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高考
享受完了今天忙里偷閑的愉快后,接下來的日子里,花瓏便開始一步步的被軟禁了起來,為接下來六月初的那九個小時,而同全國范圍內的同級學子們,一樣的被軟禁了起來。
每天,除了學校,就是家,除了課本,就是題海,為了父母、老師、學校、媒體、社會,所共同許下的那個光明的前途而奮斗。他們沒有選擇,也別無選擇,只有將自己變成一個機器,沒有感情,沒有情緒的學習機器。為了六月初的那九個小時,而將十二年來所學到的所有的知識,全都儲備進大腦里的學習機器。
高考,在社會的緊張關注、媒體的肆意渲染、學校的緊張氣氛、老師的拼命逼迫,和家長的和顏哄盼下,全都化為了一座巨大無比的大山,壓在了這些才剛成年的孩子們身上。算是為這些剛褪去孩子心性的半大孩子們,所進行的一場成人禮,一個下馬威。
在這最后的時間里,那些老套的勸慰、老套的口號、老套的題海戰術、老套的學習小組,全都成了這些學子們每日相伴的維生信念。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類似這樣的口號,完完全全的把每一個孩子,都描繪成了一名戰士,他們的筆,被描繪成了戰士手中保家衛國的武器,他們做的題,被描繪成了戰斗前的每一次打靶訓練,他們的學習小組,也都同樣被這樣描繪成了一個個的戰斗小組。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六月份的那九個小時,而到了那個時候,那些曾經同舟共濟、一起做題、一起分析的戰斗小組們,都將開始進行彼此間最殘酷的競爭。屆時,每個人都將只為自己而戰,往日的那些同學們,也都變成了他們的敵人,他們唯有通過自己的筆,自己的成績,來與這千千萬萬的敵人們,進行一場沒有血光的廝殺。
高考,這個本是一項尋常的考試自誕生之日起,便被人冠上‘人生成敗轉折點’的口號,成為了一項全社會都要參與其中的,轟轟烈烈的龐大戰役。
……
二零一零年的六月初七,一直以來基本上都是每年高考的官方專用日,零三年以前是七月份的,但在參考了各省會級城市的氣溫、降雨量,以及臺風等自然災害的信息后,最終還是決定將這一日期提前至六月。
高考的考場內,莘莘學子們奮筆疾書,沉著對題。現在,就是校驗他們十二年來學習成果的時候了。
考場外,萬千家長們溫情送考,為考生們加油鼓勁,而由他們所組成的龐大陪考大軍們也倍顯壯觀。
這些陪考大軍里面,有的隔著欄桿遙望考場,有的躲在陰涼處焦急的等待,更有著一位七老八十了的老奶奶,坐在輪椅中雙手合十,虔心的為考場里的孩子禱告著。
茫茫的陪考大軍中,有的一臉自然,他們不圖孩子考名校上重點,只希望孩子能通過考試,去喜歡的城市里上大學,讀喜歡的專業,干喜歡的事情。還有的滿心焦急,轉來轉去的就是靜不下,他們為里面的孩子擔心,擔心孩子考不上重點,上不了名校,讀不了他們給孩子規劃上的大學。
這茫茫的陪考大軍里面,不光有家長,還有一些自發組織起來的‘高考免費接送車隊’、發放各高校宣傳單的應屆畢業生、多家愛心公司、企業、連鎖店等派來送水送綠豆湯,扎起遮陽棚的志愿者、以及那些,實時報導和渲染著高考氣氛的各家媒體。
這茫茫的大軍里面,也不全是單調乏味,在考場門口最顯眼的位置,站著一排不知是自發組織的,還是不謀而合的人,全都穿著清一色的白色文化衫,都在上面印著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創意助考標語。
考的全會,蒙的全對。
考出水平,蒙出奇跡。
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
萬籟無聲皆為你,沖刺夢想的最后一公里。
星宿老仙,法力無邊,祝汝高考,橫掃萬千。
最后,還有倆神級助考標語。
一輛化身為愛心驛站的B67路公交車,上邊掛著一橫幅:B67,必錄取。
一輛化身為愛心驛站的211路公交車,上邊掛著一橫幅:天王蓋地虎,全考985。寶塔鎮河妖,全上211。
……
“啊啊啊啊啊,勞資終于解放啦~~~~”
考場門口處,一名身著校服的男考生以百米沖刺般的速度,張開雙臂從里面飛奔而出,那興奮的情緒,就像是被囚禁了多年的鳥兒終于沖出了牢籠,就像是紅軍長征走出了草地和雪山,就像是拼盡全力追一個喜歡的人五六年,終于追到了時一樣。
自由了。
這名男生第一個跑出來后,后面接二連三的又跟著飛出了好幾個考生,但基本上全是男生。
緊接著,原先空空蕩蕩的考場校園內,陸陸續續的便開始出來了一大片考生,這些考生里面,有亢奮的、歡脫的,也有平淡的、擔心的,甚至還有忐忑的、傷感的。
每個人的心情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思緒,也都各不相同。
為了向往中的自由而高興,為了留住那些時光而刻意的平淡,為了自己成績的高低而擔心,為了那不知名的前路而忐忑,最后,還有為了再也回不去了的曾經,而傷感。
高考前,所有的人都只有一條路:學習,學不好就完蛋。高考后,那不可預測的人生將展開很多條路,這些路再留出了足夠多的余地的同時,也讓人在郁結中難以做下決定。畢竟,除了走不好就完蛋外,選不好,也注定了會同樣的完蛋。
每一條路都將由他們自己選擇,也將決定他們以后的人生,之前每日只能去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的他們,卻完全沒有學習過自己該如何做出這樣的人生抉擇。
應試教育下,機械般學習的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這種被人安排的生活方式,像這樣在沒有過渡適應下,在高考結束的那一瞬后,就直接切換至新生活的強烈反差讓他們非常的難受。最后的那場高考后,當他們走出考場的那道門時,他們的身體便已經踏進了這個社會,但他們的心靈,卻還因為十幾年來所固化的思維,而依舊彌留在聽從他人安排的腳步中,跟不上前進的步伐。
這些半大孩子里面,有的會繼續聽從父母的安排去考駕照;有的,會去打工,努力地讓自己盡快的適應這個社會;而有的,則會來一次遠行,通過旅游來擴展自己的眼界,來適應起這個社會的運作規律,還有的,則只會通過無休止的瘋玩來逃避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