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北京灣里誕生的早期國家和城市

(一)燕國和薊國

從歷史文獻記載可知,在夏、商王朝統治時期,北京及其以北地區同時有幾個部族存在,包括孤竹、燕亳、山戎、肅慎等,其中孤竹、燕亳等部族后來建立了奴隸制國家,成為商王朝北方的附屬國,其中的燕國可算是北京地區最早形成的國家之一。但這個燕國與后來西周分封的燕國并不是同一政權,它是一個在本地自然發展建立起來的奴隸制國家,因此,史學界通常稱之為“古燕國”。

關于古燕國的歷史情況在甲骨文和文獻資料中都有所記載。商代甲骨文中“燕”字寫作“妟”,并有“妟來”、“婦妟”等卜辭。所謂“妟來”,意思是指妟國人到商王朝來。而“婦妟”則應指妟國的女子嫁給商朝人。可見,妟與商王朝不但常有往來,而且還通婚。文獻資料中出現這個古燕國始于西周初年,《史記·周本紀》有記載,“封召公奭于燕”,這說明召公受封之地,原來就叫“燕”,這里應該就是古燕國的所在地。這個古燕國可能由于是商朝北方比較重要的附屬國,在武王滅商的過程中也被西周的武裝力量滅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西周分封的諸侯國——燕國。

另外,在商代我國北方還有一個由帝堯的后裔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名叫薊國,當時也是臣屬于商王朝的一個小方國,西周建立后又臣屬于周王朝?!八E”和“燕”是兩個鄰近的諸侯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燕國強盛,薊國弱小,于是燕國兼并了薊國,時間大約在春秋初期。

依上所述,西周的燕國是召公奭的封國。召公,本名姬奭,文獻中又稱君奭,文王之子,官至周王朝太保,位居三公之一,又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岐山西南),故史稱召公。由于召公本人及其家族在周王室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初遂將召公封于“燕”。因為“燕”地處于北方邊遠地區,這里是北方民族南下的交通要道,對于周王朝來說,這是一個鎮撫邊疆、藩屏王室的重要區域。召公受封于燕地這一事件,標志著北京地區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范圍。

召公雖受封于燕地,但由于他在周王朝里是與周公一樣重要的輔臣,故仍留在宗周處理王朝政務,實際到燕地就封的是他的長子克。這件事在北京地區出土的青銅器上和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1986年,在房山區琉璃河黃土坡西周墓地遺址的大墓中出土的青銅罍和青銅盉上都刻有“令克侯于匽”的銘文,“匽”與“燕”的音義在古代是相通假的。《史記·燕召公世家·集解》也說,召公封燕后“以元子就封”,“元子”就是嫡長子。按照《史記·燕召公世家》“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的說法,召公雖然沒有實際到燕國做封君,但也是名義上的第一代燕侯,那么,克就是第二代燕侯。第三代燕侯,據青銅器銘文記載,名字叫旨,是克的三弟。第四代至第八代燕侯情況不詳,有待于新的考古發現來提供更多的信息。

從第九代燕惠侯起,燕國的歷史才開始有了較明確的紀年?!妒酚洝ぱ嗾俟兰摇份d:“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蔽髦芄埠驮隇楣?41年,這一年正值燕惠侯二十四年。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惠侯在位38年,時為公元前827年,已經到了西周的末期。

克盉

克盉

克罍

克罍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因國力較弱,不被中原諸侯重視。在與其他諸侯列國爭雄的同時,國內的政治斗爭也頗為激烈,這一切給燕國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公元前320年,燕王噲繼位,面對復雜的內外形勢,他幻想通過非常手段達到使燕國迅速強大的目的。公元前318年,他任命一個叫子之的人為相國。據史書記載,子之辦事果斷,善于監督考核臣屬,深得燕王噲賞識。但子之同時也是一位精于以權謀私、權力欲望極強的野心家。他利用燕王噲希望改革的時機,誘使燕王噲“禪讓”,最終取得了燕國的王位,還勸說燕王噲把朝中俸祿在300石以上的官吏的璽印收回,交給子之調遣,使子之完全掌握了燕國大權。這一舉動使燕國人心混亂,特別是遭到太子平和大將軍市被等人的反對。公元前314年,在齊國的支持下,太子平和大將軍市被發動兵變,率軍圍攻燕國王宮,但一時未能攻克。后來大將軍市被反戈,與子之聯兵反攻太子平,結果太子平和市被都在戰亂中喪生。

正當燕國內亂之時,齊宣王乘機起兵,大舉進攻燕國。此時燕國的軍隊已毫無斗志,不戰而退,都城城門大開。齊軍進入城中,不但殺了燕王噲和子之,還把燕國的宗廟、王宮毀壞,將其中的珍寶重器搶掠一空,并且在城中肆意屠戮百姓。齊軍攻占燕都,占據燕國大半疆土,燕國差不多已名存實亡了。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公元前312年,齊國在其他諸侯國的聯合反對下,才被迫撤出燕國。流亡在中原的燕國公子職,在趙、魏等國的扶持下返燕,并繼承了王位,這就是燕國歷史上負有盛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君,早在他在韓國做人質的時候,就受到一些中原諸侯國改革舉動的影響,懷有改革燕國的遠大抱負。返國后,面對燕王噲“禪讓”事件給燕國帶來的政治、經濟上的巨大破壞,為了收拾殘破局面,使燕國重新回到與列國爭雄的地位,特別是要伐齊以“雪先王之恥”,他勵精圖治,可謂不遺余力。

一方面,他把原來燕國的軍事重鎮武陽城(在今河北易縣境內)營建成陪都,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燕下都”。燕下都的建立,對于鞏固燕國南部疆土,阻止中原諸侯國北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他還態度謙恭地向燕國賢士郭隗問計,郭隗建議他廣攬良才。于是,燕昭王特意為郭隗建造宮殿,正式拜他為師。還在易水旁修筑一座招賢臺,上置千金以延攬天下豪俊,這座招賢臺就叫“黃金臺”。燕昭王這一舉動,很快就在列國賢士中引起巨大反響。此后,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皆為昭王之臣?!包S金臺”也成為君王能招賢納士的一個象征,受到后世萬代的贊詠。燕昭王不僅“卑身厚幣,以招賢者”,還深入民間,“吊死問孤”,并且簡樸自奉,親自參加勞作,與燕國百姓同甘共苦。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燕國逐漸恢復了國力,日益富強起來,士卒也群情激昂,愿意為國家而戰。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國以樂毅為上將軍,統率燕、趙、韓、魏、秦五國聯軍,合力伐齊,在濟西一戰中大敗齊師。隨后樂毅又獨率燕軍,深入齊境,攻破齊都臨淄,焚掠齊國宮室宗廟,將所獲珍寶、祭器等全部運回燕國。對此,燕昭王大為高興,他親自來到濟上慰勞軍隊,犒賞將士,封樂毅于昌國,號為“昌國君”。同時命樂毅留在齊國,攻取其他齊城。在隨后的五年間,除了莒和即墨兩城沒有攻克外,樂毅率燕軍共攻下齊國70余座城池,并將它們歸入燕國版圖。“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影響很大的一場諸侯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不但使燕昭王洗雪了“先王之恥”,還使燕國占據了齊國大片土地,而且趙、韓、魏、秦、楚五國也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強盛一時的齊國則幾乎亡國。

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昭王命大將秦開領兵攻打北方的東胡,追迫東胡退卻千余里。燕國版圖進一步擴展,遂在邊地自西向東,設置上谷(治所沮陽,今河北懷來縣大古城村)、漁陽(治所漁陽,今北京懷柔區梨園莊)、右北平(治所無終,今天津薊縣)、遼西(治所陽樂,今遼寧義縣西)、遼東(治所襄平,今遼寧遼陽市)五郡。同時,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族南下,沿著燕國北疆修筑了一條西起造陽(今河北張家口市)、東抵遼東的千余里長城,通稱“北長城”;為了防范南方齊、趙等國的侵襲,沿著燕南疆易水一線修建了長數百里的長城,通稱“易水長城”。

據《戰國策·燕策一》記載,這一時期燕國“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這就是說,燕國東境到遼東乃至朝鮮半島北部,北邊與林胡、樓煩等部族雜處,西部隔云中、九原二郡,與趙國為鄰,南境抵呼沱、易水,與齊、趙交界。以今北京地區為中心,天津市、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遼寧省大部、內蒙古東南部及朝鮮半島北部等廣大區域,都曾是燕國的疆土。到昭王晚期,燕國的國勢達到了鼎盛時期。

但好景不長,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后,其子素繼位,即燕惠王。惠王早在做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和,執政后,他誤中齊將田單的反間計,不但用騎劫取代樂毅,還顯露出要誅殺樂毅的意思,樂毅被迫出走趙國。不久,燕軍敗于田單的“火牛陣”,損失慘重,大敗而逃。田單率齊軍乘勝追擊,一舉收復了被占領了數年的70余座城池,將燕軍趕出齊國,騎劫也在戰亂中被殺。隨后,田單將齊襄王迎回都城臨淄聽政。齊國得以光復,而燕國自此一蹶不振。

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燕國伐趙,被趙將廉頗擊敗。趙軍乘勢追擊,直達燕都,圍困薊城長達三年之久,后燕割讓五城給趙國,趙軍始退。后來燕、趙之間又發生數次戰爭,燕國屢戰屢敗,國勢日益衰弱。而此時強盛的秦國,開始了吞并六國、統一全國的戰爭。

秦軍在滅掉趙國之后進逼燕國,燕太子丹派壯士荊軻以獻上秦王嬴政仇恨的舊將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最富庶的區域——“督亢”的地圖為名,企圖刺殺秦王,未遂,荊軻反遭殺戮。

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秦國派大將王翦滅燕。秦軍在易水以西擊敗燕軍,占領燕下都武陽城。第二年(公元前226年)十月,秦軍攻陷燕都薊城,燕王喜逃亡遼東,派人斬太子丹首級獻給秦,希冀秦王“解兵而去”。這一愚蠢的舉動,更加速了燕國的滅亡。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自召公奭建國,歷經八百余年最終滅亡。

(二)西周燕國都城——董家林古城址

西周燕國建立后,第一個都城建在何地,一直無從考證。直到20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區琉璃河鎮東北的董家林村發現了一座北京地區迄今年代最早的古城址,這個問題才得到解決。

董家林古城址位于西山腳下的一塊寬闊的高臺平地上,大石河(又稱琉璃河,古稱圣水)自北向南流,先折向西南,又折而向東緊靠城南流過,古城正好位于河灣地帶。經考古發掘測定,這座古城大致呈東西向的長方形。北墻墻基保存較好,長度為829米,南部城基已被大石河沖毀,所以東、西城基各殘留北半段約300米,估計其完整長度可達700余米。墻基采用分層夯筑而成,墻內還有內護坡。在靠近城墻東北角處還發現一處用卵石砌成的排水道,應為由城內向城外排水的通道。城墻外還有城壕環繞,上口寬約15米,深約2米,壕底有10厘米左右的淤土層,這說明當時可能也是利用護城河作為城市的防衛設施的。

城內中部偏北為宮殿區,已發現宮殿建筑的夯土臺基和陶質繩紋水管等。宮殿區的西南部,有可能是舉行大型活動(如祭祀活動)的場地,因為在這里發現了四處用于祭祀的牛馬坑和占卜用的甲骨,其中有三片甲骨上刻有“成周”等文字。城內西北部為手工業作坊區和平民生活區,在這里發現了居住和窖穴基址。

伯矩鬲

伯矩鬲

這座古城址之所以被確認為燕國的始封都城,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董家林村東南一里許的黃土坡村發現了西周時期的大型墓葬群。1973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已清理發掘出各種墓葬300多座,車馬坑30余座。墓葬規格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均為南北向。大、中型墓葬中都有數量不等的隨葬品。有些墓葬中出土了帶有“匽侯”銘文的青銅禮器和兵器。其中最著名的幾件青銅器包括:“伯矩鬲”,其蓋內和器口沿內都鑄有內容相同的15字的銘文,記述了伯矩受到燕侯賞賜的情況。此鬲通體滿飾浮雕牛頭紋,造型華麗,鑄造精工,是西周青銅器中的珍品。

堇鼎

堇鼎

還有一件叫“堇鼎”,此鼎高62厘米,重41.5公斤,是目前北京地區發現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其內壁鑄有四行26字的銘文,銘文記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前往宗周向太保(召公)進獻食物,受到召公賞賜之事。銘文所記正好印證了文獻所載召公本人未到燕地就封,而以長子就封的事實。還有兩件就是前面已出現過的“克罍”和“克盉”。其中“王曰太?!薄ⅰ傲羁撕钣趨]”兩處銘文,是證明西周燕國始封于此的有力證據。黃土坡墓地是燕侯家族和燕國奴隸主貴族的陵墓區,董家林古城址就是西周初年燕國的第一個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歷史。

(三)燕都薊城

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曾經考察過3 000~4 000年以前北京地區的地形、交通與城市誕生的關系。他認為當時中原與北部地區之間,西邊是高山深谷,東邊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沼澤,唯一的通道是沿太行山東麓一線的高地北進,穿過幾條大小河流,最后越過永定河,從古代永定河渡口(今盧溝橋附近)進入北京小平原,然后分成三股道:一條往西北通過南口,穿過一系列山間盆地,直上蒙古高原;另一條往東北出古北口,越過丘陵和山地,通向松遼平原;還有正東一條橫過北京小平原,沿著燕山南麓直趨海濱,出山海關到達遼河平原。反之,若從北部地區前往中原,也須經過這幾條道路,匯集到北京小平原,經過永定河古代渡口,再沿太行山東麓南下。所以廣義地講,北京小平原自古就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是溝通南北交通的樞紐。在這個樞紐地帶,除誕生了上面談到的董家林古城外,還在北京小平原的中心地區誕生了另一座城市——薊城。

薊城的具體方位究竟在今天北京的什么地方?這個問題較之燕國始封都城位置要更復雜。尤其是西周時期薊城的定位問題,由于文獻資料較少,考古發掘尚沒有重大發現,所以至今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目前通過考古大致證實的是春秋戰國以來的薊城,這時的薊城已經成為了燕國的都城。其方位一般認為是在今北京城區宣武門至和平門一線以南,即今北京城區西南部。也有學者做了更具體的推測,認為燕都薊城的南垣大致在宣武區白紙坊地圖出版社、法源寺以北一線;北垣可能在西長安街以南一線;東垣當在和平門以東不遠之南北一線;西垣則無從推測。因為自1956年以來,在這一區域中發現了200多座春秋、戰國至漢代的古陶井。這些陶井分布在陶然亭、白云觀、姚家井、白紙坊、南順城街、和平門外海王村等處,最密集的地方是宣武門至和平門一帶。陶井是用一節節陶質井圈套疊成圓筒狀,在井底還發現汲水的水罐等生活用品。水井密集,表明此地居民很多,而居民大范圍集中的現象,在當時應只有在城市中才會存在。

陶井圈

陶井圈

從自然地理位置上看,薊城正好處在古代永定河沖積扇脊背的一側,這里地勢平緩,土壤肥沃,西側就是地下水溢出匯積而成的蓮花池,自然環境比董家林古城更好。加之這里已是北京小平原的腹地,更便于控制南下、北上、東出的交通。因此,在春秋晚期特別是戰國時期,薊城已發展成為“天下名都”之一。《史記·貨殖列傳》所謂“燕亦勃、碣之間一都會”,是對燕都薊城的地位與作用的恰當評價。

據文獻記載,戰國時期薊城內有燕王宮、太子的東宮、國相的公府等宏大建筑,還有燕昭王專為師事齊國賢士鄒衍而筑的碣石宮,城中人口繁盛。但到秦滅燕時,薊城遭到破壞。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為防范六國舊民的反抗,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薊城當在被毀壞之列。但到秦漢之時,由于薊城軍事地位的重要,這座城池又被修復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德惠市| 库伦旗| 锡林郭勒盟| 乾安县| 湖北省| 越西县| 宁国市| 康定县| 澳门| 四子王旗| 辽阳县| 和硕县| 清流县| 桂平市| 上蔡县| 微山县| 岳西县| 新乡县| 醴陵市| 浦城县| 武城县| 丹巴县| 临沂市| 安丘市| 汶川县| 同心县| 开江县| 建水县| 青川县| 太原市| 西宁市| 合江县| 瑞昌市| 高清| 章丘市| 明星| 邓州市| 灵丘县| 长丰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