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初創期
- 三十后的愛情
- 顧君竹
- 2082字
- 2019-09-16 08:05:00
周六的陶姜一如往常,開車去工作室轉一圈。
工作室臨近市區,地鐵1號線旁。去年陶姜和好朋友宋媛西說了想做一個整理收納的工作室后,兩人一拍即合。
宋媛西很快幫陶姜找到了這個門面,四十平左右,前邊一家裝修好的,加上轉讓費幾乎沒有,陶姜就簽了下來。
唯一不理想的是,工作室的位置在小區底商區里偏了一點。好在不遠處綠化區外,臨一條主干道,來來往往的車輛,都能看得到。
便宜自有便宜的道理。
初期投資,不宜大刀闊斧砸太多進去。陶姜控制好預算,又去上海學習深造一番,回來后宋媛西把她正在做家政清潔的大姑姐孫慧蘭帶到工作室,辦完開店手續,掛上招牌,就這樣,“易細整理工作室”正式開張了。
陶姜把車子停好,望了一眼醒目的招牌,滾動的電子屏上打出“慶五一,傾情五折整理兩個家”。
店里一片忙忙碌碌。劉慧蘭今天又帶隊去客戶家做收納去了。三人一小組,一般一天可以整理出6米衣柜。
臨近換季,最近的預約都排到了兩周之后。需求最多的就是衣櫥整理。
有人說國內的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是的,接下來就是居住時代了。二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二十年后幾乎家家都在為家里東西太多而煩惱。
以前所有人都在瘋狂買房,小房換大房,大房換別墅。再怎么換,面積增加了,家的感覺卻越少。
不知道從哪年起,人們好像開始學著思考怎么才能住得更好了。
對這個問題,陶姜思考得更多,更早。
“陶老師好。”正在電腦前啪啪打字的小苗騰出一只手朝她揮一揮。
“昨天接到新預約了嗎?”陶姜道。小苗負責總籌網絡對接,59同城,同城家人,淘寶等平臺上每天都有客人咨詢整理收納。
“嗯,昨天新接了兩家。”小苗停下打字,翻出記錄本,客人詳細情況逐條備注下來了。
“其中一位客人約明天上門預溝通,可是明天我們已經派不出人手去了”。小苗朝陶姜望了一望,像是在尋求幫助。
小苗知道陶老師周末一般都避免出單,因為家里還有一個小朋友。可是客人的時間有時候也難以調整,有些客人如果在預溝通環節把握不住,這個單子可能就要丟了。
“明天我去吧。幾點?”陶姜想了一下,拍拍小苗的肩膀。
“下午三點,這是客人的資料。”小苗沒想到陶老師為她解決了為難半天的難題。
“好的,資料等下復印一份放我桌上,我晚點和客人聯系”。陶姜邊說邊走到最后一排的桌子上坐下。
最里邊靠墻的桌子上,木色的桌面,一臺華碩臺式電腦,一把剪刀和一支水筆豎在黑色的筆筒里。除了鍵盤、鼠標,桌面上干凈整潔,再無別物。
右手窗臺上幾盆綠蘿,顯然是經過精心移植的,翠綠色的底盆與深綠色的葉子相互輝映,給這片小小的辦公桌帶來絲絲生機。
陶姜舒了口氣,從隨身的包里拿出一本手賬翻看。上午就把新聞稿擬好吧。
腦海里想起早上陳東凱的話,又有點暗自失落起來。怦然心動抵不過現實殘酷。
“富二代,還是算了吧,做朋友都靠不到邊”。陶姜自顧安慰著。
關于商會成立的稿件,又不是作為新聞大事,一般商會都不會像追求新聞稿一樣計較時效。成立時的照片,毫不費力從陳東凱那里拿到幾張,其他內容就網上搜索了解一下晉陽的情況,東拉西扯總是能湊一篇稿子。
陶姜寫好后,又把照片一一附好,仔細檢查了兩遍,點開葉柏章的微信,發了過去。
想再寫點什么客套的話,又不知道從哪里客套。何況自始至終都是陳東凱要她幫忙寫這個稿子的,昨晚發了幾個問題,葉柏章根本就沒有正面回復。
采不采用隨他吧,反正又沒花多少功夫,凱子交待的任務完成了,而且還能賺他三次松背。
陶姜這樣想想,感覺好像窗口有股清風吹進來,腦袋也一下子輕松多了。
陶姜拿起小苗遞過來的客人資料,瀏覽了一遍,撥出去。
“您好,我是易細整理工作室陶姜,請問您預約明天下午做預溝通嗎?”
對方傳來一女人輕輕的聲音,大約是又問了兩個問題,陶姜都簡潔地作了回答。
“李女士,這樣,我加您微信,把預溝通的內容發給您,您確認沒問題,我就明天下午3點準時到您那里,好么?”
陶姜不想和她電話里聊太多,客人的沖動期是有期限的,需要在她沒有完全冷靜的時候,把單子確定下來。多余的話對于簽約訂單來說,隨時都可能壞事。
得到對方的肯定,陶姜收了電話。把固定格式的預溝通注意細則發給了李女士。
預溝通會根據客人家的收納需求,給出對應的整理方案。確認繼續整理的,收取一半的定金。也有客人溝通之后脫單的,預溝通細則里已明確告知,需要對方支付上門費。
這些都是陶姜在實踐中一次一次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付出的勞動需要得到認可,最初不懂怎么向客人收費,經常辛苦做了一天,對方找借口不付錢或者再次討價還價。
那時候主要成員還是她和孫慧蘭。收不到錢,自己可以吃這個虧,可是不能虧了跟著自己的孫慧蘭。有幾次陶姜拿自己的私房錢當分成給孫慧蘭。
這些只有她自己知道,不能和任何人吐槽。怕別人嘲笑自己笨蛋,怕別人知道她堅持創業的項目其實除了心酸還常收不到錢。
她在公婆面前也苦撐著,好在家里的開銷公婆全都攬了,婆婆陸荷夏主動把收到的房租全部交給陶姜。
劉昌海和陸荷夏都有退休金,加上平時劉昌海為人測字取名的收入,用于家里開銷足夠了。
度過了初期的生澀,陶姜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和客人打交道的門道,除了業務水平的提高,他們幾乎再沒有收不回款的情況。
這都是半年之后了,最艱難的半年多初創期,也是給陶姜最多經驗教訓的日子。