貨物。
D. 輕快帆船在洶涌的海面上比劃槳帆船更穩定。
解題:根據題干中的“comparing”,“caravel”,“galley”定位到第三段的第四句:“It had a wider and deeper hull than the galley and hence could carry more cargo: increased stability made it possible to add multiple masts and sails.”(這種海船的船體比劃槳帆船更寬更深,因此可以運送更多的貨物,穩定性的提升使得船體上能夠增加多個桅桿和船帆。)這一句集中說明了輕快帆船和劃槳帆船的不同,根據前面一句可以判斷出此處“it”指代caravel,由“It had a wider and deeper hull than the galley”(輕快帆船比劃槳帆船的船體更寬更深)可知不選B。
由“hence could carry more cargo”(輕快帆船能夠承載更多的貨物)可知不選C。
由“increased stability”(穩定性更高)可知不選D。
由“made it possible to add multiple masts and sails”(能夠增加多個桅桿和船帆)可知A為正確答案。
題干:根據第三段,三角帆對輕快帆船有什么作用?
A. 它為船的前部提供穩定性。
B. 它使得船體更寬更深。
C. 它顯著地提高了以風力帶動的船的速度。
D. 它提高了船的可操縱性。
解題:根據題干關鍵詞“lateen sail”定位到第三段的最后一句:“In the largest caravels, two main masts held large square sails that provided the bulk of the thrust driving the ship forward, while a smaller forward mast held a triangular-shaped sail, called a lateen sail, which could be moved into a variety of positions to maneuver the ship.” 該句可以理解為:“在最大型的輕快帆船上,兩根主桅桿撐起大塊的四角船帆,提供足夠的推力來驅動帆船前進,同時一個小型的前桅桿撐起一塊三角形船帆,這種船帆叫作三角帆,它可以移動到不同位置來控制帆船。”根據關鍵詞“moved into a variety of positions to maneuver the ship”(移動到不同位置來控制帆船)可知答案為D。
題干:為什么作者會提到西歐人開發并使用了磁羅盤?
A. 提供輕快帆船開始跨洋航行后開發出的一種工具的例子。
B. 提供星盤的發明所帶來的工具改進的例子。
C. 確認使和東方的海上貿易成為可能的一項技術進步。
D. 解釋確定經度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
解題:解答此題要結合段落主旨和文章主旨。由本段的關鍵詞“astrolabe”,“magnetic compass”,“new maps”,可知本段主要講開辟新的海上貿易路線所需的可以幫助定位和導航的技術工具。本文的主旨是開辟新的海上貿易路線所面臨的技術困難以及這些困難是如何被解決的,而我們定位到的磁羅盤的使用正是技術進步幫助遠洋航行成為現實的例子,因此答案為C。
題干:文中的“refined”與下列哪個選項的意思最接近?
A. 完成(completed)
B. 改進(improved)
C. 吸引(drawn)
D. 檢查(checked)
解題:原文中該單詞所在句子為:“Also beginning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new maps refined by precise calculations and the reports of sailors that made it possible to trace one's path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該句可以理解為:“另外,從13世紀開始,經過精密計算,地圖更為精準,航海日志使航線變得相當準確。”
“refined”的意思主要有:“to become pure or perfected”(精煉的);“to make improvement by introducing subtleties or distinctions”(精密的)。根據本句中的“by precise calculations”(經過精密計算)可知這些“new maps”更精確,因此答案為B。
題干:文中的“norms”與下列哪個選項的意思最接近?
A. 目標(purposes)
B. 技巧(skills)
C. 活動(activities)
D. 規則(rules)
解題:原文中該單詞所在句子為:“Certain institutional and practical norms had become established as well.”該句可以理解為:“航海制度和實際規范也建立了起來。”
根據下一句中的例子“...the Consulate of the Sea...won acceptance by a majority of sea goers as the normative code for maritime conduct...”( 《海運法典》為大多數水手所接受,成為海事行為的規范)可知“norms”的意思是“規范,規則”,因此答案為D。
題干:根據第四段,哪一項關于14世紀歐洲制定的《海運法典》的說法正確?
A. 它畫出了商貿船的航行路線。
B. 它規定了人們在海上的行為方式。
C. 它取代了之前的不適合與東方進行海上貿易的法典。
D. 它說明了如何駕駛船只。
解題:根據題干關鍵詞“maritime code”(海商法)定位到第四段的第六句:“A maritime code known as the Consulate of the Sea,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won acceptance by a majority of sea goers as the normative code for maritime conduct; it defined such matters as the authority of a ship's officers, protocols of command, pay structures, the rights of sailors, and the rules of engagement when ships met one another on the sea-lanes.”(14世紀,一部起源于地中海西部地區的《海運法典》為大多數水手們所接受,成為海事行為的規范;法典規定了船長的職權范圍、命令協議、薪酬結構、水手們的權利,以及航行中與其他船只的交戰規則。)根據關鍵詞“normative code for maritime conduct”(海事行為的規范標準)可知答案為B,選項A、C、D原文均沒有提到。
題干:下面的句子插在四個方塊中的哪一個位置合適?
“它們受重視的原因有很多。”
解題:根據題干關鍵詞“reasons”可知待插入句子的下一句要解釋受到重視的原因,根據此線索判斷選項,看到第二個方塊前講:“Spices were the most sought-after commodities.”(香料是最受歡迎的商品。)第二個方塊后面講到“Spices not only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taste of the European diet but also were used to manufacture perfumes and certain medicines.”(香料不僅顯著地提高了歐洲菜肴的口感,同時也被用于制作香水和一些藥品。)根據這兩句可知第二個方塊后的內容解釋前面的內容。此外,待插入句子中的“they”指代的就是“spices”,因此正確答案為第二個方塊。
題干:下面有一個引導句,是對文章內容的簡短總結,請選出三個表達出文章最重要觀點的選項,完成總結。有些句子不屬于總結性語句,因為它們所表達的觀點文章中沒有提到或是文章中的次要觀點。本題兩分。
因為通往亞洲的陸路貿易在14世紀被切斷,歐洲人必須尋找一條和亞洲人進行貿易的新航線。
A. 旅行者的日志表明了亞洲人對和歐洲人重新開始貿易感興趣。
B. 要使從亞洲運來的貨物,如香料,有利可圖,這些貨物必須大批量從海上運輸過來。
C. 歐洲的劃槳帆船能夠通過印度洋和非洲海岸線大批運輸亞洲的商品。
D. 開發出了以風為動力的輕快帆船,用來跨洋運輸貨物。
E. 地圖、航行工具和《海運法典》的完善是長距離航行的關鍵因素。
F. 歐洲人從亞洲進口香料是為了提高菜肴的口感并且制造香水和藥品。
解題:選項A對應第一段的第三句:“Widely reported, if somewhat distrusted, accounts by figures like the famous traveler from Venice, Marco Polo, of the willingness of people in China to trade with Europeans and of the immensity of the wealth to be gained by such contact made the idea irresistible.”(對此有諸多記載,有些可能不足為信,威尼斯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書中就描述了中國人希望和歐洲人通商的意愿,認為通過貿易關系,歐洲可以獲得巨額財富,他的這些描述讓歐洲人難以抗拒。)但是這一句在第一段是一個細節,是為了說明這一段的主旨:必須開辟一條新的海上貿易航線。因此判斷選項A不選。
選項B對應第二段的最后一句:“But even high-priced commodities like spices had to be transported in large bulk in order to justify the expense and trouble of sailing around the African continent all the way to India and China.”(但即使是香料這樣的高價商品也不得不大批量運輸,以平衡繞行非洲至中國和印度所耗費的巨額成本和麻煩。)這一句體現了本段的主旨:海上貿易所面臨的技術問題是需要大規模運輸的船只。因此B為正確選項。
選項C對應第三段的第三句:“Even if they hugged the African coastline, they had little chance of surviving a crossing of the Indian Ocean.”(即使緊貼著非洲海岸線行駛,這種船也很難穿越印度洋。)根據關鍵詞“little chance” (幾乎沒有機會)可知選項C和原文說法不符,因此不選C。
選項D對應第三段的第四句:“Shortly after 1400, shipbuilders began developing a new type of vessel properly designed to operate in rough, open water: the caravel.”(15世紀初,造船專家們開始研制一種適用于波濤洶涌的開放海域的新型船只——輕快帆船。)本句即為這一段的主旨句:輕快帆船適合遠洋航行。因此選D。
選項E對應第四段的主旨:航行工具、地圖和《海運法典》的完善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因此選E。
選項F對應第二段的第六句:“Spices not only dramatically improved the taste of the European diet but also were used to manufacture perfumes and certain medicines.”(香料不僅顯著地提高了歐洲菜肴的口感 ,同時也被用于制作香水和一些藥品。)該選項屬于細節內容,因此不選F。
綜上所述,正確答案為B、D、E。
本文詞匯總結








- 2019年12月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英語二級口筆譯核心詞匯全突破【核心釋義+例句搭配+巧記速記】
- (新題型)英語專業四級寫作特訓
- 艾學雅思:必備口語素材
- 雅思周計劃:詞匯(第二版)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A類(研究生)高分應試教程(2016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輔導系列)
- 2020年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五年級組)高分應試教程
- 2019年12月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英語三級口筆譯核心詞匯全突破【核心釋義+例句搭配+巧記速記】
- 新SAT詞匯精選
- 考博英語詞匯詞根+聯想記憶法(便攜版)
- 四級詞匯:詞以類記
- (2017)考研英語完形填空與閱讀理解PART B(新題型)
- 新托福考試專項進階:初級閱讀
- 新托福考試專項進階:高級聽力
- 2016 10天秒殺職稱英語一本全(理工類A級)
- (2016)高考英語考前加油站之沖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